發布時間:2015-10-28所屬分類:醫學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對于現在剖腹產的治療及護理措施有哪些呢,正確認識有關剖腹產術后的新管理治療技術。本文從切口脂肪液化的診斷標準和切口脂肪液化的處理方法以及切口脂肪液化的預防措施等方面做了介紹。本文選自: 《實用婦產科雜志》 ,《實用婦產科雜志》刊于1985年,是四
對于現在剖腹產的治療及護理措施有哪些呢,正確認識有關剖腹產術后的新管理治療技術。本文從切口脂肪液化的診斷標準和切口脂肪液化的處理方法以及切口脂肪液化的預防措施等方面做了介紹。本文選自:《實用婦產科雜志》,《實用婦產科雜志》刊于1985年,是四川省衛生廳主管,四川省醫學會主辦,實用婦產科雜志編輯部編輯出版的婦產科專業雜志。堅持以保健為中心,保健與臨床相結合,面向基層,面向群體,緊密配合全國婦幼衛生領域的科研成果,適宜技術,科學依法管理和學科建設理論等理論與實踐經驗。是國內唯一融方針、政策,管理和學術為一體的行業期刊。實用婦產科雜志以解決婦產科、婦女保健和計劃生育工作中的各種科研和臨床實際問題,提高醫療保健水平為辦刊宗旨。
摘要:剖宮產術是產科領域中的重要手術。由于麻醉學、輸血、輸液、水電平衡知識以及手術方式、手術縫合材料的改進和控制感染等措施的進步,剖宮產已成為解決難產和某些產科合并癥,挽救產婦和圍產兒生命的有效手段。剖宮產產婦術中出血、術后血栓形成率、再次妊娠發生前置胎盤和子宮破裂的幾率遠高于經陰道分娩的產婦;同時剖宮產新生兒并發呼吸系統功能異常及發生弱視的幾率高于陰道分娩新生兒,其抵抗力遠低于陰道生產新生兒。無醫學指征剖宮產不但不能降低圍生兒的死亡率,反而增加了剖宮產術后病率及孕產婦死亡率,因此不主張無醫學指征行剖宮產術。
關鍵詞:剖腹產,腹部切口,脂肪液化,醫學職稱論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10例患者中,年齡20~32歲,平均26歲。ASAI~II級,無心肝腦肺等并發癥,均為足月妊娠肥胖患者,所有患者剖宮產手術后3~7天切口出現黃色或淡褐色滲液,內混有脂肪滴,切口外觀無明顯紅腫,部分切口組織有硬結,滲液涂片鏡檢,可見較多脂肪滴,細菌培養均為陰性[1]。
1.2治療方法: 根據腹部切口滲液情況,分別采取不同的方法。方法一:對于切口滲液量較少、切口沒有裂開,每日擠壓切口1~2次,每次盡量將液化的脂肪液體擠凈,然后切口表面敷一層碘伏或酒精紗布,切口TDP照射30分鐘。然后切口再加壓包扎。TDP照射每日1~2次,照射時掀開切口外層紗布塊。方法二:切口中等量滲液、切口部分愈合不良,及時拆除部分縫線,擠凈切口滲液,放置慶大霉素鹽水紗條引流,每日換藥1~2次,同時應用TDP照射,時間同前,直至愈合。方法三:切口滲液量多、切口全長均不愈合,皮下組織全部游離,切口凹陷,拆除全部縫線,擠凈滲液,生理鹽水沖洗干凈,慶大霉素鹽水紗布濕敷,敞開引流,每天2次,至切口肉芽組織、新鮮后,再進行Ⅱ期縫合,用腹帶加壓包扎[2]。三種方法中均靜脈應用抗生素3~5天預防感染。
2、結果
本組患者中4例應用方法一在手術后3~5天愈合;4例應用方法二在術后7~10天愈合,無需進行Ⅱ期縫合;4例應用方法三在換藥5~7天后進行Ⅱ期縫合,平均愈合時間15~20天。
3、討論
3.1切口脂肪液化的診斷標準:目前尚無統一標準,一般認為具有以下臨床表現應診斷為切口脂肪液化:①多發現在術后3~7天,在常規檢查切口時,發現敷料上有黃色滲液,按壓切口時皮下有滲液涌出,絕大部分病人除切口有較多滲液外,無其它自覺癥狀。②切口愈合不良,局部凹陷,皮下組織游離,滲液中可見漂浮的脂肪滴。③切口無紅腫及壓痛,切口邊緣及皮下組織無壞死征象。④滲出液涂片鏡檢可見大量脂肪滴,連續3次培養無細菌生長。
3.2切口脂肪液化發生的原因:①切口脂肪液化與體型肥胖,并與術中是否使用高頻電刀等有關。其發生機制可能脂肪組織本身血運較差,手術切斷血管,使血運更加減少,脂肪細胞因缺乏營養壞死液化,發生無菌性炎癥,各種機械性刺激如高頻電刀止血、拉鉤壓榨等,由于脂肪組織導電不良,同時脂肪組織內毛細血管由于熱凝固作用而栓塞,使本身血運較差的肥厚的脂肪組織血液供應進一步發生障礙,脂肪組織發生氧化分解無菌性炎性壞死,形成較多滲液,②手術中縫合切口縫線不易吸收或縫合過緊影響血運,縫合過松使切口沒有完全閉合容易留下死腔、形成血腫等都可以導致切口脂肪液化。③胃腸及膽道內消化液的化學刺激作用。[1]
3.3切口脂肪液化的處理方法:筆者認為應該根據切口愈合情況及滲液的多少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法。我院將10例病人根據切口愈合及滲液多少不同分別進行不同的治療,均達到了預期目的,病人比較滿意。若切口滲液量較少,切口沒有裂開,發現后立即擠壓切口,排凈滲液,切口表面敷蓋碘伏或酒精紗布,TDP照射,然后切口加壓包扎。若切口滲液較多,部分切口愈合不良,且皮下游離,發現后拆除部分縫線,排凈滲液,放置慶大霉素鹽水紗布條引流,頻譜儀照射,直至愈合。若切口大量滲液,全層均不愈合,皮下組織全層游離,皮緣凹陷,應拆除全部縫線,生理鹽水沖洗創口,再以慶大霉素鹽水紗布濕敷敞開引流,及時無菌換藥,保持外層紗布清潔干燥,切口創面肉芽新鮮健康后再進行Ⅱ期縫合,腹帶加壓包扎?股卦缙陬A防感染。早期發現,及時正確局部處理,是縮短切口愈合時間的關鍵。
3.4切口脂肪液化的預防措施:筆者認為以下處理措施有利于減少切口脂肪液化的發生。①慎用電刀,對肥胖病人盡量避免使用電刀,如果需要使用時應將電刀強度調整到剛好能切割皮下組織為佳,避免以高強度電流切割組織,止血時,鉗夾組織要少,避免大塊組織電凝止血。②減少切口暴露時間,切口盡量用鹽水紗墊保護,避免在空氣中暴露時間過長。③盡量避免空腔臟器內的消化液長時間浸漬切口,及時更換紗墊保護切口。④縫合切口前,應用生理鹽水沖洗切口,拭凈游離的脂肪組織和沖洗液。⑤縫合脂肪層時應全層縫合,對合良好,勿留死腔。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