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4-30所屬分類:教育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醫學細胞生物學是臨床醫學專業認證標準中規定的核心課程,是橫跨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重要學科,推進其金課建設勢在必行。文章基于醫學細胞生物學課程特點、教學雙方的特點分析,提出整合教學內容、提煉思政元素、建設內容性資源,開展線上線下混
【摘要】:“醫學細胞生物學”是臨床醫學專業認證標準中規定的核心課程,是橫跨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重要學科,推進其金課建設勢在必行。文章基于“醫學細胞生物學”課程特點、教學雙方的特點分析,提出整合教學內容、提煉思政元素、建設內容性資源,開展線上線下混合的“醫學細胞生物學”“金課”建設。
【關鍵詞】:“醫學細胞生物學”;線上線下混合教學;“金課”
《醫學細胞生物學》是以醫學的角度,從細胞水平、顯微水平、亞顯微水平研究細胞形態、功能的科學。“醫學細胞生物學”是臨床醫學專業認證標準中規定的核心課程,是橫跨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重要學科,也是一門前沿性較強的學科。當前,在醫學細胞學的教學改革中,各種先進的教學方式屢見報道,如導學互動式網絡教學[1]、虛擬仿真[2]、問題式教學(PBL)[3]、病例導向學習(CBL)[4]、講授式教學(LBL)[5]、微課[6]、翻轉課堂[7]等,盡管如此,“醫學細胞生物學”課程離教育部部長陳寶生2018年6月提出的“金課”建設目標還有一定距離,其建設有待進一步系統性地探索和加強。
參照“金課”標準,作為河北北方學院基礎醫學院醫學細胞生物學的主要教學團隊已在該課程的線下教學中進行了多次教學改革,如PBL[8]、雙語[9]、TBL、建立實踐平臺等,均取得了較滿意的效果,但還存在很多不足,如:課上部分學生對某個知識點理解不透徹,又沒能及時得到解決;或難以將理論與實踐進行有機結合等。目前,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很多高校都進行了“醫學細胞生物學”線上教學的嘗試,逐步形成了適合該校學生的一套線上教學資料和體系,彌補了線下教學中的弊端。與其他院校相比,我們在“醫學細胞生物學”線上教學中稍有差距;再者,線下教學中一些問題的解決也遇到了瓶頸:因此,基于課程特點、學生素質能力和教學團隊的前期建設基礎,我們提出線上線下混合的“醫學細胞生物學”“金課”建設探究。
1“醫學細胞生物學”課程特點和存在問題
細胞是生命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一切生命的關鍵問題都歸結于細胞[10]。《醫學細胞生物學》是一門研究人體細胞結構、功能以及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11],是醫學生學習組織胚胎學、病理生理學、生理學及免疫學等專業課程的基礎。鑒于其重要性,“醫學細胞生物學”已成為現代醫學新的五大支柱課程之一,在醫學院校逐漸成為重點建設學科。該課程內容抽象、知識點多、難度大、更新速度快及學科交叉性強,僅線下教學已不能很好地滿足信息化時代學生的學習需求。目前,該校“醫學細胞生物學”教學現狀是:①教學資源單一;②課上實踐的機會缺乏;③課下師生之間及學生之間的交流相對比較弱化;④教學評價反饋滯后,不利于及時解決教學中的問題。
2教與學特點分析
學校“醫學細胞生物學”教學團隊具有豐富的教學和科研經驗。團隊成員一直從事細胞生物學的科研工作,熟悉其前沿熱點和進展,對理論和實驗教學均起到了很好的支撐作用。再者,團隊成員多年來一直致力于“醫學細胞生物學”教學改革,在校級及省級高等教育學會課題的資助下,一直在做PBL、雙語、TBL、實踐模擬等教學模式的探索,在考核評價方式改革、學生思維培養等方面也一直在探索,學生被動學習的傳統教學課堂已被突破。
采用管理學原理的SWOT模型對學生的學情進行系統分析:①優勢:學生思維比較活躍,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非常樂于去參與課堂。②劣勢:學生習慣了高中減壓式的教學,在教學方面非常被動;從專業的層面來講,基礎比較薄弱;學生身上有一種非常醒目的特征,就是時時刻刻和自己的手機捆綁在一起,是典型的手機控。③機遇:新的教學技術的產生,讓我們突破傳統課堂成為一種可能。④威脅:伴隨著機會而來的是外部環境的威脅,如學生課上實踐的機會比較少;師生之間的聯系相對比較弱化,下課之后師生成為了最熟悉的陌生人等。
3課程建設
鑒于以上分析,若要提高“醫學細胞生物學”的教學效果,必須做到“對癥下藥”:①加強線下線上教學資源建設;②給學生提供更多實踐模擬的機會;③要重視整個智慧化的教學過程;④課前、課中和課后,都要和學生保持隨時隨地的雙向溝通。
3.1教學內容整合
目前的“醫學細胞生物學”教學是按照教材的編排順序,先介紹細胞基礎,再學習實踐應用。在教學中發現學生不能將前面的理論知識準確、合理地與實踐應用聯系在一起,因此,須加強學生的知識應用。講課內容適時引入前沿知識進行拓展,在向學生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將思政教育潛移默化地貫徹其中,既注意教書又注意育人,重視學生情感、態度、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培養。
3.2思政元素提煉
課程思政主要形式是將思政教育資源,包括思想政治理論知識、價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課程中去,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胸懷大愛的優秀品德和孜孜不倦、嚴謹求實、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醫學細胞生物學是以醫學的角度,從細胞水平、顯微水平和亞顯微水平研究細胞的結構、功能和各種生命規律的一門科學。在課程教學中,既要注重引導提升學生深度學習、學以致用的能力,又要積極探索、深入挖掘與課程內容相關的思政素材,并將其貫穿于該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人文和德育教育。
相關期刊推薦:《基礎醫學教育》主管單位:山西醫科大學,主辦單位:山西醫科大學,設有:教學改革與教學法研究、實驗教學與改革、教育理論與管理、人文與社會科學教育等欄目。為促進我國基礎醫學教育的發展擔負起應盡的社會責任。
“醫學細胞生物學”思政教育所選案例要和所講內容有很好的融合度和契合度。如:在講授低密度脂蛋白的運輸這一知識點時,通過案例引導、結合相關視頻,在學習基礎理論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合理飲食的健康理念等。“細胞信號傳導”的案例解讀中,總結信號傳導的特征,并滲透集體意識、家國情懷的情感導向。
該課程思政教育,主要通過線下和線上兩種形式進行:線下課程,注重在課堂教學中實施隱性的思政教育;線上課程,注重以課外資料的形式,將思政的素材發布給學生進行學習,還會下載一些相關的小視頻供學生學習。線上教學為思政教學提供了很大的空間,課前或課后留給學生足夠的空間去思考。
3.3內容性資源建設
3.3.1微課“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全過程[12]。視頻一般為5~10min。微課具有教學時間短、教學內容較少、資源容量較小、主題突出、內容具體、成果簡化、多樣傳播、反饋及時、針對性強等特點。為了加強醫學細胞生物學的線上課程建設,結合微課特點及優勢,選取教學難點內容制作成微視頻,呈現“碎片化”學習內容,便于學生觀看和理解。
3.3.2題庫題庫是對教學的過程性、結果性評價起到支撐作用的重要教學資源,也是引導學生學會思考的基礎。結合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要求和范圍,根據各章節的相關內容進行題庫建設。題庫中,掌握部分內容占70%,熟悉部分內容占20%,了解部分內容占10%,每章試題都經過教研室教師的集體討論確定。題庫中的題型包括單句型最佳選擇題、病例摘要型最佳選擇題和判斷三種題型,一個知識點可以不同的題型出現在題庫中,考核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題庫主要借助于線上建設及使用,每年不斷進行優化,課上或課下定時發給學生,用于檢測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大部分學生在掌握大綱要求的知識點情況下成績能達到良好,少數能達到優秀。
線上題庫的特點是能進行各種設置,如及格標準、重做設置、作答要求、督促設置、分值設置、防作弊設置、評分設置,對學生的練習起到很好的監督作用。
3.3.3其他學習資料上課前上傳PPT課件、電子書、課外資源、前沿報道、實驗操作視頻等學習材料到線上網絡平臺,便于學生課前自主學習。
4線下線上混合式教學
目前,只靠課堂上教師“喂養式”的教學已遠遠不能滿足現代教學的需求。帶有主動意識的探求性學習才能激發學生的潛能和達到獲取知識的效果。
在“醫學細胞生物學”教學中,構建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是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有效方式。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分三類:線下為主型混合式教學、線上為主型混合式教學、完全融合型混合式教學[13]。
在“醫學細胞生物學”課程中,線上線下混合式總體教學思路為:從線上到線下再到線上,將課堂教學與信息化技術進行融合,使教學過程線下(面授教學)與線上(網絡教學)有機結合,實現高效課堂。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主要分三步進行。
第一,線上預習。上課前兩天,通過網上教學平臺向學生推送預習任務,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拿到預習任務之后,可以觀看課程PPT和資料,其中包括一些知識點微視頻和案例。同時,學生還可以選擇性地查看一些課內外資料,做好課堂討論問題的準備、相關主題資料檢索等任務。
第二,線下學習。課堂教學中,采用LBL、PBL、CBL、隨堂測試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由教師引導,教會學生怎樣學習和進行知識的構建,以此培養學生主動思考和學習的能力,從而使課堂教育更具有啟發性和開拓性。結合學生線上自學情況,就其中的難點、重點和易錯點進行深入講解。
第三,線上評價與反饋。及時發布課后作業,要求學生按時完成每章節的在線知識點測試、評價、重難點深度討論等任務,注重教學中的過程性評價。線上開展評價與反饋明顯優于線下,如在網絡教學平臺中,學生可以利用平臺提問,不僅教師可以解答,學生也可以各抒己見,每個人的觀點都在上面顯示出來,一目了然;對于共性問題,也方便學生共同探討。
總之,線上線下開展的混合式教學,使傳統課堂多了一個“線上”自主學習的時間,這對理解進度較慢的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彌補和吸收消化知識的“時間差”。困難的知識點通過微視頻的形式進行強化,會讓學生對所學內容理解得更加透徹。——論文作者:蘇立寧,李繼紅,朱登祥,宋小青,尹海峰,魏會平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