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3-12所屬分類:教育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聚焦研究性學習選題輔導的關鍵點,可從創設平臺、點燃火種、精心篩
摘要聚焦研究性學習選題輔導的關鍵點,可從“創設平臺、點燃火種、精心篩選、巧妙轉化”等環節著手,激活學生的問題意識,運用“三點三性”原則,指導真問題的篩選,分析轉化、調整、完善選題到規范論證為“可以探究的課題”的指導策略,為優化研究性學習選題輔導提供參考。
關鍵詞研究性學習選題問題意識策略
怎樣才能有效輔導青少年研究性學習的選題呢?我們可以從“創設平臺、點燃火種、精細篩選、巧妙轉化”等環節著手,優化研究性學習從問題到課題關鍵點的輔導策略,引導學生樹立問題意識,自主經歷從“現象'沖發現問題,經由真問題的篩選與轉化,最后規范論證為“可以探究的課題”。
一、創設平臺,引導學生樹立問題意識
青少年好奇心強,容易對新奇特的事物產生注意、提問等心理傾向,但他們畢竟閱歷和學識有限、 視界有限,思維廣度與深度也不足。因此,創設有助于培育問題意識的平臺,引導學生關注事物的新發展和新變化,拓展發現問題的時空領域,生成探究方向,就成了我們選題輔導的突破口?赏ㄟ^創設問題“孵化”平臺,引導學生成為主動的探索者,發現更多自己感興趣的現象,并透過現象敏銳發現更多隱藏的深層次問題,自主、開放地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問題。
1.以學科課程為平臺,發展學生對問題的敏感度
學科課程是青少年的主要學習內容之一,也是發展其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學科結構是不能簡單地傳授的,因為它不是一個靜物,必須教學生去不斷構造即必須去發現。””在發現或應用學科新知識的過程中,教師以學科課程為平臺,充分尊重青少年的創新火花,有意識引導他們積極質疑,鼓勵自由發現、大膽發現,主動提岀各種“問題”.這些質疑富有創新精神,既是青少年進一步學習的動力,也是發展對“問題”的敏感性和培育創新思維的源泉。
2. 以社會關注的熱點現象為平臺,提升學生對問題的關注
度源自社會的熱點現象多彩多姿,常常是青少年關注的焦點。他們對民生問題、鄉村振興、食品安全、反腐、環保、野生動植物保護、青少年沉迷網絡游戲等熱點問題有更多美好的向往。比如,針對所在社區蔓延的“六合彩”現象,廈門市同安一中三名女生細心發現熱點問題,先從鄰居、親戚入手,克服各種困難,歷時11個月的調查,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寫出一份完整的調查報告送交有關部門,受到國家和省市領導及法制專家的充分肯定,她們提交的論文參加青少年創新大賽還獲得了全國一等獎。以社會關注的熱點現象為“問題”孵化平臺,不僅打破了書本和課堂對青少年發現問題的桎梏,擴大了他們發現問題的空間,而且提升了他們對問題的關注度,能令他們持續、主動探究“熱點”問題,積極求解,樂此不疲。
3. 以豐富的社會實踐與社區生活為平臺,提高學生提出問題的質量
一些青少年覺得親歷的事與社區生活都是些家長里短的家常小事,大多平淡無奇,往往熟視無睹,習以為常。這就需要教師引導他們深入調查,廣泛收集資料,進行細致分析,“以小見大”,提高青少年提出問題的質量。如可引導青少年聚焦社區生活中的“飲食安全”問題,仔細觀察身邊的事與人,聯系實際、學以致用,從而提岀了“寶慶豬血丸子食用安全性、魚類體內汞差異探究及食用健康風險分析、校園飲水監測、常用禽畜有機肥對小麥生長及重金屬累積的影響、廢棄蘑菇棒對抑制水稻吸收鎘的影響”等問題。在這一平臺最貼近青少年的生活實際,讓他們的體會更深、感受更真。
以上問題“孵化”平臺,拓展了青少年觀察和研究社會及自然現象的廣度和深度。多平臺共同作用,引導青少年成為主動探索者,發展他們的問題意識,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和科學精神,最終達到 “授之以漁”的教育目的。
二、點燃火種,啟發學生透過“現象”生成探究意向
為了“省事”,有的輔導教師并不愿意創設問題 “孵化”平臺,而是采用“問題庫”的形式,讓學生像 “逛超市”一樣在題庫中“自選”。這一策略表面上幫助學生“成功突破”了研究性學習選題的難點,似乎也有一定的“自主性”?墒,這樣做的直接后果是學生容易產生等待老師分發“選題”的依賴心理,導致他們自主提岀問題的能力實質上依然近于“零”。愛因斯坦曾說過:“發現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發現問題是學生自主生成探究意向的開始。“為了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特別是源頭創新的能力,必須首先幫助他們提高發現問題的能力。”何因此,教師要基于學生已有的經驗,引導他們去發現自己感興趣的各種“現象”,去觀察、調查和思考, 去實驗或實踐,最終能夠透過“現象”發現并提煉內在的問題,生成研究性學習的探究意向。我們以較多學生感興趣的“旅游”為例,考察其思維活動過程,具體見圖10
圖中,學生的“興趣點”是“旅游”。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從自己的興趣岀發,圍繞“旅游”,關注相關新聞報道、網絡熱詞及文獻.能較為容易地發現 “旅游熱、熱門景點火爆、旅游欺詐、紅色旅游熱、旅游黃金周、旅游中的不良行為”等社會現象。這些他們自己發現的“現象”是問題產生的“火種”,點燃了他們的問題意識;趯W生自己發現的各種“旅游現象”,教師可引導他們從這些現象的起因、影響、 對策等角度去分析,提煉出“為什么”或“怎么辦”等不同層次的探究意向。這一過程中,主體實現從透過“現象”提岀問題到生成探究意向的突破,科學思維愈來愈深化,這是一個“質”的跨越。
三、精細篩選,應用“三點三性”原則濾出真問題
由于書本知識和現實生活的差距,喚醒的問題意識還存在認知失衡和認知沖突等現象,容易讓學生提出可能脫離實際,或研究條件不具備,或沒有明確研究的價值,或片面、甚至錯誤的問題,并不適合成為他們“自己可以研究的問題”。從問題到“自己可以研究的問題”還需要經歷精細的篩選過程, 以濾出可以探究的真問題。篩選的方法就是“三點三性”原則。
1•“三點”,即“近一點、小一點、易一點”的原則
在篩選問題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處理好以下三大關系,即遠和近、大和小、難和易三對關系。例如:S市中學生微信閱讀情況、家庭巧用干果殼制取活性炭、預防青少年沉迷網絡控制器、窗戶空調聯動自動控制等問題,都屬于“近、小、易”的問題,這些“問題”涉及范圍小,任務單純,便于就近開展,而且目標清晰,容易攻克,能又快又好地出成果,也有一定的理論和實踐意義,所以這些項目都被入選全國青少年創新大賽。而“古埃及紙草文字、 C60分子的量子干涉”等問題,屬于“遠、大、難”的問題,雖然影響大,但研究不便,相對復雜,費時費力, 難出成果,常常半途而廢。因此,我們要注意引導學生不要一味求“遠、大、難”,還是“近、小、易”的問題更具可行性。
2.“三性”,即“科學性、創新性和實用性”的原則
科學性是指所提“問題”“是否值得研究”和“能不能研究”,即研究方案是否合理、研究方法是否正確和研究的理論依據是否有可靠科學基礎。創新性包括研究的新穎度或獨創性。實用性指該項研究有可預見的社會與經濟效益或有一定的積極影響、應用價值與推廣前景。例如,“六合彩怎么贏錢、怎樣抄襲作業不被老師發現、設計制造永動機、猴狗換頭術實驗”等問題,或違反國家法律與社會道德,或違背最基本的科學原理與科學倫理,其預期結果肯定會失敗。而“水有幾種狀態、常規條件下油菜種子發芽”等問題早已有定論,研究的創新性不足,重復前人研究意義不大。
問題的篩選是研究性學習選題的關鍵,并直接影響到研究的方向和結果。有些學生往往由于篩選問題的不恰當,被迫不得不半途而廢,無法收獲最后的創新成果。因此,對青少年自己提岀的問題,我們要注意及時指導他們應用“三點三性”原則,逐一進行可行性分析。啟發他們發現自己所提問題存在哪些不足,引導他們選擇范圍大小適中、難易適度, 有一定的新穎性和可行性,“生活化”、“熱點化”和 “微型化”的問題展開探究。
推薦閱讀:教師如何發表論文
四、巧如聯化,選擇最佳角度規范論證課題
青少年開展研究性學習的經驗不多,他們提出的問題有相當部分還比較幼稚,表達也可能不夠清晰、準確、規范,甚至有些問題提出的角度還是謬誤的。但是,我們仍然要善待他們提出的每一個問題, 保護他們的問題意識和創新激情.鼓勵他們大膽質疑,認真求證。即便是暫時不能研究的問題,或沒有什么現實意義的問題,作為輔導教師也不能輕易加以否決。判斷一個問題有沒有研究價值,權利不在教師手中,我們應尊重青少年的“思維跳動”,因為他們才是主體。那么,對于青少年提岀的不太恰當或不太清晰的問題該如何加以引導呢?我們的策略是:“敏銳捕捉學生處于零散、感性的思維意識、引導學生進行有效地梳理、引導學生準確地提煉轉化。咱運用轉化的方法,指導他們選擇最佳角度,將 “問題”轉化為“一個可以研究的問題”,規范論證課題,最終確定“一個可以研究的課題”。
1.轉換研究視角,調整研究對象、范圍或內容
例如,有同學計劃研究“環境污染”問題,這是一個帶有全球性和普遍性的問題,但涉及范圍太大。它又是一個非常值得探索的領域,我們不能簡單地否決學生的探究激情,而是啟發他不斷縮小研究范圍,指導其從具體的“問題”入手進行探究。在教師啟發下,該同學的研究對象及范圍發生了如下變化過程:環境污染一>農業生產的污染一養殖業的污染-養豬業的污染-雙流縣養豬業的污染,最后定格在“關于'養豬業’污染問題的個案調查— 以雙流縣白家鎮常樂村為例”。
2.完善研究方法或手段
“常規條件下油菜種子發芽”的問題,顯然缺乏創新性,但我們不能漠視學生對“油菜種子發芽”問題的興趣。這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完善研究方法或手段,可以用田野調查與實驗相結合的方法研究 “不同酸性土壤對油菜種子發芽的影響”。盡管只是微微地改進了研究的方法,但相對于“常規條件下” 依然有一定的創新性。
3.規范論證,生成課題
主要引導學生考慮自身的興趣、知識基礎、科研能力、研究條件、研究的時間與精力等方面是否可行。如果其中的某些方面不具備,意味著后續的課題研究的實施將困難重重,甚至無法達成目標。因此,在“轉化、調整、完善”問題的過程中,我們還要指導學生規范論證課題,充分考慮到課題研究的可行性。
總之,在研究性學習選題的過程中,教師要針對學生的特點講究指導的策略,有所為和有所不為。注意點燃他們創新的“火種”,多建平臺,廣撒網,不斷擴展問題孵化平臺的廣度和深度,激活他們的問題意識,逐漸發展發現問題的敏感性,引導他們提出更多有一定的獨創性、新穎性和實用性的問題。堅持“三點三性”原則,啟發學生轉化、調整、 完善所提問題,將問題轉化為“一個可以研究的課題”,并規范論證課題,以切實提高學生研究性學習選題的可行性、科學性和創新性。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