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5-06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內容摘要】為研究應用心理學專業核心職業能力的培養方法、措施,采用問卷調查和訪談法,參考國內學者的意見,確定應用心理學專業的五種核心職業能力,通過課程教學和課外實踐的各種方法途徑,切實提高了學生的核心職業能力,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
【內容摘要】為研究應用心理學專業核心職業能力的培養方法、措施,采用問卷調查和訪談法,參考國內學者的意見,確定應用心理學專業的五種核心職業能力,通過課程教學和課外實踐的各種方法途徑,切實提高了學生的核心職業能力,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應用心理學;核心職業能力;素質能力培養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越來越重視國民的心理健康問題,《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第一次明確提出了“注重促進人的心理和諧”的問題。黨的十七大報告強調“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用正確方式處理人際關系”。2016年,國家衛計委、中宣部等22個部委共同印發了《關于加強心理健康服務的指導意見》。2018年,《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出臺。這一系列文件的出臺,充分說明了黨和人民政府對心理健康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更好地提供心理健康服務,作為心理學專門人才培養的高校,需重點培養應用心理學專業人才的核心職業能力。
一、應用心理學專業的核心職業能力范疇界定
培養應用心理學專業學生的核心職業能力的前提:梳理應用心理學專業的核心職業能力。
梳理應用心理學專業的核心職業能力的途徑有:一是參考國內學者的意見;二是對畢業生進行問卷調查和訪談;三是對在校的四年級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和座談;四是通過用人單位了解應用心理學專業畢業生應具備的職業能力。
相關期刊推薦:《應用心理學》ChineseJournalofAppliedPsychology(季刊),主要刊登心理學應用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論文、評述、研究報告和學術動態。特別歡迎認知心理、管理心理、工程心理、教育心理、社會心理、心理測量、醫學心理、心理衛生和咨詢、體育運動心理、文藝心理、司法心理及心理學在其他領域的運用等方面的文章。
根據安德森等人的核心職業能力理論與應用心理學的職業要求綜合進行分析,認為對于應用心理學專業及其畢業生的核心職業能力主要包括5種核心職業能力:學會學習能力、溝通交流能力、社會活動能力、組織和管理能力、問題解決能力[1]。
二、應用心理學專業的核心職業能力培養措施
(一)確定核心職業能力對應的課程,抓好課程教學全過程。
1.確定核心職業能力對應的課程。建立應用心理學專業學生的核心職業能力課程體系。課程是人才培養的基本保障,通過討論、問卷調查和訪談等方式,確定了核心職業能力對應的課程。
(1)學會學習能力。形成學會學習的能力是完成大學學業的重要目標之一,也是職業教育的根本目的,更是畢業后在未來工作崗位上繼續接受職業教育、獲得職業發展的重要條件。未來的職業者終身只從事一種工作的可能性越來越小,工作崗位的變換概率增加,必然要求人們應該具備學會學習能力。為此,設置的課程有:大學生成長專題和專業導論、心理科學研究方法、西方心理學史。指導大學生學會自我學習、自我研究性學習,培養職業方面的自我學習能力。
(2)溝通交流能力。所有從業者都應具備溝通交流能力。評價溝通交流能力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交流對象、交流目的、交流方式、交流手段。溝通交流能力主要有:書面陳述,口頭陳述,提供信息,提供建議,建立公共關系,和不同的人建立聯系且能持續保持聯系。為此,設置的課程有:咨詢與臨床心理、心理咨詢技能、心理咨詢實踐與督導、公共關系學、心理科學研究方法。
(3)社會活動能力。社會活動能力主要包括:規劃、組織和協調活動、收集相關信息、與同仁友好合作、移情、靈活機智處理事務、處理人際緊張關系和事務不確定性、自我約束、對結果進行有效評價、形成和使用反饋信息。為此,設置的課程有:社會心理學、公共關系學、市場與營銷心理學、人才心理測評及應用、心理咨詢技能、團體心理輔導、心理游戲。
(4)組織和管理能力。組織和管理能力包括:理解業務的過程和組織機構、理解組織的行政管理和其他方面的管理事務、理解并進行效率管理與控制、理解并進行監管、教授和培訓。為此,設置的課程有:管理學、管理心理學、團體心理輔導、人力資源管理、公共關系學、人才心理測評及應用。
(5)問題解決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包括:提出和界定問題;分析問題;獨立思考和問題探究;問題解決設計;問題解決評價反饋。為此,設置的課程有: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計、教育心理學、兒童發展心理學、變態心理學、犯罪心理學、心理科學研究方法。
2.核心職業能力的培養貫穿課程教學全過程。五種核心職業能力確定后,把核心職業能力的培養落實到各門課程教學中。每門課程制定好規范的教學大綱,在教學大綱中規定核心職業能力的培養范圍、教學方式方法、考核方式方法;在每學期課程教學開展前,制定學期授課計劃,具體到核心職業能力培養的具體內容;學期教學結束后,嚴格按照教學大綱要求對核心職業能力進行考核,并按比例計入課程得分,課程不合格進行補考,補考不合格則重修
(二)面向社會服務為導向的核心職業能力的師資隊伍建設。應用心理學專業要充分體現其“應用”的特點,必須建設一支校內導師和校外導師結合的隊伍,才能保證學生核心職業能力培養落到實處。應用心理學專業建設了一支結構合理的“雙師雙能型”隊伍。
1.校內導師建設。主要措施有:改善師資方面,校內引進,職稱晉升;教師通過各種途徑考取心理咨詢師職業資格證,校內教師中4人具有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證,1人具有國家三級心理咨詢師證,這屬于“雙師雙能型”教師,比例占45.45%。校內教師主要承擔各門課程教學、校內實驗實訓的任務,為應用心理學專業學生的核心職業能力培養提供師資保障。
2.校外導師建設。與實踐教學基地共同建立了專業實踐指導教師隊伍,具備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資格的占21%。實踐指導教師隊伍的建設,主要負責在專業實踐教學和課外實踐中給予具體的實踐指導。
(三)抓好核心職業能力培養的校內外實踐教學。
1.校內外實踐教學的內容。
(1)校內實踐教學的內容。主要包括:專業課程內實訓,例如心理科學研究方法的課題選題與論證、文獻檢索、論文寫作等,人才心理測評課程的模擬招聘等;校內導師指導學生參加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申報、挑戰杯、互聯網創業大賽;參加學校的大學生心理協會、社團活動;在學校心理咨詢中心、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開展為全校師生提供的心理健康服務。
(2)校外實踐教學的內容。主要包括:專業課程見習,例如變態心理學、人格心理學等課程,到吉安第三人民醫院見習;在吉安市青少年維權服務中心的長期實踐合作平臺參加實踐活動;安排在大三的專業見習;安排在大四的專業實習;畢業論文的訓練與寫作。
2.校內外實踐教學管理的特點。
(1)實踐教學有效管理的前提:充實實習基地。拓展實踐基地。新增吉州區北門小學、陽明路小學,這兩所小學因為有2位教師具備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資格,主要開展個別心理咨詢方面活動。
(2)實踐教學有效管理的關鍵:加強過程管理。一是嚴格執行見習、實習方案,見習、實習方案確定后,要嚴格執行,以使見習、實習工作有計劃、有目的、有方向,保證見習、實習的質量。對于在見習、實習過程中發現方案不妥當的地方也要進行修改,繼續在實施中不斷完善。二是嚴格按見習、實習制度規范見習、實習全過程,以使見習、實習規范、有序進行,收到成效。三是見習、實習過程要進行全程管理。見習、實習前要進行相應培訓、指導,讓學生的技能和能力達到相應活動的要求后才能上崗;見習、實習中加強檢查,要制定檢查方案,發現問題則召集相關人員進行討論,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見習、實習后從個人、小組、團隊層面進行總結,吸取經驗、教訓,以改進下一步的見習、實習工作;學生畢業后,要多與畢業生聯系,讓其結合工作后的體會,提出應用心理學專業的見習、實習建議,吸收合理的建議,改進見習、實習工作。
(3)實踐教學長效運行的保證:依托重點基地。實習基地有數量,但也注意突出重點基地。在應用心理學專業的所有實習基地中,吉安市青少年維權服務中心是專業實習實踐過程,實習基地建設過程中較為典型的一個重要基地。與該基地2015年正式簽訂實習基地協議后,應用心理學專業教師團隊與實習基地不斷研討交流,逐步推進完善實習基地建設(包括適合該基地的實習內容與實習方案),逐步成為應用心理學專業重要的實習基地,在應用心理學專業的見習、實習中發揮了比較大的作用。一是吉安市青少年維權服務中心是共青團吉安市委下屬的一個單位,可以通過團組織這條線,很好地協調應用心理學專業實踐活動的相關單位與領導,開展工作比較方便;二是吉安市青少年維權服務中心可以聯系學校、農村社區多個地方的長期、穩定的見習、實習工作;三是吉安市青少年維權服務中心有相應的活動經費,保證了活動的順利開展。
(4)實踐教學效果達成的支持:分層組建團隊。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讓學生能獨立完成實踐活動,提高實踐活動水平,在團隊組建時一定要注意各年級的學生都有,要通過高年級的學生指導帶領低年級的學生,讓他們能很快上手。一年級的學生處于見習階段,做實踐活動的基礎工作、準備工作;二年級學生開始起輔助作用;三年級學生起主導作用,完成活動的設計規劃、開展、總結工作,指導低年級學生開展活動。
(5)實踐教學有效管理的根基:實習形式多元。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單純依靠四年級時集中進行8周的實習,很難達到目標。培養過程需要打破現有運行模式,實現實習形式多元,比較好的體系就是集中和分散相結合。既要有集中8周的實習,也要將實習通過課程教學的形式分散安排到大學四年專業學習過程中,形成一個連續的、完整的體系[2]。
(6)實踐教學效果延伸的實踐:服務全校師生。作為一個應用型專業,既要為社會服務,也要為全校師生服務。應用心理學專業的學生在為全校師生心理服務,主要通過兩個途徑完成:一是學校的大學生心理協會,應用心理學專業學生在心理協會擔任主要職務,他們帶領其他專業學生協助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在校開展相應活動,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主要活動包括:新生心理普查與建檔、心理健康知識宣傳、每年辦4期《心潮報》、5·25心理周等。通過在校內開展的系列活動,達到心理健康知識在師生中進行科學普及的目的,提高師生的心理素質,從而提高其學習和生活效率。二是為學生開展團體心理輔導活動,比如:為了讓新生很好地融入到新集體中,每年應用心理學專業學生為新生班集體開展“破冰之旅”團體心理輔導活動。通過活動,讓同學們之間加強交流,增強團結協作和團隊意識,使新生對彼此有初步的了解,增強思想交流、情感溝通,為日后的學習生活做好鋪墊。
三、結語
總之,通過采取各種培養應用心理學專業核心職業能力的措施,完善各種培養制度和方案,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畢業生的質量有所提升,學生問題解決能力較強,學生就業率、考研率穩中有升,社會反響較好。——論文作者:胡忠光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