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4-30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在無機與分析化學課程教學過程中充分挖掘課程思政元素、合理教學設計、恰當運用思政資源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辯證唯物主義哲學思想、創新創業教育和生命教育,促使學生成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所必需的德才兼備的創新型專業技術
摘要:在無機與分析化學課程教學過程中充分挖掘課程思政元素、合理教學設計、恰當運用思政資源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辯證唯物主義哲學思想、創新創業教育和生命教育,促使學生成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所必需的德才兼備的創新型專業技術人才。
關鍵詞:無機與分析化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辯證唯物主義;哲學思想;創新創業教育;生命教育
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中國已成為倍受矚目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為遏制我國的發展,一些西方國家通過多種途徑傳播滲透消極落后的西方思想,多方面夸大、詆毀我國社會主義發展中的問題,腐蝕我國青年一代的思想,企圖在意識形態領域掌握主動權[1]。同時,我國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使得人們的價值取向和思想傾向發生巨大變化,一些不良思潮時有發生,自媒體時代也加劇了這些不良思潮對大學生價值觀的不利影響。在這種情況下,部分大學生的思想越來越復雜,甚至出現價值觀扭曲、缺乏信仰、國家民族觀念淡薄等不同形式的問題,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新形勢下的必然要求。
無機與分析化學承載著為專業課程學習提供基礎知識的作用,是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基礎課程。授課對象是大學一年級的新生,大一的他們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形成的黃金期,且大學與高中截然不同的授課、學習方式又使他們充滿困惑,急需正確引導。在無機與分析化學課程教學中應充分利用思政元素,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幫助學生樹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想和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培養學生的敬業精神,進行創新創業教育和生命教育,使學生成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合格人才。
一、愛國、敬業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教學中充分利用我國古代、現代在化學領域取得的成就,以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充分利用一些科學理論發現與建立背后隱藏的一個個熱愛祖國、追求真理、敢于挑戰、兢兢業業的動人故事,使學生透過理論和技術領悟愛國情懷與敬業精神。
在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中火藥和造紙術是與化學有關的。中國在化學化工領域中創造了許多世界第一,如我國是世界上最早認識和使用煤炭、石油及天然氣的國家;我國古代在多種金屬如銅、鋼鐵、金、錫、鉛、鋅等的冶煉方面位于世界前列;瓷器、青銅器、漆器等的制造技術也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的。到明代前期,我國重要發明和重大科技成就已有175項,約占全世界的57%。充分利用我國古代在化學科學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以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同時引導學生樹立文化自信。建國后,我國在化學領域也取得了巨大成就。著名化學家侯德榜先生創造發明了“侯氏聯合制堿法”,開創了世界制堿工業的新紀元。科學家合成了結晶牛胰島素,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與相應天然分子相同化學結構和完整生物活性的核糖核酸。在原子能級的教學中,除了介紹鮑林的近似能級圖,還可以簡略介紹我國當代結構化學家徐光憲提出的近似能級公式(n+0.7l)。利用我國新時期在化學領域的這些偉大成就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同時通過化學課本尋找中國化學家存在的課外作業,讓學生了解到在近代化學200多年的發展歷史中,雖然涌現出許許多多的化學家,但其中很少有中國人的名字。中國人在化學領域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以此激勵我們青年一代肩負起科技振興中華的歷史重任,為我國在化學領域趕上和超過世界水平而努力學習。
縱觀元素周期表,發現許多元素的命名是用來紀念發現者的祖國。著名科學家居里夫人將她在法國發現的新的放射性元素命名為釙(Polonium,Po),以此紀念她的祖國,體現了一位偉大的女科學家對自己祖國的摯愛[2]。2016年將日本理研團隊發現的113號元素命名為鉨(Nihonium,Nh),取自日文“nihon”,成為第七個以國家名字命名的元素,使日本成為了第六個寫在元素周期表上的國家。除此之外,還有31號元素鎵(Gallium,Ga)、32號元素鍺(Germanium,Ge)、44號元素釕(Ru,ruthenium)、87號元素鈁(Fr,francium)和95號元素镅(Am,Americium)等。在元素周期表學習過程中,可以讓學生通過尋找與國家名稱有關的元素名稱,通過元素命名背后的故事,深刻體會發現這些化學元素的科學家們把對祖國的熱愛傾注到化學元素名稱上的赤子之心,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忠于祖國、甘于為祖國奉獻的情操。
英國人道爾頓一生淡泊名利,為了科學,一生未婚;居里夫人由于長期與放射性物質接觸,引發惡性貧血癥而逝世;還有著名化學家舍勒、戴維、拉瓦錫、莫瓦桑等不畏危險、前赴后繼地進行氟元素的研究,再現了化學史上悲壯的篇章。1886年莫瓦桑用電解法制取了單質氟,實現了許多化學家的夙愿。在制取氟的過程中,莫瓦桑曾四次因中毒而不得不中斷實驗,他何嘗不知氟氣的危害,但為了科學,他義無反顧,55歲時因長年受到有毒氣體的侵蝕而與世長辭。通過這些科學家在科學探索過程中展現的兢兢業業、至死方休的敬業精神和為科學的獻身精神,讓學生了解每一項科學發現和技術進步,都離不開這些偉大科學家的敬業,讓這些科學家敬業精神的光輝照進學生的內心世界,鼓勵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刻苦鉆研業務和認真學習技能,勤奮工作,為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而奮斗。
二、辯證唯物主義的哲學思想
辯證唯物主義是人類認識和改造自然、研究科學發展和認識規律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3]。核心是對立統一規律、量變質變規律和否定之否定規律。
對立統一規律在《無機與分析化學》中隨處可見。原子核與電子、鉆穿效應與屏蔽效應、氧化劑與還原劑、氧化數的升高與降低、原電池中的正極與負極、酸與堿、區分效應與拉平效應,以及氧化與還原、沉淀與溶解、配合與解離、可逆反應中的正反應和逆反應等化學概念或過程都是對立統一又緊密聯系的,要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從對立和統一兩個角度理解。在大學生活中,選修與必修、愛好與專業、戀愛與學習、工作與考研、保持自我與隨波逐流、網絡與個人發展等都是學生要面臨的矛盾和問題。從網絡與個人發展來說,網絡作為信息時代的產物,給大學生個人發展帶來了很多便利,網絡上豐富的課程、信息資源,不斷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同時學生的發展進步也會促使網絡技術的提高和完善,二者是統一的;但網絡游戲也會使抵抗力不強的大學生沉溺其中而荒廢學業,網絡上的不良內容對大學生三觀也存在著威脅,對其個人發展又是不利的,從這個角度來說二者又存在對立關系。通過課程學習使學生正確認識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有助于學生利用對立統一規律去分析所面臨的問題,從中找出解決問題的合理方法,促使自身發展。
相關期刊推薦:《林區教學》是由黑龍江省森林工業總局主管、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主辦的省級社科類刊物。于1985年1月創刊,現為月刊。期刊欄目:教育理論研究、職教園地、教育管理、高教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文學研究、語文園地、外語教學研究、數理園地、休.音.美、政.史.地、圖書.檔案、實訓園地。
質量互變規律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在無機與分析化學中也存在著許多這種關系,元素周期表最直接體現了質量互變規律。在周期表中,隨著核電荷數的量變,元素性質呈現出由金屬到非金屬、化學性質由活潑到不活潑、物質狀態由固體到氣體等的質的變化。元素周期律從自然科學上為量變引起質變這一規律提供了有力證據,元素周期律的發現是門捷列夫不自覺地應用量變引起質變規律而完成的一個科學勛業[4]。再如,在滴定反應中隨著滴定劑不斷增加,滴定過程被測物質含量變化的特征參數變化也體現了量變到質變的規律,以強堿滴定強酸為例,增加滴定劑,溶液的pH值在酸性范圍內緩慢增加(滴定曲線的平滑區),當到達化學計量點前后0.1%范圍附近,滴加1—2滴滴定劑就會使溶液迅速由酸性變成堿性,發生質變,這一急劇變化即滴定曲線上的滴定突躍。沉淀溶解平衡中,沉淀的生成和溶解過程也形象地說明了質量互變規律。化學反應的碰撞理論中,反應物分子能量逐漸增大,當達到活化分子具有的能量時,成為活化分子而發生有效碰撞,導致化學反應發生而產生新物質。因此,正如恩格斯所說“化學是研究物體由于量的構成的變化而發生的質變的科學”[5]。
否定之否定規律是學科發展的動力源泉,在吸取、保留和改造舊理論知識中積極因素的基礎上,通過新的理論知識辯證地否定舊的理論知識,推動該學科的理論、技術發展,接著更新的技術和理論再來否定現有的技術和理論。縱觀化學發展史,化學科學的發展過程中處處閃耀著唯物辯證思想的光輝,每一個科學原理及定律的發現無不體現了人類對化學領域中科學家研究成果的繼承、積累、發展和突破,即辯證地否定,肯定和保留舊事物中積極合理的因素,否定和克服舊事物中落后和不合理的因素。比如近代原子結構理論的發展史[6],從Dalton原子不可分割理論、“西瓜式”原子模型、行星式原子模型、Bohr原子模型到量子力學原子模型,原子結構理論在繼承和突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又不斷前進發展,生動形象地體現了否定之否定規律。
通過這些生動的實例讓大學生正確認識、理解了否定之否定規律,從而正確認識挫折。一方面要對光明的前途充滿信心,不因為暫時的困難、挫折而放棄希望;另一方面要對未來道路的曲折性有充分的認識,做好克服各種困難的心理準備。引導大學生既要堅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又要認識到這一偉大復興是等不來、靠不來的,是需要全國各族人民付出艱巨、艱苦努力而拼出來、干出來的。大學生只有通過努力學習不斷武裝自己,畢業后才能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才能為偉大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學生的科學世界觀形成于學習和掌握科學知識的過程中,作為一門重要的自然科學,無機與分析化學為辯證唯物主義教育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在無機與分析化學教學過程中,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應充分利用這些素材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
三、創新創業教育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7]培養具備創新創業思維和能力的人才已經成為人才培養的主陣地,也是高校的一項重要任務,加強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勢在必行。除專門開設創新創業類課程外,充分利用現有課程加強對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也是一個必然趨勢。
無機與分析化學中蘊藏著豐富的創新創業教育素材,化學發展史就是一個化學家不斷懷疑、突破和創新的過程,新元素的發現、新理論的建立、新技術的應用,無不閃耀著人類創新的智慧火花。化學發展史也是化學家們勇于創新、不斷沖破傳統觀念、大膽提出新觀點或新學說、建立新理論、不斷促進化學學科發展的過程。沒有懷疑派化學家波義耳對傳統元素觀敢于質疑的創新精神,化學就無法擺脫從屬于煉金術或醫藥學的地位而成為專門探索自然界本質的獨立的科學;沒有拉瓦錫敢于從“燃素說”頭上邁過一步,正確認識重復普利斯特列實驗獲得的新氣體,就沒有科學的燃燒氧化理論,更無法成就化學史上的一次革命。而反觀受到“燃素說”思想禁錮的普列斯特列,即使首先制得氧氣,也只認為它是“失燃素的空氣”;虔誠信奉牛頓經典力學理論的普朗克,即使提出量子力學假設和普朗克公式,最后還是宣布取消自己的假設,導致物理學理論停滯數十年。事實證明,杰出科學家要有創新思維,他們的成功也往往建立在處處閃耀著創新性思維光芒的科學研究方法基礎之上,在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學習借鑒這些科學方法,幫助他們認識創新思維的重要性,培養他們的思維創新能力。
在課程中還應融入創業成功案例,如南方科技大學化學系張緒穆教授就是一位在創業路上行走的化學家,他創立了凱瑞斯德生物有限公司,成為將生物醫藥公司帶到美國非主板市場上市的第一人[8]。現在大學生中也不乏創業的成功事例,比如筆者所教2009屆一名畢業生就創立了化學儀器試劑公司,目前已小有規模;2016屆一名專升本學生一路深造,清華大學博士畢業后也成功創立自己的創業公司。通過這些創業的事例,可以鼓勵學生有夢想就去努力,不畏困難,勇于嘗試。
四、生命教育[9]
近年來,我國大學生自殺率逐年增加,本該是國家棟梁和父母驕傲的大學生,卻在人生最年輕最美好的年華選擇結束生命。我們不禁為這些逝去的年輕生命惋惜,也為他們漠視生命的行為感到痛心。同時,關系不和諧事件、惡性傷人事件在高校時有發生,如復旦大學投毒殺人案,因此在大學生中進行生命教育是非常必要的。2010年教育部就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提出要“重視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國防教育、可持續發展教育”。
化學與生命關系非常密切,為進行生命教育提供了豐富資源,引導學生利用化學知識正確認知生命。生命體是由化學元素和化學物質組成的,結合元素周期表,介紹構成人體的元素,了解人體必需的元素、一些不能在體內合成的元素、必須從食物和水中攝入的元素,再結合營養知識去指導學生合理飲食。從化學的視角認識生命過程,其實就是成千上萬次的化學反應,在配位化合物中介紹血紅素、葉綠素等生命體系中的金屬螯合物在生命過程中的獨特作用,在緩沖溶液中介紹血液這種特殊的緩沖溶液,認識血液中H2CO3—HCO-3這一精細的緩沖系統是如何通過肺部的呼吸作用和腎臟的排泄作用進行調節的。利用化學知識愛護和保護生命,因為化學研究的許多成果對生命具有保護作用。根據心臟細胞膜中不同離子濃度差異所產生的電化學特點發明的心電圖機可以進行體外無創傷診斷心臟病。化學制造的藥物在保護人類生命、延長人類壽命等方面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時正確認識化學研究成果在造福生命的同時,可能也給生命帶來了傷害,如農藥、食品添加劑、塑料制品、氟利昂等。化學本身沒有所謂的好和壞,關鍵在于人類怎樣利用它們,如農藥,多使用容易降解、環境友好的農藥,使用時不過量,農產品上市注意農藥安全間隔期等;如食品添加劑,不使用非食品添加劑,使用時注意安全限量等,都可以把看似危害很大的藥品可能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同時還可以利用化學家們研究的化學方法治理環境,倡導綠色化學,減少環境污染,保護生命。
化學是一門與生命密切相關的學科,生命的發展和保護都離不開化學,在化學知識中還包含了很多生命的知識。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從生命的角度學習化學知識,學習利用化學知識解決有關生命的問題。通過生命教育讓學生正確認識生命,提升對生命的理解,珍惜、熱愛、保護和尊重生命,關懷自己和他人,有助于學生構建健全的人格。
除了進行知識傳播,專業課課堂還承擔著價值引領的任務。無機與分析化學教學中緊扣教學內容而認真發掘思政元素,通過合理教學設計,將思政元素潤物細無聲地融入知識傳授過程中,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辯證唯物主義的哲學思想和創新教育等方面認真“傳道”,從而充分發揮課程的育人價值。——論文作者:秦菲a,劉彥霞b,魏濤a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