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3-29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目前,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課堂仍然普遍采用以教師為中心學科為本的傳統教學模式,課堂教學效果不佳,不利于學生核心競爭力的發展。本課題組基于慕課背景及技術豐富的智慧教室環境支持下,設計了以翻轉課堂為中心的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
摘要:目前,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課堂仍然普遍采用“以教師為中心”“學科為本”的傳統教學模式,課堂教學效果不佳,不利于學生核心競爭力的發展。本課題組基于慕課背景及技術豐富的智慧教室環境支持下,設計了以翻轉課堂為中心的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有助于激發學習興趣、強化師生互動、提升知識掌握程度。
關鍵詞:智慧課堂;教學模式;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
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是工科院校一門主干技術基礎課程,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實踐性及應用性。學習本課程可以使學生熟悉機器零件的精度設計、合理確定幾何量公差,以保證滿足使用要求。
原來的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課程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暴露出了一些無法回避的問題:課程內容繁雜、枯燥乏味,學生感覺晦澀難懂;教學環節薄弱、教學模式傳統,只強調知識的學習和掌握,而忽視對學生能力的開發、應用水平的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與主動性均不足,使教學質量難以得到保障。
相關期刊推薦:《南方農機》(雙月刊)創刊于1970年,由江西省農業機械研究所、江西省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站、江西省農業機械學會主辦。本刊是國內外公開發行,頗有南方特色的農機化技術刊物,以全面推介南方適用農業機械。主要讀者群為南方15省市各級農機工作者及廣大農林機手、拖拉機駕駛員。
“互聯網+”時代,引發了傳統教學方法和模式的一系列變革,慕課教學模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也應運而生。這兩種教學模式均倡導“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教育理念,提供了豐富的網絡在線學習資源,學生學習更自由、更方便,更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有利于提升學生知識的吸收與內化程度。但是在教學實踐中,也發現了普遍存在一些問題,包括慕課中途退學率高、對學生缺乏監督、缺乏綜合項目的應用實踐等弊端,翻轉課堂有時會遇到時間約束、受到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積極性的制約(如不擅于提問和主動性不強)、翻轉課堂也有可能受到教師講課能力的影響[1]。這些也直接影響了課程的學習效果。因此,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學效果,以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應用能力為目標,課題組對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課程教學模式、方法進行了改革嘗試,構建了智慧課堂教學新模式。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結合了傳統課堂教學與網絡在線教學的優勢互補,根據不同的模塊的知識點、教學重點、難點采用相適應的教學方式,通過在新余學院機電工程學院16、17級機類近機類專業4個班的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1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的設計
智慧課堂教學模式是以智慧教室課堂面對面教學為主,網絡在線學習為輔的混合式教學。按課前網絡在線預習、課中智慧教室面對面課堂教學、課后在線復習、鞏固實施教學流程。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的設計核心是網絡在線課程和智慧教室課堂教學設計。
2網絡在線課程學習資源建設
為了支持學生進行有效的自主學習,課程組教師在學校超星網絡教學平臺上開設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課程門戶,根據課程特點,為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學習過程支持。我們根據學生學習需求,重構了慕課學習環境下的網絡課程資源,網絡課程包括了課程導學、教學視頻、章節測試、討論、學習資源和學習評價等要素,供學生自由、靈活地進行課前預習和自學[2]。
3智慧教室課堂教學的設計
在慕課背景下,在技術豐富的智慧教室環境支持下,針對知識點以翻轉課堂為中心的多種教學模式方法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有助于激發學習興趣、強化師生互動、提升知識掌握程度。
4智慧課堂教學實施針
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進行不同的教學設計,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課程其教學內容可劃分為兩類,第一類是課程基礎性知識,可以通過網絡課程資源,讓學生通過線上學習完成認知和理解,課堂教學活動設計是通過提問、測試使學生回顧和鞏固;第二類是課程的重點、難點模塊,即機械類專業學生所必需掌握的課程核心知識能力模塊,如極限與配合、幾何公差部分,根據模塊的特點,課堂教學活動設計以翻轉課堂為中心的多模式教學方法[3]。
4.1課程導入
教師課堂教學前半個月通過班級qq群向學生講清開展智慧課堂教學等事宜。向學生分享超星學習通使用手冊、新余學院網絡教學平臺使用手冊、智慧課堂APP下載登錄指南等文件,重點向學生介紹在線學習的方式、智慧課堂教學流程,鼓勵學生登錄學校超星平臺本課程門戶參與學習,對試用過程中的疑問及時解答,開學正式上課周,老師課前十幾分鐘向學生演示智慧課堂APP的操作,并提醒學生課后在線學習[4]。
4.2以翻轉課堂為中心的多模式教學方法實施
4.2.1基于任務驅動的項目化
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引入典型工程實例,按照項目導入、任務要求與分析、相關知識、任務實踐、匯報點評、知識拓展、總結來完成課堂教學活動。如圖1所示,以“項目二:一級齒輪減速器輸出軸的尺寸精度設計”為例,來說明項目教學活動的實施流程:
1)項目導入:用視頻或動畫演示輸出軸上的主要配合零件及其裝拆過程提出本項目學習的目標。
2)提出項目任務要求:對輸出軸中齒輪與軸段、軸承與軸段的配合進行尺寸精度設計(確定齒輪轂孔、軸承內圈和配合軸段的極限偏差,判斷其配合性質并畫出公差帶圖)。
3)任務分析:
①查表確定齒輪轂孔、內圈和配合軸段的標準公差。
、诓閳D和表確定它們基本偏差。
③計算齒輪轂孔、內圈和配合軸段的另一個極限偏差。
、茉诹慵䦂D上標注極限偏差。
、莓嫻顜D。
、夼袛嗯浜现啤⑴浜闲再|。
、咔髽O限間隙。
4)相關知識:
、儆嘘P尺寸的術語和定義:理解孔和軸、公稱尺寸(基本尺寸)、極限尺寸的定義。
、谟嘘P公差、偏差的術語和定義:理解標準公差和基本偏差的含義,學會使用標準公差數值表,熟悉基本偏差代號及規律。
、塾嘘P配合的術語和定義:理解各種配合的公差帶特點,掌握基孔制、基軸制,掌握配合制的選用。
5)任務實施:以分組練習模式展開,運用所學知識,在規定時間內完成項目任務。組1題目ф55H7/k6;組2題目ф100H6/h7;組3題目ф60H8/r7;組4題目ф45H7/m6。
6)匯報點評:各組成員代表匯報對設計思路與結果,同學進行對比分析,找出錯誤,指出原因。對有疑惑的地方大膽提問,老師答疑、點評。
7)知識拓展:就本項目老師提出實例或問題引導學生思考,進一步提升和拓展知識。本項目問題一:減速器輸出軸中的哪些軸段需要標注尺寸偏差?問題二:軸承內外全的配合怎么選擇?
8)總結:教師總結本節課的重點、難點內容,學生課后在線復習鞏固,實現知識深化。
4.2.2教、學、賽一體化,以賽促教以賽促學
主動設計與課程對應的學科競賽,如“浩辰杯”華東區CAD應用技能競賽等。將學科競賽引入第一課堂,通過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的融合貫通,強化學生的工程應用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4.2.3案例教學
引入如身高測量等生活實例、工程實例、引入學生自己的課程設計實例,提升學生的感性認識,讓學生有所學、有所悟。
5結論
本課題以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應用能力為目標,構建了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的智慧課堂教學新模式,基于慕課背景下,在技術豐富的智慧教室環境支持下,以翻轉課堂為中心的多種教學方法設計,如積極采用任務驅動的項目化教學,教、學、賽一體化教學,案例式教學,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有助于激發學生求知欲、強化師生互動、提升知識掌握程度,有效地促進了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論文作者:朱雙霞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