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12-17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已經成為當下教學中的重點內容,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的引導與培養,小學生身體素質機能依然處在不斷發展完善的階段,教師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在基礎理論知識學習和運動技能的實踐過程中,貫徹對學生核心素
摘要: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已經成為當下教學中的重點內容,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的引導與培養,小學生身體素質機能依然處在不斷發展完善的階段,教師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在基礎理論知識學習和運動技能的實踐過程中,貫徹對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教學,充分發揮學生在教育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在理論知識的學習中,通過科學的教學指導,塑造學生積極的情感態度。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體育教學;優化策略
引言
體育的核心在于讓人精力旺盛、精神健康、健全心智,幫助學生在學習其他科目時發揮自己的智慧,使得情感積極向上且充盈,體育教師應該意識到體育核心素養的培育不僅是全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還對其他核心素養的形成起著重要的作用。小學體育教師應該以“鍛煉健康強壯之體魄,學會終身體育之技能,培養堅毅奮進之精神”為目標,在以體育活動為載體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健康、充滿活力的生活方式,促進學生形成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本文將圍繞小學體育核心素養的培育措施展開討論。
一、小學體育核心素養內涵解讀
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版)》首次明確提出“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這一概念,進而使培養學生的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成為新形勢下小學體育課程教學的主要目標。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通過體育課程學習體育實踐活動,從而逐步發展而成的具有穩定性、綜身性特征的體育能力和素養,其主要包括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三者共同組成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體系。首先,運動能力是指技能、體能和心理能力等在體育活動過程中的具體表現,其決定著學生體育活動能否順利開展。其次,健康行為是學生身心發展的綜合表現,其決定著學生能否具備良好的健康狀況和正確的生活方式。最后,體育品德是學生的體育品格、體育道德和精神風貌的具體表現,是學生在體育運動過程中需要遵循的行為規范。在核心素養背景下,教師必須以根據教學內容和具體學情,合理開展小學體育課堂教學,進而使學生得以發展體育核心素養。
相關期刊推薦:《中國學校體育》雜志為月刊,是由國家教育部和國家體育總局于1981年9月聯合創辦。宣傳黨和國家關于學校體育衛生工作的方針政策,外的學校體育衛生工作動態,交流學校體育衛生工作經驗,幫助體育教師進修提高,幫助學生掌握體育衛生知識和方法,為學校體育工作實踐與理論研究服務,為廣大學校體育工作者和學生服務介紹國內。
二、小學體育教學中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
(一)游戲化教學,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
教師的創新教學離不開學生這個主體,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游戲化教學和體育活動相互結合,將趣味化的游戲融入體育活動之中,小學生的心理有著活潑好動的特點,教師可以通過游戲誘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如在各種方式的接力跑教學中,教師可以設置相應的游戲活動,將接力跑、障礙跑、跳躍等運動技能融入游戲之中,教師可以將這些運動技能的技巧和方法進行針對性的講解,并且對連貫性的動作進行分解講解,讓學生可以直觀理解技能的訣竅和重點,隨后引導學生和課本進行相互論證,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和運動技能的理解,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對練,在巡回指導的過程中,教師對于學生的肢體動作進行相應的指導和糾正,讓學生能夠掌握正確的發力技巧和運動技能,組織學生進行比賽性質的游戲教學,將學生分為兩組進行接力賽跑,在賽跑的過程中,教師將運動技能的完成度也計入賽跑成績中,在游戲化的教學中規范學生的運動技能,利用技巧和方法能夠掌握正確的協調平衡用力,促進學生在游戲中更好地掌握運動技能和技巧。在這樣的游戲化教學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游戲教學之中,在游戲中強化學生的運動技能,同時教師可以對游戲中的學生進行綜合評估,在接力跑的過程中,將學生的常見技術動作問題進行紀錄,在結束之后進行針對性的強化訓練,在游戲教學中提升學生的主動參與熱情
(二)轉變教學觀念,端正體育教學態度
小學體育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在一定程度上能促進學生更加健康全面地發展。基于此,學校應該轉變小學體育的教學觀念,端正教師教學的態度。首先,教師要對體育教學引起充分的重視,明確體育教學在小學生生活中的定位,明確知道小學體育的功能,即可以幫助學生舒解壓力,增強體魄。例如,在開展小學體育活動時,教師安排的熱身運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學生舒筋活脈。教師在教學時不可忽視這些熱身運動,它是學生進行下一項運動的基礎。其次,教師要端正態度,重視小學體育教學,充分了解小學體育教學的要領,分析課程標準,結合當代對小學體育教學的需求,改變教育觀念。例如,在新課改的引領下,教師在開展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應該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活動中,而不是讓其被動地接受教學。只有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才能集中其注意力,逐漸提高小學體育教學的效率,促進學生健康的發展。
(三)設計多樣練習,提升運動能力
體育的運動形式和方式是多種多樣的,豐富多彩的練習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參與鍛煉的熱情,而且可以有效提升學生體育運動能力。因此,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和具體學情為學生設計豐富多彩的練習方式,進一步激發學生運動興趣,積極參與體育鍛煉,從而使學生體育運動能力得以提升。但是,在現實中部分教師并沒有貼近學生實際設計練習內容,進而導致訓練與學生實際情況相互脫節,使學生心生逆反。因此,教師必須深入研究學生身心狀況,在此基礎上為學生設計科學、合理、針對的體育練習活動,適當增加學生體育運動負荷,使學生體育運動能力得以真正提升。例如,教師在開展接力跑練習時,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接力賽,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原則將班級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接力棒的傳遞活動,通過快傳-慢接、慢傳-快接等不同練習方式得以順利學習和掌握接力跑的要領;教師在開展跳繩練習時,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花樣跳繩活動,充分發揮學生想象力,深入感知跳繩運動的魅力。
(四)巧用信息技術,打造安全體育課堂
體育教師在開展體育教學時,要將學生身體安全放在首位。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在針對某一運動項目進行教學時往往只是按部就班地進行講解,然后進行示范,讓學生進行模仿,對學生姿勢很少進行具體指導。在這種環境下,學生在進行運動時由于缺少教師動作要領的細致傳授,就會因為動作的不規范而對身體造成傷害。為此,作為體育教師要充分利用網絡上豐富的教學資源,打造“陽光體育、快樂學習”的良好氛圍,提升課堂安全性。以“熱身運動”為例,在進行教學時可以先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有氧運動,讓學生對其含義有一個初步印象。然后引出熱身運動對身體的益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運動理念。
結束語
“以核心素養為基準促進學生發展”這一教學理念的提出意味著體育教師要時刻發現自己教學中的問題,并及時地做出反應和改變,從而建立核心素養下的教學模式,使課堂教學更加科學化、高效化。而小學體育教師應該更加嚴謹,應該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開展教學。小學生可塑性較強,教師合理的引導能促進學生的改變,進而為其以后的成長和發展奠定基礎。由此,教師應該時刻思考如何基于核心素養打造小學體育高效課堂。——論文作者:謝紅娟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