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12-09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為促進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實現發展,教師應重視根據小學語文統編教材的特征,對語文作業進行優化設計,重視增強語文作業的基礎性、實踐性、彈性,與此同時展開跨學科作業設計,以此充分發揮語文作業幫助學生進行復習鞏固基礎語
摘要: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為促進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實現發展,教師應重視根據小學語文統編教材的特征,對語文作業進行優化設計,重視增強語文作業的基礎性、實踐性、彈性,與此同時展開跨學科作業設計,以此充分發揮語文作業幫助學生進行復習鞏固基礎語文知識、推動學生展開綜合語文應用實踐的作用。本文主要結合統編教材的具體語文教學內容,分別探討小學語文基礎性作業、實踐性作業、彈性作業和跨學科作業的實踐設計策略,旨在提供具備一定參考意義的借鑒。
關鍵詞:統編教材;基礎性;實踐性;彈性;跨學科作業
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之中,語文作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學生完成語文作業的過程,實質上就是展開綜合語文應用實踐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之中,學生能夠對所學語文知識進行復習鞏固,獲得語文綜合應用能力的系統提升[1]。適應小學語文統編教材的特征,教師在展開語文作業設計時,應重視加強基礎訓練、調動學生進行語用實踐、合理控制作業彈性并結合其他學科內容展開作業設計,著力創新語文作業形式、豐富語文作業容量,充分發揮語文作業的作用與功能,促進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和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實現系統提升。
一、小學語文基礎性作業設計策略
基礎性作業,顧名思義,強調基礎語文訓練。在小學語文學科之中,基礎知識主要包括拼音、字詞、語句、基本修辭手法和寫作手法等,幫助學生夯實基礎,是增強學生綜合語用能力的重要途徑,小學語文統編教材亦十分強調基礎知識,因此教師必須提高對于基礎性作業設計和應用的重視力度,著力通過應用基礎性作業,幫助學生打下良好的語文學習基礎。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教師應突破傳統基礎性作業的機械性較強的不足,重視對基礎性作業的形式進行創新,避免簡單布置抄寫和背誦作業,而是引入多樣化的作業形式,以此提高學生實踐基礎性作業的積極性。比如,教師可以布置學生自主制作“基礎知識清單手抄報”,讓學生將某一課或某一教學模塊中所包含的基礎知識以手抄報的方式呈現出來,由學生自主進行手抄報樣式設計,在這一過程中自主為對應的基礎知識配上生動有趣的插圖,以此激發學生的作業實踐熱情,推動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發揮創新創造意識,通過自主梳理知識取得良好的復習鞏固效果。
二、小學語文實踐性作業設計策略
實踐性語文作業的主要應用目的是推動學生展開某項具體的語文應用實踐,如口語交際實踐、閱讀實踐、寫作實踐等,因此這類作業具有較強的具體性特征,需要教師在設計時做到主題明確、重點突出,為學生明確語文實踐的具體內容和具體要求[2]。在設計語文實踐性作業時,教師應重視對統編教材中對應的語文實踐項目進行綜合分析,科學提煉語文實踐目標和實踐內容,在作業設計中突出實踐能力培養導向,著力推動學生在完成實踐性作業的過程之中獲得某項語文實踐能力的切實提升。比如,在進行《口語交際:聊聊書法》這一口語交際模塊的實踐性作業設計時,教師首先應對本課的教學目標進行明確:增進學生對于書法這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構成內容的理解、培養學生形成應用口頭語言描述書法藝術特色和書法演變歷程的能力。因此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實踐性作業:(1)通過查閱相關書籍或是借助互聯網,整合關于書法的資料,提煉書法藝術的特征,并使用口頭語言對其特征進行組織;(2)與家長聊一聊書法藝術,并記錄對話過程;(3)準備一份關于書法藝術的口頭報告稿,進行口語交際練習,并在課堂上與其他同學進行分享。
三、小學語文彈性作業設計策略
彈性作業并不是一種具體的作業類型,而是一項作業設計原則,這一原則要求教師對作業的數量和難度進行控制,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展開靈活的作業設計,避免使用千篇一律的作業形式。與此同時,彈性作業設計原則也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語文應用水平,應用分層作業方案,面向語文學習水平處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不同的作業,以此幫助學生實現語文應用能力的針對性提高。比如,在設計《人物描寫一組》這一課的作業設計時,面向語用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布置其對本組人物描寫中的三段不同人物描寫分別進行仿寫,在仿寫過程中呈現同一人物的不同側面;面向語用能力處于中等層次的學生,教師可以布置其分別仿寫三段描寫、表現三個不同人物的特征;面向語用能力相對不足的學生,教師可以布置其任意選擇某段人物描寫進行仿寫,從而幫助學生獲得循序漸進的提高。
四、小學語文跨學科作業設計策略
小學語文統編教材呈現出明顯的跨學科特征,許多教學模塊都反映出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比如,《口語交際:聊聊書法》這一口語交際模塊反映出語文學科與美術學科之間的關系;《月光曲》這篇閱讀課文反映出語文學科與音樂學科之間的關系。基于統編教材的這一特征,教師在展開教學設計時也應重視應用跨學科作業,在作業中體現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的關系,進一步豐富學生的綜合語用實踐。比如,在進行《田忌賽馬》這一課的跨學科作業設計時,教師可以從這篇課文與數學學科中統籌方法的關系出發,引導學生展開統籌方法應用,促進學生對其背后的統籌方法進行探討,并思考統籌方法在生活中的應用,寫作主題探究報告,從而推動學生的綜合素質在這一過程中實現發展。
相關知識推薦:教材編寫的基本要求
結束語:
從小學語文統編教材的特征出發,設計基礎性、實踐性、彈性及跨學科語文作業,成為小學語文教師創新語文作業形式與內容的重要方向與途徑。在設計作業前,教師應重視對統編教材中對應的具體語文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研讀和分析,把握語文教學重難點,以此切實提高語文作業的針對性與實效性。與此同時,教師應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選擇作業形式,合理控制作業難度,確保作業達到幫助學生鞏固提高的效果。——論文作者:畢孝春 許美平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