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5-25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情緒屬于心理學科研究范疇,積極情緒是正面的、向上的一種情緒,令人感受到愉悅的情緒。積極情緒的提出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教育方式,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能增強學生的活動能力與投入深度。小學是學生接受素質教育過程中的最初階段,本階
【摘要】情緒屬于心理學科研究范疇,積極情緒是正面的、向上的一種情緒,令人感受到愉悅的情緒。積極情緒的提出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教育方式,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能增強學生的活動能力與投入深度。小學是學生接受素質教育過程中的最初階段,本階段的學生具有年齡小、自控力差的特點。因此,班主任在具體規范學生行為和指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時具有很大的難度,班主任在具體的工作中可以通過運用積極情緒,為學生身心健康的成長營造和諧和輕松的班級氛圍。
【關鍵詞】班主任 積極情緒 小學生 心理健康 影響
在小學班級管理工作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培養學生健康、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使他們在遇到任何事時都可以以樂觀的態度去面對。在小學中存在部分學生因為家庭、社會等原因持有對他人冷漠,對待人、事、物消極的態度,并且不能有效控制自身情緒,易對班級管理工作造成不良影響。根據這一現象在班級管理中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引導學生走出心理困境,使學生心理可以往健康的方向發展。通過心理健康教育還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積極彌補這些不足,使自己得到更大的進步。小學生年齡比較小,社會閱歷比較少,在對待人、事、物上往往會因為各種因素造成心理發展偏頗,對以后的人生造成不良影響。因此,在班級管理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對待人、事、物都可以以積極向上的態度去面對,不斷進行自我監督、自我完善,保證其可以健康良好地發展。
一、積極情緒與班主任管理概述
(一)積極情緒概述
1.情緒的界定
情緒就是人的清醒時的一種心理狀態,對情緒管理的研究,開始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雖然歷史不長,但是發展迅猛,特別是近些年,已經成為當下國內外心理學和教育學研究的重要熱門話題。但一般認為,它是指主體對自我和他人情緒進行有效認知,并有意識地采取有效方法和途徑消除負面情緒、對自我情緒進行積極的調節和控制,以實現自我身心和諧以及與他人和諧相處的能力和活動,“是培育駕馭情緒的能力,建立和維護良好的情緒狀態的一種現代管理方法”(許若蘭語)。有意識地對觀察對象進行情緒管理的研究,是一個心理學研究者和教育從業者能有效采取干預措施和針對性教育方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用發展心理學的視角來看,不同年齡段的情緒管理能力是不同的。小學學生一般是指7歲到12歲年齡的小學生,該年齡段的孩子,自我意識在由弱變強,有時認為自己“已經是一個小大人了,不再是孩子”。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的自我認知、對外界認知能力有了一定掌握,但也正是如此,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情感更加豐富。為了保證采取的措施更加有效和更具有現實針對性,我們認為有必要結合具體的研究對象進行深入研究。
2.積極情緒界定
對于積極情緒的概念和分類,國內外學者下的定義不同。赫布曾說:“當一個人的情緒喚醒達到最佳水平時,其操作效率也會達到最高;當處在喚醒水平較低時,主體或者大腦得不到足夠的能量去從事應當進行的活動時,操作效率也會最低。”早在19世紀初拉扎勒斯就認為積極情緒是由愉快、自豪、希望和愛四個因素組成的。20世紀初家湯姆金斯指出積極情緒里包含著興趣與快樂兩個因素。這就不難顯示出,在積極情緒中都包含愉快和快樂的情緒因素。
推薦閱讀:教師職稱論文認可的正規刊物
因此,教師要帶著積極情緒走進班級,用良好的情緒來影響和帶動每一位學生。在與學生溝通時教師要給予學生鼓勵和肯定的目光或者激勵的言語,教師和學生的談話不僅僅是師生間的話語交流更多是情感的溝通。
(二)班主任情緒管理概述
在新課標里,針對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該要有“愉悅性”。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采用愉悅性教育教學,是我國現行素質教學大力提倡的,也是我國素質教育對教師要求的具體表現。一名合格的班主任擁有積極的班級管理情緒是不可或缺的先決條件。小學生雖然年紀偏小但是模仿能力卻很強,他們會對自己很崇拜的人進行模仿和學習。班主任是小學生在校學習過程中接觸頻率最高的人。所以,我們可以說積極情緒是在班主任工作中應具備的重要心理品質。對小學生實施積極情緒管理,不但能夠使得學生在日后的成長中情緒的整體發展,從班集體的整體建設上來說,也是能起到顯而易見的促進作用。
二、班主任積極情緒對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促進作用
(一)班主任積極情緒可以增強小學生的積極意識
在傳統的思想意識里,人們往往認為只要身體沒有疾病就是健康的人,其實心理健康也是不容忽視的因素之一。小學生剛剛步入校園,思想和思維發育還未成熟,不能抹殺小學生眼睛里豐富多彩的世界,這就需要班主任用積極樂觀的心態和意識為情感導向,從而消除內心里消極的想法,使其樂觀的面對生活和學習。從積極心理學角度出發,每位學生都具有發展的潛力和稟賦,要在積極的情緒指引下學會發現自身和他人身上的優點,這樣不但培養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健康向上的積極思想,而且還促進了學生之間的良好人際關系。
(二)班主任積極情緒能夠提高小學生學習效率
可以發現,隨著生活質量的上升,社會形勢變化,學生升學問題的嚴峻等客觀條件引發的一系列問題,使得在對學生管理及教育的過程中,需要更加嚴格的管控,而此時小學生因不能承受過大的心理壓力,產生的憂郁、自閉、焦慮、壓抑等情緒,導致注意力不集中、考試出現錯誤,產生攻擊性行為的事件,而通過班主任積極情緒的引導,能更好地敞開心靈和頭腦,進而提高學生認知和調控情緒的能力,以使學生以更正面的狀態去投入學習、挖掘學習、整體的提高小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班主任積極情緒增強小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班主任積極情緒正確的引導能夠對班級學習環境起到良好的協助作用,幫助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瓶頸、失敗和挫折的暗影中跳出來。從容的讓學生從正確的、積極向陽的態度去面對自我、評價自我、完善自我,并且勇于承擔責任、積極進取形成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進而樹立小學生自信心。
三、結語
綜其所述,木桶效應讓我們得知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會讓我國的素質教育的發展深受影響。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應該通過班級的具體管理工作發揮主導作用,為學生創造一個溫馨舒適的學習氛圍,更關鍵的是班主任積極情緒的運用能夠對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起到促進作用。所以,班主任在學生思想教育和把握教育規律與技巧的同時更要為每一位小學生樹立情緒管理的榜樣,班主任要在具體的班級管理工作中逐步實現科學化,有效引領教育改革的良性發展。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