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09-27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 要:計算機課程是中職學校普遍開設的一門學科,在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和信息素養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卻面臨著諸多突出問題。本文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對適合中職學生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進行了探索,以期能夠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關
摘 要:計算機課程是中職學校普遍開設的一門學科,在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和信息素養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卻面臨著諸多突出問題。本文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對適合中職學生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進行了探索,以期能夠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中職教育 計算機 教學 課程改革
當前所處的信息時代,計算機技術已經廣泛運用到社會生產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社會對于個人的計算機應用水平和信息素養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不能熟練操作計算機等同于“文盲”。計算機類課程作為中職學生的必修課,對于培養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十分關鍵。近些年來,新課改在基礎教育領域得到了廣泛實踐和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職學校借助新課改的東風,也不斷加強著“生本課堂”的創建。在最新修訂的《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標準》中就體現出更多對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近些年來伴隨著高等院校的大幅擴張,中職類學校的困境仍然存在普遍存在,長期以來的招生難、生源差、自制力弱等問題并沒有很好解決。在這種環境下,以課程標準為指揮棒、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勢在必行。通過多種策略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樹立中職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非常關鍵。
1 中職教育計算機教學現狀
目前,中職計算機教學在課堂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教師知識結構陳舊
信息時代促使每個專業的知識容量都呈現幾何式增長,這一特征在計算機專業上表現得尤為明顯。據統計,計算機硬件設備和知識每四年更新一次,如此迅速的發展對教師的專業水平提出了很高要求。比如,在現在教學中,多媒體教室、PPT課件已經成為了“標配”,而教師對于Photoshop、Flash、網頁制作、電子白板、服務器使用等知識都需要廣泛涉獵,除此之外,對于微信公眾號、微博、短視頻網站等移動媒體的相關知識也需要掌握。而面對日新月異的環境,一些教師卻不注重學習和教研,對于專業技術和知識缺少鉆勁,對于教學設計和方法缺乏創新,對于嶄新的教學理念缺乏關注。尤其一些學校的職后教育缺失,直接導致教師的專業水平跟不上時代發展,使得很多學生在校學習的知識陳舊,步入社會之后仍需要從新學起。
1.2 教學模式缺乏創新
計算機教學領域有許多專家、學者探索出成功的教學模式可供參考,比較普遍的“任務驅動法”“情景探究法”“小組合作法”等,已經成為了較為成功的范本模式可供使用。但在實際教學中一些教師卻忽略了對于先進教學模式的探索和使用,照本宣科、固步自封的現象很常見。這種“守舊”致使課堂教學缺乏相對靈活的模式,或者模式混亂、缺乏條理。教師對于教學缺乏統籌規劃,對于學生特點缺乏研究,沒有將先進的教學理念帶入課堂。對于教學模式缺少鉆勁和探究,仍然延續著“講—練—講—練” 的傳統模式,不僅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更忽略了為學生創設最近發展區,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導致整個課堂的索然無味。
1.3 教學方法單一枯燥
中職學生普遍基礎知識薄弱、學習習慣差,存在著個體之間的知識水平差異,教學和管理的難度都較大,這就需要教師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選擇適合他們的多樣化教學方法。但在實際教學中,一些教師只滿足于教會學生,教學方法單一枯燥,講授法甚至滿堂灌的現象比比皆是;教師不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常常代替學生進行操作和思考,不僅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忽視了培養他們的探索能力和團隊精神。在訓練上也只是讓學生自主探究,缺乏小組之間的合作互動。除了使用多媒體教室演示之外,欠缺對微信、QQ、短視頻網站等新媒體的運用和融合,不能開闊學生的視野,也無法激發他們的求知欲。
2 提高中職學校計算機課程教學的幾點思考
能夠在課堂教學中應對自如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摸索,絕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本人從事多年的一線教學工作,結合多年的從教經驗,將提高中職計算機課堂教學質量的途徑總結如下。
2.1 創設思考空間,激發學生的興趣
學貴有疑,教師應該注重激發學生對于課程和課堂的興趣,營造積極健康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浸潤在充滿趣味和探究的氣氛中進行學習。這對于中職學生來說尤其重要,因為他們整體基礎知識薄弱,自律性較差,如果在教學開始,不能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那么效果一定是大打折扣。
結合中職學生管理的現狀,除了課堂,課余時間也可以被利用起來,如計算機社團、興趣小組、技能大賽輔導等,鼓勵學生積極參加。這樣就可以在增加學生探究興趣的同時,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教師可以圍繞特定主題組織學生參與各種組活動,小組可以通過開展一系列活動,如學校宣傳板報設計、電腦組裝、書籍排版制作、視頻音頻錄播剪輯等,不僅能夠提升計算機課程的趣味性,更能訓練學生對于實際問題的分析和解決能力。
2.2 創建任務探究,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
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做到因材施教。任務驅動、合作學習、自主探究都可以被廣泛使用。中職生雖然普遍文化課基礎薄弱,但是他們渴望掌握實踐能力,并且同學之間由于住校而朝夕相處,感情更加親密融洽。教師可以根據這些特點,針對不同基礎和學習能力的同學,進行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分組,形成有效的合作學習;通過拓寬任務驅動法的實現途徑,對于不同的教學內容可以更換不同的教學方式,例如,對于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教學可以采用網絡視頻或者教師自制視頻的微課教學,給學生提供手腳架,對于一些操作步驟的講解則使用小組合作、自主探究來互幫互助,以優秀生來帶動后進生的學習;對于課外作業的布置,更多的結合熱點內容,讓他們有探究的熱情。
2.3 創造提升空間,拓展學生原有知識體系
新知識的掌握需要在練習中加以提升,因此教師在新授課之后一定要給學生創造一個提升的空間,幫助他們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提升自己的計算機技能。單純的理論傳授只能教會學生“死”的知識,只有通過不斷實踐才能讓知識盤活、升華。例如:在進行OFFICE軟件的教學時,應該著重增強學生的應用技能,更多地側重于實踐操作,對一些常見的知識點可以綜合成一個拓展題目,突出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讓他們將學習的知識融會貫通,綜合利用。教師可以將學習知識制作成各類實操,便于學生完成,讓他們真正有所收獲。
3 結語
提高中職學校計算機課程教學質量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需要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評價機制,只有不斷提高任課教師的專業化素養,優化知識結構,做好學生與社會之間的銜接,才能增強職業教育的生機活力,實現中等職業學校計算機教學水平的不斷提升,為中職學校長遠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相關論文可參考:教師教育研究投稿新背景下中職計算機網絡技術教學
參考文獻
[1] 李明.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初探[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8(2):410.
[2] 史麗群.計算機基礎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幾點嘗試[J].海峽科學,2013(4):72-73.
[3] 陳寧寧.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遷移教學策略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2.
[4] 劉麗麗.改進方法和模式 提高教學效果——中職計算機教學之探討[J].成功(教育),2011(3):247.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