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07-12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案例討論通過探究過程的共享實現知識建構,被認為是案例教學成功的關鍵。在網絡教學環境中,案例討論活動被移植到論壇中進行,其交互模式和參與者角色都發生了較大改變,其教學效果和影響因素有待深入探究。基于此研究需求,本研究開展了一項準實驗研究,檢
案例討論通過探究過程的共享實現知識建構,被認為是案例教學成功的關鍵。在網絡教學環境中,案例討論活動被移植到論壇中進行,其交互模式和參與者角色都發生了較大改變,其教學效果和影響因素有待深入探究。基于此研究需求,本研究開展了一項準實驗研究,檢驗在線討論活動對案例學習表現和學習體驗的影響。同時,采用LASSO回歸的數據挖掘方法對影響在線案例學習效果的論壇學習行為變量進行了篩選與排序。
研究結果表明:參與論壇討論對案例學習效果有積極影響,學生能夠獲得與面對面討論相似的案例學習體驗。查看案例次數和論壇發帖總字數能在一定程度上預測案例學習效果。本研究結論有助于增進對網絡環境下案例教學法的認識,為在線案例教學的設計與實施提供借鑒,進一步提升在線教學的質量和學習體驗。
【關鍵詞】案例教學;在線討論;學習效果;學習體驗;LASSO回歸;在線學習行為;問題空間;學習分析
一、引言
案例教學(case-basedinstruction)是一種基于建構主義的探究式教學方法,通過提供一個或多個真實、復雜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習者開展分析評估、問題求解、反思討論等學習活動,進而培養學習者的高階思維能力(Luo,Koszalka,Arnone,&Choi,2018;Tawfik,etal.,2018)。相較于抽象的概念與原則,案例具有高度的情境性(王宇,等,2018),案例教學也因此被認為是設計真實學習活動的一種有效手段。
自1870年哈佛大學法學院率先使用案例教學以來,該方法對世界范圍內的教學產生了深遠影響,被廣泛應用于商業、醫學和教師教育領域(Barnes,Christensen,&Hansen,1994;Ertmer,Quinn,&Glazewski,2014)。網絡環境為案例教學的設計與實施提供了新的可能,能增加案例學習的真實性、趣味性和交互性:視頻和圖片等多媒體的使用能夠為案例描述提供更多情境細節從而增進案例的沉浸感和真實感(Baker,2009;Goeze,etal.,2014);交互技術,如超鏈接、嵌入問題和自動反饋能為案例探究和反思活動提供必要的教學支架(Choi,Lee,&Jung,2008)。
同時,多樣化的導航控制使學習者能夠更方便地制定自己的在線學習順序和步調,實現個性化案例學習(Luoetal.,2018)。案例討論是案例教學中一個重要環節,被認為是案例教學成功的關鍵。教師通過引導學習者針對案例問題發表個人觀點、見解和解決方案,能實現探究過程的共享和知識的建構(Harrington&Garrison,1992),從而有效提升案例教學的學習表現和學習體驗。
在網絡學習環境中,案例討論往往通過發帖和回帖的方式在論壇空間中進行,溝通模式由同步變為異步,交互時空得以拓展,提高了有效協作學習所預期的交互模式的發生概率(龔嶸,2012),但是教師的引導作用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盡管文獻中普遍認為論壇討論對在線案例教學有積極影響(Ertmer&Koehler,2015),但大部分研究只是從理論角度進行分析論述,尚缺乏基于量化結果的實證研究。在線討論在多大程度上影響在線案例教學的學習表現和學習體驗?論壇中的案例討論可否比擬傳統課堂中的案例討論?這些關鍵問題尚缺乏基于實證的答案。
針對上述研究需求,本研究開展準實驗研究,對網絡學習環境下在線討論活動對案例教學的影響效果進行了檢驗。同時,基于在線學習平臺中的學習行為數據,采用LASSO回歸的數據挖掘方法對影響在線案例學習效果的特征學習行為進行了篩選與排序。本研究從實證角度對在線案例討論的實際效果和影響因素進行了探究,從學習分析視角對論壇中案例研討行為進行了建模分析,研究結論有助于增進人們對網絡環境下案例教學法的認識,豐富在線教學模式,進一步提升在線教學的質量和學習體驗。
二、相關研究
文獻表明案例教學對提高學習者學業表現和學習動機有積極作用(Barnes,Christensen,&Han⁃sen,1994;Merseth,1996)。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教學案例從基于文本的敘述轉換為基于多媒體的呈現,并被逐步應用到在線學習環境中。網絡環境下的案例教學效果引起了研究者的關注,人們一般認為在線案例教學與線下案例教學的效果相當(Choi,Lee,&Kang,2009;Wolter,etal.,2013),但是在線案例教學有其獨特優勢,如通過交互式多媒體內容吸引和激勵學習者(Paulus,Horvitz,&Shi,2006),通過案例庫促進知識遷移(Tawfik,Sánchez,&Sapa⁃rova,2014),以及通過模擬真實問題的復雜性引導學習者探索解決方案(Yang&Luo,2017)。討論環節對案例教學的成功至關重要,有助于提高學習成績和豐富學習經驗(Yew&Schmidt,2012)。
案例討論吸引學習者就復雜問題進行探討磋商,并借此培養學習者的分析、應用和評估等高階思維能力(Moore,1997);鼓勵學習者與同伴和教師進行互動,通過協商確定問題的最佳解決方案(Stepich&Ertmer,2009)。教師在討論環節中可以扮演專家和主持人等多個角色,為學習者提供必要的反饋和指導,指引案例學習的過程(Ertmer&Koehler,2015)。當討論轉到線上時,教師的指引作用通常被弱化。
作為案例教學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案例討論在網絡環境中的設計與實施近年來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研究關注。例如,Mitchem等(2008)比較了案例教學中三種不同的討論形式對案例學習體驗的影響,結果顯示在線討論和聊天會鼓勵學習者分享、交流和完善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幫助解決案例中的教學問題。Richardson等(2010)發現不同的異步討論策略能促使學習者進行不同層次的批判性思考。Ertmer等(2015)通過準實驗研究證實在線案例討論也需要一定的引導,無引導的自由討論會導致案例學習廣度和深度的缺乏。
盡管不少學者在文獻中論述了在線討論對在線案例教學的種種積極影響,但大部分關于在線討論效果的研究結論都是基于學習者的自我報告而不是基于對學習表現的客觀測量。如何合理準確地衡量案例教學中的學習表現,是對案例教學進行量化研究的一大難點。本研究在文獻調研時發現了一種通過計算“問題空間覆蓋率”(problemspacecoverage)來測量案例學習表現的方法(Hmelo-Silver,2013)。
該方法通過將學習者案例學習報告中提及的問題空間與專家事先擬定的問題空間進行映射,可以分析得出學習者在該問題空間中的空間覆蓋率:高覆蓋率意味著學習者已經準確識別了案例背后的問題并提出了可行解決方案,從而展示了更好的學習表現。雖然近年來也有一些研究者使用這種方法測量在線討論的效果(Ertmer&Koehler,2014;Ertmer&Koehler,2015),但學習者群體樣本總體偏小(15~30人),問題空間覆蓋率也往往是作為一種編碼方式對學習情況進行描述,鮮有基于量化結果的統計推斷。
在線案例討論是否可以對更大規模的學習者群體產生積極效果?該效果是否具有統計顯著性?有哪些在線討論行為顯著影響在線案例討論效果?文獻中尚缺乏對這些問題的相關實證研究。綜上所述,當前文獻總體上支持在線討論對網絡環境下案例教學的重要性,但在線案例討論的效果通常由學習者自我報告數據體現,而不是基于客觀量化數據的實驗結論。
此外,文獻中對在線案例學習效果和學習體驗的影響因素也缺乏相關實證研究。針對當前文獻的局限性,本研究采用準實驗設計,通過比較兩組學習者學習報告中問題空間覆蓋率來檢驗在線討論對案例教學的影響效果。同時,基于在線平臺中的學習行為數據對影響在線案例學習表現和學習體驗的影響因素展開探究。
具體而言,本研究旨在回答以下研究問題:1.參與在線論壇討論會影響學習者在線案例學習的表現嗎?2.在案例學習中在線討論與面對面討論的學習體驗相似嗎?3.哪些類型的在線討論行為可以顯著預測學習者的案例學習表現和學習體驗?
三、研究方法
1.研究設計
本研究采用準實驗設計,依托某研究型高校的一門教學設計課程來進行。共有連續兩屆的182名全日制研究生參加了這項研究,2016年秋季入學的94名學生作為實驗的對照組,2017年秋季入學的88名學生作為實驗組。這兩組學生都是第一次參加教學設計課程,并且之前從未學過本研究中使用的在線案例。課程中的一項重要活動是讓學生探究Moodle在線學習平臺上的教學設計案例,旨在彌補教學設計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差距,期望學生研究在線案例,并應用他們的教學設計知識和技能分析解決案例中的問題。
兩組學生的研究生入學考試總成績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兩次課程的教學內容、任課老師以及整體授課方式也未發生任何變化。實驗過程如圖1所示。首先,兩組學生被要求自主學習同一個在線案例。一周后,兩組學生都需要提交案例學習報告,在報告中闡述對該案例問題的分析結果以及解決方案。案例報告的質量反映了學生案例學習的效果。本實驗研究的分組變量是在線案例討論:只有實驗組的學生在為期一周的在線案例學習中參與了論壇中的在線討論,而對照組只進行了自主在線案例學習,在提交學習報告前沒有參與任何形式的案例討論。
為了使對照組學生也獲得相對完整的案例學習體驗,我們讓對照組在一周之后的課堂上進行了面對面的案例討論。最后,兩組學生都接受了相同的學習體驗問卷調查。研究設計旨在檢驗在線討論活動對網絡環境下案例學習效果的影響,同時比較在線討論和面對面討論給案例學習體驗帶來的潛在差異。
2.在線案例
在線案例模塊展示了一個真實且復雜的情況:實習醫師在醫院中的工作并不順利,許多實習醫生在他們三年的兒科實習期間沒有參加每周的研討會,也沒有通過醫療執照考試。本案例的主要問題是醫院管理層、研討會講師醫師和實習醫生等案件利益相關者對研討會的目標和形式沒有達成共識。研討會設立的初衷是幫助實習醫生復習準備醫療執照考試,內容涵蓋了兒科實習期間可能遇到的各種醫療問題和情景。此外,醫院擁有足夠的技術資源和支持,如100%Wi-Fi覆蓋、視頻制作工作室、教學資源開發單位(教育技術專家)以及學校圖書館員的幫助。
四、研究結果
1.學習效果比較
收到的182份報告由兩名評估員獨立編碼每份報告,評估者間信度為0.85。進行獨立T檢驗以確定兩組之間是否存在顯著差異。如表3所示,結果表明實驗組學習者的總體表現(總空間覆蓋率、發現空間覆蓋率、解決空間覆蓋率、F3-S3教學干預匹配率和F4-S4非教學干預匹配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說明在線討論確實有助于案例教學的效果。
此外,實驗組也具有更大的方差,說明實驗組的成績波動比較大,兩極分化較明顯,一個可能的原因是實驗組討論完全是自主的,有一部分學生完全沒有登錄平臺參與討論,收獲自然就小一些。對于這10個子類別,實驗組學習者在三個問題發現空間(F1、F3、F4)和兩個問題解決空間(S2、S3)的表現較為優秀,并且有個別項目T值很大,如識別利益關系人(F1,T值達到20.732),說明實驗組在該問題空間的學習表現顯著優于對照組,一個可能的原因是該問題空間有一定的難度,很難做到面面俱到,而在線討論為學習者提供了交流平臺,促進思維碰撞,讓學習者能夠從不同維度思考該問題,從而得出更全面的結論。
五、討論和建議
為了探究在線案例教學討論的效果,本研究進行了一項準實驗來比較兩組學習者的學習效果和學習體驗。這項研究的結果為研究問題提供了初步的答案:①相對于沒有討論的自主案例學習,學習者參與在線論壇討論能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②總體上在線案例討論的學習體驗與線下案例討論的學習體驗相似;③性別、學習動機和性格特點等學習者特征變量對案例學習效果沒有顯著影響,而在線學習行為,如查看案例次數和論壇發帖總字數能在一定程度上預測案例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龔嶸.2012.大學英語論壇協作學習行為的多元動態解釋模型構建[J].中國電化教育(5):44-48.
李小娟,梁中鋒,趙楠.2017.在線學習行為對混合學習績效的影響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79-85.
劉智,楊重陽,彭晛,等.2018.SPOC論壇互動中學習者情緒特征及其與學習效果的關系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4):102-109.
劉倩倩,李同歸,王泰,等.2018.網絡學習環境對學習持續性的影響——基于游戲設計的視角[J].中國遠程教育(3):14-20.
羅恒,楊婷婷.2018.自主在線案例學習體驗的構念模型研究——基于結構方程模型的探索[J].現代遠距離教育(2):83-91.
王夢倩,范逸洲,郭文革,等.2018.MOOC學習者特征聚類分析研究綜述.中國遠程教育(7):9-19.
相關刊物推薦:《中國遠程教育雜志》創刊于1981年,本刊為月刊,主編:嚴冰。國內統一刊號:CN11-4089/G4,國際刊號:ISSN1009-458X。《中國遠程教育雜志》努力宣傳國家關于現代遠程教育的方針政策,全方位展示中國現代遠程教育改革與發展進程,展示國內外遠程開放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的最新成果。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