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3-31所屬分類:醫學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經絡腧穴學是一門橋梁課程,也是針灸推拿學專業的基
[摘要]“經絡腧穴學”是一門橋梁課程,也是針灸推拿學專業的基礎。該課程的教學質量直接影響著針灸專業其他課程的教學質量。通過長期從事該課程的教學與實踐,積累了些淺顯的心得體會與思考建議,試做總結。
[關鍵詞]經絡腧穴學;實踐教學;教學設計
一、當前“經絡腧穴學”實踐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一)教師實踐教學效果不統一
目前各大院校學生人數眾多,以我校針灸推拿學專業學生為例,近幾屆總人數不低于100人。由于教師數量不足,實驗課往往請本不是“經絡腧穴學”課程的主講教師來進行授課,每位教師的備課方式和教授方法不同,特別是在取穴定位的方法上千差萬別,而且每位老師對解剖部位的理解和定位不一樣導致每組的取穴效果不統一,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常常會感覺到困惑。
(二)學生缺少動手實踐
本課程的實踐教學當中,往往要求學生與學生相互在身上尋找穴位和定位,部分學生由于害羞,在實驗課或課后對穴位進行復習的時候不敢與身邊的同學相互練習。而學生動手能力欠缺,還表現在學生以應付考試為主,而不是主動地進行學習,從而忽略了本門課實踐操作即穴位點穴的重要性,這可能由于實踐課分數在期評總分當中占比不高有關系。
(三)學生主動學習熱情不高
部分學生在實驗課的時候“身在曹營心在漢”,在上課的時候總是想著外面的事情,這個也許和教師上課缺乏激情有關系。有些教師在上實驗課的時候不與學生進行互動,以“填鴨式”的教學為主,那么就有可能導致學生主動性不足,甚至還會出現“逃課”到別的有意思的帶教老師的組別學習的情況。
二、對當前“經絡腧穴學”實踐教學的建議
(一)對教師的定位要準確
首先對教師的定位一定要準確,《教師法》第二章第七條對教師的基本權利做了明確的規定,共有六個方面,其中第一和第三個方面強調了教師應該:(1)進行教育教學活動,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和實驗;(2)指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評定學生的學業成績。教師應該對學生起到引導指引的作用,積極、主動地幫助學生成長,教書育人是教師的最基本的任務。所以就要求我們高校教師一定不忘初心,完成國家給予教師這個崇高職業的使命。
(二)對帶教教師要進行培訓明確授課的統一性
1.取穴主要采用體表標志法和骨度分寸法。讓教師授課時盡量采用骨度分寸法對身體各部進行折量取穴,少用手指同身寸的方法,因為在臨床上,病人進行治療時本來就是因為身體不適,甚至有些病人是肢體關節活動不利的,所以為了給學生培養中醫臨床思維,教師授課的時候應該要以臨床實際為出發點,讓學生除了按照課本上的方法進行取穴以外,還應該要根據臨床實際情況,教授更符合臨床狀況的取穴方法。如肩髃穴的取法,可以讓病人雙手自然放松,找到三角肌上緣的中點凹陷為本穴。這樣的取穴方法可以讓上肢活動不利或者障礙的病人不需要活動上肢就能夠準確取穴[1]。
相關期刊推薦:針灸臨床雜志審稿周期是多久
2.手指同身寸為輔。雖然筆者認為體表標志法和骨度分寸法應該作為主流取穴方法,但有一些容易取穴或者以體表標志延伸距離較短的穴位,如發際線直上0.5寸或1寸的這一類穴位,建議還是以手指同身寸來取穴較為方便與快捷。需要折算距離超過2寸以上的取穴,應盡量以體表標志法和骨度分寸法進行折量取穴為佳。
(三)實踐教學中要重視提高學生的主動性
1.布置隨堂作業。每次實踐課,一定要強調有隨堂測試(作業),讓學生每次來上課的時候都有一種緊迫感,測試可以提高學生在實踐學習的積極性。充分利用新興事物作為與學生之間溝通的載體,以這門課的情況來說,每次實踐課講1~2條經絡的循行和穴位定位,可以將這組同學建一個微信或者QQ群,甚至是學習通、雨課堂或者易班等,然后布置某個穴位的定位,讓學生在其他同學的身上找出來,拍照發到群里,當作隨堂測試的形成性評價內容。如果穴位沒有找準或者出現其他的問題,教師都可以及時地對學習情況進行評價反饋。
2.在教學中適當結合臨床。在教學中應適當地結合臨床案例,把某些單穴或者配穴的方法與學生講解,而不是上什么穴位就只說這個穴位的功效主治,學生聽起來也覺得索然無味。特別是案例的選擇要選一些有趣的,能讓學生聽完后記憶深刻的臨床例子,這就要求帶教老師具有一定的臨床經驗,豐富的臨床經驗可以更好地指導教學。如足臨泣穴位在講解時,除了介紹定位以外,可以反問同學們為什么足臨泣能治療一些骨關節病證?容他們思考后,再告訴他們因為足臨泣所屬的足少陽膽經是“主骨所生病”,且該穴位為“輸穴”“輸主體重節痛”,所以足臨泣能治療骨關節病證。將這些例子與穴位相結合后,可以明顯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3.在實踐教學中注重將位置相近的穴位進行知識點的橫向對比。比如,翳風、風池和風府三個穴位比較相近,也可以從穴位定位、主治方面進行橫向對比,除了要弄清楚斜方肌和胸鎖乳突肌以外,也可以從三個穴位由外及內的位置排列闡述這三個穴位治療方面也是由治療外風到內風的一個過程,同時,可以延伸所有帶有“風”字的穴位如風市、風門等,都有“祛風”的作用來進行知識點的拓展。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會很容易聯想到這幾個穴位的主治范圍,從而提高學習興趣[2]。
4.加強虛擬仿真與實踐課相結合。隨著科學技術、“互聯網+”、大數據等概念的不斷發展,以本校專業為例,目前也已經購置了相關的3D虛擬仿真實驗設備,在未來的授課過程中,也可以圍繞虛擬仿真設備對實踐教學的內容進行部分到全面的修改和完善。這種虛擬仿真教學平臺按照系統解剖學把人體劃分為上千個細分解剖結構,包括各處骨骼、肌肉、臟器、血管、神經、淋巴等。在教師的指導操作下,由外到內逐層觀察解剖單元,從皮膚到肌肉、血管、神經、臟器,再到骨骼,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解剖層次。這種實踐教學訓練方法,有效彌補了經絡腧穴與局部解剖學科之間的教學關系,即在學好穴位的同時又能夠把解剖部位弄清楚,將會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方法,同時也將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
5.適當增加實踐課成績在期評的占比。以我校針灸推拿學專業為例,我們的形成性評價方案中,本門實踐課的成績在期評中僅占10%,長此以往的觀察,發現學生學習主動性不夠強,因為其對期評的占比不高,導致學生在實踐課當中的表現也有所懈怠,有些學生還出現長期請假的情況,這種表現也或多或少的影響到了周邊的學習氣氛,故建議以后的實踐課占比可適當提高到15%~20%,這將應該能夠抓住學生的心,提高學習熱情。
三、結語
“經絡腧穴學”的實踐教學是一個不斷反復鞏固的過程,作為針灸學科中最基礎的一門課程的實踐課,教學的好壞直接影響到針灸推拿學專業學生的基礎,甚至作為一門敲門磚作用的基礎課程,對未來本專業的職業道路起到了鋪路的作用。我們面對學生的時候,應該以適當引導為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比“填鴨式”的教學手段來得更要有教學的意義。——論文作者:梁韜1a,聶莎1b,范郁山1a,喬赟1a,苗芙蕊2,芮靖琳1a,凌希1a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