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8-15所屬分類:醫學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目的:針對婦產科抗生素使用情況進行分析,明確抗生素在婦產科患者臨床治療中的重要性。方法:選擇某醫院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所收治的100名婦產科患者為研究對象,在醫院檔案室工作人員的幫助下,對樣本患者病歷檔案信息進行查找,然后將患者的一般情
摘要:目的:針對婦產科抗生素使用情況進行分析,明確抗生素在婦產科患者臨床治療中的重要性。方法:選擇某醫院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所收治的100名婦產科患者為研究對象,在醫院檔案室工作人員的幫助下,對樣本患者病歷檔案信息進行查找,然后將患者的一般情況、疾病類型、治療方法、抗生素使用情況進行調查了解,然后對相關數據信息進行統計分析。結果:抗生素總體使用率為69%,預防性用藥患者41名,占比41%,抗感染用藥患者28名,占比28%。使用頻率較高的三類抗生素分別是內酰胺類、硝酸咪唑類、大環內酯類抗生素,上述類型的抗生素分別被使用過91次、72次、49次。僅使用過一種抗生素的患者包括16名患者,占比16%,聯合兩種抗生素進行治療的患者包括39名,占比39%,使用三種或三種以上抗生素哦進行聯合治療的患者包括14名,占比14%。結論:不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會對婦產科患者的臨床治療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為此,必須從多個層面入手改進抗生素的使用方式。
關鍵詞:婦產科;抗生素使用;調查及改進
引言
在婦產科患者的臨床治療中,為了應對感染,經常會涉及到抗生素的使用,如婦產科手術中,為了防止手術感染,則會使用到抗生素。但是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會導致婦產科患者出現不良反應或多重耐藥感染,進而對婦產科患者的臨床治療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因此,婦產科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對于婦產科患者的臨床治療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基于此,本文則針對婦產科抗生素使用的相關內容展開討論。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在此次研究活動中,筆者選擇某醫院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所收治的100名婦產科患者為研究對象,在以上所選擇的患者樣本中,患者年齡為22—59歲,平均年齡36..5歲,其中包括卵巢切除患者21例、子宮肌瘤切除手術患者31例,剖宮產手術患者30例,輸卵管切除患者18例。為了配合研究工作,患者或其家屬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在研究過程中,患者一旦出現病情惡化或其它意外情況,則立即停止研究工作對患者進行搶救。樣本患者的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方法
在醫院檔案室工作人員的幫助下,對樣本患者病歷檔案信息進行查找,然后將患者的一般情況、疾病類型、治療方法、抗生素使用情況進行調查了解,然后對相關數據信息進行統計分析。
1.3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18.0 統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進行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婦產科抗生素使用總體狀況調查
在上述樣本婦產科患者的臨床治療中,醫護人員對69名患者使用了抗生素,因此抗生素總體使用率為69%,而在具體的抗生素使用中,預防性用藥患者41名,占比41%,抗感染用藥患者28名,占比28%。
2.2婦產科抗生素使用種類調查
在上述樣本婦產科患者的臨床治療中,會使用到多種類型的抗生素,其中,使用頻率較高的三類抗生素分別是內酰胺類、硝酸咪唑類、大環內酯類抗生素,上述類型的抗生素分別被使用過91次、72次、49次。在樣本患者中,僅使用過一種抗生素的患者包括16名患者,占比16%,聯合兩種抗生素進行治療的患者包括39名,占比39%,使用三種或三種以上抗生素哦進行聯合治療的患者包括14名,占比14%。
3討論
3.1婦產科抗生素使用現狀
抗生素使用比例較高。通過對本次樣本中婦產科患者抗生素使用情的調查,可以了解到婦產科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已經達到了69%,已經明顯高處我國規定的50%以內的標準以及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30%以內的標準,由此可見在婦產科患者的臨床治療中,抗生素的使用比例相對較高。
抗生素使用起點高。從當前的情況來看,在婦產科患者的臨床治療中抗生素的使用起點相對較高,比如在本次研究樣本中,內酰胺抗生素的使用頻率高達91次,如此高頻率的使用抗生素,很容易使患者體內菌群的耐藥性不斷增強,當菌群耐藥性達到一定程度后,抗生素的則無法再對其產生作用,婦產科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也必然受到相應的影響。
抗生素聯合使用情況嚴重。在本次樣本婦產科患者的臨床治療中,存在多種抗生素聯合使用的情況,其中兩種抗生素聯合使用的現象最為普遍,以超過抗生素使用患者的一半。在患者治療過程中,對抗生素的聯合使用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患者的抗感染效果,進而達到高效治療的目的,但是如果對婦產科患者長期進行不同抗生素的聯合使用,則很容易導致患者體內正常菌群受到破壞,一些敏感菌會被殺滅,而一些致病菌的耐藥性會不斷增強,并大量繁殖,進而引發哦患者體內菌群使用,并使患者產生多重耐藥感染。
第四,給藥方式不合理。在本次樣本婦產科患者的臨床治療中,主要引采用靜脈的途徑進行給藥,但是通過靜脈對患者進行抗生素使用,雖然能夠增強藥效,但是所產生的效果無法被逆轉,而且在靜脈給藥過程中還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如藥物濃度、給藥速度、藥物配比等,如果給藥不合理,則會使患者產生過敏反應、紅腫等,如果情況嚴重,甚至會使患者出現局部組織壞死、血栓性靜脈炎等,上述情況的出現,反而會對婦產科患者的臨床治療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
3.2婦產科抗生素使用的改進策略
合理控制抗生素的使用比例。在婦產科患者的臨床治療,為了充分發揮抗生素的實際作用,并防止抗生素濫用,則要嚴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比例,對于任何一家醫療機構而言,要能夠嚴格按照國家針對抗生素使用的相關標準,將婦產科患者抗生素的使用比例控制在50%以下,這既是對自身負責,也是對婦產科患者負責。
合理控制抗生素的使用頻率。在婦產科患者的臨床治療中,醫護人員要能夠對抗生素的使用進行嚴格把控,盡可能減少對抗生素的使用頻率,隨著患者病情的好轉,可以適當降低抗生素的用量,而且需要檢查患者體內菌群對抗生素的反應情況,如果發生菌群的耐藥性已經出現明顯增長,那么不得不適當增加抗生素的使用量,這樣才能夠發揮出抗生素的實際效果。
合理控制抗生素的聯合使用。在婦產科患者的臨床治療中,醫護人員要能夠謹慎對待抗生素的聯合使用,如果沒有特殊情況,最好使用單一性的抗生素對患者進行治療,而且在單一性抗生素使用過程中還應該嚴格遵守以上兩條措施內容,防止婦產科患者在臨床治療中出現菌群失調以及多種耐藥感染的情況,進而充分發揮抗生素對婦產科患者的實際作用。
相關期刊推薦:《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于1991年創刊,原名為中國醫院感染學雜志。本刊辟有”基礎研究”、”調查研究”、”醫院感染管理”、”臨床微生物”、”消毒與滅菌”、”抗菌藥物與醫院感染”、”技術方法”、”綜述”、”國際交流”、”短篇報道”等欄目,歡迎投稿。
合理控制給藥方式。由上述可知,在婦產科患者的臨床治療中,不合理的給藥方式會對患者的臨床治療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為此,抗生素給藥過程中,要首先選擇口服的方式進行給藥,如果患者病情比較嚴重,則可以采用靜脈給藥的方式,但是必須對患者的情況進行密切觀察,一旦發現不良反應,要適當降低用藥量,并對患者進行及時救治。——論文作者:殷顯艷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