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10-09所屬分類:醫學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正確認識有關高尿酸的醫學信息,對于這種病癥的原因有哪些呢?我們應該怎樣來加強對這些醫學管理的新發展呢?本文做了相應的介紹。文章選自:《中國全科醫學雜志》,《中國全科醫學雜志》由中國醫院協會主管主辦的核心期刊,同時雜志主要宣傳黨和國家有關醫療衛
正確認識有關高尿酸的醫學信息,對于這種病癥的原因有哪些呢?我們應該怎樣來加強對這些醫學管理的新發展呢?本文做了相應的介紹。文章選自:《中國全科醫學雜志》,《中國全科醫學雜志》由中國醫院協會主管主辦的核心期刊,同時雜志主要宣傳黨和國家有關醫療衛生改革的方針政策;研究探討中國全科醫學發展的現狀、特點和趨勢;交流全科醫學臨床研究和實踐的工作經驗;普及全科醫學理論知識,全面提高廣大基層醫務人員的“全科意識”。雜志的主要欄目是:論著、綜述、臨床研究、醫學檢驗、醫學影像、病例分析、個案報告、經驗交流、衛生防疫、醫療保健、中醫中藥、醫藥大觀、醫藥管理、醫教之窗、醫療保險、調查報告、基層園地等所以有關這類的論文都可以來本雜志投稿。
摘要:高尿酸是人體內有一種叫做嘌呤的物質因代謝發生紊亂,致使血液中尿酸增多而引起的一種代謝性疾病,體內尿酸每日的生成量和排泄量大約是相等,生成量方面,三分之一是由食物而來,三分之二是體內自行合成,排泄途徑則是三分之一由腸道排出,三分之二從腎臟排泄。
關鍵詞:高尿酸,醫學檢查,醫學職稱論文
1資料與方法
1.1被調查對象來源被調查對象來源于2010年6月至2010年9月中日友好醫院、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總醫院和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的住院病人或體檢人群。西醫診斷標準參照陳灝珠主編《實用內科學》(12版)中關于高尿酸血癥診斷標準,男性為血尿酸>420μmol/L,女性為血尿酸>360μmol/L。對篩選出符合診斷標準的330例患者進行問卷調查。
1.2被調查者的納入與排除標準
1.2.1納入標準①符合高尿酸血癥西醫診斷標準;②年齡在18歲~70歲之間。
1.2.2排除標準①繼發性高尿酸血癥,如腫瘤與白血病圍化療期、腎功能不全、肝硬化以及藥物影響(如長期服用利尿劑、硝苯地平、復方降壓片、比嗪酰胺、普洛萘爾、小劑量阿司匹林、抗結核藥)等;②出現痛風的臨床表現,包括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痛風石及慢性關節炎、腎臟病變;③冠心病患者心絞痛發作期、嚴重心腦血管疾病及血液系統疾病。
1.3研究方法
1.3.1調查問卷的制定通過計算機檢索或手工檢索,對大量已發表的高尿酸血癥相關文獻及其他資料進行調研,按照量表學基本原理設計問卷初稿。依據流行病學專家多年的工作經驗及臨床專家在臨床實踐中對高尿酸血癥和中醫證候要素的認識和體會,并通過會議反復探討,多次對問卷內容、結構是否合理及是否具有可行性等問題進行討論。提出本問卷應該包括哪些方面和條目,補充中醫專家認為重要的而此問卷未反映的條目,問卷條目語言是否通俗易懂,再由課題組成員收集專家意見逐步修正,形成《高尿酸血癥中醫證候要素調查問卷》。問卷分為自填部分和醫生訪談部分,以封閉式為主,本問卷條目答案采用五級分類法,部分不適宜五級分類法的條目則采用兩分類法。設置部分證候要素診斷必備的輔助性條目,如舌象、脈象等,答案可多選并作為中醫證候判斷的依據。
1.3.2調查資料的收集和質量控制問卷的一般信息和癥狀部分由患者自己填寫,舌象、脈象等體征部分由調查員當面觀察和檢查后填寫。填寫完成后調查員對問卷進行系統回顧,以保證問卷的完整性和可靠性。缺失數據如小于1%的問卷視為合格問卷,如大于1%的不合格問卷視缺失數據的不同類型予以不同處理:①若缺失數據為可以追溯的數據(如年齡等),則對患者進行再次調查,直到問卷合格為止;②若缺失數據為無法溯源的資料,則剔除該問卷[1]。采用Epidata3.0軟件建立數據庫。
1.3.3條目篩選方法通過以下幾種方法進行條目篩選:①主觀評價法:即全憑專家經驗選擇評價指標。通常該領域的權威專家通過座談或填寫調查表的方法獲得專家評分,確定各因子的主次,再從中根據需要挑選主要的因子作為最終的評價因子。此外,也可采用文獻資料分析優選法,即全面查閱有關指標設置的文獻資料,通過分析各指標的優缺點加以取舍。在量表的編制過程中,此法常常用來做統計學分析結果的對照與驗證,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參考價值;②離散程度法:即從敏感性角度挑選指標。指標的離散程度低,用于評價時區別能力就差,因此可將離散程度高的條目納入量表。為消除各條目量綱不同及均數相差較大的影響,一般采用變異系數作為衡量離散程度的指標[2]。因為高尿酸血癥中醫證候要素調查問卷中醫癥狀維度的選擇項為5級有序分類變量,各條目得分基本呈正態分布,因此在本次研究中利用各條目得分的標準差來衡量其離散程度;③因子分析法:即從量表的結構角度篩選條目。利用條目在公因子上的載荷來確定指標的取舍。利用主成分的方法進行因子分析,并進行最大正交旋轉,根據構建量表時的理論結構確定因子個數,選取在相應的公因子上載荷較大的條目[2]。每個問卷條目都應在其中一個公共因子上有較高負荷值(大于0.4),而對其他公共因子的負荷值則較低。如果一個問卷條目在所有的因子上負荷值均較低,說明其反映的意義不明確,應予以改變或刪除;④克朗巴赫系數法:即從內部一致性的角度對條目進行篩選。計算某一方面的克朗巴赫系數(C。ronbacha),比較去除其中某一條目后系數的變化。如果某條目去掉后Q系數有較大上升,則說明該條目的存在有降低該方面內部一致性的作用,應該去掉,反之則保留[2]。
2結果
2.1頻率分析對問卷調查結果進行頻率分析,刪除頻率<15%的條目。頻率低于15%的條目有渴不欲飲、大便干結、口吐痰涎、頭痛、大便中未消化的食物、大便臭穢、惡心、兩脅疼痛、午后發熱、排便無力、小便不暢、腹痛、視物旋轉、胸痛、小便混濁、肢體浮腫、面部浮腫、大便帶有黏液、嘔吐。經臨床專家討論認為,渴不欲飲可能是高尿酸血癥人群會出現的癥狀,故從專業角度保留了該條目,刪除了其余18個條目。
2.2離散程度法按標準差大小排序,刪除標準差<0.9條目。利用離散程度法刪除的條目有渴不欲飲、小便不暢、胸脅脹滿、小便混濁、午后發熱、大便中有未消化食物、排便無力、肢體浮腫、兩脅疼痛、視物旋轉、面部浮腫。
2.3因子分析法表3顯示,刪除在各因子上載荷系數小于0.4的條目,經多次因子分析后保留的條目。經因子分析后,應刪除的條目有視物模糊、眼睛干澀、情緒激動、大便稀溏、小便不暢。但在問卷條目研制和優化過程中,結合臨床實際和中醫特點,根據臨床專家的意見保留了眼睛干澀、情緒激動和大便稀溏。
2.4克朗巴赫系數法表4顯示,刪除與條目總相關系數小于0.3的條目,或去掉該條目,克朗巴赫系數值增大。經克朗巴赫計算后應刪除的條目有夜尿頻、小便混濁、面部浮腫、肢體浮腫、午后發熱、自汗、耳鳴、怕熱、怕冷、手足心熱。在此根據臨床專家的意見保留了白汗、怕熱、怕冷、手足心熱4個條目。表5顯示,將經過4種統計分析方法納入條目匯總。保留的條目為被選人次數大于3次的條目,如納入次數為2次,則根據專業知識判斷取舍。
3討論
條目篩選是整個修訂過程中最關鍵的問題之一。由于量表條目篩選方法各有優缺點,因此本文盡可能從不同角度進行條目篩選。本次采用離散程度趨勢法從敏感性角度篩選條目,采用因子分析法,利用數據的相關結構從獨立性和代表性角度篩選條目。采用克朗巴赫系數法從內部一致性對條目進行篩選。在考察條目的重要性時,本次主要通過臨床專家對條目重要性判斷及頻數分析,那些重要性大且頻繁程度高的條目是優先考慮被保留的。在篩選量表條目時選用多種方法,這樣在某些條目難于取舍時,多種方法同時使用可以幫助做出穩定、可靠的選擇,其中頻數分析、離散趨勢法、因子分析法、克朗巴赫系數法4種方法中達到3條標準的條目為必選,滿足2條標準者結合專業知識及某些結果決定取舍。目的篩選標準根據修訂目的和研究目的帶有一定的主觀性,條目篩選的統計分析結果顯示有些條目應被刪除,但從醫學專業角度來說對高尿酸血癥患者有一定重要性,由此我們從專業的角度保留這些條目。然而本問卷的研究工作在初步深化,在下一步工作中我們需要進一步的修訂問卷,在實際應用中不斷修正與完善。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