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3-13所屬分類:教育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吸引優秀人才到鄉村從教,提高鄉村教育質量,是破解鄉村教育困境,辦好公平優質鄉村義務教育的關鍵。為提高教育質量,解決師資力量匱乏、教育質量下滑、教育對話不暢等問題,美國于2012年實施了尊重項目,意圖通過重塑教育職業、提高教師地位、增加教師
摘要吸引優秀人才到鄉村從教,提高鄉村教育質量,是破解鄉村教育困境,辦好"公平優質”鄉村義務教育的關鍵。為提高教育質量,解決師資力量匱乏、教育質量下滑、教育對話不暢等問題,美國于2012年實施了"尊重項目”,意圖通過重塑教育職業、提高教師地位、增加教師薪酬等措施提升教師職業吸引力,凸顯對教師的“尊重”。提高鄉村教師的社會地位、改善鄉村教師的生存環境、擴大需求入口留住優秀師資、完善鄉村教師的退出機制是借鑒美國“尊重項目”,重振我國鄉村教育的主要策略。
關鍵詞鄉村教育美國“尊重項目”鄉村教師尊重教師
隨著我國城鎮化的快速推進,農村人口單向流動加劇,“城滿、鄉弱、村空”成為既定的事實,這給城鄉義務教育發展造成了新的困境—城鎮大班額與鄉村小規模學校問題并存,尤其是鄉村小規模學校教育質量難以提高已成為我國教育發展的短板。如何提高鄉村教育質量,解決鄉村教育發展之困,成為當前我國社會最為關注的問題。在影響教育質量的諸多因素中,教師是關鍵。因而,如何吸引優秀人才到鄉村任教,如何留住優秀教師,成為破解鄉村教育發展困境的關鍵。2018年全國兩會期間陳寶生部長提到的“全社會要提倡尊師重教,重振師道尊嚴”為我們指明方向,而美國在2012年實施的“RESPECT”即“尊重項目”給我們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美國尊重項目實施的動因
高素質教師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因而,吸引優秀人才從教,致力于培養卓越教師也就成為世界各國長期不懈的追求。但許久以來,美國教師隊伍建設并不盡如人意,其影響因素固然復雜,但教師收入低、得不到應有的尊重、職業發展受限等卻成為優秀人才進入教師隊伍的強大阻力,也導致教育質量不高,學校教育屢遭各界詬病。為提高教育質量,2012年奧巴馬政府出臺了“尊重項目”,旨在聯合美國的教育學者、校長和教師都積極參與教育改革,重新塑造教師職業在國內的影響力,從而提升教師在聯邦、各州及地方政府教育決策中的話語權,最終推動教師成為美國最重要、最受尊重的職業
1.尊重項目實施的推動力:師資隊伍不穩
教育的發展無疑離不開質量高、穩定性強的教師隊伍的支持。多年來,為招聘并留住優秀師資美國做出了持續不懈的努力,但效果仍然不盡如人意。據美國教育統計中心數據顯示,在美國的教師隊伍中約有52%的教齡不足10年,很多教師在從教的前幾年會因種種原因離開教學崗位。師資隊伍不穩必將影響教育質量。而更令人沮喪的是,美國教師對自己的工作滿意度也持續下降。據美國大都會人壽保險公司調查資料顯示,自2009年以來,認為自己非常或相當可能離職的美國教師人數增加T12個百分點。2011年,在蓋洛普民意測驗中,三分之二的美國人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進入公立學校,因為他們擔心當地的公立學校難以找到好老師。此外,教師(45%)對自己工資的滿意度也不高。與其他職業相比,美國教師的工資太低,不僅無法吸引和留住優秀的大學生,而且正在“迫使”在職教師的逃離。三分之一(33%)的現任公立學校教師預計5年后不會在K-12學校任教,入職前五年內有50%的新教師選擇離開這個行業叫教師流失嚴重,師資隊伍穩定性差是導致美國教育質量難以提升的重要因素。改善教師的生存境遇,穩定教師隊伍,成為美國“尊重項目”實施的重要推動力。
2.尊重項目實施誘導力:教育質量下降
美國學生表現不佳,教育質量下滑也是促使“尊重項目”出臺的重要動因。美國一直以來重視人才培養,倡導每個孩子都應該獲得高質量的教育為自身職業發展做好準備,基于此來履行公民應盡之責任。美國人堅信教育是改變生活的重要力量,認為優秀教師可以加速學生學習,縮小學生間的差距,改變學生生活的軌跡。然而,盡管付出了艱苦的努力,但美國學生的表現仍然令人擔憂。根據2009年國際學生評估計劃(PISA)顯示,在34個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家中美國學生的閱讀水平排名第14位、科學排名第17位、數學排名第25位叫學生學業成就不高是教育質量下降的直接體現,而教育質量的提高卻有賴于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教學是一項高智力的、嚴密的、復雜的工作,對高質量教育的需求使得以提升教師質量、增加教師在相關政策上話語權的'RESPECT'項目呼之欲出。”
3.尊重項目實施行動力:追尋對話種子
教師隊伍質量和國家的未來是密不可分的。美國教育部長阿恩•鄧肯提出“沒有其他職業對美國經濟的未來負有更大的責任,沒有其他職業能給來自貧困家庭的孩子和年輕人帶來更多的機會,沒有其他職業值得更多的尊重。當我們在經濟上努力加強國家力量時,當我們通過強大的和真正的教育機會來爭取更大的社會正義時,提高教師質量的呼聲從未如此重要。我們需要正式開始這一全國性的對話。”皿教育工作者早已認識到提高教師職業專業化的重要性,只有為教師成長提供良好的空間,才能吸引和留住最好的教師。他們也認識到教師才是教育教學質量提高及教育改革政策實施的主體,只有認可并尊重教師的主體性,期望才能變為現實。作為“尊重項目”實踐主體和專業發展對象的教師,其意見與感受唯有得到了充分重視,項目的可行性才能增大,提高學生學業成就的目標才能實現叫教育質量的提高離不開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教育是一項復雜的工作,涉及多方面的因素。開展全國性對話,共商教育發展問題,是基于教師繼續發展他們才能的渴望產生的。從2011年夏天開始,美國教育部的教學大使開始與教師組織聯系進行全國性的對話。在為期兩年的時間里,研究員們與大約5700名教育者進行了超過360個小時的對話,研究員們有意讓更多的利益相關者參與進來,不僅包括教師,還包括管理人員、學生、教授、家長、學校董事會成員,甚至是立法者。在多個地區中,研究員們試圖召集各種各樣的對話,讓各層次的教育人士都能參與到這次討論中來,了解教師職業轉變是如何發生的,并記錄下談話中最重要的部分叫全國性談話的開展為美國尊重項目的實施奠定了基礎。
推薦閱讀:小學鄉村教師評職稱怎么發表一篇論文
二、美國“尊重項目”凸顯尊重教師的實現路徑
教學是一項智力要求高、嚴謹而復雜的工作。在美國,教育工作者往往不被視為專業人士,其教育教學也無法解決學生的實際需求。1980年以來,美國開始重視教育,提倡教育興國,而教師是影響教育發展的關鍵因素。因此,美國岀臺了一系列提高教師質量的政策。其中,“尊重項目”以尊重教師作為切入點,意圖通過提高教師職業地位、增加教師薪酬等措施,改善教師的生存境遇,吸引優秀人才從教,以提高教師專業化程度,進而提高教育質量。
1.提升教師的職業地位
教師職業地位的高低直接體現了當時社會對教師尊重程度的大小,因而,不斷提高教師的職業地位就成了美國政府“尊重項目”的重要措施。為了提高教師的職業地位,美國在“尊重項目”中提到將建立起自上而下的學習共同體,做到協同治理、創新教學管理模式,同時改變教學的組織和支持方式,形成校長與教師共同領導決策的實踐模式譏教師集體對學生共同負責,所有的決策都應遵循學生主體的原則,削減行政化對教育工作的負面影響,并為教師提供真實的、嵌入式的專業學習。此外,根據學生的需要和教師的能力來配置學校和教室。在這些學校里,教師、助理校長和校長協作決定學校和班級的組織結構,創造空間讓教師互相學習,共同迎接挑戰、解決困難。與此同時,擴大教師的教學自主權,在教學和管理中充分尊重教師的建議及需要。總體而言,不論是校長與教師之間的合作,還是學校與社區之間的合作,都將安排合理的時間計劃表進行專業化的訓練,以便更好地組織校長和教師學習,使教師在職業崗位上獲得持續的發展與有效的支持。此項目不僅為教師創造職業發展機會也為教師提供領導機會,培養其領導力,使教師在不離開教室的情況下發揮自己的作用、承擔自己的責任,并且要培養有天賦的教師走上領導崗位,成為未來的學校領導和校長。總之,“尊重項目”通過一系列措施為教師職業地位的提升創造條件與機會,最大程度地開發教師的潛能。
2.增加教師的績效薪酬
教師的職業地位與其薪酬水平密不可分。過低的收入必然降低優秀畢業生進入教育行業的熱情,因而,增加教師的績效薪酬也成為美國穩定教師隊伍、提升教師質量的重要措施。補償機制的缺失及晉升機會的不足是美國鄉村教師隊伍不穩的重要原因,而薪酬與鄉村教育的困難程度不匹配也是導致青年大學生不愿進入鄉村教育或很快流失的一大原因。為解決這一問題,重塑教師職業,美國“RESPECT”中提出將建立一個具有競爭力的職業薪酬制度,留住更多的師資堅守崗位,任何學校都必須給予這些教師足夠的報酬使更多的教師有堅守下去的動力。當然,任何一次的變革都不是立竿見影的,早在“RESPECT”提出之前,從立法、政策、項目、資金各方面都已經為“RESPECT”的實施打好了基礎,“RESPECT”在薪酬設置的轉型上,主要從薪酬結構和績效評價上做出了修正,并且設立專門的部門通過數據分析進行資源的整合統計。教師的薪酬不應該僅僅與其多年的服務或職業資格掛鉤,而應該反映他們的工作質量和職業責任的范圍叫工資還應該反映在高需求的農村學校或在工作中面臨的額外挑戰,并在薪資設置上如獎金、學費補貼、貸款等與獎勵措施相配對,以激勵優秀教師留在最有需求的學校。
3.提高教師職業吸引力
發展教育事業最重要的是建設好師資隊伍,美國“RESPECT”中呼吁廣大優秀青年從事教育工作,吸引更多專業背景的人加入到教師隊伍中來。為增強教師行業的吸引力,一是從政策上支持教師與多行業人才進行交流合作,促進學校課程資源的拓展。二是從職前入手幫助優秀的年輕人從事教育工作,在職前為他們提供相關的培訓機會,以避免他們的才能與課堂教學脫節,所有的培訓都需要在課堂上體現出效果,所有的教師準備計劃都會被追蹤,努力提高其成為教師的成功率,并在職業生涯的每個階段支持和獎勵卓越教師叫為優秀教師提供晉升的機會,同時解雇無效的教師,從而打通教師的流通機制,使“進入”與“退出”都獲得制度保障,既確保優秀教師愿意留在教師崗位上,又及時清退不合格教師,保障了教師隊伍的整體質量。三是加大對于偏遠地區和師資缺乏學校的支持力度。為更多的年輕教師提供發展平臺.加大教師流動頻率,從而有效激發年輕教師的活力。
三、美國“尊重項目”對我國鄉村教育的啟示
美國通過“尊重項目”提升了教師的社會地位,改善了其生活條件,促進了教師職業的專業化程度,從而吸引并留下了大批優秀人才,為教育質量的提高提供了人才保障。鄉村學校是我國鄉村義務教育的承擔者,鄉村教育的發展與進步對于提高鄉村孩子的整體素質起著關鍵作用,鄉村教師作為鄉村教育“活的靈魂”,他們應受到尊重。我國為解決好鄉村教師發展中面臨的問題,雖然也出臺了《鄉村振興戰略》和《關于鄉村振興計劃實施》等相關文件,支持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提高鄉村教師素質,但我國的鄉村教師并沒有獲得真正的尊重,甚至淪落為“邊緣化的打工者”,這嚴重影響了我國鄉村教育質量的提升及鄉村兒童享受公平優質義務教育的權利。唯有尊重教師,多方協同,精準發力,提高鄉村教師的社會地位,改善其生存境遇等,方能破解鄉村教育之困.提高鄉村教育質量,重構鄉村教育體系。
1.提高鄉村教師的社會地位
振興鄉村教育,提升鄉村教育質量,教師是核心。為了吸引優秀人才到鄉村從教,讓鄉村學校留住更多的卓越教師,讓鄉村孩子享受到優質公平的義務教育,就必須真正尊重教師,提高其社會地位。讓鄉村教師得到真正的尊重,需要全社會努力營造關心、支持、尊重教師的氛圍,讓鄉村教師成為人人羨慕的職業。從社會層面來說,全社會都應該關心鄉村教育,尊重鄉村教師,通過政策和多媒體多方面加大宣傳力度,積極弘揚和傳播鄉村教師正能量,從上而下形成尊師重教的良好風尚,為鄉村教師提供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從學校層面來講,學校管理層應多為教師提供自由發展的空間并給予教師相應的管理自由權,借鑒美國“尊重項目”為教師提供相互學習的空間,對教師提岀的建議給予充分的尊重,讓教師的職業地位獲得認可.以提升教師的職業認同感。
2.改善鄉村教師的生存環境
為鄉村教師提供穩定生活保障和優越的福利待遇是吸引優秀人才從教的重要途徑之一。首先,從工資待遇入手,加大政府公共財政投入。按照國家統籌省級地方共同承擔的原則按一定比例共同承擔教師績效工資的保障機制,在發達地區可實行自主承擔,中等發展水平階段地區按照五五比例均攤原則,落后貧困地區實行國家承擔80%地方承擔20%的原則,這樣國家有針對性的精準投入教育經費,省級分擔政策,讓教育經費投入落到實處,有利于解決貧閑地區財政對教育上投入缺乏的情況。其次,激勵補助實行差額分配,越是艱苦越是貧困的地區鄉村教師享受補助待遇越高的政策保障機制。同時健全教師榮譽基金制度,教師編制向鄉村教育傾斜政策㈣。綜合考慮教師實際工作量評定教師榮譽基金,讓堅守鄉村教育一線的鄉村教師不僅獲得精神上的榮譽鼓勵更要獲得物質上的資金激勵,喚醒國家、社會、民族對鄉村教師的尊重,提高其工作積極性。最后,完善教師社會醫療保障制度。聯合社會公共服務力量,建立“關心鄉村教師愛心基金”讓患有重大疾病的鄉村教師獲得物質上的救助,讓鄉村教師切實享受到病有所醫。同時,借鑒美國“尊重項冃”做到補償方式多樣化,激勵優秀教師留在最有需求的學校安心任教。
3.擴大需求入口,留住優秀師資
吸引廣大優秀青年從教成為解決鄉村教育資源缺乏的有效舉措,培養真正熱愛鄉村的優秀青年扎根鄉村服務鄉村建設鄉村。首先,培養本土化鄉村教師。鄉村教師要有鄉土情懷,置身于鄉村對于鄉村有著發自內心的熱愛。其次,定向招收免費師范生。我國培養免費師范生的目的就是要為鄉村教育提供優秀師資,但結果差強人意。因而需要從政策上進行修正:一是降低門檻擴大需求入口,讓真正想要服務鄉村教育的青年進得來。二是實行定向培養彈性進退機制。占有名額的學生在上學期間根據自身情況考慮,若是覺得自己勝任不了這份工作可以在規定時間內選擇退出,把機會留給更多需要的人。
4•完善鄉村教師的退出機制
我國鄉村教師尤其是集中連片特I木I地區的鄉村教師極度短缺.數量不足且質量堪憂,為此教育部及地方政府岀臺了一系列政策不斷完善鄉村教師的補充機制,加大對鄉村教育的支持力度。但僅僅強調鄉村教師的補充,雖然能暫時緩解鄉村教師數量不足之窘況,但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鄉村教育的發展之閑。提高鄉村教育質量,保障鄉村兒童享受優質而公平的義務教育是當前我國鄉村教育發展的重中之重。隨著我國鄉村教師補充機制的日益健全,完善鄉村教師的退出機制也應提上H程。由于當前我國特殊的時代背景,鄉村學校中留守兒童居多,父母對孩子學業的關注度較低,其情感缺失較為嚴重,也給教育帶來了新的困境。這種狀態下,教師不僅要交給學生知識,更多的是要對學生情感關懷,需要教師具有良好的師德素養,能真正愛鄉村、愛教育、愛兒童。但由于鄉村學校尤其是偏遠地區的小規模學校是教育管理的末端,往往成為城鎮學校淘汰教師的“收容所”或培養新教師的“練兵場”,這也導致部分鄉村教師無心教學,教育質量難以提高。鄉村教育中不合格教師的存在不僅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致使其學業成效難以提高,也干擾著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并給學校帶來嚴重的信任危機,也阻礙鄉村教育現代化的進程何。因而,在教師待遇不斷提高,新教師不斷進入的條件下,在充分尊重教師發展權的基礎上,對教學能力不足、教學態度不端的教師應及時清退,以保障鄉村教師質量。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