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04-01所屬分類:護理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對兒科的治療管理上有什么好的方式呢,要如何來促進現在兒科護理的新治療呢?本文是一篇護理論文。兒科輸液的特點,制定和改進病室的環境設置與合理的操作流程,加強輸液床號和姓名的雙核對及雙人核對制度做好輸液患兒的巡視工作,發現異常及時處理;提高護理人員
對兒科的治療管理上有什么好的方式呢,要如何來促進現在兒科護理的新治療呢?本文是一篇護理論文。兒科輸液的特點,制定和改進病室的環境設置與合理的操作流程,加強輸液床號和姓名的雙核對及雙人核對制度做好輸液患兒的巡視工作,發現異常及時處理;提高護理人員自身素質;恰當的運用護患溝通技巧開展形式多樣的健康宣教活動。取得家長對護理工作的理解和配合,有效保證輸液的順利完成,提高護理質量及患兒和家長的滿意度,減少護理差錯事故及糾紛的發生。
摘要:兒科病人口服給藥合作性很差,特別是嬰幼兒, 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家長為此緊張而煩惱,迫切要求盡快達到療效,認為不打針不是最好的、有效的治療。因此醫生根據患兒的病情需要選擇靜脈給藥,導致近年來兒科靜脈輸液人次逐步上升[1]。輸液已成為兒科住院患者常用的治療方法。針對本科輸液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安全隱患進行分析,及時采取防范措施,減少護理差錯事故及糾紛的發生,使患兒及家長對我科的滿意度從83%上升到93.5%。現將具體做法報道如下:
關鍵詞:兒科治療,外科治療,護理論文
1臨床資料
我科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有23例因靜脈輸液所致的護理缺陷進行了分析,23例患兒中,(新生兒4例,嬰兒7例,1-6歲12例),外滲15例(新生兒4例,其他11例)。未嚴格執行醫囑5例,藥物劑量配不準確2例,查對醫囑不嚴1例。
1.1輸液安全隱患因素:
1.1.1社會因素:由于中國特有的國情,當今獨生子女居多,通常一個患兒住院,有多名家長陪伴。造成護理操作過程中,環境嘈雜擁擠,加上陪伴的家長提出諸多要求,護士在操作的同時,還要不停地應對陪伴家長,影響護士工作的連續性和操作準確度。
1.1.2護理人員與病人床位配制不足:由于護理人員不足,不能及時回應患兒家長的呼喚,更換液體不及時,造成回血,瓶內液體滴空,引起家長不滿。多個輸液患兒同時拔針,護士來不及告知按壓針眼的正確方法,導致出血,引起家長指責;患兒輸液結束后,未告知患兒需觀察半小時,而是直接離去,途中出現不良反應,引起糾紛等。
1.1.3由于兒科急癥病多,季節性強,中午和夜間是護理人員較少的時段,護士只注重為完成任務而忙碌工作,在溝通、安撫或搶救工作不到位時,很容易發生誤解和沖突[2]。
護理論文:《護理學報》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準公開發行的優秀期刊。自創刊以來,以新觀點、新方法、新材料為主題,堅持"期期精彩、篇篇可讀"的理念。護理學報內容詳實、觀點新穎、文章可讀性強、信息量大,眾多的欄目設置,護理學報公認譽為具有業內影響力的雜志之一。護理學報并獲中國優秀期刊獎,現中國期刊網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
1.2醫囑因素6例:一是醫囑查對不嚴,導致漏用藥和輸錯藥:在轉抄醫囑時誤抄、漏抄,換床病人未及時更換輸液卡上的床號,輸液時護士只核對床號未核對姓名造成輸錯藥。二是未按醫囑調好輸液速度,過快,導致輸液不良反應的發生。過慢,達不到療效。
1.3藥品因素:個別藥品存在質量問題,如注射液里有雜質,粉劑不能完全溶解等,還有些藥物外包裝相似,極易造成視覺混淆,如地塞米松被當病毒唑用等。
1.4操作因素2例:
1.4.1藥液劑量配制不準確:多發生于新上崗的年輕護士對藥物劑量計算不正確。取<1毫升的原藥液時,用>1毫升注射器抽取藥液,導致加入的藥量不精確。
1.4.2給患兒輸液時,陪同的家屬人員眾多,操作環境擁擠、嘈雜,常常要等到孩子和家長配合時才能進行操作,護士的工作從主動式變為被動式,加上大部分家長對“一針見血”的期望值很高,護士為了力求達“一針見血”,注意力集中于穿刺的整個過程,忽略了對患兒的安撫和家長的溝通,如在穿刺上未能如愿時,家長會提出較多的要求甚至惡語相擊和威脅,此時護士要是未能及時調整自己的情緒,向家長做好解釋和安撫工作,很容易激發矛盾引起糾紛。
1.4.3 藥液外滲15例:新生兒、嬰兒輸液多選擇頭皮靜脈,此部位的血管便于固定和觀察,是穿刺的首選部位,而前額、顳部血管細短,易發生炎性改變和壞死。如用鈣劑,多巴胺、甘露醇等藥物時可致血管壁增厚,內皮細胞破壞,周圍組織炎性水腫,液體外滲,導致輸液部位紅腫,水泡甚至壞死。加上巡視不到位,未能及時補救和處理所致。
1.4.4特殊年齡段:如10個月~3歲的患兒,對注射產生恐怖心理強烈,自我約束能力差,語言表達能力不足,常用手扯頭皮針,致使針頭脫出血管外,導致穿刺部位腫脹。
1.5護患溝通技巧薄弱:護士只注意技術操作,與患兒及家長通常是簡單問答式的對話,忽略了與患兒及家長的溝通交流。
1.6健康宣教不重視:孩子天生好玩好動,部分患兒無法在病房完成整個輸液過程。家長因缺乏醫學知識或擔心孩子哭鬧,會順從孩子帶其到室外走動,騎木馬等。有些藥物不能長時間暴露在陽光下,由此可能引起藥液污染或其他意外。還有部分家長為縮短輸液時間,擅自調快輸液速度,導致心衰,肺水腫的發生。
2安全隱患相應的對策
2.1加強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訓,不斷提高護士的業務素質和操作技術水平。隨著藥物品種的增多,護士不僅要掌握輸液的相關理論和技能,還要掌握新藥的性能、配伍禁忌及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等,組織低年資護士學習常見疾病的觀察及急救處理方法[3],對于輸液中可能出現的并發癥,應制定相關的處置流程,創造機會讓護士參加專業培訓班的學習,不斷提高護士的業務素質。工作中落實各項告知制度。如皮試時間、輸液瓶數、輸液滴數、藥物的不良反應、避免液體滲漏的抱小孩姿式等,讓家長心中有數。
2.2院領導應重視醫護人員與病人床位配制,對護理治療繁多的科室,應適當增加護士的比例。減輕護士的工作強度和心理壓力,改善職業環境,使護士處于最佳執業狀態。
2.3彈性排班:護士長根據工作量和科室人員變動情況實行彈性排班,增加高峰期上班人數,隨時修改制訂各班崗位職責,注意各班次環節的銜接,新老搭配。
2.4提高安全意識,加強法律知識的學習,嚴格依法施護 護理人員應學習一些法律法規,如《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護士管理辦法》等,使護理人員增強法律意識,嚴格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及操作規程。根據醫囑處理、執行并核對醫囑。在核對過程中,不隨意更換責任人,以保證核對思路的完整性及閱讀、查對的準確性;核對完畢,在醫囑核對登記本上簽名,并對本人負責核對的內容逐項簽名。每周2次由護士長組織并參與的醫囑總核對,督查核對醫囑的實施與效果并聽取護士的反饋,主班護士檢查當日醫囑執行及簽字情況。治療班護士核對執行單時,也要查對醫囑的轉抄,包括床號、姓名、性別、年齡、藥名、劑量是否有誤,發現有疑問要及時與醫生聯系,待問題解決后方可執行。
2.5規范輸液流程:護士接到輸液單后,首先核對藥品名稱、劑量、用法、質量等,再交另一護士重新確認輸液單、醫囑及患兒床號、姓名、年齡、藥名、劑量及用法等無誤后方可配制并簽名。對藥品規格、外形、顏色一樣的藥品以及易造成視覺混淆的藥品要細心核對,同時在外包裝上給予不同顏色的標記并分開放置。按醫囑準確調節輸液速度或用輸液泵控制速度。
2.5.1制定兒科常用藥物劑量換算表,張貼在治療室及醫囑班顯著位置,以備隨時查閱。抽取<1毫升的原藥液時,使用1毫升注射器抽取。保證加入藥量的準確性。
2.5.2對新員工要由科內年資較高的護士帶教1個月,執行一對一帶教,護士長不定期檢查學習情況,對新員工做到放手不放眼,并經考核通過后方可單獨上班。
2.5.3合理選擇靜脈,及時處理輸液故障,輸注刺激性較強及濃度較高的藥物時,應選擇四肢較粗大的血管,頭皮靜脈選擇較粗的顳前靜脈和顳靜脈,腎上腺素、鈣劑等,易造成局部壞死的藥物,禁止選用頭皮靜脈,在輸液過程中加強巡視。如有外滲立即停止輸液并及時處理,重新建立靜脈通路時應避開外滲部位。
2.5.4在病室配備電視機、動漫畫冊、提供舒適的病床,將病床被服改為卡通圖案,工作人員的服飾改為粉紅色的護士服。
2.6強化護士與患兒及家長的溝通技巧:隨著醫療體制的不斷改革,《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進一步實施,病人對護理服務的要求進一步提高,使護士承受越來越大的工作壓力[4]。因此,護士就要轉變觀念把原來被動問答式的交談,變為主動與家長進行交談、溝通。在穿刺不成功時,要以真誠的態度向患兒及家長表示歉意,并給予解釋和安撫。
2.7開展健康宣教:做好對年長兒及患兒家長的健康教育,使她們掌握用藥目的及輸液的注意事項,用藥中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可采取口頭宣教與書面宣教相結合,隨機宣傳與示范宣教相結合等多種形式[5]。特別強調不要擅自調快輸液速度。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