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12-11所屬分類:護理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新生兒輪狀病毒性腸炎產生的原因有哪些呢?應該如何來預防此病的發生呢,本文是一篇有關新生兒護理職稱論文。本文在發生新生兒輪狀病毒性腸炎要嚴格執行手衛生等消毒隔離措施,加強配奶間管理,嚴格執行對環境、暖箱、被服等消毒。密切觀察病情,合理飲食護理
新生兒輪狀病毒性腸炎產生的原因有哪些呢?應該如何來預防此病的發生呢,本文是一篇有關新生兒護理職稱論文。本文在發生新生兒輪狀病毒性腸炎要嚴格執行手衛生等消毒隔離措施,加強配奶間管理,嚴格執行對環境、暖箱、被服等消毒。密切觀察病情,合理飲食護理,準確及時用藥。新生兒輪狀病毒性腸炎發生時通過積極的護理措施,可以使該病得到良好的控制,提高治療效果,縮短病程,避免院內交叉感染,促進新生兒早日康復出院。
摘要:輪狀病毒性腸炎臨床上是指由于輪狀病毒侵襲而導致的一種急性消化系統傳染病,該病的臨床表現主要為急性發熱、腹瀉、嘔吐等[1]。主要的傳播途徑是糞口傳播,通過接觸被污染的手及物品來傳染,也可通過氣溶膠形式經呼吸道感染致病。多發生于6個月~2周歲的嬰幼兒。
關鍵詞:新生兒,腸炎治療,新生兒護理職稱論文
近年來新生兒輪狀病毒性腸炎發生逐年增加。由于新生兒免疫系統尚未成熟,抵抗力較弱,是醫院感染易感人群。文獻[2]報道,在新生兒聚居產科新生兒室和兒科新生兒室常發生醫院感染流行,甚至暴發流行,因此新生兒病房應特別關注預防新生兒院內感染。選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筆者所在醫院新生兒科收治確診為輪狀病毒性腸炎的新生兒15例,通過積極干預控制所有患兒均痊愈。現報告如下。
論文網推薦:《中國中西醫結合兒科學》,《中國中西醫結合兒科學》辦刊宗旨:面向基層兒科,注重臨床實踐,介紹中醫和中西醫結合的經驗、成果。主要介紹中西醫結合的最新研究進展與成果在兒科臨床、科研、預防、教學、管理等方面的內容,探討中西醫結合的思路和方法,并開展學術討論。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筆者所在醫院新生兒科收治確診為輪狀病毒性腸炎的新生兒15例,其中男10例,女5例;入院8~26 d,平均15.8 d;出生方式:剖宮產9例,陰道分娩6例。入院前喂養方式:母乳喂養6例,人工喂養9例;入院診斷:新生兒腹瀉8例,其他疾病7例。
1.2 護理措施
1.2.1 嚴格消毒隔離 對確診和疑是輪狀病毒性腸炎的患兒要按照傳染病管理有關規定及時進行隔離,專人進行護理。護理人員在進行護理操作過程中應嚴格實施標準預防,嚴格執行手衛生規范和無菌操作技術并對科室人員進行消毒隔離知識培訓,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醫護人員的手是感染途徑之一,加強手的消毒,在接觸患兒前后均嚴格進行手衛生,接觸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操作時均戴手套,操作完立即脫掉手套并洗手。使用柔軟吸水性及透氣性強、干爽網面的一次性紙尿褲,勤更換,每次大便后用溫水清洗臀部并吸干水分,涂5%鞣酸軟膏進行保護皮膚。如發生紅臀或皮膚破損,暴露臀部,使用烤燈或氧氣吹臀等措施使其盡快修復。新生兒病房工作人員進入工作區必須更換室內工作服、帽及專用拖鞋,外出時穿著外出工作服。嚴格限制外來人員進入,患感染性疾病者嚴禁進入。診療和護理操作均遵循:先早產兒后足月兒、先非感染性患兒后感染性患兒的原則進行。使用的暖箱均每日進行清潔并更換無菌溶液進行濕化,一人一用一消毒,患兒出院后,對暖箱進行終末消毒,對于同一患兒連續使用暖箱時每周更換進行消毒。患兒使用的被服、衣物等保持清潔每日至少更換一次,統一送洗衣房進行高溫清洗,再送供應室高溫消毒后使用。患兒使用的聽診器、注射泵、監護儀、體溫表專人專用,出院進行終末消毒。接觸患兒的皮膚、黏膜的物品如霧化吸入器、氧氣管、吸痰管、浴巾、小柔巾均采用一次性的。氧氣濕化瓶、吸痰瓶、簡易呼吸器囊等每日或用后用進行消毒后,無菌水沖凈晾干備用。護理人員配奶前后洗手、戴口罩,配奶容器用具用后及時清潔,每日煮沸消毒,使用一次性奶瓶,配奶間臺面、熱水瓶、門把手柄每日一次進行擦拭消毒。病房地面、工作及治療臺面、病床、門把手柄每日用250 mg/L含氯消毒劑溶液擦消毒劑作用30 min后再以清水擦凈。病房每日開窗通風兩次,定時進行紫外線循環風消毒機消毒,保持病室內空氣潔凈。
1.2.2 密切觀察病情 密切動態的觀察患兒的精神狀態、體溫、呼吸、脈搏、血壓、末梢循環、尿量的變化。注意觀察大小便和嘔吐物的性質、次數、量,有無眼窩及前囟凹陷,皮膚的干燥程度。嘔吐患兒及時清除口腔嘔吐物,給予頭偏向一側,放止引起嗆咳和窒息。觀察有無酸中毒表現如精神萎靡、嗜睡、口唇櫻紅、呼吸深大而快和低血鉀表現如腹脹、肌張力低下、心音低鈍、腱反射減弱。
1.2.3 合理飲食護理 在腸炎的急性期,新生兒多不能耐受奶液,故先禁食8~12 h,禁食時間不宜過長,以免影響營養,使胃腸道功能得到適當的休息而恢復消化功能。新生兒配方奶先按奶水1∶1或2∶1稀釋進行喂養,從少量開始,逐漸增加濃度和量。對于明確診斷乳糖不耐受的新生兒住院期間更換無乳糖配方奶進行喂養。
1.2.4 準確用藥護理 根據新生兒病情發展情況進行靜脈補液,根據脫水程度和大便量來調節補液速度,一般按5~8 ml/(㎏·h)進行調節。出現酸中毒、低血鉀及時進行糾正。根據醫囑準確按時喂服微生態調節制劑媽咪愛和腸黏膜保護劑蒙脫石散。
2 結果
執行以上護理措施,輪狀病毒性腸炎在基層醫院治療效果很好,15例患兒均痊愈出院。
3 討論
因新生兒消化功能發育不完善、腸壁薄、通透性高而易造成消化道感染[3]。新生兒的生理特殊性和無行為性,且新生兒病房為無陪病房,接觸患兒的都是醫生、護士,住院期間診療護理操作都能成為院內感染的傳播途徑。在嬰幼兒輪狀病毒性腹瀉的流行季節,由于輪狀病毒顆粒在自然界排出增多,成人及小兒攜帶毒者亦增多,新生兒暴露于輪狀病毒的機會隨之增加,尤其在醫院這樣一個患者高度集中的環境[4]。新生兒輪狀病毒性腸炎患兒大便性狀主要表現為稀水便或蛋花湯樣便,或者表現為稀糊狀便或發白色大便,特別是大便次數明顯增加。住院新生兒一旦出現大便顏色發白或大便次數增加應警惕輪狀病毒性腸炎的發生,及時采集大便標本送檢明確診斷盡早隔離,以防延長新生兒住院時間,增加家庭經濟負擔。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