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12-10所屬分類:護理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腦血栓護理管理上的新應用措施有哪些呢,應該從哪些方面來加強對腦血雙護理管理新制度呢,本文就是有關護理職稱方面的論文。本文對腦血栓患者中采用優質護理,可以促進患者語言、運動功能的恢復,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縮短住院時間,從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對
腦血栓護理管理上的新應用措施有哪些呢,應該從哪些方面來加強對腦血雙護理管理新制度呢,本文就是有關護理職稱方面的論文。本文對腦血栓患者中采用優質護理,可以促進患者語言、運動功能的恢復,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縮短住院時間,從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對延長患者生命,改善患者預后有重要作用,同時能提高護理質量和護理滿意度,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
摘要:腦血栓是臨床常見腦血管疾病,多見于老年人,其致殘率和致死率均較高,及時恰當的治療對改善患者預后有重要意義。而在治療過程中進行優質護理,可增加患者配合積極性,提高治療依從性和護理滿意度。筆者所在醫院對2010年10月-2013年1月收治的71例腦血栓患者進行優質護理,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關鍵詞:腦血栓,護理管理措施,護理職稱論文投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10月-2013年1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142例腦血栓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71例。觀察組男42例,女29例,年齡53~81歲,平均(64.35±3.71)歲。對照組男43例,女28例,年齡54~81歲,平均(63.75±3.69)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經影像學明確診斷,均符合國際第四屆腦血管會議制定的臨床診斷標準。
論文網推薦:《現代臨床護理》,《現代臨床護理》2002年創刊,是全國性護理學術期刊。本刊以宣傳報道我國衛生工作方針政策,促進護理改革,反映護理學科的新知識、新理論、新方法及國內外護理的新進展,提高護理質量和水平,促進護理學科發展為辦刊宗旨。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包括入院后向患者介紹醫院的情況,保持環境安靜,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給予合理的飲食護理、用藥護理。觀察組給予優質護理,具體如下。
1.2.1 心理護理 患者入院后對其心理狀況進行評估,了解患者存在的憂郁、焦慮等不良情緒存在的原因,有針對性的制定心理護理措施。為患者講解相關疾病知識、治療方法、護理方法、注意事項等,提高患者對疾病的正確認識,消除其不良情緒,增強其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對生活的信心,使其主動積極配合治療護理。做好家屬的工作,給患者更多的關心。
1.2.2 生活護理 幫助患者及家屬制定合理的食譜,多進食高蛋白飲食,控制高碳水化合物、食鹽、高膽固醇的攝入,對食用降血脂食物如香菇、山楂等,減少動物脂肪的攝入,多進食新鮮蔬菜水果,保證維生素的攝入。加強患者的安全護理,對墜床進行重點預防,走廊、廁所要裝扶手,以方便患者起坐、扶行,指導家屬幫助患者定時翻身,拍背,對患肢定時按摩[2]。患者常用物品要放置于床頭,使患者伸手可及,行走不穩者要有人陪伴;幫助患者用生理鹽水清潔口腔,
做好口腔護理。
1.2.3 康復訓練護理 患者急性期治療后盡早給予康復訓練,告知患者及家屬早期康復的重要性,幫助患者制定合理的康復計劃。每天兩次對患者肢體進行按摩,每次0.5 h以促進血液循環。通過指導患者用手摸臉、舉臂、前臂旋轉、外展、用筷子等方式鍛煉手臂、肩關節、肘關節等,幫助患者進行運動,進行站立行走訓練,訓練要循序漸進,避免過度疲勞,注意運動中加強觀察患者的變化,如有不適,立即停止訓練,也可結合針灸、理療等對患者進行輔助鍛煉,以促進肢體功能的恢復。對有失語癥的患者,應根據患者情況制定個性化的語言訓練計劃,盡早對患者進行語言訓練。訓練時要有耐心,因為患者一開始可能無法表達出自己的想法,護理人員要耐心觀察,正確判斷患者的意愿,滿足患者的要求,以取得患者的配合。幫助患者學習非語言溝通的技巧,訓練患者理解語言的能力。可以將簡單的詞語寫在卡片上,教患者朗讀,循序漸進,提高患者的語言功能和思維能力。
1.3 觀察指標
自行設計護理質量評分表和滿意度調查問卷,分別對護理質量和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滿分均為100分。護理前后采用神經功能缺損量表(CSS)對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包括意識、水平凝視功能、言語、上下肢肌力、步行能力等)進行評價,0~45分,分數越高則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越嚴重;采用改良Barthel指數(MBI)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包括進食、穿衣、大小便控制、床椅轉移、上下樓梯等),進行評價,0~100分,分數越高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強。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質量、護理滿意度、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者護理質量評分和護理滿意度均顯著高于對照組,住院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兩組CSS和MBI比較
護理前兩組CSS分、MBI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CSS分均低于護理前,MBI分均高于護理前,與本組護理前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CSS分低于對照組,MBI分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3 討論
腦血栓患者經過急性期治療后,還需要長時間的康復治療,在整個治療過程中,護理工作非常重要。優質護理是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推行的一種更為全面的、人性化的護理措施[3]。在實施優質護理過程中,首先對患者心理情況進行評估,根據患者個體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增加其配合治療的主觀能動性和依從性[4]。做好包括防止墜床、預防壓瘡、口腔護理及指導其合理飲食的生活護理,指導其早期功能訓練。腦血栓發生后,患者往往出現不同程度的肢體功能障礙和言語功能障礙[5-6]。因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制定功能鍛煉計劃,正確把握康復護理的時機,鼓勵患者進行早期康復訓練,以改善神經側支循環,降低致殘率[7]。對患者的語言訓練也要越早越好,以恢復患者的語言能力。護理過程中還要加強并發癥的護理,以降低肺部感染、泌尿系統感染、便秘等并發癥的發生率。
本組資料中,觀察組患者護理質量評分和護理滿意度均顯著高于對照組,住院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前,兩組CSS分、MBI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CSS分均低于護理前,MBI分均高于護理前,與本組護理前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CSS分低于對照組,MBI分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優質護理較普通護理可以明顯提高患者治療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縮短住院時間,提高護理質量和護理滿意度。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