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2-26所屬分類:文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 2020年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研究經過多年積累,呈現出新的研究發展趨勢。以紀念恩格斯和列寧為契機,眾多研究回歸經典,從源頭上扎實開展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歷史與理論的研究,體現出研究者夯實中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理論體系基礎的學術溯源意識。夯實基礎的同
摘要 2020年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研究經過多年積累,呈現出新的研究發展趨勢。以紀念恩格斯和列寧為契機,眾多研究回歸經典,從源頭上扎實開展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歷史與理論的研究,體現出研究者夯實中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理論體系基礎的學術溯源意識。夯實基礎的同時,從鞏固提高的思路再次出發,辨析當代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最新成果—— 習近平新聞輿論思想與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繼承發展關系,深入研究習近平新聞輿論思想中諸個重要命題;進一步深化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指導下的中國共產黨和新中國新聞事業的研究,展現出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研究的豐富性。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經典研究、新趨勢
2020年是無產階級革命導師恩格斯誕辰200周年和列寧誕辰150周年,也是首個《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出版一百周年,成為深化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研究的重要契機。截止到2020年12月20日,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和“中國特色新聞學”為主題詞在中國知網進行檢索,搜得各類學術論文192篇;新聞傳播學主流期刊《國際新聞界》《新聞與傳播研究》《新聞大學》等眾多期刊都設立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欄目,或以專題、特稿的形式刊發相關主題論文,《出版發行研究》也設立克思主義新聞出版觀欄目。2020年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研究以紀念恩格斯、列寧為契機,重點開展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經典文獻和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等人新聞實踐活動與思想的研究,并從經典再出發,聚焦當代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最新成果、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指導下的新聞事業,整體呈現出新的發展趨勢。
一、回歸經典: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研究再出發
2020年,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研究回歸經典、重新出發。在列寧誕辰150周年、恩格斯誕辰200周年之際,學界以多種方式紀念兩位革命導師,眾多文章討論他們的新聞實踐活動與新聞思想。陳力丹教授主持編譯《新萊茵報》,回到馬克思和恩格斯新聞觀首次完整實踐之處,開拓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研究的新空間;他主編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經典文獻研究》正式出版,其中收錄27篇考證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經典文獻的論文,多數文章將原著文字與中譯文進行對比研究,厘清由翻譯造成的誤讀。
(一)紀念列寧誕辰150周年
在列寧誕辰150周年之際,學者們紛紛撰文,紀念這位卓越的馬克思主義宣傳家和報刊活動家的同時,就列寧的報刊活動及其新聞思想的內涵、歷史貢獻、當代價值等多個問題開展深入討論。
4月22日,廣西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召開“列寧誕辰150周年新聞學術研討會” 網上筆會,邀請柳斌杰、劉建明、丁柏銓、程曼麗、雷躍捷、張昆、張濤甫、鄧紹根、趙永華等學者開展線上交流,并在《文化與傳播》雜志“列寧報刊活動與新聞思想”欄目集中發表。
多篇文章圍繞列寧新聞思想開展研究,從不同角度展現了列寧新聞思想的豐富內涵及其多重價值。鄭保衛(2020a)、丁柏銓(2020a)都指出列寧的新聞思想繼承并發展了馬克思恩格斯的新聞思想,把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推進到蘇聯共產黨人新聞觀階段;其新聞思想涉及無產階級黨報黨刊理論、新聞事業黨性原則、新聞真實觀、新聞出版自由觀等一系列重要問題,是列寧主義科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列寧的新聞思想對于當下把握黨的新聞事業的性質定位、根本原則具有重要的現實價值。張濤甫(2020)指出,列寧新聞思想的創造性在于創立了“思想建黨模式”,利用報刊建黨,強化報刊的宣傳、鼓動、組織功能,鍛造革命黨組織。
部分文章考察了特定時期的列寧新聞思想。孫利軍和高金萍(2020)圍繞列寧創辦《火星報》前后及期間撰寫的經典文獻與實踐,分析了列寧早期的黨報思想。陳力丹(2020a)細致梳理了蘇維埃俄國時期,列寧關于蘇維埃報刊的論述,并結合歷史背景深入探討相關意義。劉建明(2020)指出列寧的新聞思想在十月革命前后發生多次轉變,不斷指導黨報完成新的歷史任務。童兵(2020a)和程曼麗(2020)都聚焦在列寧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新聞思想。童兵從新時期報刊的性質與功能、社會主義出版自由政策、社會主義新聞宣傳工作業務指導方針等方面梳理了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列寧新聞思想的主要內容,并指出列寧在自己的豐富實踐和理論探索中補充、完善了馬克思主義新聞學,將其提升到嶄新的發展水平。程曼麗認為列寧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新聞思想對中國共產黨以及新中國的新聞理論與實踐產生了直接的影響,對今天中國的新聞實踐仍具有指導意義。
也有學者聚焦于列寧新聞思想的具體內容,進行深井式挖掘。陳力丹(2020b)指出列寧提出的“黨的出版物的黨性”和“行動一致,討論和批評自由”的黨內思想交流原則,是同一問題的兩面,具有普遍意義;并對經典之作《黨的組織和黨的出版物》的寫作背景、“黨性”概念的內涵及衡量標準、列寧論證黨性使用的喻證“齒輪和螺絲釘”、文章名的中譯文等問題進行了考證研究(陳力丹,2020c)。劉繼忠(2020)考察了列寧經典語錄“報紙不僅是集體的宣傳員和集體的鼓動員,而且是集體的組織者”的百年政治文化旅行,指出該語錄的“跨語際實踐”交織了路線之爭、權力斗爭、認知差異等多重因素。
鄭保衛(2020b)詳細梳理了列寧從事報刊活動的歷史,指出其重要歷史貢獻在于:為其革命活動開展提供了思想武器、為其新聞思想形成奠定了實踐基礎、豐富了無產階級政黨報刊的辦報經驗、開創了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發展基業。鄧紹根(2020)考察了列寧主義早期在華傳播的歷史經過,及中國共產黨如何積極實踐列寧黨報思想,開創無產階級新聞事業,并發掘出“列寧”和“列寧主義”在中國的新史料。1917年5月6日,天津《大公報》第3版就以《和平與戰爭之交斗》為題并以“編者按”的形式報道說:“俄社會黨員黎里尼氏反對戰事,陸軍及政界中人均不滿意其舉動。然俄國現為自由國,不能以強迫遏抑其政治,且其運動亦毫無果。軍政代表會議現已決定組織更有責任之社會黨機關,以抵制黎里尼氏及其同黨。按:聞黎里尼氏系社會民主黨中之馬克齊麻派首領,為俄國老政治犯,近以德政府之輔助始能復回俄,德政府且許以乘作(坐)專車經過德國云。”對照列寧這一時期的活動軌跡和政治主張及文中按語解讀,可知文中的“黎里尼氏”即“列寧”。五四時期的中國報刊,已經有了“列寧主義”一詞。1919年11月18日,北京《晨報》刊登消息《空想的改革政府主義捷克大統領批評列寧主義》,是目前可見中文報刊中最早出現“列寧主義”的文章。
(二)紀念恩格斯誕辰200周年
為紀念恩格斯誕辰200周年,11月28日廣西大學召開了“紀念恩格斯誕辰200周年新聞學術研討會”暨新聞學院院長(書記)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論壇,11位研究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和恩格斯新聞思想的學者分別作了主旨報告,學者們共同探討恩格斯新聞思想及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中國化等學術問題,交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的先進做法及經驗。
鄭保衛和王青(2020a,2020b)對恩格斯的新聞思想作了較為全面的研究,從報刊性質任務和功能作用、黨報辦報方針和工作原則、黨報與人民群眾關系、黨報與黨的領導機關關系、新聞真實性、出版自由、新聞人才素養等方面總結了恩格斯新聞思想的主要內容,并對恩格斯新聞思想的形成背景、實踐基礎、歷史貢獻、當代啟示等諸多問題進行深入討論。陳力丹和夏琪(2020a)依據一手資料,詳細考證《新萊茵報》1848年6月(出版首月)恩格斯寫的新聞或評論,確認有37篇(組)新聞在中國沒有中譯文。童兵和陸生(2020)從恩格斯的人生經歷出發,描述了恩格斯和新聞報刊工作的不解之緣,并從新聞記者和報刊編輯的視角回顧了恩格斯關于記者編輯工作的重要論述。韓立新和張萌(2020)以馬克思、恩格斯的傳承觀為研究對象,指出他們發現了傳播在時間上的延續性與中斷性,將這種延續性和中斷性置于社會發展變化的歷史進程中去考察,揭示了傳播的社會性和歷史性,這一思想貫穿于其歷史唯物主義思想體系之中,成為解釋社會發展的重要思想。葉妮(2020)分析了近十年中黨報對恩格斯的報道,在報道主體、報道主旨、報道文風等方面的變化。
(三)挖掘經典文獻,編譯《新萊茵報》
1848年6月1日,《新萊茵報》在德國科隆出版,成為實踐馬克思主義綱領和策略的第一次嘗試,也是馬克思和恩格斯新聞觀第一次完整的新聞實踐。該報具有堅定的革命立場,同時也是遵循新聞規律、報紙經營規律的典范(陳力丹,2020d);《新萊茵報》的整體運作完整地體現了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新聞觀,是研究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重要一手材料(陳力丹,夏琪,2020b)。與《新萊茵報》重要地位不匹配的是,至今馬克思和恩格斯發表在該報上的文章,還是60年前根據俄譯文轉譯成的中文版本,而且只有兩人在該報發表文章的六成,其中還有約十分之一被證實不是馬克思或恩格斯所寫。
2018年開始,陳力丹教授匯集全國多所高校的師生力量,組織開展《新萊茵報》的翻譯工作,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已經譯出1-26號和終刊號(301號),初編完成1-5號和301號。2020年10月,《新聞與傳播研究》出版增刊“《新萊茵報》的編譯與研究”,發表中文版《新萊茵報》第1、2號和終刊號。這次編譯遵循 MEGA2學術化和國際化的思路,從德文直譯為中文,并仿照《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的編譯規格和樣式,對相關事件、人名、地名、報刊、專用名詞作詳盡注釋;同時編譯工作重視報紙版面語言,忠實再現報紙版面原貌。《新萊茵報》的第3、4、5、6、8、14號也在各期刊上陸續發表或準備發表。
依據詳盡的一手資料,陳力丹等人深入挖掘《新萊茵報》的深井,開拓了國內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研究的新空間,“堪為馬克思主義研究中一項前人未竟的事業”。關于《新萊茵報》的業務與經營,吳璟薇(2020)指出馬克思重視廣告業務,不僅將其視為維持報紙生存的必需,還通過廣告間接表達政治觀點;報紙的廣告和服務信息版面在印刷技術和版面設計上具備較高水平。盡管《新萊茵報》的廣告業務收入頗豐,但馬克思關于《新萊茵報》資金源的經營實踐并非完全成功,資金問題始終困擾著報社(陳力丹,杜漸,2020)。在新聞報道上,《新萊茵報》立足科隆面向歐洲與世界,開展國際化的新聞實踐(陳力丹,2020e);講求新聞時效,在瞬息萬變的歐洲革命局勢中以及時的報道滿足公眾對新聞的需求(夏琪,2020);《新萊茵報》的報道在實踐客觀性原則的同時,采用隱蔽方式流露情感、關鍵時刻鮮明發聲的表達方式,達到了“根據可靠的事實來確定見解”的效果(毛湛文,2020)。——論文作者:李興博 鄧紹根
相關期刊推薦:《新聞界》1985年創刊,新聞傳播專業刊物。主要研究國際新聞事業的歷史、現狀和未來趨勢,介紹國際新聞人物,報道熱點問題,并對重大新聞事件作背景分析。設有:特稿策劃、理論戰略、實務個案、人物時評、事體背景、集團管理、動態資訊、在市州縣報戰線上等欄目。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