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9-10所屬分類:文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陶瓷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德化制瓷歷史悠久,是我國陶瓷文化發祥地之一,其中白瓷做工精良,有著很高的藝術性和欣賞價值,被外國人稱為中國白。從制瓷的過程中,經過歷史的沉淀,形成了具有德化特色的陶瓷文化。德化陶瓷文化集建筑藝術、彩塑
陶瓷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德化制瓷歷史悠久,是我國陶瓷文化發祥地之一,其中白瓷做工精良,有著很高的藝術性和欣賞價值,被外國人稱為“中國白”。從制瓷的過程中,經過歷史的沉淀,形成了具有德化特色的陶瓷文化。德化陶瓷文化集建筑藝術、彩塑藝術、壁畫藝術、佛教文化于一身,歷史底蘊雄渾厚重,文化內涵博大精深,藝術形象美輪美奐。2015年5月30日,聯合國世界手工藝理事會專家組經過考核,全票通過授予德化“世界陶瓷之都”稱號。本文從世界陶瓷之都文化的概況、世界陶瓷之都文化的作用及如何對世界陶瓷之都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三大方面進行探討。
一、世界陶瓷之都文化的概況與特點
德化陶瓷制作始于新石器時代,興于唐宋,盛于明清。主要產品體系:原始時期印紋陶,夏商時期原始青瓷,唐代青釉瓷,宋元青白瓷,明清白瓷,清代青花瓷,現代工藝瓷(白瓷為主)。德化白瓷的主要特點有:①釉色潔白。德化白瓷的釉色與其他白瓷的釉色在白中泛黃不同,其釉色是一種潔白色,分為象牙白、蔥根白、豬油白、孩兒紅等,又被法國人統稱為中國白。②質感凝脂似玉。德化白瓷的胎體致密,透明度高,釉色潔白,呈色溫潤如玉,凝脂似玉,達到了人們對瓷器追求玉器的質感的效果。③器型豐富。德化白瓷的器型眾多,有燭臺、香爐等陳設供器,獅子、花瓶、侍俑人等冥器,盤、碗、杯等日用器等等,F代白瓷裝飾藝術十分精湛,手法豐富多樣,它在繼承發揚刻花、劃花和印花等傳統裝飾技藝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大量使用了堆花、貼花和詩詞文字等裝飾,充分利用了白瓷質地純白、雜質少等特點,塑造出各種藝術品而不施任何彩料,成為德化瓷器的藝術特色。
(一)德化陶瓷品牌價值突破千億
近年來,德化主動對接高端資源,堅持高水平運作,舉辦了“中國白”國際陶瓷藝術大獎賽、國家博物館德化白瓷展、首屆中國(德化)茶具文化產業博覽會、“中國白”大量入選金磚廈門會晤國禮瓷和國宴瓷名單“四大陶瓷文化盛事”,打響“世界陶瓷之都”品牌。德化持續加強陶瓷品牌體系建設,打造了“德化陶瓷”“德化瓷雕”“德化白瓷”“德化玉瓷”“德化窯瓷器”“德化窯”“何朝宗”“浐溪”等8個地理標志商標,以及1.2萬件陶瓷企業、藝術大師、陶瓷新秀商標,形成了完整的陶瓷商標體系。為全面了解德化陶瓷品牌價值情況,2018年德化委托北京中嘉華資產評估有限公司,對德化陶瓷品牌價值進行評估。據評估報告顯示,德化陶瓷品牌價值高達1086億元。現場多名記者認為,德化陶瓷在全國陶瓷產區品牌價值中排名第一。
(二)德化牽頭制定首批中國陶瓷電商標準
德化陶瓷品牌價值超千億,特別是德化陶瓷電商持續走在行業的發展前列,離不開標準的引領。作為全國陶瓷電商行業“領頭羊”,德化通過政府驅動、市場主導、需求引領,實現了陶瓷電商標準德化造。2016年,德化牽頭啟動4項陶瓷類電商國標制定工作,經過三年多努力,目前各項工作順利推進,其中《跨境電子商務交易類產品多語種分類與命名 陶瓷產品》已經完成、即將發布,該標準規定了以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等5種語言命名的電子商務交易陶瓷產品,涵蓋建筑陶瓷、日用陶瓷、衛生陶瓷三大類,是中國陶瓷電商界首批“國標”,將為其他陶瓷電商標準的制定,引導傳統企業、陶瓷企業樹立標準化理念,擴大標準化社會影響力起到標桿作用。
(三)德化陶瓷創新設計引領世界潮流
德化陶瓷千億品牌價值的背后,更源于陶瓷工藝設計的不斷創新。德化通過搭建國家陶瓷工業設計研究院、陶瓷藝術駐地中心、世界陶瓷藝術城等平臺,整合全球優秀設計人才“為我所用”,實現全球設計師在德化共用共享。一年一度的何朝宗杯中國(德化)陶瓷工業設計大賽便是個例證。大賽以“瓷圣”何朝宗命名的一項全國性創意設計比賽,已成功舉辦兩屆,輻射40多個國家和地區,吸引8000多名設計師參賽,顯現出較大的影響力。今年5月,2019何朝宗杯中國(德化)陶瓷工業設計大賽在臺灣啟動,以“智匯瓷都•論道陶瓷”為主題,由中國陶瓷工業協會、德化縣陶瓷發展委員會共同主辦,并得到世界設計組織WDO特別支持。大賽征集分為包裝設計、日用陶瓷、藝術陶瓷、智能陶瓷等4個品類,大賽組委會還將推動入圍設計師作品落地生產,世界各地設計師到德化觀賞品鑒、碰撞交流,共同推動陶瓷工業設計引領世界潮流。
二、世界陶瓷之都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一)做實陶瓷文物保護,助力文化傳承
陶瓷文化從新時器時代開始延續幾千年,是世界文明長河中的一顆璀璨明珠,也是研究我國陶瓷文化、藝術的珍貴史料。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大力支持陶瓷文化的保護傳承工作。70年來,一代又一代的德化人人秉承“甘于奉獻、勇于擔當、開拓進取”的精神,在極其艱苦的物質生活條件下,在德化陶瓷資料整理和保護修復、陶瓷文化藝術研究弘揚、文化旅游開發和遺址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不少重要研究成果。
(二)推進陶瓷文化研究,服務“一帶一路”
我們的文化建設,不僅是國內的文化自信主張,而是要實施文化國際化戰略,為我們國家全球化服務。否則,我們文化外向度不高必然導致我們全球化的一路跌撞。未來中國的全球化,必定是兩條腿走路,失去文化的加持,我們的全球化之路必然會一路跌跌撞撞。
相關知識推薦:陶瓷類的英文sci期刊有哪些,匯總
文化的力量還得靠作品,中華文化元素優秀作品的創造就是傳統文化的再次活化,既要消費市場的支撐,也要政府力量的引導,在這方面,文化國際化戰略應該成為各個層級的應有之義。當然,我們不是要陷入另一個為了文化而文化的極端,而是要培育這種文化振興特別是文化國際振興的全民意識,制定有效的策略。加快制定文化國際化的戰略和扶持政策,實現文化產品的國際輸出,是我們全球化的必然之路。伴隨著中國國際影響力的不斷提升,我們的文化影響力必然也會水漲船高。
現在我國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加強文明對話,倡導“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就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同世界各國的合作交流、促進各國文明對話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舉措。在共建“一帶一路”過程中,我們要積極傳播中華文化、陶瓷文化,德化縣委、縣政府提出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海上絲綢之路的現代化世界瓷都,加強同沿線國家的文化交流,增進民心相通,共同構建亞洲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創造更多更優秀的人類文明成果。我們要在這方面做大量工作、取得更多成果,要繼續努力、更進一步,做新時代中華文化、陶瓷文化的繼承者、創新者、傳播者。
(三)整合陶瓷文化資源,促進陶瓷學研究
陶瓷文化屬于中國,但陶瓷學是屬于世界的。研究和弘揚陶瓷文化,既要深入挖掘陶瓷文化和歷史遺存背后蘊含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價值理念、道德規范等,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要揭示蘊含其中的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懷和文化自信,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精神支撐。
對陶瓷文化的研究要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開展多種形式的國際性展陳活動和文化交流對話,展示德化陶瓷文物保護和陶瓷學研究的成果,努力掌握陶瓷學研究的話語權。要通過數字化、信息化等高技術手段,推動流散海外的陶瓷等文物的數字化回歸,實現陶瓷文化藝術資源在全球范圍內的數字化共享。
(四) 線上線下齊發力,實現“兩條腿走路”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電商平臺也日趨成熟,互聯網將為陶瓷企業帶來新的契機。平衡現有的實體渠道商利益,線上和線下資源整合是企業必須要直面的問題。對于陶瓷企業而言,電商和傳統賣場是自身發展的兩條腿,缺一不可,電商或將促進賣場發展。未來在陶瓷行業,電商與傳統店商將不再是相互博弈,而是二者渠道相互結合、互為補充。端穩“線上”、“線下”這兩碗水才能實現長久盈利。網絡上各種的陶瓷資訊平臺出現也預示了陶瓷行業將走進網絡大時代。隨著信息平臺建設的越趨成熟,一定可以為整個的陶瓷產業乃至整個傳統的陶瓷行業帶來更多的市場機遇以及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論文作者:林仁潘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