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8-11所屬分類:文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以載歌載舞為特色的印度電影在世界電影界中占有一席之地,不單單因為其獨特的自然風光、敘事方式、服裝道具等,主要還是印度電影中的音樂給我們耳目一新的視覺和聽覺。在我們欣賞大部分電影時會發現,音樂、舞蹈、造型等手段在電影中都起著從屬的作用
摘要:以載歌載舞為特色的印度電影在世界電影界中占有一席之地,不單單因為其獨特的自然風光、敘事方式、服裝道具等,主要還是印度電影中的音樂給我們耳目一新的視覺和聽覺。在我們欣賞大部分電影時會發現,音樂、舞蹈、造型等手段在電影中都起著從屬的作用,而在印度電影中的歌舞卻是至關重要。每段歌舞都可以表達演員的特殊精感并且具有烘托氣象的重要作用。在印度電影中,幾乎找不到沒有歌舞場而的影片。文章結合印度傳統音樂和傳統舞蹈,根據印度電影發展的獨特背景,簡析印度電影音樂的特點。
關鍵詞:印度傳統音樂;印度電影;印度電影音樂
自電影產生之時,音樂、舞蹈都以附屬部分存在,而在印度電影中,卻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和地位。當“電影”和“音樂”這兩顆璀璨的明星相遇時,照亮的是更廣闊的印度電影音樂發展之路。印度的電影音樂以它獨特的魅力,猶如中流砥柱般占據著世界電影文化的重要席位。
一、繼承印度傳統音樂文化
眾所周知,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它歷史悠久,傳統豐厚,音樂特色鮮明,其電影音樂是建立在印度傳統音樂的發展的基礎上的。印度傳統音樂中,其獨特的音律,富有創造性的裝飾音、特定的旋律框架、復雜的節奏節拍體系和獨特的樂器等賦予了印度電影音樂鮮活的生命。
相關知識推薦:電影文學類論文格式有什么要求呢
印度傳統音樂的主要元素是旋律、節奏與持續音,和聲并不重要,支撐旋律的主要因素是節奏節拍。在印度音樂的審美中,節奏節拍變得十分重要。這種節奏性特征是印度傳統音樂歷史發展的必然,其本質是印度人樂觀天性的一種表達,是印度人對快樂本質的文化認同。這主要來源于民間音樂中普遍表現出的極大的開朗性格。這也許正是為什么有如此多的電影樂于表現印度民間的各種喜慶節日場面,因為在節日里,快樂的富于節奏感的音樂比比皆是,印度人奉行即時行樂的哲理。
我們結合《流浪者》、《大篷車》、《印度往事》等當時風靡一時的老電影就會發現:印度電影音樂是一種線性、旋律性的音樂,和聲的概念很淺。《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中音樂之所以獲得大獎,除了電影與音樂、視覺與聽覺兩者的完美融合之外,更重要的是影片以印度為故事背景配以印度風格的民族音樂,將這個傳奇故事的題材、內容、風格完整地展現出來,可以說是讓人印象頗深。
二、印度電影
印度是世界公認的傳統舞蹈的起源,歌舞成為印度電影與世界其他電影的最顯著的區別,無疑也成為了印度民族電影最耀眼的表征。印度電影幾乎無片不歌、無片不舞,并形成了“三個舞蹈、六個歌曲、一個大明星”的電影模式。優美的歌曲、熱烈的舞蹈、絢爛的民族服裝、無不使得印度影片呈現出華美的風格,牢牢地吸引著觀眾。13世紀的音樂大師薩蘭卡的瓦就指出,音樂是一種綜合性藝術,它是“包括歌曲、舞蹈和樂器的旋律”。
寶萊塢電影將愛情和歌舞場面相結合,經常被稱為masah(馬沙拉)形式,這種因香料而命名的概念,其特點是將甜蜜的愛情故事、兇殘的打斗場面加以歡騰的歌舞、滑稽表演和奇幻的想象,甚至是相互矛盾和排斥的元素熔于一爐,形成獨特風味的電影。將南亞風情凸顯出來。一部寶萊塢電影片長3到4個小時,包括10個以上的歌舞場面。
印度電影歌舞與西方不同,以抒情為主敘事為輔,因此很注重對舞者的感情處理。于是,在印度影片中歌舞的位置并不是均勻分布的,歌舞的安排主要由影片中情感的需要與發展決定。歌舞是醫治心靈創傷的良藥,“以歌舞撫平心靈的創傷”這是慰籍觀眾心靈的、潛在的吸引力,也是寶菜塢歌舞歷久彌新的深層原因。印度的大部分電影中,個人暫時的憂郁并不會影響整體的歡悅氣憤和團圓的結局。
較為熟悉的經典印度電影《流浪者》、《大篷車》等中就有大量的歌舞片段,《流浪者》和其主題曲“拉茲之歌”,傳遍了中國的大街小巷,還有《寶萊塢生死戀》中華麗的古典宮廷“卡薩卡舞蹈”,歷史劇《阿育王》中唯美的舞蹈畫面,都勾勒出一幅幅絢麗的多彩的印度風情畫。《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中雖然沒有大段的歌舞,但是聽眾的內心聽覺中還是感覺到印度的歌舞氣息,本質還是寶萊塢的歌舞音樂。該片的結尾以一段充滿著印度寶萊塢風格的歌舞《勝利》(JaiHo)曲來結束,的確是水到渠成。印度的電影昧吸收了傳統舞蹈的精華,以變幻無窮的手勢和眼神,配合上復雜多變的舞姿,在神秘而動聽的印度音樂和鼓點的伴奏下,演繹出魅力四射的青春活力,使得電影在視覺和聽覺上達到完美的結合。
結語
印度電影中歌舞表演和劇情敘事的發展渾然天成,它已經成為一種穩定的民族電影模式,成為印度電影永不舍棄的民族元素,是印度電影的標志。——論文作者:高婷婷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