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12-04所屬分類:文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1.1 概念界定 釉下綠彩瓷是指用單一綠彩顏料來裝飾的釉下彩瓷,也可以把以綠彩顏料為主的裝飾釉下彩叫做釉下綠彩。釉下綠彩是醴陵釉下五彩瓷裝飾形式之一,在清末民初時期是醴陵釉下彩瓷的一種普遍裝飾。 1.2 釉下綠彩溯源 釉下綠彩的產生可以追溯到唐代長沙
1.1 概念界定
釉下綠彩瓷是指用單一綠彩顏料來裝飾的釉下彩瓷,也可以把以綠彩顏料為主的裝飾釉下彩叫做釉下綠彩。釉下綠彩是醴陵釉下五彩瓷裝飾形式之一,在清末民初時期是醴陵釉下彩瓷的一種普遍裝飾。
1.2 釉下綠彩溯源
釉下綠彩的產生可以追溯到唐代長沙窯,長沙窯源于南方的青瓷,在釉下多彩裝飾工藝上取得了突破后,它開創了陶瓷領域彩瓷發展的新時代,也可以說,自從長沙窯的彩瓷面世以后,陶瓷裝飾藝術就如同翻過了一座龍門山,釉下綠彩因此而產生。
1.3 釉下綠彩的裝飾類別
醴陵傳統釉下綠彩裝飾形式多樣,題材廣泛,技法多樣。黃永平先生對醴陵釉下綠彩瓷研究較多,他對傳統釉下綠彩的裝飾分類如下。
(一)按裝飾技法分類
1、勾線分水法。釉下綠彩的勾線分水與釉下五彩勾線分水技法相同,即首先在低溫素燒過后的坯上勾線,然后用含水的高溫綠彩顏料填色(分水)。色彩的濃淡虛實全靠分水過程中顏料沉降或坯體吸收時間的長短以及操作者個人的手工技巧。
2、刷彩法。釉下刷彩是醴陵釉下五彩傳統裝飾技法,最早由清末的湖南瓷業學堂傳授,主要使用篩網、毛刷、貢紙、刻刀等工具,將顏色噴刷在設計的范圍內,利用顏色顆粒的粗細和疏密來表現畫面色彩的深淺與濃淡,F在可以借助噴筆噴出一些更加細膩的刷彩效果。 ③
3、其他綜合技法。醴陵傳統釉下綠彩除上述兩種常有的裝飾技法外,還有一些其他的綜合裝飾技法,例如:綠彩山水的勾勒皴染,動物翎毛的絲毛,其技法與釉下多彩裝飾相同。 ④
(二)按裝飾題材分類
1、釉下綠彩花鳥裝飾。這是醴陵釉下綠彩中較為普遍的繪畫題材,技法多種,形式多樣,有折枝花鳥、通景花鳥,滿花開窗花鳥等。
2、釉下綠彩山水裝飾。由于這種綠色單彩裝飾清新素雅,古逸悠韻,深受人們喜愛。民國時期醴陵釉下綠彩山水題材最為常見,流傳較為廣泛。 ①
3、人物畫裝飾。醴陵傳統釉下綠彩人物畫裝飾不多,一般采用線描加局部分水或局部人物裝飾的較多,這主要是由于單色裝飾的局限性。
4、圖案裝飾。醴陵傳統釉下綠彩的圖案裝飾主要是一些器物的邊紋裝飾,也有一些日用器皿用釉下綠彩圖案裝飾。這種裝飾溫潤古拙,清雅素美。 ③
第2章 釉下綠彩的意境之美
2.1 古拙素雅之意境
本次創作的《幽谷》系列的陳設和日用瓷器中,大量采用了山水元素為裝飾題材,本著對山水畫的喜愛,在此創作之前臨摹了一些山水紙畫,它們的意境之美都有不同的表現形式,所以邊臨習邊思考。山水的古拙清幽比較能體現靜的本質,想通過山水的清幽表現內心靜美的狀態觀,來達到這次創作的本意。
大自然給予我們的比想象的還要多,師法自然應該是學習畫好山水題材裝飾作品的重要途徑,走進自然,你的身體里無形中就會被它熏陶、教化,你需要什么盡情向它討教,只要熱愛和用心,它給予我們的往往也是超乎我們自己的想象,通過自然用心在器物上表達,器物也會傳遞一種無形的自然魅力。
2.2 清新靜美之意境
《清荷》賞瓶系列的陳設瓷采用醴陵注漿成型制坯,對于器形設計方面考慮到后期高溫燒制過程中會容易出現變形,沒有采用過于大膽夸張的手法, 所以器型以簡潔大方為主。瓶身裝飾以夏日荷花為元素,荷花自古以來備受文人墨客青睞,它的魅力從未被減弱過,荷花有著它獨特的高雅氣質,寓意廉潔高尚的品質。裝飾手法主要采用了傳統的勾線分水技法進行創作而成,入窯經過1360度高溫燒制。在創作之前去荷塘邊進行對荷花的寫生觀察,用釉下綠彩表達荷花的清幽之美,結合當下室內空間的環境而進行設計創意。
荷花最美的時刻是那含苞待放的樣子,而表現它剛剛綻放卻又沒完全開放的那個瞬間,那一刻才是最吸引人的。晨露和風下的荷姿百媚盡顯,美麗的姿態引來了悠哉游哉的黑天鵝,在這種清新靜美的早晨豈不美哉、快哉、樂哉。整個系列置于茶室、書房那種清新靜美的意境油然而 生仿佛身臨其境,為生活增添了更多高雅的美妙情趣。
2.3 釉下綠彩的意境之美對本人創作的啟示
在釉下綠彩的創作過程中,遇到了或多或少的困惑,找表現題材搜集資料等一系列的問題給我帶來有一定的難度。
美好的色調第一眼就能吸引住他人的眼球,能博得好感的顏色有很多,唯獨這抹綠色讓我心動,它的古拙清幽、清新靜美的意蘊通過山水、花卉來表現能很直觀的表達出想要的幽美效果,這也許是我為之努力付出所愿意做的。
(一)釉下綠彩理論與藝術創作是相輔相成的關系。藝術創作需要文化作為支撐,要深入挖掘它背后的文化內涵,才有充滿意境和底蘊的作品呈現出來。藝術創作需要不斷的探索和實踐,有了實踐的真切感受之后,對文化理論的理解便不止于前人經驗,而更需要有自己獨立的思考和認知。
(二)釉下綠彩意象對創作的啟示作用。釉下綠彩顏色幽雅之美為本次創作提供了豐富的靈感和素材。釉下綠彩的顏料、釉色、燒造之美也為本次創作提供了無限的可能性。無論表現的形式如何,能牽引觀者情緒的,就是藝術家傾注于作品中的真切情感。在今后的創作中,不但要發掘釉下綠彩其它技法的表現、更應關注其內在的精神追求。以釉下綠彩獨特的工藝之美傳承創新,不斷探索,創作出獨具中國特色而又符合現代生活審美需求的藝術作品。
第3章 創作與實踐
3.1 創作歷程
1.在創作《清荷》賞瓶系列的陳設瓷時,主要精力是用于圖案設計與器型塑造方面,一直想突破傳統的構圖與設計,也許能力還很有限,在創作出來的大多數作品中都較傳統,所以在處于這樣的一個狀態時,只有盡心盡力而為,努力去做好作品,去求得一絲的安靜和浮躁的平衡。器型和畫面上的設計啟發得益于湖南各個地域上幽美的一些風景,遠山下是一片靜靜的荷花湖畔,湖畔上有悠游的小船,當小船駛過拱橋,緩緩地在有荷花的湖水中輕輕蕩漾,那種靜美而愜意的感受深入腦海,漸漸的就有了下面的這些器型燒造出來了的靈感。裝飾畫面也就自然聯想到了湖 南最常見的荷花和遠山這些題材,是它們向我傳遞了這種愜意的寧靜之美。
畫面制作的過程中總是在摸索思考,也常探索怎樣才能突破,看了很多資料也畫過很多草圖,邊琢磨邊思考,有時候發現思考琢磨的時間越久離動手越遠,想太多反而不知道要如何進行,索性邊想邊做著去,反而還越做越明白。想的太多太久也耽誤了許多寶貴的時間,后期制作的時候,時間都還是比較趕的,想要做的更細一些,時間上又怕不允許。
請人看過我的作品后,有人認為其作品器型較傳統。確實有些傳統,但是傳統的基礎上也有個人的感情與思想,也許離開傳統的許多耳目一新的作品會當時給人很新奇的視覺感,時間久了還是覺得傳統與經典的東西耐看。任何事物的探索若失去了傳統的基底,在時間的考驗下是很難站住腳的。所以新的設計要有傳統作為根基,有了根基以后經過時間的推移一點點努力去發現、去創新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創新,也許現階段我沒有什么大的突破,我想,在以后的日積月累的過程中,慢慢體味人生,不斷地自我突破吧!
2.進行《幽谷》系列的作品設計時完全是出于對山水畫的喜愛,才去慢慢試著探索設計的,對于器型上沒有過多去研究,更注重的是表達山水意境上做了許多嘗試,由于之前沒有畫過山水國畫,前期也不敢在泥坯上作畫,只是先從紙畫開始入手,慢慢培養手感以及山水畫法的一些技法及理論知識,通過閱讀了許多關于山水畫論的理論方面的書籍,對于山水意境表達上有了更多的認識后才開始慢慢在泥坯上進行彩繪設計。
有朋友跟我說山水不是這樣畫的,沒有遵從畫山水畫的基本規律,可是我也知道這可能畫得不像是傳統山水,但是我就隨心的去那樣畫了,并且畫的時候我感覺到了寧靜,使我在整個過程中沒有太多不自在的情緒,更多的是畫著畫著就 越來越進入情景之中了,心似乎跟著筆在山水畫里游走著,我想這個狀態是我想要的。寧靜、悠然自得、不緊不慢,我想傳達給別人的感覺也就是這樣的,所以我也就沒顧忌別人怎么評價我畫的如何,或是方法有什么問題等等,我都沒去計較,我只想表達我想要的,也許目前自己的水平和見識只存在于這個階段,逼迫自己突破成超級大碗兒可能有點困難,與其做不到還不如守其本分,安安靜靜地去自由表達。
相關期刊推薦:《陶瓷科學與藝術》經中國國家新聞出版暑批準,由全國陶瓷工業信息中心湖南分中心和湘瓷科藝股份有限公司(原湖南省陶瓷研究所)合辦。主要欄目:電氣工程、機械工程、化學工程、數理科學、計算機科學與應用、建筑工程、紡織工程、“三新”(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介紹等。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