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6-20所屬分類:農業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為了更好的利用氣候資源,提高農作物的產量,本文研究了柴達木盆地近20年的氣溫、降水量和主要農作物產量的數據資料,通過數據統計的方法,從而分析了氣候變化對于柴達木盆地的農作物的主要影響。 關鍵詞:氣候變化;柴達木盆地;農作物產量 氣候變化是自
摘要:為了更好的利用氣候資源,提高農作物的產量,本文研究了柴達木盆地近20年的氣溫、降水量和主要農作物產量的數據資料,通過數據統計的方法,從而分析了氣候變化對于柴達木盆地的農作物的主要影響。
關鍵詞:氣候變化;柴達木盆地;農作物產量
氣候變化是自然與人類共同作用的結果,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會對整個世界的經濟、生態等都產生重要的影響。尤其是農業,受氣候的影響更為嚴重。氣候的變化不僅僅會對農業氣候資源和自然災害等變化產生影響,同時也對農作物的產量造成一定的影響。本文通過對柴達木盆地近20多年的氣候變化進行研究,分析和研究了氣候變化對柴達木盆地的主要農作物在種植和生產結構以及地區的布局上所產生的重要影響,從而研究出氣候變化與農作物產量之間的影響關系。為柴達木下一步的農作物種植提供一定的參考。
柴達木盆地地理特征分析
柴達木盆地處于青海省的西北部,青藏高原的東北部,總面積大約為270KM2,四面都是高山,是中國三大內陸盆地之一。由于盆地地勢,因此柴達木盆地的氣候為高原大陸性氣候,全年降水比較少,氣候干燥,日照時間長,太陽輻射也比較強,晝夜溫差極大,風沙天氣也多。在柴達木盆地中有著幾個綠洲農業區,是小麥和油菜等農作物的主要種植區。在目前全球氣候變暖的大環境下,柴達木盆地也受到了影響,氣候也在發生著明顯的變化。并且對該盆地的農作物種植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因此,對柴達木盆地的氣溫、降水的變化從而引起的農作物產量的變化研究,對于合理利用氣候其資源,提高農作物產量有著重要的價值。
主要研究方法
數據來源
本文主要選取的數據是從1997-2018年柴達木盆地在茫崖、小灶火、冷湖、大柴旦、諾木洪、格爾木、德令哈、都蘭、烏蘭、茶卡以及田軍等11個氣象站點的氣溫以及降水等氣候因子數據,以及相同年度之間的小麥、油菜產量和播種面積的數據進行對比和分析。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取的是數據統計的方法,具體的包括皮爾遜相關系數法、MK突變檢驗等對近20年的氣候變化與柴達木盆地的主要農作物產量進行研究。
氣候的傾向率
這一指標的研究主要采用的是一次線性方程:y(t)=a0+a1t。其中y(t)表示的是氣象的基本要素,而t代表的是時間,a0代表的是常數項,a1是線性趨勢項,a1*10a代表的是氣象要素氣候傾向率,a1值為正代表了氣候上升,a1值為正負代表下降的變化趨勢,而絕對值的大小則反映的是上升下降的變化程度。
MK突變檢驗
這是一種非參數統計檢驗方法,主要是用來檢驗序列的變化趨勢,公式為dk=
5ee7166155edb_html_a73488d47ade09b1.gif
(2≤k≤n),其中dk為統計量,mi代表樣本的累計值。假設這個序列是沒有趨勢的,采用雙邊的趨勢檢驗,然后在正態分布表中求臨界值。
農作物產量分解
農作物的產量除了氣候之外,還會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因此將農作物的實際產量分解為趨勢產量、氣候產量以及一些其他因素波動產量,其中第三項波動產量的影響較小,本次研究中不做考慮。
具體的公式為Y=E+C,Y代表農作物的實際產量,E代表的是趨勢產量,C代表的是相對的氣象產量。因為產量C的波動性較大,因此對其采取相對化處理。采用滑動平移法,每五年一個時間節點,將二十年一共分為4個時間段進行分析,然后求出平均值。研究農作物的產量分解主要是為了去除趨勢產量,從而更加方便的展開氣象因子對于產量的定量分析研究。
結果分析
氣候變化
氣溫
通過數據可以發現柴達木近20年來的氣溫是呈升高趨勢的,通過0.01的顯著檢驗,升溫幅度是非常明顯的。
降水量
數據中顯示柴達木盆地近20年來的降水量是呈現增加趨勢的,并且年降水量的階段性變化也是十分明顯的。90年代的時候降水較少,變化幅度也相對穩定,而從02年開始,盆地進入多雨期,尤其是夏秋兩季更是雨水量集中,降水量明顯增多。
氣溫、降水量的突變檢驗
通過MK對柴達木盆地的平均氣溫以及年降水量等變化情況進行突變檢驗分析,可以得出柴達木盆地在近20年來的氣溫變暖趨勢上十分明顯,降水量的變化趨勢也比較大,突變的年份發生在2003年。
主要農作物的產量變化
柴達木盆地的農作物產量明顯增加,小麥、油菜等農作物的產量都在增長。
四、氣候變暖對農作物的影響
柴達木盆地氣候的變暖,農作物生長季的積溫會增多,從而對農作物的種植結構及增加產量有很大的優勢。隨著氣溫的升高,農作物的生長季會隨之延長,并且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面積擴大和復種指數的提高,農作物的種植結構也會不斷地優化。另一方面就是氣候變暖會導致局部干旱高溫危害嚴重,加大農作物的晚霜凍危害,農作物的病蟲害也會增多,同時,氣候變暖也會促使土壤有機質分解加快,農業的成本和投資的需求也會大幅度的增加。
(一)有利影響:
1.隨著氣候的變暖,生長季的延長,春小麥等農作物的播種也要提前。
2.氣候變暖,區域內的農作物生長季熱量條件有利于油菜、馬鈴薯等生長。
(二)不利影響:
1.柴達木盆地屬于干旱、半干旱地區,春季冬季降水的增多可以緩解春旱對農業生產的影響,但是由于全年降水率變大,氣溫升高,降水增多,將會造成農業生產的不穩定,農作物的產量波動也將增大。
2.隨著氣候的變暖,春季農作物的播種、出苗等發育期也將提前,農作物的晚霜凍危害也將頻頻增加,尤其是對一些趕季節早播的農作物會受到更致命的危害。
3.尤其是冬季氣溫的上升幅度增大,將會有利于病蟲的越冬、繁殖,造成了越冬蟲源,菌源的數量增加,越冬界限北移,從而延長了病蟲害對農業生產的危害期,擴大了危害范圍,危害程度也隨之加大。
4.柴達木地區太陽輻射強,氣候變暖,隨著熱量的增加會導致土壤的潛在蒸散擴大,水資源減少,降水的利用率也就減少,使得農業生產的環境惡化,干旱地的農業生產成本和投資大幅度增加。
五、結束語
通過分析,可以發現氣溫、降水以及氣候變暖等氣候變化都會對柴達木盆地的主要農作物的產量產生重要的影響。針對目前的氣候變化趨勢,柴達木盆地應該充分利用好氣候資源優勢,以國家和當地政府的經濟政策為指導,從而合理調整農作物的種植結構、發展特色等,從而促進柴達木盆地的經濟發展。——論文作者:許圓圓、曹雪楓
本文來自:《中國農學通報》(以下簡稱《通報》)是中國農學會主辦,由我國著名農業科學家、兩院院士石元春教授擔任主編的綜合性農業學術期刊。設有:畜牧獸醫科學、農業生物技術科學、食品科學、農業基礎科學、林業科學、農藝科學、植物生理科學、土壤肥料科學、園藝園林科學、植物保護科學、生態農業科學、農業資源與環境科學、熱帶農業科學、農業信息科學、農業工程科學、水產漁業科學、農業史學、農業傳媒科學、農村能源科學等;還有農業、農村、農民等社會經濟發展的宏觀社科欄目——三農問題研究等欄目,歡迎大家投稿咨詢。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