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6-19所屬分類:農業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棚戶區改造是國家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土地使用價值、改善低收入群體居住條件,建設和諧社會的舉措,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因為它提升處于社會低層人的生活質量,又大大改變了城市整體面貌,促進了社會和諧以及區域經濟的發展,因此對棚戶區進行改造
【摘要】:棚戶區改造是國家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土地使用價值、改善低收入群體居住條件,建設和諧社會的舉措,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因為它提升處于社會低層人的生活質量,又大大改變了城市整體面貌,促進了社會和諧以及區域經濟的發展,因此對棚戶區進行改造具有重大意義。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國棚戶區改造的現狀與存在特點,對棚戶區改造工作涉及城市土地規范化管理問題提出一些見解。
【關鍵詞】:棚戶區:改造;土地管理
一、前言
棚戶區是指在城市建成區域范圍內居住人口非常集中;簡易結構平房多且密集、房屋低矮破舊、使用年限長;環境綠化差,缺少活動空間,道路狹窄阻塞,衛生條件差;基礎設施陳舊、不健全、配套設施不完善、安全隱患多;社會治安隱患大等的區域。為了提升城市形象與城市發展活力,必須按照城市建設規劃對舊城區內的棚戶區進行改造。通過統籌使用土地,以優良的施工質量,提升城市品位,把棚戶區改造成現代化城市,不可避免出現土地管理問題,為了順利完成改造工作,必須加強棚戶區改造管理工作。
二、棚戶區的現狀
棚戶區改造的意義:將與周邊現代化的城市格格不入的棚戶區拆除,按現代化城市標準建造是實現和諧社會的舉措。第一,棚改,能讓困難戶住上環境優美的房子,體現和諧社會公平公正的原則。第二,棚改使城市的品位得到了提升,是城市化進程的一項重要措施。第三,棚改使土地的使用價值大大提升,城市的管理水平也得到提高。總之棚戶區改造工程具有非常積極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當前城市棚戶區的形狀有:
(1)房屋較為簡陋低矮破舊,普遍住著困難戶,居住擁擠。
(2)分布廣泛,占地面積廣,數量多,土地利用率低,浪費嚴重。
(3)房屋結構老化,存在諸多安全隱患問題,防災能力差。
(4)居住空間低矮,面積狹小,綠化率低。道路阻塞。
(5)整體環境不佳,臟,亂,差現象較為嚴重,人口結構復雜,治安狀況差,公共設施缺少和破損,喪失功能 。因此,棚戶區的改造,要與城市化的發展相適應,有效利用土地資源,開展城市總體規劃,建成多功能的現代化城市。
三、土地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原因分析
棚戶區改造工程中,土地是最關鍵因素,就城市土地管理而言,棚戶區改造存在著以下問題:
(1)政府和相關執行部門配合力度不夠。國家明確規定各類棚改都要按實際情況出發,制定棚戶區改造界定標準,但是執行部門過度解讀棚改政策,任由受利益驅動的開發商瞎指揮,過度的改造,從不考慮土地的節約集約利用。
(2)落實相關政策、法規不嚴格,浪費土地現象次生矛盾加劇。導致土地利用率低下。
(3)棚戶區改造地籍測量、權屬確認是一項重要工作,由于城區地籍管理缺失,有些居民的地籍資料丟失、有些權屬數據不完善,不準確、土地產權無法確定,要花大量時間去搜查核對,工作難度大。
(4)雖然國家對棚戶區改造土地規費有優惠政策,但是還有部分人拖欠土地規費,甚至欠賬、賴賬和呆賬等情況屢見不鮮。
(5)土地不能確權,宗地界址指不清,地理位置、范圍不明確,籍地測量無法進行,面積難以確定;土地與房屋執照不一致;以面積計算的土地補償無法進行,阻礙了棚戶區的改造進程。
(6)棚戶區界定不清,開發商聯合政府盲目擴大棚戶區改造規模,擴大至棚戶區周邊的大量耕地、菜地,以此騙取上級對棚戶區改造工程的專項資金。
四、解決的有效對策
棚戶區改造是城市現代化規劃的一項惠民工程,是利國利民的千秋功業,也是發展區域經濟的舉措,各級政府領導要齊心協力做出成效。
(一)強化組織領導,相關部門密切配合,確保棚戶區改造工程有序有效運行。
(1)政府部門要把這項工作列入工作議事議程,并把它提到重要的位置上,組建專門的工作領導小組。相關的國土、規劃、城建、財稅、發改委等部門領導要各司其職,各盡其責,互相協調,合力完成這項工作。
(2)杜絕開發商獨攬和操縱棚戶區改造工程的局面,政府要全權負責跟進,防止開發商暗箱操作,過度開發,盲目擴大規模等行為。改變以往由城建規劃辦直接定位的方法為城建規劃和辦公室例會協商的方法,結合城市建設規劃來實施定位。
(3)建立問責機制。職責分明,失責必究。改變過去部門間互相推諉扯皮行為。總得來說,棚戶區改造一切工作均由政府的領導小組辦公室統管。
(二)嚴守法律法規,遵循土地用途管制機制,節約和集約經營城市土地運作
節約集約用地,是黨中央對土地使用的一貫方針政策,棚戶區改造,是惠民工程,是保護、節省城市有限土地的最佳措施,各級政府部門要節約用地,集約經營用地,改善建設用地結構、布局,挖掘用地潛力,走建設占地少,利用效率高的土地使用道路。節省城市的用地,就是間接保護耕地。同時落實土地有償使用制度,執行土地年租制和長租制,定期向財政上繳土地稅金。
(三)注重調查研究,完善地籍調查檔案資料,做好土地產權歸宿認定
棚戶區改造工程首先要做好土地規劃,深入開展實地資料的調查工作,做好土地產權的權屬確認,弄清楚宗地的界址,準確計算宗地的面積,按照法律進行發放土地補償金,使棚戶區改造工程有序開展。其次,對于復雜的、模糊不清的土地產權權屬,要尊重歷史,尊重事實,涉事人員要與相關部門主動積極配合,查清楚來龍去脈,處理好模糊不清的土地產權隸屬問題。重新進行地籍圖的繪制,記錄清楚宗地編號、面積、權屬界線、情況等。最后,對地籍資料清楚的,可對空地閑地進行整合開發使用。
(四)、徹底收繳土地規費,有效遏制土地資產再度流失
一是在棚戶區改造拆遷之前,先清查土地規費的收繳情況,分門別類進行排查補交。
二是對頑固的“老賴”就采取從回遷的補償費用中,扣除長期拖欠的土地規費。
三是對有疑點的個人和單位要與回遷時間和補償金額比例掛鉤,目的要規范土地有償使用制度,減少和杜絕土地資產的再流失。
(五)核定棚戶區改造保障的范圍,杜絕暗箱操作,盲目擴大改造規模
要按照棚戶區改造的相關文件,清晰界定棚戶區規劃的范圍,按照實際情況,制作一份有法律效果的界定標準書,并根據這個標準書,對符合棚改標準的區域進行摸底,根據居住條件和改造難度制定棚戶區改造計劃,由審核責任部門認真履行職責審核,杜絕不符合棚戶區改造的納入改造范圍內,避免暗箱操作,盲目擴大規模,趁機侵占周圍的大量耕地、菜地,把范圍越改越多,浪費土地資源和改造資金。
與棚戶區改造土地管理方向的論文還可查看:小戶型設計在棚戶區改造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學習。
五、結語
總之,棚戶區改造是一項長期、復雜、系統的安居工程,這項工作最關鍵的是土地管理和資金,對土地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我們要加強領導部門的合作,做好土地歸屬權的佐證工作,嚴格遵守法規,節約集約使用土地,使土地發揮最大效能,加強棚改界定范圍的核定,防止盲目擴大規模造成土地浪費。只有這樣才能讓棚戶區改造工作健康有序的開展。——論文作者:李勝平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