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6-15所屬分類:免費文獻瀏覽:1次
摘 要: 四川中醫
《關于開玄宣肺法治療郁而崩漏的探析》論文發表期刊:《四川中醫》;發表周期:2021年01期
《關于開玄宣肺法治療郁而崩漏的探析》論文作者信息:康嚴1,盧鈺2,△
摘要:玄府是存在于人體的細微結構,具有微觀性、廣泛性和喜開惡闊性,玄府郁閉是疾病發病的主要病機。中醫“郁”最早見于《黃帝內經》,中云“木郁達之,火郁發之…”都既是病機又指病癥,如朱丹溪“故人身諸病,多生于郁”,又如氣機郁滯不暢等。肺主氣朝百脈,主治節。肺玄府郁閉則主氣功能受損,氣損則血傷,血不歸經則致崩漏。肝主疏泄主藏血,肺主降而肝主升,肺降不足,火氣上逆,肺失清肅,燥熱內盛,郁而化火,傷及血絡;氣機逆亂,血隨氣陷,而致崩漏。本文意在從開玄府的角度,討論宣開肺氣治療郁而崩漏的理論依據,為臨床治療提供新思路。
關鍵詞:玄府;郁閉;崩漏;肺;風藥
玄府是中醫特有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早在《素問·水熱穴論》就有“所謂玄府者,汗空也”的記載,后世醫家將玄府理論不斷充實,提出其是氣機運轉,氣血灌溉的基本道路。玄府郁閉則氣機紊亂,攝血行血功能受損。郁而崩漏主要病機在于氣機紊亂,氣道不通。肺為華蓋,主一身之氣,主治節,朝百脈。開玄宣肺可打開人體上焦之通路,調整上下內外臟腑之氣,使血有經可歸,有路可回。
1“郁”之崩漏
崩漏的病名是最早見于《黃帝內經》,稱之為
“筋”、"血崩”、"心下崩”,是指女子不在行經期間,陰道突然大量出血不止,或下血淋漓不盡,突然大量出血稱“崩中”,下血淋漓不斷者稱“漏下”。
導致本病發病的原因有很多,如情志失調、房事不節、沖任虛損、臟腑虛損等,其中以勞傷、瘀血最為常見。病機主要與肝、腎、脾三臟和沖任二脈受損,氣血失制不循常道有關1。而"郁結血崩”的概念出自清代《傅青主女科》,中云"婦人懷抱甚郁,口干舌渴,嘔吐吞酸,而血下崩者,人皆以火治之,時而效,時而不效,其故何也?是不識為肝氣之郁結也。”如若因情志所傷,氣機不暢,可導致肝氣郁結。肝氣郁結,木強侮土,致脾失健運,脾不統血,而致崩漏。蕭熏在《女科經綸》2中曾提出崩漏的病因之一為與情志相關,主要由于悲傷太過導致。其中理論與之對應的可追溯到《素問》,其言"悲哀太甚,則胞絡絕,胞絡絕則陽氣內動,發為心下崩,數漫血。”又日“悲哀太過,則心系急,肺布葉舉,而上焦不通,熱氣在中,故血走而崩也。”
2“郁”之肺一玄府
2.1 中醫之“郁”“郁”是中醫理論中一大重要概念,原本的含義為“右扶風郁夷也”,指右扶風郡郁夷的地方[],而郁證作為病名最早出現于醫家虞技的《醫學正傳》。陳無擇在《三因方》中提到七情乃
“人之常性,動之則先自臟腑郁發,外形于肢體”為內因致郁"哈冒暑遭雨,暑濕郁發,四肢不仁為外因致郁1
《黃帝內經》從運氣學說的角度提出了“五郁之治",即一年之中,客氣的五行屬性與主氣的五行屬性相克,即客勝主,或者因為歲運太過或不及產生五行相克而郁,相應產生木郁、火郁、土郁、金郁、水郁,后世多統稱為“五郁”,奠定了“郁”的理論基礎。外邪、情志、痰氣阻滯、肺氣陰虧等皆能導致肺郁。然肺郁亦可責之于運氣五郁之金郁,金勝乘木則肝氣郁,故木郁則治金,治療當以升散、透達、疏導、宣通為主。朱丹溪從病因的角度提出了
“六郁學說”,他認為“郁”主要與氣機升降失常有關,并對“郁”進行了分類,提出氣、血、痰、熱、濕、食六郁“郁”主要是由于氣機的升、降、出、人、化、行失常所致,是一種以“結聚而不得發越[5"、"抑而不通"為特征的狀態。
2.2肺-玄府與“郁”的關系 肺為華蓋,主一身之氣,朝百脈而主治節,"肺者,氣之本也",氣的升降出入皆歸于肺。玄府乃一身細微之孔竅,氣血精液運行之通道,明代吳昆把《內經》中“府”注釋為玄府,“府上增玄字,毛屬肺氣,脈屬心血,毛脈合精,則行氣于府,是為衛氣,玄府,騰理也7"。肺之玄府郁閉,道路不開,氣血不行,滯留而生郁,正如《內經》所言“諸氣髓郁,皆屬于肺”,王明杰將玄府之病機歸納為四類,"氣失宣通”是其中之一。故肺-玄府與“郁”有密切而直接的關聯。
3治療崩漏之開玄宣肺
3.1 開玄宣肺“玄府”一詞首見于《黃帝內經》,本意為皮膚之汗孔,在金代劉河間《素問玄機原病式》正式建立玄府學說[1。劉完素認為,玄府閉結是許多疾病產生的共同的病理基礎。故臨床上常運用一些具有散、行、通特性的藥物開發玄府之閉、宣通氣液之郁。即所謂“令郁得開而氣液皆復得宣通也”。[1)后世醫家認為,玄府是機體最微小的結構與功能單位,廣泛存在于機體各臟腑組織器官中,是氣機運行的道路門戶,也是津液運行、血氣滲灌和神機運轉的基本道路[11。五臟六腑皆有玄府,肺為華蓋,在上焦《素問·調經論》曰“上焦不通利,則皮膚致密,滕理閉塞,玄不通,衛氣不得瀉越,故外熱”。肺玄府郁閉,可使肺之治節功能失常,氣機無法正常運轉,影響人體而致病,或因他臟玄府之閉而引發的疾病,在開它臟之玄時,配合宣肺之玄,可增強人體作為有機整體而促進治療效果的作用。
3.2 開玄宣肺以治郁而崩漏 崩漏屬于血病,無論其病機如何,治療不可脫離“氣"。且《索問·調經論》“人之所有者,血與氣爾。”氣血作為人體之基本,治血必治氣。然“郁”是最易導致氣機逆亂,阻滯的病理因素。玄府作為氣血精液運行的通道,喜開而惡闔,在“郁”的情況下,玄府閉塞,微小的空隙封閉,甚或由于氣的不規則運動,通路排列錯位,使其承載的精微物質脫離其正常的運行軌道,出現如崩漏之證。血病多治于肝、脾。雖肝藏血,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然肺在上焦,主治節朝百脈,上焦不宣,下焦之氣難上,中焦之氣難轉。三焦氣機順調是保證人體正常生理活動的前提,任何一環出現問題,都將影響人體內在的正常運轉。因此,開肺玄府之閉郁,通達氣血精液之路,使血有路可歸,有道可走,可為郁而崩漏之則。
4開玄宣肺治法
4.1 風藥宣肺 風藥理論來源于張元素,李杲首次將具有辛散升浮的藥物稱為風藥,后世醫家將具有祛風解表、平肝熄風等祛外風散內風的藥物歸入其中。其調氣機、解肝郁等功能常被放置于五臟之肝,如《內經》“風氣通于肝”。雖氣機之郁多責于肝,喜調達而惡抑郁,然氣機逆亂可責于肺之玄府郁閉。肺為五臟之華蓋,主一身之氣,《素問》"諸氣者,皆屬于肺”,肺主宣發,朝百脈,主治節。肺與肝之疏泄調達配合調節一身之氣機。肺主表,最先受風,風氣通于肝,肺主降而肝主升,是全身氣機調暢的重要環節。氣機逆亂,氣之行血、攝血功能失常,可致血不歸經而崩漏。
風為百邪之長,王明杰等提出“治血先治風”
的治則新理論[12]。風藥可宣通肺氣、舒暢肝氣,助氣機之暢1]。其辛散、走竄、宣通之效,能開玄府膝理、通經絡竅道,通上下內外、五臟六腑之玄府,使津液通達,血流暢行[1]。故利用風藥宣肺可調暢逆亂之氣機,引血歸于經。
4.2 宣肺之風藥舉隅 風藥多辛散升浮,王明杰以開通玄府為治則,將麻黃、防風、白、細辛、柴胡等風藥作為解郁之藥,以通機體內外、五臟六腑之玄府1]。麻黃作為解表藥之首味,具有向外走,把表打開的特點,麻黃附子細辛湯運用于抑郁癥的治療時,發揮了麻黃開肺閉的功能。防風為“風藥之通劑”,既治外鳳,又息內風,雖不歸肺經,但其升脾陽之性可助肺之宣開。白董辛香走竅,歸肺經,可助肺之開通。細辛溫肺,其宣通之性大于白。
柴胡升陽氣,歸肺、肝經,中劑量使用可疏肝解郁,小劑量使用可升舉陽氣,其升、疏之性可助肺氣之宣暢。合理運用“風生升”之品,宣肺以解郁,達到治療效果。
5平肝開郁止血湯思考
《傅青主女科》中郁結血崩有平肝開郁止血湯一方,中云“夫肝主藏血,氣結而血亦結,何以反致崩漏?蓋肝之性急,氣結則其急更甚,更急則血不能藏,故崩不免也。治法宜以開郁為主…”該方主要從肝氣郁結論治了血崩的病機治則治法,主要在于開肝郁。治療血虛肝郁,郁熱內迫之崩漏的下證。然氣能生血、行血、攝血。故崩漏作為血病,無論病因病機如何,當與氣病密不可分。
開玄之風藥具有升中焦之陽氣,調三焦之氣機,利血脈道路之功。方中黑芥穗與柴胡同為鳳藥之代表。黑芥穗歸肺、肝經,是芳香升和之品,聞有清涼香甜之味,以辛走氣,可解郁通陽、開玄通路,使血有經可歸。其柴胡歸肺、肝、膽經,疏肝氣、升陽氣。方中大有開玄調理氣機之意。而肺主一身之氣,與肝協同配合。若肺閉不宣,氣機升降不利,難以運轉,在郁結血崩中,"若徒開其郁,而不知平肝,則肝氣大開,肝火更熾,而血亦不能止矣”。平肝妙在白芍,白芍歸肝、脾經,可柔肝止痛、平抑肝陽,而在葉天士《本草經解》中云"芍藥入肺,氣平伐肝,所以主之。”又云“芍藥氣平,稟天秋收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味苦無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陰心經。氣味俱降,陰也。”當中雖未分別赤白,但平肝之性有得于肺之降之宣也。
6小結
五臟六腑皆有玄府,氣機升降出入皆有通路。
《丹溪心法》"氣血沖和,萬病不生,一有怫郁,諸病生焉,故人身諸病,多生于郁。”玄府若郁閉,氣無道可行,血無經可歸。開玄宣肺治療郁而崩漏關鍵思路在于血病以氣治,治血須治氣。且女子以肝為先天,以血為要。肺朝百脈,主治節,肝藏血,主疏泄,肝主升肺主降,宣肺以降氣調氣,協調肝之疏泄方可治療郁而崩漏。雖今女子之血病多以肝治之,但若配以宣肺開玄,必可增加其療效。
參考文獻
[1]姜娜娜中醫診治崩漏病學術源流探析[D].山西中醫藥大學,2019.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