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12-02所屬分類:科技論文瀏覽:1229次
摘 要: 【摘 要】針對深層復雜斷塊氣藏主要存在剩余氣類型、分布主要受氣藏地質因素和開發因素;單砂體的展布研究有待進一步深化;復雜斷塊氣藏特有的復雜性,使得氣藏內各氣層儲量動用差異大,部分氣藏地質采出程度低,但剩余儲量分布及品質不落實,影響提高采收率的
【摘 要】針對深層復雜斷塊氣藏主要存在剩余氣類型、分布主要受氣藏地質因素和開發因素;單砂體的展布研究有待進一步深化;復雜斷塊氣藏特有的復雜性,使得氣藏內各氣層儲量動用差異大,部分氣藏地質采出程度低,但剩余儲量分布及品質不落實,影響提高采收率的技術對策制定;已開發氣藏、氣頂普遍進入低壓、低產階段,但采收率工藝技術還缺乏針對性,影響提高采收率等問題需要研究。為此,通過氣藏精細描述及剩余氣評價,研究制定調整挖潛方案,現場實施后效果明顯,進一步提高了氣藏采收率,為其他類似的氣藏挖潛提供了基礎。
【關鍵詞】深層復雜斷塊氣藏;精細描述;剩余氣評價;方案;效果評價
1 氣藏概況
在東濮凹陷這類斷陷盆地中形成的深層復雜斷塊氣藏具有如下特征:①構造復雜,斷層發育。斷層密度為 10~15 條/ km2 ,平均斷塊面積為0.10~0.15 km2 。②氣藏砂體相變快,單個砂體展布范圍有限,但砂體之間相互疊置。砂巖百分比一般為 30%~50%,不同氣藏儲層物性變化較大,有中孔中滲儲層,也有特低孔低滲儲層。儲層層內、層間、平面非均質性較強。③氣藏流體分布復雜。天然氣分布主要受斷層控制,并且存在多套氣水系統,氣和水間互分布。氣藏儲量規模小,主要為小型氣藏。④大部分氣井投產初期具有較高產能,日產氣量一般在2×104m3以上。處于氣藏構造高部位、斷塊相對較大、物性較好的氣井,單井穩產時間相對較長;而處于構造低部位的氣井,穩產條件較差,地層壓力、產能下降快。不同斷塊之間儲量動用程度差異大。
2 氣藏精細描述
(1) 構造綜合解釋。結合動靜態資料、RFT測試、地層傾角測井資料,開展三維地震構造解釋,應用地震相干體、螞蟻追蹤等技術重點落實10~30 m 小斷層的空間展布,進一步理順氣藏中小斷層之間的關系,深化復雜斷塊構造認識。
(2) 沉積微相描述。結合測錄井、巖芯分析化驗資料,應用古地貌恢復、地震相分析技術,開展氣藏沉積微相研究。
(3) 儲層跟蹤預測。針對斷塊氣藏構造與巖性的雙重控制作用,優選適合的地震預測技術,開展儲層跟蹤預測,弄清有效儲層發育帶的空間展布。
(4) 含氣性檢測。結合試氣、氣井生產動態等資料,應用 HFC油氣成像分析預測技術,有效預測含氣邊界。
(5) 可動用地質儲量評價。在地質精細研究的基礎上,開展儲量計算參數研究,落實可動用儲量,明確可動用目標區。
3 剩余氣評價
根據生產動態及剩余氣監測資料,落實平面及層間剩余氣分布狀況,明確剩余氣潛力區。
4 提高采收率挖潛方案
(1) 不同措施類型經濟界限研究。建立氣藏新投入各類開發工作量的經濟產量、儲量和增產氣量界限,為制定剩余氣挖潛措施方案提供依據。
(2) 剩余氣挖潛方案。針對氣藏平面、縱向剩余氣分布形式及儲量品質,編制挖潛方案,包括部署新井、側鉆井及改采、補孔措施。
(3) 提高采收率先導試驗可行性論證。
相關期刊推薦:《企業科技與發展》1985年創刊,半月刊。是全國企業科技類重點刊物之一。本刊以學術理論為主,是企業學術交流和探討企業科技創新的重要載體�?钦撐膬热萆婕爱a業科技、技術應用、建筑工程、食品生物、化工材料、交通能源、機械電子、電腦網絡、金融財務、經營管理、宣傳營銷等領域。有投稿需求的,可以直接與期刊天空在線編輯聯系。
5 現場應用效果分析
5.1 研究工作為老區挖潛提供了技術支撐,確保氣層氣產量按計劃完成
研究工作為近兩年的天然氣挖潛工作提供技術支撐,通過轉變挖潛思路,一切圍繞效益,減少大投入,降低高風險,大修、壓裂等措施必須在精細研究、效益評價通過后實施;維護性措施優先實施,一般性措施結合檢泵、轉抽措施實施,降低作業頻次。深化剩余氣分布研究,優化地層能量較高、工藝簡單、成本低廉的補孔等措施,油氣兼顧,在復雜斷塊實施改采4口,日增氣0.99×104m3 ;實施老井挖潛措施16井次,實施措施后日產氣9.18×104m3 ,確保了氣層氣產量按計劃完成。
(1) 通過文299塊、徐集等復雜斷塊開發潛力研究,儲備措施方案。文299塊、徐集、劉莊等復雜小斷塊氣藏儲量規模小,但動用程度差,采出程度低。通過加強氣藏地質研究,厘清了儲層分布及氣水關系,落實了未動用儲量分布,進一步提出了提高動用程度的措施,共提出了26口井的措施方案,為明年挖潛優化提供了依據。
例如,文299塊構造位置處于文留構造西翼南部,東鄰文南油氣田文184~188斷塊區,南為劉莊油氣田。2004年申報探明儲量,含油氣層為沙二下1-3砂組,含氣面積為4.7 km2 ,天然氣地質儲量為9.22×108m3 ,凝析油地質儲量12.4×104 t,氣藏埋深-3 140~-3 540 m,屬于復雜斷塊層狀、帶油環凝析氣藏。截至目前,文 299 塊氣井總數為 5 口,均已關井,累計產氣 0.085 2×108m3 。
結合動靜態資料,深入開展文299塊氣藏精細地質研究工作:①精細三維地震解釋,落實小斷層展布,總體構造格局和南部的斷層組合與原認識基本相同,但北部新增文306斷層,氣藏平面分為5個小斷塊。②井震結合,利用地震屬性提取,深化主力砂層沉積微相研究,明確有利儲層分布,文299塊及周邊沙二下1-4發育淺水三角洲前緣亞相,存在4個物源,有利砂體主要分布在沙二下4砂組中部和下部,展布相對穩定,單層厚度為2.0~4.0 m,南部文305、文299-1井一帶發育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氣砂厚度較大。③結合新增5口井試采資料,重新落實沙二下1-4砂組氣油水關系,與探明儲量申報時認為氣藏沙二下 1-4砂組均為氣藏不同,沙二下1-3砂組為油環,沙二下4砂組為氣藏。④分4個單無重新評價油氣地質儲量,計算文299塊沙二下 1-3 砂組石油地質儲量 31.36×104 t,天然氣地質儲量為 0.67×108m3 ,天然氣地質采出程度為12.7%。天然氣地質儲量與探明儲量比較,減少了8.55×108m3 ,其原因主要是氣油水關系發生變化,僅沙二下 4砂組含氣,有效厚度減少。⑤在地質研究基礎上,分塊評價了氣藏儲量動用狀況。其中文 299 塊儲量基數大,為 0.37×108m3 ,采出程度很低,剩余地質儲量為0.36×108m3 ,潛力大,因此,提出文 299 井重復壓裂沙二下 4砂組挖潛措施,27~38 號層,井段 3 410.5~3 473.2 m,氣層厚度為 8.0 m/4 層,預計日增氣 1.0×104 m3 ,累計產氣500×104 m3 。
(2) 深化濮城氣頂水淹程度研究,實施改采井4口,日增氣0.99×108 m3 。濮城氣頂含氣面積為7.2 km2 ,天然氣地質儲量為52.73×108 m3 ,可采儲量為35.11×108 m3 。重點在濮 53 塊、濮12塊開展氣藏剩余油氣分布研究,繪制了目標區域的視電阻率圖、飽和度圖和微構造圖,綜合評價剩余油氣潛力及分布規律,分析了氣藏壓力保持狀況、儲量動用狀況及潛力,認為在微構造高點 (局部鼻狀構造) 和斷層復雜區水淹程度相對較低,仍有剩余油氣儲量分布。優化實施改采井4口,日增氣0.99×104 m3 ,已累產天然氣4 9.08×104 m3 、油715.5 t。
按照“三線四區”方法評價4口改采井效益,有3口井處于利潤區,1口井處于邊際貢獻區。
(3) 實施補孔、壓裂等措施16井次,增氣效果明顯。措施前日產氣僅為1.3×104 m3 ,日產油5.70t;采取措施后初期日產氣9.18×104 m3 ,日產油48.8 t,已累增產氣 670.1×104 m3 ,日產油4 911t,措施增產效果顯著。
按照“三線四區”方法評價16口措施井實施效果,有13 口井處于利潤區,占措施井的 81.5%;只有濮 97-7、文 269-21、文82-21等3口井處于邊際貢獻區。
5.2 為下一年工作部署提供依據
通過對東濮老區動態分析,進一步明確氣藏潛力方向和大小,2016 年在深層復雜斷塊氣藏安排改采井 5 口,預計增加(恢復) 天然氣產能 0.06×108 m3 ,增加 (恢復) 凝析油產能 0.1×104 t。提出措施井 5 口,預計可新增產量3.6 萬 m3 /d,新增產能0.05×108m3 ,2017年進一步根據效益第一的原則擇優實施。
5.3 提出凝析氣藏提高采收率技術途徑
目前已經做好濮67塊天然氣驅提高采收率先導試驗前期基礎研究工作論證,待明年進入現場實施。同時,正在開展橋 69 塊、白 58 塊天然氣驅提高采收率先導試驗基礎研究工作,在濮67塊試驗取得較好成果后,橋69塊、白58塊陸續進入現場實施。
6 結語
(1) 東濮老區復雜斷塊氣藏已經開發了 30 多年,經過反復多次的評價,地質認識基本已經清楚,采取常規的研究方法無法有新的認識。通過改變思路,采取新方法、新技術,仍然能在老區內部找到相對的優質儲量。
(2) 形成了深層復雜斷塊氣藏精細地質描述和剩余氣挖潛技術,為類似氣藏挖潛提供了基礎。
(3) 通過儲層預測和含氣性檢測技術,發現東濮凹陷復雜斷塊氣藏中還存在較多的巖性、隱蔽油氣藏,下一步將在老區周邊逐步滾動擴邊,爭取實現儲量的突破。
(4) 目前國際油價持續走低,但天然氣價格基本未受影響,建議在效益評價的基礎上,增大天然氣開發投入,保持天然氣產量穩中有升,改善油田經營狀況。
声明:①文献来自知网、维普、万方等检索数据库,说明本文献已经发表见刊,恭喜作者.②如果您是作者且不想本平台展示文献信息,可联系学术顾问予以删除.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