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10-22所屬分類:科技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繼電保護是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的第一道防線,其快速、可靠地動作可以有效切除故障,保障電網安全可靠運行;反之,可能加速系統崩潰,導致連鎖故障甚至大停電的發生。目前電力系統內的電網規模越來越大,結構越來越復雜,間接的使輸電線路的保護配置的差動
摘要:繼電保護是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的第一道防線,其快速、可靠地動作可以有效切除故障,保障電網安全可靠運行;反之,可能加速系統崩潰,導致連鎖故障甚至大停電的發生。目前電力系統內的電網規模越來越大,結構越來越復雜,間接的使輸電線路的保護配置的差動保護越為復雜化。目前,繼電保護定值主要由離線整定得出。實際電網運行方式是不斷變化的,可能會出現離線整定時未考慮到苛刻運行方式,如何對差動保護進行定位以符合實際情況,目前仍有許多待以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繼電保護,差動保護,調試,概述
引言
隨著對電力負荷的需求越來越大,對電網保護的要求越來越高,特別對其可靠性的要求越來越苛刻,通過閱讀大量的文獻,可以發現在1984年到1999年的16年間,超過70%的停電事故與保護系統的故障有關。所謂的故障指的是繼電保護系統中的一種持久性缺陷,在正常情況下,該缺陷不被暴露和發現,但當系統發生故障或出現不正常運行狀態時會被觸發,其直接后果是引起繼電保護不正確動作和不合時宜地切除回路元件。因此,研究保護故障,分析減少故障的方法對提高保護裝置的運行可靠性,尋找保護系統和電網運行的薄弱環節有重要意義。
1基于不合理保護定值的故障模式
元件主保護的定值整定規則相對簡單,保護間的配合較少,定值不易出現不合理的情況。定值不合理主要集中在后備保護定值上,以超高壓電網應用最廣泛的后備保護距離保護為例進行說明。距離保護I段定值不合理主要反映在一些特殊方式下I段定值出現超越的情況,即I段定值保護范圍伸入到下級線路出口處。
II段定值不合理性包括選擇性不滿足和靈敏度不滿足兩種情況:選擇性不滿足與II段定值和相鄰線路間的配合有關;靈敏度不滿足則與II段定值保護本線路末端故障的能力有關。III段定值通常作為下級線路的遠后備,由于其動作時間長,因此選擇性的問題基本不存在。
III段定值不合理的情況集中于定值躲負荷能力不滿足,反映在躲負荷可靠系數不滿足整定規程限制的最小值。有作者研究以四邊形特性的距離保護為例,結合負荷阻抗特性計算躲負荷可靠系數,并在實際算例中給出了可靠系數不滿足的情況。此外,除了可靠系數外,實際分析通常將III段定值不合理與線路潮流的大小聯系起來,即線路潮流越大,III段定值越容易出現不合理從而導致保護裝置誤動作。
2故障診斷解析模型
可由保護和斷路器的動作狀況解析式建立復雜保護配置下的電網故障診斷解析模型。因此,將相關的保護動作狀態解析式和斷路器的跳閘狀態解析式進行聯立,電網故障診斷的完全解析模型可表達成:上述模型從兩個方面對邏輯進行了解析:
(1)保護與斷路器的動作原理解析;(2)保護與斷路器的動作狀況解析。顯然在解析模型中,保護動作狀態(R)、斷路器動作狀態(C)、保護動作拒動(DR)、斷路器拒動(DC)、保護動作誤動(MR)和斷路器誤動(MC)都通過規則解析(fr,fc)進行了充分耦合。
有這種耦合關系,能幫助完全解析模型有效的提高電網故障診斷的容錯能力。通過與相關文獻的模型進行對比后可以看出,兩種模型的主要差異體現在解析保護動作規則,即fr的表達上。文獻曾對保護動作規則只適應于電網元件在簡單保護配置情況下,對電網元件主保護、近后備保護和遠后備保護的動作規則解析,而考慮復雜保護配置下的保護動作規則解析則應該考慮了并列多個保護的情況。二者關系為:前者是后者的特例,而后者是前者的泛化,后者更適用于實際電網的保護配置情況。
3光纖通道模式分類
保護裝置可以采用“專用光纖”和“復用通道”,完成數據的發收,在纖芯數量和傳輸距離允許范圍內,優先采用“專用光纖”,當功率不滿足時,可以采用“復用通道”。(1)專用光纖通道。專用光纖方式,保護信號沒有經過轉換,傳輸過程相對直接。專用光纖通道結構簡圖相對比較簡單,此處省略。(2)復用光纖通道。復用光纖方式,保護裝置通過電信號和專用光纖接口裝置在保護室連接,從保護室通過光纖和通信室的數字復接接口連接,再上復用設備,經復用設備上光纖通道和對側相連。
4裝置調試
保護裝置的調試分為自環和聯調兩種模式,自環主要用于春檢預試時,對端設備不停運,聯調常用于新設備投運驗收,兩端設備均停運。以220kV**站柏團線為例,具體可見圖1。
4.1自環檢驗
通電前用尾纖將保護的光發與光收短接,接成自環方式。裝置“運行”燈應亮,“通道異常”燈應不亮。將本側與對側通道縱聯碼設為相同值。
(1)縱差高定值保護(差動保護I段)檢驗模擬線路故障,通入故障電路m*0.5*IMAX1(IMAX1為“差動電流高定值”)。m=0.95時差動保護I段不動作,m=1.05時差動保護I段動作。
(2)縱差低定值(差動保護II段)檢驗模擬對稱和不對稱故障,通入故障電路m*0.5*(IMAX2)(IMAX2為“差動電流低定值”)。m=0.95時差動保護II段不動作,m=1.05時差動保護II段動作。
(3)TA斷線功能試驗:a“.TA斷線閉鎖差動”控制字為“0”時:模擬TA斷線,加正常對稱電壓10秒。模擬單相故障,故障電流大于差動高定值,但小于TA斷線差流定值,差動保護不動作。模擬單相故障,故障電流大于TA斷線差流定值,差動保護動作。b“.TA斷線閉鎖差動”控制字整定為“1”時,重復上述試驗,差動保護均不動作。
4.2聯調試驗
接好光纜,兩側裝置運行燈亮,無任何異常信號。兩側的差動保護投入壓板均投入。
(1)電流幅值檢查若兩側保護裝置的“TA變比系數”定值為1,在對側分別通三相對稱電流In,在本側保護狀態→DSP采樣中,查看對側三相電流Iar、Ibr、Icr以及差動電流Icda、Icdb、Icdc應該為In。誤差應小于5%。若“TA變比系數”定值不全為1,對側的三相電流和差動電流還要進行折算,設定M側的“TA變比系數”為Km,二次額定電流為INm,N側的“TA變比系數”為Kn,二次額定電流為INn,如果在M側加入電流Im,則N側顯示對側電流為Im*INn/(INm*Kn),如果在N側加入電流In,則M側顯示對側電流為In*INm/(INn*Km)。
(2)線路空載時故障模擬試驗M側斷路器合、N側斷路器分,N側TWJ動作開放對側差動保護,M側加入模擬故障電流,故障電流大于差動保護定值,M側保護動作,保護可以跳閘,N側保護不動作。
(3)遠跳試驗M側開關在合閘位置,當“遠跳受本側控制”=0時,在N側使保護裝置有遠跳開入,跳閘報告顯示M側能夠遠方跳閘。當“遠跳受本側控制”=1時,開入顯示“收遠跳”=1,但M側不跳,必須在M側使裝置啟動,M側保護才能遠方跳閘。
(4)帶開關動作,將對應出口壓板和重合閘壓板投入,采用保護邏輯判斷出口動作正確與否。以上試驗應該互換對側,進行試驗。
5結束語
電網故障診斷技術對快速處理事故和系統恢復、確保電網運行的平穩安全有著重要的作用。然而,單一保護配置下的電網故障診斷解析模型在解析電網保護規則時只考慮了元件的單個主、備保護,電網的保護配置相對簡單。針對電力故障診斷,如差動保護還有更長的路徑要走。
參考文獻:
[1]李強,徐建政.基于主觀貝葉斯的電力系統故障診斷[J].電力系統自動化,2007,31(15):46-50.
[2]吳欣,郭創新,曹一家.基于貝葉斯網絡及信息時序屬性的電力系統故障診斷方法[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05,25(13):14-18.
[3]孟樣忠,隋媛媛,王立剛,等.基于BPN方法的電網故障診斷[J].電力系統保護與控制,2009,37(17):8-12.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