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7-24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中小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隨著生理、心理的發育和發展、社會閱歷的擴展及思維方式的變化,特別是面對社會競爭的壓力,他們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升學就業和自我意識等方面,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惑或問題。因此,在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
摘要:中小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隨著生理、心理的發育和發展、社會閱歷的擴展及思維方式的變化,特別是面對社會競爭的壓力,他們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升學就業和自我意識等方面,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惑或問題。因此,在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德育教育
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是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兩種教育活動。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德育的一個必要前提,只有使學生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才能使學校德育取得較好的效果。
我曾經實習的學校,是當地較好的一所小學。雖然我們是以心理老師的身份實習,但是學校并沒有給我們安排心理活動課程,而是讓我們幾個擔任了六年級的副班主任。而且,這所學校的班級容量很大,所以我們并沒有充足的時間和場地上心理活動課,也只是抽同學們上體育課的一點時間從班里選出部分學生勉強上過幾次。對于老師留的作業我也只能結合自己的一點體會和從網上學習的內容來簡單談一下了。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
一、 真誠溝通。
心理活動課不同于一般的文化課,它是為開展心理輔導而專門設計的一種課程。形式上以學生活動為主,體現的是學生心理活動的軌跡。所以,在活動中,讓學生積極參與活動,真誠地與老師溝通,說出自己的心里話。
1、傾情投入
心理活動課需要教師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全面扎實的教育能力,要求教師掌握輔導的基本技巧,如傾聽、共鳴等。當教師進入活動中時,就要卸掉自己的心理防護,坦誠地面對自我和學生。在活動中,我堅持這一原則,努力調節好自己的心境。面帶笑容,傾情參與活動中,讓學生感覺到老師的真摯感情。中小學生由于年齡小,形象思維豐富,感性認識充分,教師的思想、情緒的輕微變化都能給他們帶來舉足輕重的影響。所以,教師傾情投入是整個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前提和基礎。
2、傾訴真情
有些學生看見我就會說:“我喜歡上心理活動課,我們可以各抒己見,大膽地說出自己的心里話……”心理活動課給學生們提供了一個內心交流的良好場所,在活動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說真話、吐真心、訴真情,體會情感交流帶來的滿足感。在第一次活動時,學生們對活動的目的、內容不明確,個個正襟危坐,發言也是三思而慮,不愿輕易敞開自己的心扉,雖說輔導的是能充分讓學生交流的“優點轟炸”,但活動的效果并不明顯,不能讓學生真正地認識自我、他人的優點。在以后不多的幾次的活動中,我積極引導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鼓勵學生“只要你能說就是最棒的!”,中小學生天真活潑,樂于接受鼓勵,他們漸漸地對輔導活動有了新的認識,能大膽地和老師、同學交流,有的同學甚至還會把心中的秘密告訴大家。同學們敢于向大家表露心跡,充分說明了活動中融洽的氣氛讓他能敢于和別人真誠溝通、樂于和別人真誠溝通。
二、貼近實際
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從現實生活中產生的。因此,心理活動課的內容只有貼近學生實際談論和學生有密切關系的、學生最需了解的話題,才能使學生對活動感興趣,從而使活動起到良好的輔導作用。
1、活動內容要貼近學生實際。要求輔導教師密切注意學生的思想動態、生活情況,以選擇恰當的內容,進行精心的設計。
當代的中小學生,多數來自獨生子女家庭,在家庭處于特殊地位,長輩的呵護、父母溺愛,容易使他們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狀態。他們最關注什么或者困惑什么?他們最需要輔導老師幫助什么?學生中普遍存在著心理適應問題,其中學習方面最突出,其次分別為生活方面、交往方面、認識自我方面。針對這一實際,在活動課中,我認為有必要對學生的學習方面進行重點輔導,使學生愛學樂學。
(1)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動機。因為我帶的班級是差班,經過一段時間的了解我發現班上的同學都不能主動去學習,因為他們沒有一個明確的學習目標,活動課上我帶領學生制作了“理想號”船(讓學生在各種形狀的小紙片上寫上自己的理想并涂上顏色,由這些小紙片組成了一個帆船的形狀,貼在了教室的墻上。以此來激勵學生學習。
(2)養成學生的感恩之心。我利用多媒體教學的便利之處,給班里的學生放鄒越演講的《感恩父母》《感恩老師》的視頻,并從辦公室的圖書李玄區有關圖書讓學生閱讀。還利用開家長會的契機,讓學生作以“我愛我家”為主題的手抄報送給家長,以此來讓學生學會感恩。
(3)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了學習動機還需要興趣來輔助,我在上課的時候偶爾會給學生穿插講解世界未解之謎,同樣從圖書館借相關書籍給學生閱讀,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
學習是學生熟悉的事情,只有從學生身邊的事情出發,他們才能有話可說,產生共鳴,課堂氣氛活躍,輔導效果水到渠成。在學生的人際交往、自我認識等方面,我也選擇了一些有針對性、有實際意義的內容,一切以學生的需要為出發點。
2、活動形式多樣
中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感性思維豐富而缺乏理性思維,他們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中小學生心理活動要形式多樣、輕松活潑。在活動中,融入視頻、音樂、美術、體育活動等形式,讓學生不會感到厭倦、枯燥。
三、重在感悟
心理活動課的內容要在總體把握學生心理素質培養發展方向的前提下,以學生年齡特點為主線,突出心理知識、心理訓練的系統性,要堅持平等和諧的課堂教學原則,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要避免把心理活動課上的單純的心理知識傳授課。在活動中,我力求讓學生多活動、多訓練、多感悟,從而把活動課上所獲取的心理體驗運用于實際生活中,指導實踐。
1、心靈感悟。
小學生心理世界是隱蔽的、復雜的,心理活動課的心理素質教育恰好與人的心理世界溝通。“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活動中,創設情境讓學生從內心深處進行體會、琢磨,產生共鳴。在輔導《保持一份好心情》中向學生提出:“假如你的好友和你鬧矛盾了,你的心情會怎樣”“假如你學習上取得了好成績,你會怎么想”等問題,讓學生經歷內心的思考、內心的體驗,有感而發,反映出真實心態。通過學生的內心體驗,讓學生心靈頓悟,調適自己的心境。活動中,學生有不同的心靈感悟,老師盡量做到不妄加評判,讓學生說出自己心中不同的想法。
2、實際運用。
教師根據學生的特點和生活實際對學生進行輔導,目的并不僅僅滿足活動課上學生的心理要求,還要貫穿學生的始終,讓學生所感悟到的知識內涵進行延伸、指導行為。小學生形象記憶能力強。對活動中感興趣的內容銘刻在心,在自己的學習、生活上反映出來。在輔導完《不做“小拖拉”》 這一內容后,有許多同學都笑著對我說:“老師,我現在做事情可快了”。可見,學生們能用心理活動課中的感悟、體會來指導鞭策自己的行為,達到了心理活動的目的。
四、課堂評價
心理健康教育課堂強調過程,強調對知識技能的應用,強調學生親身參與探索性實踐活動并獲得感悟和體驗,強調學生的全員參與。而注重學生的心理感受和內心體驗是心理活動課的核心,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成功與否,關鍵看能否激活學生的心理歷程,引發學生的內心感受。因此要重視教師對活動過程的評價及在過程中的評價,重視學生的活動過程中的自我評價和自我改進,使評價成為學生學會實踐和反思,發現自我,欣賞別人的過程,教師要注意評價的激勵性,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個性特長,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勵廣大學生積極進取、勇于創新的氛圍。教師還應鼓勵學生開放自我,大膽表達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學生的講話沒有對錯之分,只要是學生真實的思想,教師都應予以包容。
也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中,作為教師,應傾情地參與活動,充分地尊重學生,平等地對待學生,認真地傾聽學生,耐心地啟發學生,積極地引導學生,讓學生經歷內心的思考、內心的體驗,有感而發,反映出真實心態,在這其中,教師的課堂評價起到了重要作用,影響著活動的每一步進行。要想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真實的自我體驗,獲得情感的觸動,愿意積極地進行自我探索,心理確實獲得改善和提高,教師富有智慧和啟發的課堂評價是不可缺少的。
所以,若想上好一堂心理健康教育課,教師就要從學生實際出發,以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強烈的心理需求為出發點,在活動過程中,能讓學生獲得心理知識,樹立心理健康意識,了解心理調節方法,掌握心理保健常識,減少和避免不利因素對心理的影響,形成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人格發展。
總之,小學階段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課會不僅能促進學生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還能促進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以及集體意識的養成,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以后步上更高的學府打好堅實的基礎 。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