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7-23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文學和美術的關系依然緊密,我們隨時隨地都可以感受到兩者的融合,從各種文學和美術作品中,我們都可以感受到兩者的緊密聯系,文學家通過文字來表達美術的意境,而畫家也通過畫筆表達心中的文字。 《學前教育研究》 由中國學前教育研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文學和美術的關系依然緊密,我們隨時隨地都可以感受到兩者的融合,從各種文學和美術作品中,我們都可以感受到兩者的緊密聯系,文學家通過文字來表達美術的意境,而畫家也通過畫筆表達心中的文字。
《學前教育研究》由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和湖南省長沙師范學校聯合主辦的《學前教育研究》雜志創辦于1987年,是全國學前教育理論核心刊物、全國教育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該刊以即使反映我國幼教研究成果為特色,以有效指導幼教實踐為宗旨,是我國唯一一本幼教學術刊物。該刊的讀者和作者主要是幼教理論研究工作者、幼教管理工作者、各高等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師生、幼兒園園長以及廣大的幼兒教師。
關鍵詞:文學欣賞,幼兒美術欣賞教學,關系,重要性,教學策略,學前教育研究
幼兒美術欣賞教育活動是幼兒藝術教育的基礎,也是培養幼兒藝術修養的重要途徑,能夠有效的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但是幼兒美術修養的提升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師全方位的進行努力。文學和美術具有很多的相通之處,如果能夠將兩者相互融合,運用到幼兒美術欣賞教學中,將為幼兒美術欣賞課程提供更多的新思路,以促進幼兒對美術欣賞的吸收,提升幼兒的美術欣賞能力。
一、幼兒美術欣賞課程的重要性
對于提升幼兒的美術修養、開拓幼兒的視野、培養幼兒高尚的審美能力,幼兒美術欣賞課程有著重要的意義。美術欣賞作為一項基本的美術教學活動,是幼兒學習美術的不可缺少的學科。欣賞不是簡單地展示出來,更重要的是引導幼兒進行認真的觀察體會,理解作品的內容形式,不斷提高其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通過對美術作品的欣賞和賞析,能夠了解各個歷史階段人們的歷史文化情況和繪畫的特征、類型。
美術欣賞課程能夠有效的提升幼兒對美術的興趣,提升幼兒的審美創造能力,提高幼兒的想象力、觀察力和思維能力,也可以科學的訓練幼兒使用感覺、記憶等對美術作品進行全面的分析與感受,從而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和美的體驗。其目的在于加深對美術作品中美的理解,提高審美意識,培養幼兒的審美敏感性,使其在生活中更加有信心,能主動地、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才能。
二、文學與美術的聯系
文學最重要的形式就是文字,然而眾所周知,文字最早源于圖畫,當然這是相對于中國而言的,外國是否這樣,無所知曉。比方中國的象形文字的產生,最初是畫在龜甲賀獸骨上的各種圖形,這被看做中國最原始的文字,不過它是以美術的形式產生的,可以這樣說,文學是起源于美術的。由此可見伴隨著文明的腳步文學與美術早就已經有了“血緣關系”而且還非同一般。
而對于幼兒來說,最開始接觸到的大多都是文字和語言,然后再接觸到美術,因此對于文字的印象較為深刻,理解能力較強。因此,由文學欣賞作為切入點來引導幼兒進行美術欣賞,是非常重要且有效的手段,應在幼兒美術欣賞教學實踐中進行推廣與發揚。
三、融會貫通,用文學之手早就美術之魂
在了解到美術欣賞課程的重要性和文學欣賞與美術欣賞的聯系之后,我們更加明確,應妥善處理文學與美術的管理,通過有效的引導,促使幼兒通過文學的橋梁,來更好的對美術欣賞進行理解和認知。下面,我們就來探索幾點利用文學欣賞強化幼兒美術欣賞課程有效性的方法:
1.引導幼兒發現文學與美術的相通之處
由于文學和美術在很多方面有著相互聯系的地方,因此教師在進行美術欣賞教學的過程中要引導幼兒認識到文學和美術相通的地方,并促使幼兒用文學來輔助美術欣賞,通過兩者的組合和變化來提升幼兒美術創作的豐富性和多樣性,也使課堂的氣氛更加的踴躍。通過幼兒熟悉的文學作品來解釋美術作品,就可以使幼兒更容易掌握美術作品的核心思想和內容,并積極的去思考和解決問題。例如,在讓幼兒欣賞《小蝌蚪找媽媽》的作品時,幼兒往往在接觸初期不明白作品中表達的是什么意思,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幼兒首先學習《小蝌蚪找媽媽》的文學作品,讓幼兒明白這部美術作品所表達的內容和意義,讓幼兒可以從文字的角度上理解美術作品,從而實現對美術作品的欣賞。
2.提升幼兒的文字表達能力
正因文學對美術作品有很好的解釋作用,因此加強對幼兒的文字表達能力和文學鑒賞能力的培養,能間接的提升幼兒的美術欣賞能力。在課程開始之前可以鍛煉學生用詞語來表達對色彩或者圖案的感覺。例如,教師在課堂上可以讓幼兒試圖用三個詞語來形容“紅色”,有的幼兒會用太陽來形容,有的幼兒會用鮮花來形容,有的幼兒會用蘋果來形容紅色;教師也可以讓幼兒用幾個詞語來形容“圓形”,有的幼兒會用球來形容,有的幼兒會用西瓜來形容,有的幼兒會用滿月來形容。在幼兒進行思考的過程中,幼兒的文字表達能力得到了提升,其思路也得到了解放和延伸,能夠更好的對美術作品進行理解。在幼兒用自己的語言進行形容之后,教師也可以為幼兒提供一些詞語或句子來對幼兒的回答進行補充,進一步的拓寬幼兒的詞匯量,增加幼兒對于文學和美術的理解。
3.訓練幼兒用文學語言來表達美術作品
在幼兒美術欣賞課堂上,可以用文學的語言來對美術作品進行表達。由于幼兒的年齡和社會經歷比較少,因此最直觀的語言能夠表達他們內心深處的想法,是非常值得傾聽和記錄的。例如,讓幼兒觀賞梵高的《向日葵》作品,忽略作品的創作背景和含義,而讓幼兒用其最真實的語言來對畫作進行表達,來傾聽幼兒潛意識里對作品的看法和理解。有的幼兒會用各種顏色來形容美術作品,如比說畫面中有幾朵花、花是什么顏色的等等,也可能會用一些詞語來表達看到作品的感覺,比如說感覺畫面比較凌亂、顏色比較暗淡等,對于幼兒的各種各樣的形容和認知,教師都應給予積極的回應,并將每個人的表達語句記錄下來,作為未來鑒定幼兒美術欣賞水平的參考。
4.訓練幼兒用美術作品來表達文學語句
在幼兒美術欣賞的課堂上,也可以訓練幼兒用美術作品來表達對一些句子、詩詞的看法。我國的一些古詩中也有很多極具畫面感的詩句,可以讓幼兒通過自己的理解來進行描繪。例如李白的《靜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就是極富畫面感的詩句,“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也是幼兒所熟悉的古詩作品,在實際教學中,可以以一句詩為題目,讓學生繪畫出自己心目中的《靜夜思》或者《鵝》,讓學生在實際的繪畫中領略文學和美術的聯系,并增強幼兒對美術作品的興趣,促進幼兒更好的理解和表達美術作品。
四、結束語
在上文中,我們對幼兒美術欣賞課程的重要性進行了探討,并分析了文學與美術之間的聯系,還提出了幾個將文學欣賞與美術欣賞進行有機融合的策略。綜上所述,由于美術與文學的密切關系,通過對文學欣賞的融合,能夠更好的促進幼兒對美術作品的欣賞和理解。作為幼兒美術教師,要積極的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定期或不定期的開展美術欣賞活動,調動起幼兒對美術欣賞的興趣,以提升幼兒美術欣賞課程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李會玲. 基于中華文化視野下的幼兒美術欣賞教育探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2.
[2]陳亮. 談幼兒美術欣賞教育[J]. 藝海,2013,11:153-154.
[3]董筱娓. 論幼兒美術欣賞活動的設計與組織實施[J]. 美術教育研究,2013,12:85-86.
[4]杜小滿. 以中華文化為基礎探討幼兒美術欣賞教育[J]. 華章,2013,27:271+277.
[5]魏琴容. 淺析幼兒美術欣賞教學有效性[J]. 美術教育研究,2013,18:161.
(責任編輯:張哲)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