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h色精品,亚洲精品久久久久,欧美激情一二三区,成人影院入口

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基于SPOC的基礎德語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實踐:模式、方法、內容和效果

發布時間:2021-04-17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要】本文以《基礎德語》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實踐為例,探討了基礎階段的混合式外語教學實施全過程;線上階段基于SPOC完成語法、詞匯和課文自主學習;線下階段基于OBE理念,通過任務驅動,在情境教學中完成語言訓練。本課程通過線上和線下教學改革,著

  【摘要】本文以《基礎德語》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實踐為例,探討了基礎階段的混合式外語教學實施全過程;線上階段基于SPOC完成語法、詞匯和課文自主學習;線下階段基于OBE理念,通過任務驅動,在情境教學中完成語言訓練。本課程通過線上和線下教學改革,著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外語交際應用能力,使其成為能夠進行有效自主學習的應用型外語人才。

基于SPOC的基礎德語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實踐:模式、方法、內容和效果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SPOC;自主學習;任務驅動;情景教學

  引言在“建設中國金課”,形成“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課程體系”的背景下,按照“兩性一度”的要求,外語教學必須改變傳統“外語知識輸入式”的課堂教學模式,打破學生被動式的低效學習環境,踐行以學生為中心理念,教與學活動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發揮主導作用,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語言實踐能力,形成自發式的高效、深度學習的環境。

  隨著“互聯網+”時代網絡媒體技術的發展,外語課程應用“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成為可能。下面將以基礎德語課程為例,探討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德語教學中的實踐。

  一、基礎德語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究

  1.關于混合式教學理念

  國外在混合式教學領域的研究起步較早,上世紀90年代末,在建構主義的基礎上,發展了豐富的混合式教學理論,其中包括交互理論、連接主義、共同體、精加工理論、轉化學習理論等。波尼姆·魏利森提出了技能驅動型模式、態度驅動型模式和能力驅動型模式。技能驅動型模式指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教師給予在線指導,學生之間、師生之間通過信息技術實現交互;態度驅動型模式指面授學習與在線學習相結合;能力驅動型模式指以互聯網為媒介,師生共同探究生成對知識的理解。此外美國兩名學者雷格·巴勒與姆威廉·帕爾曼則提出了四階段混合教學模式,包括:基于網絡的傳輸、面對面學習、解決方案、協作延伸學習。還有布萊恩·貝迪提出的HyFlex模式,其模式的特點是在整個課程的學習中,同時提供在線學習和課堂面對面學習的機會,是在課上學習還是在網上學習則由學生來選擇。

  2003年,祝智庭教授和何克抗教授首次將混合式教學概念引入中國。他們積極倡導將混合式教學引入課程教學中。2004年,李克東教授完成了《混合學習——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有效途徑》的報告,創造性地提出了混合式教學的8個步驟,對混合式教學進行了深層次的論述。黃榮懷教授則提出了混合式學習課程設計框架,即“前端分析”“活動與資源設計”和“教學評價設計”三個階段(黃榮懷等,2009)。十幾年來,我國的教育研究者在混合式學習理論研究和教學實踐應用研究兩方面均進行了不懈的探索,并形成了眾多的研究成果。

  2.混合式教學改革要解決的重點問題

  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本課程開展混合式教學改革的目的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實施教學改革過程中,著力解決“學生學什么”的問題,努力實現“四個化”:即語言知識模塊化、學習活動任務化、教學活動項目化、語言訓練技能化。一方面把外語基礎知識的輸入放在線上,更加有效地利用線下課堂“45分鐘”進行語言技能訓練;另一方面將語言技能訓練延伸到課后,打造學生自主訓練平臺。

  (2)實施教學改革過程中,著力解決“學生怎么學”的問題,教師對學生線上線下學習各個環節進行全面指導和跟蹤。針對課前和課后學習,教師為學生提供詳細的學習指南,從而讓學生學有所依,形成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針對課中學習,教師撰寫詳細的教學指南,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參與度,從而讓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情感。

  (3)實施教學改革過程中,著力解決“學生學了什么”的問題,所有教與學的環節均以“成果為導向”,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全面跟蹤,線上線下的輸入,均要求有相應的輸出,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獲得感和成就感。

  3.基礎德語線上線下混合式

  教學模式如上圖1所示,本課程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實施過程中,根據小語種精讀課的特點,構建了“基于SPOC的基礎德語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

  在本次混合式教學改革,進一步落實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進一步創新了目前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由課前線上學習和課堂討論學習轉變為“線上線下”混合式第一課堂+“線上線下”混合式第二課堂教學模式,將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環節通過線上線下手段緊密聯系在一起。

  各部分的各個環節均采取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實現學生自主學習時間最大化;各部分的各個環節構成了一個開放性的生態學習圈:自主學習、互動教學和自主練習緊密關聯,構成一個小循環;課前、課中、課后緊密關聯,構成一個大循環。各部分的各個環節均有明確的學習方向和目標,讓學生學有所依,學有所成。

  目前常用的線上教學平臺包括:學校網絡教學平臺、藍墨云班課、雨課堂和學習通4個教學平臺。為了實施上述混合式教學模式,實踐證明學習通平臺功能齊全,適合構建多維立體化線上教學資源;“雨課堂”平臺與微信、PPT緊密結合,適合線下面授時組織課堂活動。基于上述原因,本課程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時,一方面使用學習通平臺,構建多維立體化線上教學資源,用于線上學習和練習;另一方面使用雨課堂平臺,打造智慧課堂,用于線下面授學習和練習。

  二、基礎德語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過程設計與實施

  1.課前階段:線上線下自主學習

  本階段包括語法學習、詞匯學習和課文學習三個模塊,圍繞三個模塊的學習,構建基礎德語多維立體化線上學習資源,編寫了《基礎德語線上學習指南&語言知識訓練》,包括以下課程內容與資源建設及應用情況。

  語法學習方面:(1)系列微課《跟老師學語法》;(2)基礎德語語法框架圖示&思維導圖;(3)德語基礎語法過關測試練習。學生自主完成以下學習內容:(1)線上觀看教學微課,學習語法知識點,演繹歸納語法規律,形成語法知識體系;

  (2)線下完成語法框架圖示的編寫;線上完成自測;(3)線下撰寫學習體會,記錄問題和錯題。

  詞匯學習方面:(1)系列微課《跟老師學單詞》;(2)基礎德語核心詞匯手冊&思維導圖A1-A2;(3)德語核心詞匯過關測試練習。學生自主完成以下學習內容:(1)查找資料,收集相關詞域詞匯,形成初步的詞匯語料庫;(2)制作詞匯手冊,繪制思維導圖。

  課文學習方面:(1)系列微課《跟老師學課文》;(2)基礎德語課文教學參考書。學生自主完成以下學習內容:(1)完成單詞預習;(2)完成課文預習;(3)完成線上預習效果自測!

  通過上述三個模塊課程教學內容及組織實施,學生主要通過線上+線下自主學習,掌握語法、詞匯知識點并了解課文語言點和基本內容。

  2.課中階段:線上線下互動教學

  本階段包括語言知識訓練和語言技能訓練兩個模塊,教師根據學生課前學習和課后練習情況,引導學生活學活用,在任務和項目中應用語言,展示所學和所練并發現問題。圍繞兩個模塊的學習,構建基礎德語線下訓練資源,編寫了《基礎德語線下學習指南&語言技能訓練》,包括以下課程內容與資源建設及應用情況。

  語言知識訓練方面:(1)德語基礎語法課堂小測練習;(2)德語核心詞匯課堂小測練習。教師引導學生完成以下學習內容:(1)解惑答疑;(2)活學活用,模仿操練;(3)歸納總結,知識升華;(4)課堂小測。

  語言技能訓練方面:德語聽、說、讀、寫技能訓練項目。教師引導學生完成以下學習內容:提供語言實踐任務和項目,創設交流情境,展現所學所練。

  通過上述兩個模塊課程教學內容及組織實施,學生主要通過(1)教師展示+師生互動;(2)學生討論+生生互動等學習項目,鞏固、內化所學語言知識,訓練聽、說、讀、寫技能。

  “線下”情景式外語交際能力訓練“以學生為中心”,通過一系列趣味性強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應用所學語言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教師根據每個單元的主題和內容設置,豐富有趣而又真實有效的交際場景,讓學生使用德語進行實踐。教師只起到引導作用,圍繞德語交際典型場合,利用雙人對話、角色扮演、小組討論、個人報告、知識競賽等方式,為學生創造寬廣的語言應用平臺。教師設定的任務一般要有一定的難度和復雜性,又要考慮學生的經驗和認知水平,使所有班級同學都能“有話可說”。

  3.課后階段:線上線下自主練習

  本階段為第一課堂的延伸,進一步溫故知新和開展語言訓練,包括以下課程內容與資源建設及應用情況。資源建設方面:(1)德語基礎語法課后強化練習;(2)基礎德語核心詞匯課后強化練習;(3)基礎德語語言技能課后強化練習。學生自主完成以下學習內容:按時完成線上各知識模塊的強化練習,積極參與線下語言訓練項目。(1)針對語言基本功和語言技能設置常“練”德語、常“說”德語、常“聽”德語、常“讀”德語和常“寫”德語五個模塊;(2)針對學生素質提升,設置素質拓展模塊;(3)訓練成果展示和匯報。

  三、基于混合式教學的“線上線下”過程性評價設計

  根據線上和線下的學習特點,構建了混合式教學的“線上線下”過程性評價,突出過程性評價和學習成果導向評價,具體內容如圖2所示。

  平時成績突出過程性評價,對學生線上和線下學習過程和效果均進行考核,包括線上和線下學習狀態、線上和線下作業的完成情況、線上和線下測試成績等。具體賦分模塊和比例如表1。

  說明:加分項目主要包括以下內容,競賽獲獎、專題報告、大學生科研項目、發表論文、語言提升訓練營(針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和語言基本功訓練營(針對基礎較差的學生)。

  四、基礎德語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成效

  基礎德語II-III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自2017年起開始研究推進,并于2018年正式實施,實施的對象為英語(英德雙語)2016級、2017級和2018級的學生。實施過程中通過學生撰寫的《單元學習反思》和課程問卷調查,充分了解了學生在教學改革中對上述教學模式的認可度以及學習效果。

  1.通過對學生反饋報告結果的梳理,大部分學生均表示學習效果有了顯著的提升,表現在:(1)學習目標和學習任務明確,很多內容不用刻意記憶就能掌握;(2)有了很多展示的機會,有較強的學習愉悅感和收獲感,學習內驅力有了明顯提升。

  2.通過問卷星,開展了《基于SPOC的基礎德語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效果的調查》。具體結果如下。

  (1)學生課中學習行為和效果分析。98.68%的學生很喜歡教師的面授,因為面授時我收獲很大。97.37%的學生認為課堂面授有效解決了課前自主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對提升語言水平很有幫助。94.74%的學生認為由于自主學生質量的提高,課堂學習效果更好。

  (2)學生課前、課后學習行為和效果分析。97.36%的學生喜歡課前預習、學習的各項活動,認為對知識學習幫助很大。96.06%的學生喜歡課后練習環節,通過鞏固提升,對語言提升有很大幫助。

  (3)統計數據顯示,實施對象學生對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認可度較高,學習效果較好,能夠通過線上線下學習實現深度學習和深度掌握。

  五、結語

  本課程結合小語種精讀課的特點,進一步創新了目前的混合式教學模式,課程所有環節均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有內容可學,并學有所依、學有所成。按照“兩性一度”的要求,構建了自發式的高效、深度學習的線上線下教與學的環境,使學生從淺層學習和掌握轉變為深層學習和掌握。基于OBE教學理念,以實踐和體驗為宗旨,以產出為導向,構建了線上線下開放性生態學習圈;全面實施項目式教學和產出導向法,所有教與學的環節均以“成果為導向”,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參與度。——論文作者:陳洋洋

  相關期刊推薦:《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雜志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批準的全媒體教育類綜合期刊,本刊是一本專為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提供教學及科研方面學術資源的國家級重要學術刊物。本刊為一線教師提供理論指引和實踐指導,發表的優秀論文、教學案例、多媒體教學設計密切結合理論與教學實踐,對教師學習提高、觀摩借鑒、迅速提高專業素質有很大幫助,使教師足不出戶即可完成培訓進修學習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黔江区| 辰溪县| 集安市| 神农架林区| 临沧市| 昌吉市| 崇礼县| 天水市| 静安区| 彭水| 泰州市| 大石桥市| 五华县| 南通市| 育儿| 天全县| 沛县| 安义县| 明星| 濮阳县| 安塞县| 咸阳市| 拜城县| 察雅县| 商南县| 桂林市| 苏尼特左旗| 罗定市| 东光县| 金寨县| 苏尼特左旗| 万宁市| 科尔| 彩票| 九龙坡区| 兴义市| 华阴市| 泸州市| 中山市| 平安县| 沂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