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3-17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2010年以來我國陸續頒布了多個政策性文件,提出了普及學前教育的戰略目標,重視學前教育和幼師隊伍建設,不同層次的學前教育正在蓬勃發展,我校也從中等幼師學校升格為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1]。但是高職學前教育學生存在的學業問題、人際關系問題、心
摘要:2010年以來我國陸續頒布了多個政策性文件,提出了普及學前教育的戰略目標,重視學前教育和幼師隊伍建設,不同層次的學前教育正在蓬勃發展,我校也從中等幼師學校升格為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1]。但是高職學前教育學生存在的學業問題、人際關系問題、心理問題等更為普遍,有針對性的探索和創新高職幼師教育管理的路徑和方法,是提高全體幼師素質的重要舉措。
關鍵詞:高職;學前教育學生;教育管理問題;對策
高職學前教育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是提高幼師素質的重中之重,隨著學前教育培養體系的不斷發展和完善,高職學前教育快速發展起來。高職學生和高專學生雖然都是大專生,由于之前所接受的教育和生源的不同,學生所表現出的個性特點也不同,高職學生具有迷戀手機網絡現象更普遍,文化基礎較薄弱,親情關系弱化,同輩群體突出等特點。本文通過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對如何做好高職學前教育學生的思想引導和教育管理工作提出幾點對策,使我們對學生的教育管理更有針對性,一定程度上提高高職學前教育學生的整體專業素養。
1高職學前教育學生特點分析
1.1迷戀手機網絡、接收碎片化信息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電子產品的不斷更新換代,大學生智能手機的普及,學生接收信息的渠道增多,來自絡上的信息復雜混亂,很多平臺根據用戶需求推送用戶感興趣的信息,這間接導致學生的接觸面變窄,各平臺變為粉絲量大的個人或團體的宣傳展示陣地,社會主流價值觀容易被埋沒,而我們的學生剛剛成年,還沒有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較強的辨別能力。不斷接收網絡信息,讓部分學生形成了安于“佛系生活”—“不為”的人生態度,期待“錦鯉運氣”—“不勞”的價值取向,癡迷“奶嘴快樂”—“不當”的幸福模式,這些碎片化的信息專業知識少且不成體系,娛樂傾向強,影響著學生的專業學習和生活態度。
1.2專業技能較好,文化基礎薄弱[5]
學生從中職升上高職,中職階段進行了三年的學前教育知識學習,在音樂、鋼琴、舞蹈等方面有專業基礎,個別學生還有幼兒園實習經驗,自己努力考取了幼兒教師資格證書,這反映出高職學前教育學生過硬的專業技能。雖然專業技能較強,她們的入學成績普遍較低,個別學生的語文、數學、英語三科入學總成績不到一百分,對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掌握情況較差,文字表達能力、應試能力、理解力等方面有待提高,大學里需要面對的一大難題就是考幼兒教師資格證,筆試《綜合素質》和《保教知識與能力》兩科理論知識較多,這對于文化基礎薄弱的兩年制學前教育大專生來說極具挑戰,甚至有個別學生認為自己考不過萌萌生退學想法。
1.3親情關系弱化,同輩群體突出
同輩群體又稱同齡群體,是由一些興趣、愛好、價值觀等方面接近的人組成的非正式群體。由于我校高職學前教育學生來自相同生源地的學生較多,在同一個班或同一年級都會有很多以前的同學,部分學生之間可能會出現老同學報團,同寢室報團現象,這樣的人際關系難免會使一些未成團的學生變得脆弱,變得易感,糟糕的人際關系和自我認同感低對學生的學習、生活產生較大影響。同時,我校兩年制學前教育學生來自農村地區的較多,這些學生多為單親家庭、留守兒童,很多學生父母不在身邊,彼此溝通少,親情關系弱化,父母家庭教育和關懷缺失。情感的獲得和給予是相互影響的,在充滿親情陪伴和友情關懷的環境下成長的幼師性格更開朗,更懂得愛,更能給予孩子關心和愛護,這對于高職學前教育的學生自身素養的形成和提高具有消極影響。
1.4功利性強,活動參與度低
大學生在校園內校園活動參與度低,多數學生對于活動通知、活動名稱、活動時間、活動地點和內容一概不關心,首先考慮的是活動回報,功利性強,若覺得合適才參加,只有個別學生興趣愛好廣泛,積極活躍在學校的各個活動中[4]。這還表現在學校實習活動中,大量學生根據實習幼兒園的工資、待遇、工作時長來進行挑選實習幼兒園,忽略幼兒園的資質、實習崗位、實習環境等幼兒園軟實力,這一普遍現象反映出學生思想上對于事物的認知不足,自身定位不清晰。
2高職學前教育學生教育管理問題
2.1手機網絡影響學生的正常學習和生活
手機網絡影響學生的正常課堂學習,大專生的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較差,上課容易分心玩手機[3]。部分學生沉迷于手機游戲、娛樂節目、網絡小說等,生活作息不規律,晚睡晚起影響睡眠和第二天的正常學習。網絡雖然讓學生擴大了外部交往范圍,也壓縮了學生之間內部溝通的時間和質量,部分學生甚至更樂于與虛擬世界的朋友交往,這使得班級同學之間、寢室同學之間確少正常人際交往,特別是師范院校的女生比較多,問題突出的個別女生寢室就有幾個寢室群。學生接觸網絡信息多,不能很好的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遇到學習問題的時候,習慣性依賴網絡解決問題,接觸主流價值觀時間變少,遇到是非問題不能理性判斷。手機網絡的使用產生的這些生活、學習、思想上的消極影響,加大學校教育管理難度。
2.2學業問題突出,就業難度加大
由于中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較低,進入大專后更是處于無人監管的狀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夠,教育效果差,部分班級一半的學生掛科。特別是作為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考取教師資格證是必備的上崗專業證書,但是學生理論知識的理解記憶能力、自主學習能力、應試能力較差,這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自我效能感,間接影響學生就業上崗,高職學前教育學生的學習指導對于我們來說一種挑戰。雖然學前教育行業大力發展,但是社會對幼師專業素質的要求也變高,大專生的就業選擇面更窄,就業地區偏向廣大農村或偏遠地區,就業要求必須具有幼兒教師資格證,教師資格證考試難度大的現實和想要獲得更大平臺的發展空間相沖突[2]。
2.3親情友情缺失,引發心理問題
因為環境因素有廣泛性、自然性、經常性、偶然性的特點,學生更多時候與家長、同學、朋友相處,受家長和生活環境影響,單親家庭或者父母不在身邊,會造成學生性格內向、不善言辭,人際關系不和諧,不愿意主動積極參加學校的大型集體活動,甚至能躲則躲。這些行為和心理對她們的成長將會產生極大的消極作用。作為一名學前教育學生的教育管理者,對學生性格、心理健康教育產生的影響微乎其微。
2.4自我認知不足,價值觀模糊不清
作為一名在校學生,對于自身的學習、生活、工作沒有詳細的規劃,一切向利看齊,思想價值觀扭曲,這樣的思維方式不利于提高自身各方面能力。大學生生活里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不僅可以調解學習壓力,也能幫助學生開闊視野,提高實踐動手能力、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為人處世能力,不積極參加活動,只一心學習學校課程既不利于學生個人發展,也不利于學生活動的開展和人才的培養。
3學前教育大專生教育管理對策
3.1學習先進教育管理方法,注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
針對學生受手機網絡影響問題,要堅持社會主義和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在分析和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基礎上,因時因事運用科學的方式方法教育學生,幫助學生成長成才。這要求我們不僅要具備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專業能力,還要具備先進的教學理念,提高網絡素養,主動搭建與學生之間的網絡溝通平臺,充分尊重學生主動性,發揮網絡輿論引領作用。
相關知識推薦:高職教師的論文可以發表在哪里
在實際的工作中,學生工作不僅僅是完成學校任務,可以通過微信、qq、微博等學生活躍平臺進行互動交流,了解她們的思想、生活動態,積極回應學生的良好述求,建立自身良好形象樹立榜樣,通過自己的經歷分享去感染學生,積極傳播社會主流文化價值觀。在今年的新冠疫情期間,全國都推遲了開學,實施停課不停學網絡教學,教育管理者要利用qq、釘釘、騰訊會議等軟件開展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積極引導大學生通過自律、自我管理來過濾不良信息,樹立正確的三觀。
3.2注重校園文化建設,提升幼師專業素養[6]
校園文化建設是校園建設的重要方面,作為師范院校不斷發掘自身特色,建設適應新時代幼師的校園氛圍至關重要,豐富的校園文化是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進行思想引導的載體。首先從健全制度文化,從入校到離校,從早晨到晚上,從室內到室外制定文明細則。其次要舉辦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使校園充滿著青春活力,既能豐富師生業余生活,也能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
對于高職學前教育學生的學業困難問題,需要針對學生進行廣泛調查,組織專業教師團隊制定修改可行的教育教學計劃。由于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較差,需要教育管理人員對教師資格考試的流程和科目全方位解讀,引導學生樹立學習目標,將具體考試內容分模塊為學生講解,根據每個班甚至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監管,督促學生按時完成學習任務,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的專業素養提高將直接改善自己就業的選擇面,自身和學校面臨的就業壓力也可以得到緩解。
3.3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加強學生自身心理疏導
在實際工作中通過建立家長群等方式實現學校和家庭的聯系,一方面可以讓家長了解學生在校情況,另一方面為更好的對學生進行教育管理建立良好的家庭溝通平臺。作為一名教育管理者在學生工作中提高大學生心理問題的識別能力,學習心理問題的干預技術和方法的重要性。學習識別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方法,主要是觀察法,具體表現為1.不受意志的控制,如:失眠、抑郁;2.難以通過注意力轉移等方法令不必要的行為消失如:強迫癥;3.與周圍客觀環境不相稱,如:妄想;4.帶來社會功能損害,如:曠課。還可以通過心理測量識別,班級心理委員、班干部識別,學校心理咨詢中心報告,重點人群排查等了解學生心理狀況。
我校每個學期都會對學生進行全校性的心理測評,排查出的重點關注學生或多或少有一定的心理問題。留守兒童、單親家庭甚至孤兒大多性格較內向,自我認同感低,職業規劃意識較弱,不善交際。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我們需要引導學生學習調節情緒的方法,首先學著察覺自己的感受,明白情緒沒有對錯,逐漸了解感受背后的想法、需求與期待;面對學習壓力學著探索適合自己的良性減壓方法,幫助我們緩沖日常學習和生活的壓力,提高自己的心理彈性力;其次,培養學生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學會與人相處之道,和諧的人際關系可以提高幸福感,對身心健康非常重要;最后,對于學業困難的學生來說,幫助她們找到屬于自己的學習方法,規劃好職業發展方向至關重要。
3.4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提高參與活動積極性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會的老師”,面對學生的自我認知不足的問題,一方面需要家庭教育的影響,一方面需要學校老師在教育教學時把思想價值觀教育融入到課程教學中,不斷提高她們對自我的認識,明確自身學生身份。學校相關活動組織者通過廣泛的問卷調查分析,組織策劃符合學生興趣和能力的活動,拓展活動宣傳渠道,提高活動參與度。
綜上所述,針對手機網絡影響學生的正常學習和生活問題,提倡學習先進教育管理方法,注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針對學業問題突出,就業難度加大問題,需要更加注重校園文化建設,提升幼師專業素養;針對親情友情缺失,引發心理問題,需要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加強學生自身心理疏導;針對自我認知不足,價值觀模糊不清問題,通過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積極性。但是在實際教育管理中依然有很多問題:如進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時候,一方面,就學生而言,部分學生不善于表達自己,偶爾發布消息也會選擇屏蔽老師,這讓老師無法真實了解她們的狀態。另一方面,學校作為教育實施者,在網上開展班會,學生的注意力不集中,開班會的同時去做其他事,無法檢測教育效果。實踐中也會產生很多新問題,這需要我們不斷地在實踐過程中探索更高效教育管理方式方法來提高全體準幼師的素質。——論文作者:黎方黎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