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1-13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是兩大最為重要的教學版塊,而在這其中閱讀教學是豐富學生寫作素材,強化學生寫作能力,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前提條件和重要基礎,因此,閱讀部分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基于此,本文將以小學語文誦讀教學中的經典誦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是兩大最為重要的教學版塊,而在這其中閱讀教學是豐富學生寫作素材,強化學生寫作能力,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前提條件和重要基礎,因此,閱讀部分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基于此,本文將以小學語文誦讀教學中的經典誦讀為例,首先分析了目前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現狀,其次從創設誦讀情境、傳授誦讀技巧兩個維度展開了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設計,希望能夠為相關教學工作者在提高小學語文誦讀教學效果,培養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上提供一些幫助和參考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 經典誦讀 設計策略
閱讀教學是由誦讀與閱讀理解兩部分構成的,但通過整體的觀察與分析可以發現,在現階段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大部分教師都會把教學重點側重在閱讀理解教學中,很少重視誦讀部分的重要性,即便是開展了誦讀教學活動,教學眼光也僅局限在全體學生的朗讀上,使得小學語文誦讀教學較為形式化和片面化,這嚴重違背了新課改和素質教育所提倡的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教學理念。
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現狀
小學語文教材是由教育部門經過長期探討才被精心創編出來的教學材料,其中所含括的閱讀內容大多數都是出自名家之手的經典篇目,可以說小學語文教材是最適合小學生閱讀與欣賞的書籍。但在現階段的小學語文誦讀教學中,大多數的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往往只是要求學生進行機械閱讀,對于文章的內涵以及所蘊含的思想、文化等內容的吸收和踐行僅停留在表面,導致這種教學問題出現的原因可歸結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教師對經典誦讀教學的理解存在偏差,很大一部分的小學語文教師都認為經典誦讀就是大聲的朗讀和背誦,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會過于追求誦讀形式,雖然誦讀教學活動較為熱鬧,但學生卻沒有在真正意義上理解與掌握經典篇目中所蘊含的精神文化,從而導致小學語文誦讀教學的思育價值無法得到良好的發揮和體現;另一方面是,教師的教學眼光存在局限性,雖然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教師要將教材視為教學的主要依據,但由于小學語文的教材篇幅有限,其中所涉及的經典篇目大多都是以節選的形式體現的。而在現階段的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中,很少有教師能夠意識到這一教學弊端,其教學眼光往往僅局限在了課標規定的篇目當中,很少主動的向學生擴展課外誦讀材料,這就導致學生對經典文化的認知較為狹窄。因此,若想保證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有效展開,小學語文教師就必須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措施,積極拓寬誦讀范圍,勇于實踐與創新誦讀教學方法,重視起經典誦讀教學的重要性。
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的經典設計實踐方略
創設誦讀情境,激發學生的誦讀興趣
若想使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有效開展,小學語文教師就必須重視起教學設計,積極的創設誦讀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誦讀興趣,促使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提高自身參與誦讀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從而大幅度的強化小學語文經典誦讀的教學效果。一方面,小學語文教師要全面的掌握學生基本的學習情況,可從學生的認知水平、誦讀基礎等方面入手,為學生構建一個良好的誦讀情境,促使學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與掌握經典篇目中所蘊含的思想和文化;而另一方面則需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合理的選擇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可利用教師示范誦讀、多媒體教學展示、學生角色扮演演繹等多種形式調動學生參與誦讀訓練的主動性,針對小學生抽象思維弱的特點,以直觀立體的形式將經典誦讀篇目中的內容傳遞給學生。
相關知識推薦:哪些省級刊物適合小學語文老師投稿
例如,在指導學生誦讀《田忌賽馬》這篇課文時,首先,教師可在學生自行閱讀文章后,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讓學生分別扮演文中“田忌、孫臏和齊威王”,從而促使學生在角色扮演中感受到“田忌”的聰明才智,認識到揚長避短、多個角度思考問題的道理,以此來激發學生的誦讀興趣;其次,教師再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二胡名曲《賽馬》,將學生帶入到教學情境當中;最后,教師再為學生進行示范誦讀,讓學生模仿教師的語氣展開誦讀,并且在學生仿讀訓練結束后,教師還要針對學生的表現給予具有針對性的教學評價,促使學生個性發展。
注重誦讀技巧的傳授,提高學生的誦讀能力
由于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初期,其認知能力和思維能力與成年人截然不同,而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是一項注重多種技巧與方法綜合運用的學習任務。因此,為了能夠有效的提高小學生的誦讀能力,強化學生的誦讀基礎,小學語文教師也要重視起誦讀技巧的傳授,轉變學生以往對經典誦讀的認知偏差,從經典篇目的內涵、情感以及思想等多個角度進行詮釋,針對語氣語調的變化進行對應性的講解,從而促使學生在反復對比以及多次實踐中形成一定的學習認知。
例如,在學習由季羨林先生所著的《月是故鄉明》這篇課文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規范的誦讀音頻,并向學生提出相應的聽讀要求,如注意聽誦讀的語氣、節奏、停頓等。然后再組織學生針對音頻進行集體談論,讓學生對該篇課文的誦讀方法形成個性化的認知。最后,再組織學生進行整體的誦讀,讓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感知作者的思鄉之情,從而促使學生掌握朗誦描寫感情文章的技巧與方法,建構起一個較為完善的誦讀技巧體系。
總結:
綜上,誦讀教學與其他教學版塊相同,同樣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開展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不但能夠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還能夠傳承與發揚我國經典文化。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認識到經典誦讀教學的重要意義,端正自身的教學態度和教學思想,積極的創新與實踐教學形式,從激發小學生誦讀興趣入手,采取合理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誦讀能力,從而有效的強化小學經典誦讀的教學效果。——論文作者:蘇海海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