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5-28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 要:2020年春季的開學第一課應該和孩子們講些什么呢?疫情下的校園生活與平時有什么不一樣呢?挖掘校園的防疫資源,滋養學生的思想道德修煉;聚焦個人的疫情防護,引導積極的校園生活態度;基于情思共融的理念,以開學第一課促思維提升。 關鍵詞:疫情;情思共
摘 要:2020年春季的“開學第一課”應該和孩子們講些什么呢?疫情下的校園生活與平時有什么不一樣呢?挖掘校園的“防疫”資源,滋養學生的思想道德修煉;聚焦個人的“疫情”防護,引導積極的校園生活態度;基于“情思共融”的理念,以開學第一課促思維提升。
關鍵詞:疫情;情思共融;校園生活
【課前慎思】
每一年的春節都是在張燈結彩、鞭炮聲聲、歡聲笑語中度過。2020年卻是如此不同,我們是在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篇篇報道和一串串持續上漲的數據中度過的。
2月10日,是原本要開學的日子。由于當時疫情還很嚴峻,我校全體師生積極響應教育部提出的“停課不停學”的號召,開始了居家網絡學習生活。老師們開始摸索如何釘釘直播,學生們開始學習如何進直播室連麥回答問題,從一開始的不熟練到后面的駕輕就熟,網課的生活不知不覺過了9個星期。
終于,疫情在鐘南山院士和全體醫護人員的全力拼搏中得到了基本控制。我們迎來了春暖花開,終于可以開學啦!
開學在即,欣喜的同時我又開始思考:開學第一課我們應該和孩子們講些什么呢?疫情下的校園生活與平時有什么不一樣呢?如果簡單告知孩子不可以這樣,不可以那樣,必然得不到學生內心的真正認同。困惑之余,我想起了“情思數學工作室”公眾號上推出的“疫情之下”系列的“情思小課堂”。是啊,疫情是災難、是考驗、亦是教材。我們可以依托校園防疫工作,創設“情思共融”的數學課堂,發揮學科德育的力量,喚起學生數學感性的共鳴。
隨著思考的深入,一些細節問題也隨之涌現:一年級的學生數學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儲備尚不完善,我們可選擇的疫情教材的面相當狹隘。所幸,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做好2020年春季學期中小學教育教學工作的通知”來啦,其中明確“對已開展新課程線上教學的,要認真進行串講復習,在確保每名學生都較好地掌握所學知識的基礎上,再進行新課程教學。”而通過9周的網課教學,我校一年級的學生已經學習了第一單元“20以內的退位減法”、第二單元“認識圖形”以及第三單元“認識100以內的數”的前三課時。同時,我校為確保開學工作平穩有序開展,制定了一系列的防控措施:調整作息時間確保學生錯峰進校園及錯峰放學,在校用餐實行分散就餐確保學生間能有1米的安全距離,實行晨檢午檢制度,定時消毒、設置口罩回收點……如何將這些校園防控措施及學生的生命安全教育融入開學第一課,通過對線上教學的數學知識進行串講復習,“數”說校園防“疫”,在“情思共融”的氛圍中激發孩子內心的秩序認同感呢?
多日的思考,以及教研組內一次次的線上研討,我們漸漸有了大致的方向:①從師生佩戴的口罩談起,復習100以內數的含義、組成,讓孩子們明白帶口罩的作用,體會帶口罩既是保護自己,也是保護身邊的人,加強學生的防護意識,增強集體責任感和奉獻精神;②依托疫情防控期間的進校園時間安排表,復習20以內的退位減法的算理,讓學生明了錯峰進校園的意義,激發克服自身困難服從學校統一安排的集體主義情感和個人擔當;③通過討論室外體育課該怎么上,復習表格呈現的簡單實際問題,滲透不聚集的安全防控意識以及主人翁精神;④通過交流“開放兩個大門分流放學”這一變化,復習差不變的規律,引導孩子們體會學校制定一系列防控措施的良苦用心,激發學生內心真正的秩序認同感以及感恩學校、感恩社會的情懷。
【課中篤行】
一、“數”說口罩,提高防護意識
1.師生打招呼,引出口罩。
2.口罩中的數學秘密
師:我們一共戴了多少只口罩呢?讓我們一起來數一數。
(一個一個地數,兩個兩個地數,五個五個地數……)
師:盡管數的方法不一樣,但數的結果是相同的,我們一共戴了46只口罩。那46是有幾個十和幾個1組成的呢?
師:如果將46接著往后數,后面是?(47、48、49……)
師:49再添上1,就是?(49添上1就是50)
師:瞧!(出示一箱口罩的圖片),一袋里面有10只口罩,所以一袋就是一個十。1個十、2個十,3個十……10個十。10個十是100。這一箱里面有100只口罩呢!
3.視頻教學戴口罩的意義及正確戴口罩的方法
(課件出示視頻)
師:孩子們,疫情之下,小小的口罩成了全社會最緊俏的物資,也成了我們校園里必備的物品。所以,我們要珍惜口罩,不要隨意摘掉口罩,更不能隨意丟棄它。口罩能幫助我們擋住病毒,保護我們的健康。在校園里時刻佩戴口罩不僅僅是規定,更是責任!
二、錯峰上學,增強個人擔當
師:疫情下的校園生活,除了要時刻佩戴口罩,還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呢?
預設:教室外面多了口罩回收垃圾桶、上課時間不一樣了……
師:是呀,為了避免人口聚集,我們學校實行了錯峰上學。
(出示錯峰上學時間安排表)
師:瞧,7:45,已經有幾個班級進校園了?(5個)
一年級一共有16個班級,還剩幾個班級沒有進校園?(16-5=11個)
7:45— 8:00,又進來了幾個班級?(5個) 這時還剩多少個班級沒有進校園?(11-5=6個)你能說說你是怎樣算出得數的嗎?(課件展示3種算法)
師:不管是用的是哪一種方法,只要算對,都是可以的哦!
師:到8:00,一年級還剩6個班級沒有進入校園,這些班級至少還需要分幾批入校園?
預設:分兩批,因為一個時間段最后只能進5個班級。
師:是呀,最后還剩的一(16)需要在最后一批,與二年級的4個班級一起進入校園。
師:孩子們,你們知道為什么要錯峰上學嗎?
預設:因為人不能多,多了容易感染病毒。大家都在同一個時間上學,就太擠啦!
師:是呀,錯峰上學可以有效地把校門口的人口密度降低。孩子們,我們要克服自身的困難,嚴格執行進校時間表,在規定的時間內上學。校門口秩序井然,大家有序排隊測溫進校園,我們的校園就會更加安全哦!
三、校園自治,發揚主人翁精神
師:我們進入校園以后,在教室里上課時要注意佩戴口罩。其他時間段呢?
預設:課間也要戴口罩。不要抱在一起玩。體育課要不要戴口罩呢?
師:按規定,在空曠的室外,可以不佩戴口罩哦!孩子們,想一想:疫情下的體育課該怎樣的上呢?
預設:人要分開一點。比如一些人在東邊,另一些人就在西邊。
師:是呀,我們的操場可大啦!完全可以分來活動嘛!
師:瞧,體育老師把我們全班45人分在3個地方進行活動。你能算一算嗎?(出示表格式應用題)
師:孩子們,你們的建議真不錯!大家不聚集,我們能更安全哦!體育課如此,課間活動也是如此。老師不可能時刻看管著你們哦,在校園里,我們要學會“自治”,就是自己管理自己,爭當校園里的小主人翁,一起努力把校園保衛得更安全。
四、分流放學,厚植感恩情懷
師:在校園里度過了美好的一天以后,我們要放學回家啦!瞧,我們放學的路線與時間也和原來不一樣了呢!(出示放學安排表)
師:看出不一樣了嗎?
預設:也是分批放學的。原來都在西門放學,現在有的班級在北門放學了。
師:觀察得真仔細!我們發現一年級一(1)~一(5)以及一(11)~一(15)這10個班級還在原來的西門放學,其他一年級的班級都移到北門放學啦!你能算出有幾個一年級的班級在北門放學嗎?(16-10=6)
師:你還能說出哪些減法算式,它的差也等于6?
預設:26-20=6 36-30=6 …… 15-9=6 14-8=6 ……7-1=6 6-0=6
師:仔細觀察這些算式,你發現了什么?
(只要意思表達清楚即可,教師可幫助完善)
師:孩子們,知道為什么要分兩個校門放學嗎?
預設:這樣做也是為了避免大家聚集在一起。是為了我們好。
師:孩子們,知道嗎?分兩個校門放學,需要增加雙倍的值日教師、雙倍的家長護學崗,這給老師和家長增加了不少工作量呢!但是,分流放學可以有效避免人員密集,可以更好地保護大家的安全。你們安全了,老師們和家長們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孩子們,老師和家長都在盡可能地保護你們,你們也好時刻保護好自己哦!
預設:恩,我們會保護好自己的,會時刻戴口罩的。
師:你們個個都是懂事的好孩子。只有保護好自己,才是對所有愛我們的人的最好的報答。
五、全課總結,升華美好情感
師:我們從數學的角度,用“數”來講述了疫情下的校園生活。你有什么收獲?
總結:親愛的孩子們,不論你們來自怎樣的家庭,將來去往哪所中學、大學,都將度過一段漫長的校園生活,我們要以主人翁的意識參與到校園生活中去;要做一個擁有集體主義意識的青少年,能自我保護、懂個人擔當,服從統一管理,常懷感恩之心……這樣的你,必將成為一名新時代的有為青年!
推薦閱讀:老師職稱評定什么時候開始,準備什么材料
【課后明辨】
一、挖掘校園的“防疫”資源,滋養學生的思想道德修煉
這個冬天,全國上下正在進行一場抗擊新冠病毒的人民戰爭。學校開學從未像今年這樣備受關注。經歷過疫情考驗的學生,回到春光依舊明媚的校園,回到暌違已久的老師們身邊,要學什么、怎樣學,我們如何用“疫情”滋養學生的思想道德修煉,上好《開學第一課》,這是每一位老師需要思考的問題。
學校為迎接開學,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那我們不妨充分挖掘校園的“防疫”資源,提升學生的對疫情的認知,滋養學生的思想道德修煉。學生認知的獲得,不是一句口號,它需要通過學生身邊最熟悉的人和正在發生的鮮活故事,去感知,從而獲得認知的擴展和提升。老師們通過校園里一個個真實的防控安排案例,創設“情思共融”的課堂,與學生一起分享交流,用美好積極的情感去感染學生,喚起學生的自律與責任意識。在“情思共融”的課堂中滋養學生的思想道德修煉。
二、聚焦個人的“疫情”防護,引導積極的校園生活態度
雖然我們能夠重回校園,但疫情還未徹底結束。如何做好個人的“疫情”防護,以積極地態度對待校園生活,是開學第一課的重點所在。我們用數學的眼光講述疫情下的校園生活,以理性的思考加溫情的引導,結合線上教學的知識進行串講,讓學校的疫情防控工作自然發聲,讓疫情變成教材,從“情思共融”的課堂中汲取奮進的力量。我們通過“數”說疫情下的校園生活,希望能引導學生以積極的校園生活態度,迎接新學期的到來。在校園里生活的每一個人,都要履行好自己的職責,認真進做好個人的“疫情”防護,自覺服從管理,嚴格遵守規則,對自己負責,對學校負責,對社會負責。
三、基于“情思共融”的理念,以開學第一課促思維提升
“情思”一詞,包含了“情”和“思”兩方面的涵義。“情”指兒童數學學習的興趣、動機、態度、信念;“思”主要是指兒童數學學習的能力,即數學思維品質。“情”和“思”共融,依托孩子親歷的校園防“疫”,切實設計好“開學第一課”,促進學生數學思維品質的提升。
基于“情思共融”的理念,在“開學第一課”中,既可以針對線上新課進行知識串講,又能以“情”促“思”,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校園里的防疫措施有很多,從師生時刻佩戴的口罩談起,舉一反三,復習數的意義、組成以及讀寫,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通過錯峰上學和放學的安排表,復習20以內退位減法的算理以及題組算式中的規律,在質疑問難中,培養學生思維的批判性;在師生親切的交談中,設計室外體育課的場地安排,跳出常規程式,培養學生思維的獨創性。
惠風和暢,陽光披灑;琴聲悠揚,紙墨飄香;一樹一花,一磚一瓦,校園依然活潑,老師依然親切。“情思共融”,“數”說疫情下的校園生活,上好“開學第一課”。春天已來,疫情終去!愿孩子們在校園里能自律自主,不負韶華!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