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5-06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以木材加工專業(竹炭工藝方向)為例,探索中職優勢特色專業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規律和路徑,提出了445的人才培養模式,以進一步提高優勢特色專業的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人才培養模式;現代學徒制;優勢特色專業 為了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升中職學生核
摘要:以木材加工專業(竹炭工藝方向)為例,探索中職優勢特色專業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規律和路徑,提出了“445”的人才培養模式,以進一步提高優勢特色專業的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人才培養模式;現代學徒制;優勢特色專業
為了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升中職學生核心素養,提高中職優勢特色專業人才培養質量,衢州市衢江區職業中專木材加工專業(竹炭工藝方向)于2017年6月開始實施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經過兩年多的試點實踐,已初步實現了優勢特色專業“貼近產業、貼近企業、貼近園區”的產教融合目標,形成“政(政府)、企(企業)、校(學校)、會(行業協會)”共同參與,“產、學、研、用”并駕齊驅的產教融合氛圍。
一、實踐背景
第一,區域優勢,竹炭之鄉。衢州市衢江區素有“中國竹炭之鄉”之稱,轄區內有浙江民心生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衢州現代炭業有限公司、衢州凈力竹炭科技有限公司等竹炭企業。竹炭產業是衢州市衢江區特色產業之一,2018年竹炭產業銷售值逾10億元。
第二,專家引領,摸石過河。為了貫徹“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的辦學原則,早在2010年9月,學校就開設了竹炭工藝專業。竹炭工藝專業,于2012年6月被確認為浙江省第五批課改項目,在浙江省教育科學研究院領導與教師和以浙江農林大學張文彪教授為首席專家的專家工作站指導下,校企共同制訂了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標準,共同開發了走進竹炭、竹炭產品生產工藝、竹炭產品營銷與開發應用三門核心課程和神奇的竹炭等校本課程。
第三,重視建設,借力發展。2013年3月成立的衢州市竹炭產學研聯合體,2014年9月被確認為浙江省中職教育產學研聯合體。2014年1月,竹炭工藝被確認為“浙江省中職教育特色專業”;2018年1月,被確認為“中職優勢特色專業建設項目”,在浙江省教育廳第一年度檢查中獲得良好等級。2018年12月,“竹韻德育”被確認為“2018年省中職德育品牌建設項目”。2019年5月,學校成為中國竹產業協會竹炭分會副理事長單位。
二、實踐舉措
木材加工專業(竹炭工藝方向)實行“四元管理、四段教育、五位一體”的“445”模式,即在管理上,政府、企業、學校、協會“四元”合一;在時間上,入學前認知選擇,第1—4學期工學交替,第5學期輪崗實訓,第6學期頂崗實習“四段”推進;在身份上,實行“學生→學徒→準員工→員工→創業者”五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
首先,政府重視,強力推進。為了確保試點質量,衢江區人民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區長任組長,區府辦副主任、區教育局局長任副組長的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協調區內相關部門、行業企業,解決試點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區財政局劃撥專項經費20萬元。學校成立了由校長任組長,分別分管教學科研、實習實訓的兩位副校長任副組長的試點工作推進小組。
其次,科學規劃,建章立制。學校教務處、教科室共同制定了《木材加工專業(竹炭工藝方向)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實施辦法》,明確了“六共同”任務完成的責任主體與實現路徑。制定《學校與企業協議》《學校與企業家長協議》《師父與學徒協議》,規定了指導教師、帶教師傅的工作職責,建立了《校企定期會商制度》《學徒實習管理制度》《安全措施與違紀處理辦法》《現代學徒制管理督查辦法》等管理制度和《第三方評價考核辦法》《學徒實習考核制度》《準員工實習考核制度》《準員工轉為員工(畢業)制度》《學生實習召回制度》等考核制度。
最后,有序實施,考核評比。學校實習處與竹炭課改組共同制訂了《竹炭工藝專業第五學期崗位輪訓方案》,規定了在每年的6—12月(暑假及第5學期),學生在浙江民心生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現代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衢州凈力竹炭科技有限公司等竹炭企業完成炭包生產、竹炭風鈴制作、竹炭花籃制作、竹炭分選四個崗位的輪訓。至今,已有92名學生享受了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帶來的快樂,其中29名被評為“優秀學徒”。另外,4位竹炭專業課教師被評為“優秀指導教師”,5名企業技術骨干被評為“優秀帶教師傅”。
相關期刊推薦:《職業教育研究》月刊(國內連續出版物標準刊號:CN12-1358/G4國際連續出版物標準刊號:ISSN1672-5727)是由天津工程師范學院主辦的職業教育理論與應用的研究型月刊。雜志主要的服務對象是全國中、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研究人員以及全國中、高等職業技術院校的教師及管理人員。本刊主要欄目有:理論與應用研究、高職專論、師資培養、基礎教學研究、專業教學研究、中職教育、招生與就業、實驗實訓、經驗交流、問題探討、教育技術、海外職業教育、職業教育史料等。
三、實踐成效
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把校企雙方拉到了一起,把產教兩張皮合在了一起,實現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惠互利、共贏發展的良好局面,真正實現了校企合作、雙元育人的立德樹人目標,學校、企業在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舞臺上華麗轉身,展示了各自獨特的風采。
第一,改革培養模式,提升培養效果。以提高學生技能水平為目標,實行四段式育人機制,通過招生宣傳,讓學生進行認知選擇。學生第1—2學年在學校完成文化課程學習任務,掌握專業所需各項基本技能,實施“六個對接”(學校與企業、基地與車間、專業與產業、教師與師傅、學生與員工、培養培訓與終身教育),讓學生體驗、感悟企業文化。第3學年實行現代學徒制試點,讓學生真刀真槍踐行企業工作,感受企業文化。同時,實施企業班組化管理模式,1個師傅帶5個左右徒弟,組成學習小組,確保學生切實掌握實習崗位所需的技能。
第二,改革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以適應職業崗位需求為導向,改革教學方法,加強實踐教學,著力促進知識傳授與生產實踐的緊密銜接,構建現代學徒制。推行工學結合,實施雙導師制。學校確定專業教師為導師,下到實習單位指導學生理論學習;實習單位選派技術人員為師傅,負責實習生崗位技能傳授。以現代化實習場所為教學的重要陣地,注重能力培養和技能訓練,促進知識學習、技能實訓、工作實踐的融合,推動教、學、做的統一,幫助學徒在實習中獲得國家職業資格評估所需的證明材料,實現學生全面發展。
第三,創新實習內容,強化崗位導向。以人才培養對接用人需求、專業對接產業、課程對接崗位、教材對接技能為切入點,深化實習內容改革。將所學專業分解成4個崗位,再將每個崗位分解成若干個技能元素。根據專業教學計劃要求,結合行業的人才需求和崗位要求,科學、合理地提煉崗位核心技能,由行業、企業、學校和有關社會組織共同研究制訂實習計劃與實習大綱,編寫具有鮮明職業特色的高質量培訓教材,注重實踐性和可操作性。按照國家職業資格證書考核的要求,制定每個崗位的實習考核標準。同時,探索建立實習標準動態更新機制。
實施現代學徒制是促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途徑之一,它點多、線長、面廣,需要我們進行不斷的探索與總結。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