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07-09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在高等院校中,大學物理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必修基礎課程,是非物理專業的理工科各專業大學生的必修課程.針對我校目前實行的公共基礎課民漢合班授課模式在教學實踐中發現的部分問題進行分析,并探討在民漢合班授課模式下如何促進大學物理課程教學,提高教
摘要:在高等院校中,大學物理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必修基礎課程,是非物理專業的理工科各專業大學生的必修課程.針對我校目前實行的公共基礎課民漢合班授課模式在教學實踐中發現的部分問題進行分析,并探討在民漢合班授課模式下如何促進大學物理課程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民漢合班,大學物理,學習效果
大學物理作為理工農醫類各專業大學生必修的理論基礎課程,授課對象為大一至大二非物理專業理工科各專業的學生,學習內容包括經典物理(以牛頓第二定律為基礎的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和原子物理等部分)和近代物理(包括相對論、量子力學)的相關內容,從而對自然科學所包含的眾多分支和領域有初步理解和認識;更為重要的是,在教學過程中逐步培養學生科學研究的邏輯思維,教師在對基礎物理知識的講授過程中融入科學研究的方法.最終,學生通過對大學物理課程的學習,不僅僅應該收獲基本的物理知識,更重要的是初步形成科學研究的邏輯思維、科研精神和態度,以及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1].
由于大學物理的覆蓋范圍很廣,涉及力、熱、光、電、原等從宏觀世界到微觀世界的自然科學領域,所以可以說物理是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的基礎.作為少數民族地區的重點高校之一,石河子大學自建校起就有部分專業開始招收少數民族大學生,制定了少數民族專業的人才培養計劃,并培養了大批少數民族人才,為新疆的建設與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大學物理作為理工農醫類專業大學生必修的理論基礎課程,授課對象包含為數不少的理工類的少數民族大學生.
以往的大學物理教學幾乎都是民漢分班授課,即漢族學生與少數民族學生被劃分為不同的班級上課,教學實踐中采用的是統一的教材,課程的課時量也相同,但授課內容和考核內容都有所區別.在該模式下,教學效果總體較好,但是民族班的學生在課程結束后獲得的信息量相對偏少.
近年,為保證少數民族學生平等享受教育權,加大少數民族人才培養力度,促進少數民族地區更快發展,體現民族平等,加強文化交流,更好地改善教學效果,在公共課教學中本校嘗試了民漢合班授課,通過上學期的教學實踐活動,對此授課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展現出來的利弊進行分析總結,并提出建議.文中以本校2017級動物科技學院的動醫專業的民漢合班授課為例探討民漢合班授課模式下的大學物理教學.
1民漢合班模式下的大學物理教學現狀
1.1學生概況
本校動物科技學院2017級動醫專業共有學生92人,其中漢族學生59人,少數民族學生33人,在合班中少數民族學生所占比例為35.9%,所有學生在高中階段均為理科生.由于高中新課程改革的實施,高中階段的物理學習可以選擇不同的模塊,而當學生進入大學之后對大學物理的學習卻是統一內容和標準,所以在物理知識的銜接上存在一定的問題.
另外,因為物理天生和數學有著緊密的聯系,大學物理對高等數學中的微積分和矢量這兩部分的知識要求較高,需要比較強的數學基礎和數理分析能力,這對初學者來說確實不太容易,需要在一開始就打下比較堅實的基礎,總的來說,數學是基礎、是工具.而大部分學生在高數的學習過程中屬于機械學習,即根據題目可以按照公式去算,但是在構建物理模型和數理分析的時候應用能力不強,所以在解決物理問題的時候顯露出了較大的缺陷.
當然,對少數民族學生來說,還有一個較大的障礙就是語言,雖然少數民族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多為漢語教學或雙語教學,漢語應用水平相對較高,在日常交流中沒有任何問題,但在大學物理課程學習時對物理術語和物理概念的理解有時有所偏差,從而產生學習障礙.并且本專業的學生大部分物理基礎不是太好,并且對公共課程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在大學物理的學習中存在一定的困難.但民漢合班授課整體的班級狀態較好,學生性格開朗,班級學習興趣濃厚,師生互動活躍,課堂氣氛活潑輕松,多數學生發言積極思維活躍,班級整體教學環境良好.
1.2大學物理教學情況
筆者上學期完整地完成了一輪民漢合班模式的大學物理課程授課任務,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內容的講授、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課后作業完成情況及教學效果和期末課程考核結果的反饋,發現如下問題.
(1)民漢合班授課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課堂氛圍更加活躍,學生發言也更加積極,能很好地配合教師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在作業完成方面,可以看出學生之間互幫互助,可以按時保質保量地完成課后作業,達到了鞏固課堂所學知識的目的;班級整體方面,學習興趣更加濃厚,學習氛圍較好.
(2)通過和學生的交流與互動,發現該專業的大部分少數民族學生在初高中的物理學習過程中是雙語教學,有少部分少數民族學生是母語教學,所用的教材多為英文原著的母語直譯教材,其中物理概念和物理名詞大多為英語音譯,所以在物理概念的理解和物理模型構建以及物理思維方面均與漢族生有所差別,尤其是進入大學以后面對全漢語授課、漢語意譯的物理名詞和術語,經常存在理解偏差和表述困難的問題[2].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由于時間限制和教學計劃的統一安排,每堂課的教學內容基本固定,導致物理基礎差和存在語言障礙的學生學起來比較吃力,教師在每堂課中都要抽出時間來專門解釋重要的基本概念和術語并鞏固復習舊知識,最終導致教學進度緩慢.而物理基礎好的學生對于這樣的學習進度和內容卻游刃有余,課堂中有不少空閑時間,即對物理基礎好的學生來說,這樣的課堂教學無法滿足他們對知識的需求,無法使學生獲得足夠的信息和知識.
(3)一學期結束后,通過組織結課考試對大學物理教學內容中的力學、熱學、電磁場和光學的大部分重點和難點內容進行了學習效果的檢測,試題以基本概念和基本運算為主,題型有選擇、判斷和計算題,整體試卷難度中等偏難,通過對考試結果的分析我們發現了一些問題,在2017級動醫專業的92名學生中(其中少數民族學生33人,漢族學生59人),本次考試中少數民族學生有32人不及格,僅有1人及格,漢族學生9人不及格.不及格的學生絕大多數分數極低,都在十幾二十幾分左右,計算題幾乎完全不會做,這反映出了學生對物理的知識體系根本就完全沒有掌握和了解,幾乎沒有形成物理思維模式.尤其是少數民族學生,整個2017級動醫專業只有一名少數民族學生及格,這說明我們這樣的教學模式是不太合適的,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無法給少數民族學生有效提供所需的知識,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需要進行一定的調整和改革.
2對大學物理課程民漢合班授課的思考和建議
本文以2017級民漢合班的動醫專業為例表現出的普遍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和探索,提出針對民漢合班模式下大學物理教學的建議.首先,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們發現大學物理并不適合物理基礎差別較大的少數民族學生和漢族學生合班授課,個人建議在大學物理的教學上應該分為普通班(漢族學生組成的班級)和民班(少數民族學生組成的班級)進行分層次授課[3],為各專業的少數民族學生定制不同的教學內容體系,在保持教學內容體系符合大學物理教學大綱的前提下,根據各專業的特點對大學物理課程的內容做適當調整,最后民班和普通班分別進行考核.這樣既能保證班級整體的教學進度一致,更能夠適應不同水平學生的學習.
其次,如果不能民漢分班授課,在民漢合班模式下可以對目前的教學進行如下改革:第一,動員物理基礎好的漢族學生與物理基礎差的少數民族學生結成“一對一”或“二對一”的學習對子,既可以相互學習相互幫助,還可以增進民漢學生之間的感情.第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重點培養學生思考、分析和計算的能力,經常引導學生用正確的方法學習大學物理,改正死記硬背、亂套公式的毛病,養成不僅僅要認真聽課,還要記筆記和獨立思考的習慣,深刻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義和它們之間的關系,靈活運用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去解決具體問題,這對提高學習效率和教學質量是十分有益的.第三,在結課考試的試卷中加大對民族生的照顧力度,可在同一份試卷中分別設置漢族生和民族生的選做題,并且民族生的選做題盡量地降低難度,以達到檢測學生對大學物理課程知識體系情況的目的.
3總結
目前,高等院校關于少數民族學生的物理教學尚處于制度不完善、基礎不均勻的狀態,所以,提高少數民族地區高等院校大學物理的教學質量是提高整個高校教學質量的關鍵,也是培養新時代少數民族人才的基礎.作為一線的教師,要多鼓勵少數民族學生克服語言障礙,大膽表達疑問和困惑,積極和老師以及漢族學生交流,更要引導物理基礎好的漢族學生主動幫助基礎差的學生,最終師生共同完成“低起點,高目標”的教學任務.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更要不斷地學習、思考,不斷探索適合大學物理民漢合班授課的教學方法和理論.
參考文獻
1馬帥.《大學物理》勢能教學內容與課程設計的研究和探索.青島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S1):141~143
2楊坤,侯娟.非民族院校“民考民”學生的大學物理教學.物理通報,2015(10):10~13
3買買提熱夏提·買買提,阿合買提江·買買提,亞森江·吾甫爾,等.如何提高少數民族地區高等院校大學物理教學質量.西部素質教育,2017(4):57,59
物理論文發表相關刊物推薦:《物理通報》已發展成一本以教學研究為主,橫跨中學與大學物理教學,提倡“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注意科學文化品味,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的綜合性物理雜志。本刊文章被“萬方數據”(本刊被列為物理類(遴選)核心刊物)及“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國知網”的組成部分)全文收錄、“中學物理教與學”(人大復印資料)、“維普資訊”等國內著名數據庫重點收錄或轉載。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