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05-27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合作已經成為當今世界發展的潮流。同樣,語文教學也離不開合作。合作學習現如今也開始逐漸融入教學中了,本文是一篇 教育理論與實踐投稿 的論文范文,主要論述了中學語文教學如何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摘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合作已經成為當今世界發展的潮流。同樣,語文教學也離不開合作。合作學習現如今也開始逐漸融入教學中了,本文是一篇教育理論與實踐投稿的論文范文,主要論述了中學語文教學如何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摘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創造語文樂學課堂,是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的使命。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關鍵在于教師的全身心投入和正確的引導,這既是當前教育教學改革的需要,也是對新時期教師的最高要求,同時也是語文學科人文性的最好體現。
【關鍵詞】語文課堂,合作學習,有效開展
合作學習是以合作互動學習為基本形式的教學活動,系統地利用教學動態因素之間的合作互動促進學習,以團體成績評價為標準,共同完成教學目標。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充分展現主人公意識,減輕心理壓力,形成輕松愉快、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使語文教學活動更加有聲有色。
然而隨著合作學習被頻繁的運用于語文課堂教學的同時,我發現一些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并不像教者預期的那樣好:有的小組討論熱烈,有的小組卻沉默寡言;有的小組全員動口,有的小組卻是個人唱“獨角戲”;有的小組在圍著問題討論,有的小組談論的卻是題外話。有時問題提出后是“一石激起千層浪”, 學生反應敏捷快速, 問題的回答準確而有深度; 有時拋出話題后卻是“死水微瀾”, 學生反應遲鈍緩慢,交流后的答案正確率低而且比較膚淺。像這種花費了大量時 間來討論,結果卻不令人滿意的合作學習是我們每個教師都不愿意見到的。那么,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呢?本人談一點粗淺的想法。
1精心選擇合作學習的內容
合作學習要求教師要精心選擇和重組合作學習的內容,所選擇的內容不能太難,也不能過于簡單。內容太難,容易使弱勢群體產生依賴性,不利于合作交流。如果內容過于簡單,容易使學生輕視合作交流,降低合作學習效果。所以,合作學習的內容確定,要由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知識背景,學習水平,性格特征等進行選擇。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化的重組和運用,使學生產生合作交流的心理需要,達到合作學習的預期效果。
2合理安排合作學習的過程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使合作學習取得好的效果,首先要合理安排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使每個小組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都發揮自己的最佳水平。針對這一點,我向大家推薦幾種以下的學習方法。
2.1開展討論,各抒己見。在合作學習的課堂上,教師一般先給出一個話題讓學生展開討論,每個小組成員可以自由發表自己的意見,經過激烈討論之后進行總結,再由各個小組代表來發表意見并說明理由。
2.2開展競爭,互助合作。有競爭,才有活力。在中學語文課堂上,可以用小組比賽的形式,激發全體學生的參與興趣,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小組內部成員之間互助合作的精神。如:教學《風箏》,在學生熟悉課文的基礎上提出問題:讀了這篇課文以后,你有什么感想?看誰的感想最深刻?看哪一小組的感想最多?這樣既能使學生積極參與,為自己的小組爭得榮譽,又能使學生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
2.3小組交流,匯報成果。小組交流,教師可以事先讓每個成員準備一些資料,然后在課堂上進行小組內部的意見交流,經過歸納整理后,以小組匯報的形式讓全班同學一起共享。例如在教學《月亮上的足跡》時,要了解月球的知識。可讓學生在課前收集有關資料,再在課堂上小組成員交流介紹,最后經過整理歸納,向全班同學進行成果匯報。
2.4安排角色,各負其責。 合作學習時,小組內的每個成員在小組內部都應該承擔一個角色;組長是整個小組的核心人物,負責組內成員的討論,分配組員的發言機會,協調小組學習進程,掌握合作學習的時間;檢查員負責檢查小組內部各個成員的學習情況;記錄員負責記錄全組成員積極討論的結果;代言人負責向全班匯報小組討論的結果。組內成員應定期變換角色。一般來說,在一個學期內合作學習小組的成員基本固定不變,因為經常更換會影響小組成員的穩定性,但有時也會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 進行重新組合,原則上采用平移的方法,盡量保證小組成員的穩定性。如:在教學口語交際《漫游語文世界》時,要求學生說說收集資料有哪些方法?先由組長安排小組內成員各說一種,由記錄員負責記錄,報告員進行匯報,比一比哪一組的建議又多又好。經過交流,可以為其他小組提供參考,這樣做既能使學生積極參與,為自己的小組爭得榮譽,又能培養小組內部成員之間的互助合作精神。
3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優勢能否發揮,首先取決于全員參與如何。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要采取多種形式面對學生,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就目前情況來看,小組“合作”的表面化和參與的形式化傾向比較嚴重。性格開朗、交往能力強的同學容易獲得更多的參與機會,而靦腆、拘謹的同學可能成為“看客”;能說會道的同學常常表現出較高的參與積極性,一些同學性格較為文靜,面對新的問題刺激,外部反應并不強烈,但卻喜歡沉思冥想;那些成績較差,自卑感較強或者自暴自棄的學生根本不參與,甚至把合作學習看作是交頭接耳的好時機。因此,鼓勵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合作,讓他們在小組中多發表自己的意見和觀點,讓學生懂得并體驗到,合作既是個體行為又是集體行為,使他們既有選擇角色的意識和能力,又能服從合作的需要。變換角色的意識和能力,是提高合作效率的關鍵。那么如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呢?首先,幫助學生樹立自信。不少學生尤其是中等生和學困生之所以不參與或被動參與,主要原因就是沒有自信心,老是怕自己答錯,惹其他同學笑話。因此,作為教師首先要打消學生的顧慮,鼓勵學生大膽思考,踴躍思維,對答錯的同學切忌諷刺挖苦,應以委婉的語氣有時甚至是贊賞的語調,加以評判。這樣讓學生從情感上愿意學習,積極參與。另外,積極創造參與條件。給性格內向的孩子表現的機會,給學困生營造擁有成功的氛圍,從而增強參與的信心,提高合作的積極性。這樣,在飽滿的情緒下廣泛地參與,互動交往,學習效果才會最佳。而且當學生個體能夠為實現共同的集體目標而作為集體之一努力學習時,不僅集體目標能夠順利實現,而且學生個體的個性發展及課堂交往需要也將得到較充分的滿足。 4給學生充分的合作學習時間
目前,小組合作學習這種深受學生喜歡的學習方式,已被廣大教師所采用。但我們也發現,有些課堂上的小組合作學習停留于形式,有的教師為了確保四十分鐘的教學內容的完成,合作學習的時間很少,甚至小組成員不能人人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就草草收場。因此,我認為教師不要吝嗇小組合作討論的時間,要給予充足的時間,引導學生合作交流,交流時間充足了,才能使學生把想說的說出來,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我在教學《匆匆》一課時,給學生討論的時間很充分。首先,讓學生精讀課文體會優美語句,感受“時間匆匆,一去不復返。”然后,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優美的語句,進行小組合作討論,加深理解“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 深刻體會這篇散文的作者用這些優美句子寫出燕子還會再來,楊柳還會再青,桃花還會再開,描繪出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春天景色,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惋惜之情。
5適當控制合作學習的過程
學生自控能力不高,因此在小組的合作學習過程中,常常會出現個別學生過早完成任務而影響他人的情況,這時教師一定要進行適當的控制,采用委婉的方式對學生的行為進行制止。教師在布置任務時,要考慮到各層次的學生,讓每個學生各有所得,使整個合作學習活動能有條不紊地進行。例如:小組合作學習時,在分角色朗讀這一活動中,教師可適當要求組長在分配角色時,讓能力較差的來演配角,或讀旁白。能力較強的演主角。個性的差異也要考慮。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方式編排小組。異質分組就是根據性別比例、興趣傾向、學習水準、交往技能,以及家庭經濟、社會背景、脾氣性格等差異合理搭配組成小組。如:將男生和女生、本學科學習較好的和學習有困難的、性格外向的和性格內向的分到一起。其目的形成一種互補,并讓學生懂得,每個人都有長處和不足,人的智能、個性、才干是多樣的,只有既善待自己,又賞識別人,既知己又知人,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團隊學習成效。由于每個小組之間是一致的,所以就連帶產生了全班各小組之間的同質性。“組內異質”為小組成員內部的互相幫助提供了可能,而“組間同質”又為全班小組之間的公平競爭打下了基礎。既要依據學生共同興趣的一致性,還要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如何做好這兩個方面的合理搭配和調控,這是小組合作高效還是低效的關鍵。
6合理評價每個學生
心理學家認為:教師的期望與鼓勵對學生的心理發展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 量,能喚起學生內心潛在的自我價值意識和對高尚目標的追求。盡管學生之間有 差異,但在最初學習的瞬間,都有一種“被老師肯定”的愿望。教師應全力肯定學生的一切努力,保護學生的一切創造欲和嘗試。適當肯定,注意鼓勵性。學生沒回答完問題, 教師要給予恰如其分的肯定和褒揚: 對有創見性者更應該大力鼓勵;對回答片面乃至錯誤者,要具體指出其錯誤所在,切忌冷嘲熱諷,惡語傷人。以不同的標準評價不同層次的學生,對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積極表現都給予肯定。學生從教師的舉手投足中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愛意和鼓勵性評價,就會逐漸消除發言的膽怯心理,樹立參與學習活動的信心。
一位哲人曾經這樣說過:“一個蘋果跟一個蘋果交換,得到的是一個;一個思想跟一個思想交換,得到的是兩個,甚至更多。”這句話點出了合作學習的真諦。實踐證明,傳統的封閉性的學習方式造成學生不愿跟同伴共同克服困難、分享學習的樂趣,失去了合作與交流的機會,也不能培養合作精神和團隊精神。只有合作的學習方式才能符合當今時代開放、民主、合作的精神。“路漫漫其修遠,吾將上下而求索。”打破學習的封閉性、 倡導合作學習,是我們教師不懈的追求。
相關期刊簡介:《教育實踐與研究(A)》辦刊宗旨:著眼于新世紀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新勢,全國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全國做好三個服務,即:為中小學教育科研和教學研究服務,為教育教學實踐服務,為中小學教育管理服務。讀者對象為:中小學教師、教研工作者、教育理論工作者和教育管理工作者。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