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7-26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 要 在我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的趨勢下,各種信息的統計在國際經濟交往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在國民經濟管理、決策等各個領域也越來越重要,統計信息日益被社會各界所重視。而與這一發展態勢不相協調的是,統計失真現象時有發生,造成了很壞的社會影響。本文
摘 要 在我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的趨勢下,各種信息的統計在國際經濟交往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在國民經濟管理、決策等各個領域也越來越重要,統計信息日益被社會各界所重視。而與這一發展態勢不相協調的是,統計失真現象時有發生,造成了很壞的社會影響。本文主要分析產生統計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及統計教育的完善等問題。
關鍵詞 統計信息 失真原因 統計教育
統計作為信息分析、處理的主要工具,在我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的趨勢下,各種信息的統計在國際經濟交往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在國內國民經濟管理、決策等各個領域也越來越重要,信息統計日益被社會各界所重視。而與這一發展態勢不相協調的是,統計失真現象時有發生,造成了很壞的社會影響。統計信息失真不僅影響對宏觀經濟預測,還會影響到政府經濟政策制定的合理性與科學性,進而可能對經濟運行本身產生消極影響。
一、統計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
統計信息失真主要指統計數據對社會現象的數量方面不能做出客觀真實的反映。在我國現實生活中,統計數據失真比較嚴重,已引起社會的普遍關注,不少專家學者對統計數據失真的形成原因進行了深入的分析。筆者認為,統計信息失真可歸納為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主觀性導致的信息失真;二是統計的客觀性誤差所導致的信息失真。主觀性誤差是在統計數據收集的過程中,由于統計體制的缺陷及外部力量干預造成的統計數據與真實值之間的誤差。一般來說,形成這種誤差的原因并非技術力量,而主要是緣于對虛假數據的需求,如統計工作人員受到某種指令、暗示而虛報數據等。客觀性誤差是指由于統計技術和方法的缺陷而形成的誤差。我國統計信息失真形成的主要原因還是主觀性誤差。
相關期刊推薦:河北省統計師職稱申報評審條件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發展和完善,統計工作服務領域不斷拓展,對統計工作人員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而一些企事業單位的統計人才十分缺乏,且統計人員的基本素質更是參差不齊,許多不具備統計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術資格的人員在從事統計專業工作。這在客觀上造成統計數據填報不清、審理不嚴、評估不準、偏差較大等諸多現實問題。同時,從事統計工作的部分人員職業素質欠缺,不能正確履行崗位職責,不能執行國家統計制度,缺乏“依法統計”的職業操守。不實事求是地進行調查研究,只按領導意圖選擇、甚至修改統計資料。要保證統計信息的科學準確。充分發揮統計在國民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責任,完成統計改革和建設直至實現統計現代化的目標,歸根到底要靠人才,關鍵是在教育。統計教育是統計事業的基礎。當今統計信息失真是統計界的問題,更是教育界的問題。統計教育缺位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二、我國當前統計教育的基本現狀
改革開放 30 年來,我國統計教育事業蓬勃發展,院校統計教育走過了一條改革、發展、提高之路。逐步建立和形成了從職業高中、中專、高職、本科到碩士、博士的統計后備人才培養體系,培養了一大批統計人才,為統計改革和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人力資源保障。
1.從全民統計知識普及教育工作來看,2001 年 10 月 17 日,教育部頒布了最新制定的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將“統計與概率”列為該課程的重要內容,并將統計教學貫穿整個 9 年義務教育階段。教育部還在 8 個省、市部分中學進行開設統計選修課實驗,在全國職業學校開展統計上崗資格證書的培訓考試工作,
2.從大學教育來看,非統計專業大學生統計素質相對薄弱。統計學是數據的科學,是數量分析的科學方法,它幾乎可以應用到所有的研究領域。在國外經濟發達國家,統計學不僅在經濟學、管理學上有著廣泛的應用,而且在生物、醫學、教育、心理、社會、工程、體育、法律等領域,也成為基本的研究和分析方法。而在我國,據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統計,在 11 個學科門類 249 個專業的必修課中,只有 30 個專業(不含統計學專業)開設了統計方面的課程。
3.從統計專業教育來看,1998 年我國新修訂的專業目錄將原從屬于理學門類、數學二級類下的統計與概率專業和原從屬于經濟學門類、經濟學二級類下的統計學專業,合并為從屬于理學門類、統計學二級類(一級學科)下的統計學專業。這一調整極大地提高了統計學的學科地位,為統計學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和機會。目前。全國共有 170 多所大專院校設有統計學院或統計專業,每年招收統計專業本科生超過 5000 人。
三、對完善統計教育的幾點思考
新的世紀隨著知識經濟和信息社會發展,愈來愈顯示出統計的重要性-各行各業都包含著對從業人員基本統計素質的職業要求。統計素質是人們對統計數字所具有的悟性,是運用統計理論、統計思想、統計方法指導個人實踐,適應社會需要的基本素質。高等院校統計專業的大學生,應具有高層次的統計素質。
1.普及統計知識教育,全面提高國民的統計素質和統計意識。統計素質是現代社會經濟生活中每個公民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優良的統計素質是優秀人才的重要標志。提高每個人的統計素質。使全體公民認識統計、掌握統計、應用統計、推廣統計,是統計事業可持續發展乃至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與保障。為此,要通過多種渠道加強統計宣傳,使社會各界能更好地了解統計、認識統計、支持統計,努力營造良好的統計大環境,充分發揮統計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要科學制訂國民統計素質教育計劃。在各類學校、各類專業增設統計課程,普及基本的統計知識、強化統計意識、提升統計素質。
2.建立非統計專業課程體系,提高大學生統計素質。統計學是數據的科學,是數量分析的科學方法。從統計學的定義,我們可以知道,哪里有數據哪里就有統計。統計學在理、工、農、醫、人文社會科學的所有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在歐美等發達國家,統計學在生物學、醫學、社會學、經濟學、管理學、教育學、生態環境、保健、測量與評估等學科領域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而,統計學專業雖然多設在文理學院或理學院,但在各個主要院系都有統計教師并開設統計課程。而在我國,統計課程在非統計專業開設的并不夠廣泛,且與專業結合度較低,教學針對性差,導致了我國非統計專業學生統計素質較低,這勢必影響到我國統計工作科學有效地開展。
因此,我們有必要本著普及統計知識、掌握統計學原理。能夠運用統計理論和方法對相關學科問題進行統計設計、調查、整理、分析與預測的原則。結合計算機應用技術,兼顧專業特色,設計普及型大學生統計課程體系,開展多種形式的統計教學活動,提高學生學習統計學的興趣,提升大學生的統計素質,以適應新世紀統計應用領域的不斷拓展對統計人才的需求。為統計工作科學有效的開展做好人力資源的儲備。
3.強化統計專業大學生的誠信教育。如前所述,造成我國統計信息失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與統計從業人員的基本職業素質有很大的關聯。2001 年初,朱镕基總理在視察國家會計學院時,為學校題詞為“誠信為本,操守為重,遵循準則,不做假賬”。他特別強調不做假賬,可見國家對誠信的重視。統計專業的大學生是未來統計工作的從業者,首先要牢固樹立誠實守信的觀念,要將誠信教育納入素質教育的基本內容,在統計教育教學中,誠信教育與專業教育應處于同等重要的地位,要將培養學生良好的個人品格與基本職業素養放在育人工作的重要位置。加強誠信教育,可以借助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平臺。結合統計史的教學與研究,從傳統文化中汲取誠信統計的思想。其次。要通過“思想品德與法律基礎”等課程加強統計法規教育。要警示大學生違反統計法規行事必將付出巨大的代價,使他們深刻認識到,由于主觀誤差導致統計信息失真,給經濟分析、運行、決策所造成的嚴重后果;要知曉如果沒有誠實守信的品質,即使有再好的專業技能。也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統計工作者:要在統計誠信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通過制度設計激勵大學生養成自覺誠信行事的良好習慣和職業操守。——論文作者:張慧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