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1-31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隨著我國農業產業化發展的不斷完善,農業的生產力有了巨大的提升。畜牧業、養殖業的規模不斷擴大、產量不斷提升,從而使得飼料行業迎來了巨大的發展契機。飼料行業市場的發展也為飼料企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動力。在市場持續多元化的背景下,企業所面臨
[摘要]隨著我國農業產業化發展的不斷完善,農業的生產力有了巨大的提升。畜牧業、養殖業的規模不斷擴大、產量不斷提升,從而使得飼料行業迎來了巨大的發展契機。飼料行業市場的發展也為飼料企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動力。在市場持續多元化的背景下,企業所面臨的競爭環境進一步加劇,飼料企業要想獲得長足的發展動力,就必須要實現管理的拓展與創新。本文基于管理學的視角,思考當前飼料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從完善產品結構,提升產品價值、優化市場、降低企業成本和加大人才引進方面提出飼料企業的管理拓展與創新策略。
[關鍵詞]管理學視角;飼料企業;管理拓展與創新策略
自2013年開始,隨著我國飼料工業的快速發展,飼料行業的產量及產值整體一直呈上升趨勢。市場的快速發展自然而然加大了市場主體的競爭。受諸多因素的影響,我國的飼料企業數量雖然不斷變化,但整體而言其在發展的過程中仍存在著較多的不足(盧麗枝等,2017)。尤其在市場、經濟等諸多宏觀因素的影響下,企業的生存環境進一步惡化。因此,從管理學的視角來思考飼料企業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很有必要(孟苓妍,2019)。本文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并提出飼料企業的管理拓展與創新策略,為飼料企業的發展提供借鑒。
1飼料企業發展現狀
1.1產品結構與產量現狀在飼料行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我國飼料企業的產量不斷提升,在2015—2016的兩年間,全國飼料企業的總產量從20009萬t增長到了20918萬t。其中,配合飼料從2015年的17396萬t增長到了2016年的18395萬t;添加劑預混合飼料從2015年的653萬t增長到了2016年的691萬t;但濃縮飼料呈下降趨勢,從2015年的1961萬t下降到了2016年的1832萬t。其次從產品結構看,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目前我國飼料產品的結構不斷豐富,飼料的主要產品結構可以分為豬類、蛋禽類、水產類、反芻類、肉禽類和其他類(汪珊珊,2017)。其中,豬飼料占總比的42%,蛋禽類、肉禽類、水產類、反芻類和其他類各占總比14%、29%、9%、4%和2%。整體來看,豬飼料占比最多,其他的較少。
1.2發展地區與市場選擇現狀在發展地區上,我國飼料行業的發展地域特征較為明顯,不同地區的飼料產量有著較大的差異,其中,東部地區的飼料產量占全國總體的53%,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各占28%和19%。其次從不同省份的飼料產量對比來看,廣東省產量最高,為2825萬t,其次是山東省,為2587萬t。而河北、廣西等地的產量與前兩名的廣東和山東相比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全國飼料產量前9名的省份及數據見圖1。
1.3企業集中度和研發現狀在企業集中度和研發現狀中,選擇企業類型、中大型企業數量和企業人才3個數據進行分析。首先在企業類型中,2015—2016兩年間的數量都為下降。其中,飼料加工企業降到了7388家;飼料添加劑企業從2015年的1691家降低到了2016年的1575家;單一企業從2015年的2032家降低到了2016年的1694家;飼料機械企業從2015年的71家降低到了2016年的68家。
隨后來看行業集中度,選擇單廠年產量在10萬t以上的企業數量作為參考。從表1來看,2010年后大型企業數量總體呈上升趨勢。其中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在2015年年產量10萬t以上的飼料企業數量出現了下降,但2016年就呈現出了上升的趨勢。
從飼料企業的人才結構看,其他學歷占總比的60.4%,專科學歷占總比的22.9%,本科學歷、碩士學歷和博士學歷各占比14.5%、1.9%和0.3%。整體而言,其他學歷和專科學歷為飼料企業人才結構的主要構成。
2管理學視角下飼料企業存在的問題
2.1產品結構不科學且附加值較低
2.1.1濃縮飼料的產量下降不同的飼料有著不同的特征,市場對飼料的需求也會隨著養殖行業的發展而不斷變化。從本質上看,在當前的養殖環境下,濃縮飼料有著較大的市場(王麗英等,2017)。一方面,對于企業而言,濃縮飼料能夠清除原料中的有害物質,提高原料的品質,進而增強企業產品的價值,為企業帶來更大的利潤。對于市場而言,濃縮材料可提高動物的免疫力且預防并減少發生病害,減少損失。因此,濃縮飼料的作用和價值相較于配合飼料更強,雖然生產成本和市場價格較高,但產品的價值也更高(劉平平等,2018)。所以市場更加傾向于濃縮飼料的選擇,而當前我國飼料企業濃縮飼料的產量下降則充分地說明了其產品結構不夠科學。
2.1.2水產飼料的產量不符合水產市場的發展規律隨著我國水產養殖技術的不斷研發,很多水產類農產品已可以實現國內養殖而不是依靠進口,因此便加大了市場對于水產飼料的需求。從水產農產品的國內產量來看,2015—2016年間,國內水產農產品占農產品產量總量的比重不斷增加,從2015年的12.7%增長到了2016年的15.8%,但在當前我國飼料企業的產品結構中,水產飼料僅占總比的9%。水產飼料的產量結構并不能滿足國內水產農產品的飼養需求。因此說明飼料企業的產品結構不夠合理。
2.2生產市場與消費市場協調不均衡飼料企業的生產市場與消費市場協調不均衡主要表現在區域產量不協調,尤其是與區域養殖業的發展產量不協調。飼料產品具有較強的特殊性,需要與養殖業高度配合。并且在產品流通的過程中,飼料企業還需要承擔運輸成本、銷售成本等諸多支出(姚宜兵,2018),因此,飼料企業的生產市場與銷售市場是否匹配將直接影響到飼料企業產品的流通性。根據實際的調查發現,當前我國飼料企業生產市場與銷售市場并不匹配。
在上文的歸納中可以發現,飼料企業最大的生產市場區域為東部地區,其次為中部,最后是西部。從不同省份的飼料產量對比來看,廣東省產量最高,其次是山東省。但是我國不同區域的養殖業市場發展程度與飼料企業的生產市場區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受資料收集的困境,在這里以畜牧養殖為例,列出全國幾大養殖區域(圖2)。
從畜牧業的養殖地區排行來看,四川省最多,占總比的19.9%,其次是內蒙古、新疆和西藏三個自治區,各占總比的17.2%、16.4%和16.1%,黑龍江省、山東省和河南省則各占總比的9.1%、8.2%和7.3%。由此可見,飼料產量區域與畜牧業養殖區域極不匹配,由此便加大了企業的運營成本。這里選擇了廣東省某企業的“銷售費用”財務數據進行歸納,如表2。
從表2的成本結構中可知,物流、倉儲成本最高,達到了總成本的33.9%。隨著運輸成本的進一步增加,未來飼料企業的物流、運輸成本將會持續擴大。這種產地與市場銷售力不匹配的問題對企業的成本造成了嚴重的影響,降低了企業的利益,制約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2.3人才質量與數量不高對于現代企業而言,人才非常重要,尤其是企業的競爭加大,對于產品創新和企業發展的人才支撐需求進一步加大。但從上面的數據來看,我國飼料企業表現出人才質量不高且數量較少的問題。
在企業數量上,我國飼料企業總數量為10724家,根據上述人才質量及人員數量(博士學歷1892人,碩士學歷9150人,本科學歷69302人)。平均每家企業擁有博士學歷員工0.17人,碩士學歷員工0.85人,本科學歷員工6.46人。整體而言,人才的數量較低。
3管理學視角下飼料企業的管理拓展和創新策略
3.1完善產品結構,提升產品價值產品對企業的發展壯大意義非凡。根據上文的分析結果來看,我國飼料企業存在著產品結構不科學的問題。因此,需要完善產品結構,提升產品價值。
3.1.1要強化對高附加值產品的開發飼料企業要持續進行技術的引進、升級和改良,結合當前的實際情況來強化對高附加值產品的開發。并且結合市場的實際需求入手,從而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根本的保障。我國的飼料企業從濃縮飼料等當前養殖業的實際需求入手,加大對濃縮飼料的生產比重,提升產品價值(李海明等,2018)。
3.1.2以縝密的市場為產品生產提供決策支持企業的產品生產必須要以消費市場的發展作為基礎。當前,我國飼料企業存在著水產飼料產量不符合水產市場的發展規律的問題,因此,企業要通過縝密的市場調研為產品生產提供決策支持。企業需要在內部建立起更加科學、完善的市場調研部門,通過多種方式來及時地把握市場動態,了解市場的需求信息,進而為產品的生產提供決策支持。
3.2優化市場,降低企業成本生產市場與消費市場的配合不協調一方面加大了企業的發展難度,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企業的成本,不利于企業的長期發展。因此,結合當前的實際問題,我國飼料企業需要對市場進行優化,從而降低企業的成本。
養殖業的發展與地理環境密切相關,因此,想要實現消費市場的轉移是不可能的。所以,企業可以生產市場轉移的形式來實現生產市場與消費市場的協調配合。就當前飼料企業的主要產地來看,廣東省等飼料產量最高的省份在生產上具有一定的劣勢,一方面,地理位置的原因使得廣東省的土地成本、人力資源成本相對于飼料消費市場的四川省、內蒙古自治區等地更高。因此,飼料企業可以將產地遷移到飼料消費地區,起到降低成本的作用,還能降低物流成本,實現企業市場區域的優化(司海濱,2018)。
在此基礎上,飼料企業還可以通過科學的成本管理方式來進一步地降低企業的成本。首先,可以建立起科學的成本管理方法,利用全過程、動態化的成本管理方法來對成本進行科學的管控;其次,采取嚴格的成本考核機制。針對企業生產及經營過程中的各項成本例如生產成本、銷售成本等,明確不同成本的不同預算,從而采取嚴格的成本考核機制來持續的對企業成本進行降低。
3.3加大人才引進人才是現代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結合當前飼料企業人才數量及質量過低的問題。一方面,飼料企業要加大人才的引進。可以通過職業生涯規劃、薪酬等多種條件來吸引高層次人才加入到其中,還可以聘請國外飼料企業內的人才到中國企業入職。尤其注意需要引進的是技術型、研發型人才等,從而為飼料企業的發展提供保障(張宏峰,2017)。另一方面,飼料企業要加大人才的培養。飼料企業可以與高校進行合作,通過校企結合的形式來塑造起“產學研”的人才培養鏈條。實現人才的定向培養、定向招聘。這樣不僅可以優化飼料企業的人才質量,更可以結合飼料企業的實際需求來培養出針對性的人才,從而提升飼料企業人力資源的效率。
4結語
本文首先對飼料企業的發展現狀進行了歸納,其次以管理學作為研究視角,梳理了飼料企業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產品結構不科學且附加值較低,生產市場與消費市場協調不均衡和人才質量與數量不高三點;最后,又結合具體的問題,提出了管理學視角下飼料企業的管理拓展和創新策略。總體言之,隨著當前飼料企業競爭的持續加大,飼料企業必須以管理學作為視角,對企業的管理問題和發展問題進行詳細的分析,以保證企業的持續發展。——論文作者:王玉
相關期刊推薦:《中國飼料》(半月刊)1990年創刊,本刊以宣傳中國飼料工業方針政策,報道飼料行業建設和發展信息,傳播國內外科技和市場信息,介紹飼料科學知識和科研成果,集政策性、指導性、綜合性為一體,為繁榮中國飼料工業,促進中國畜牧業的發展。設有:新世紀新任務新天地、工作研究、綜述、科學實驗研究、動物營養、水產養殖、檢測分析等欄目。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