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10-26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石油具備極高價值,讓各國為之產生矛盾,隨著我國經濟迅速崛起,對石油資源需求量逐步增加,結合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本文就國際石油貿易摩擦及我國石油貿易做出一系列對策,為石油貿易做出貢獻。 關鍵詞:石油;國際貿易;摩擦 經濟多樣化是當前世界經
摘要:石油具備極高價值,讓各國為之產生矛盾,隨著我國經濟迅速崛起,對石油資源需求量逐步增加,結合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本文就國際石油貿易摩擦及我國石油貿易做出一系列對策,為石油貿易做出貢獻。
關鍵詞:石油;國際貿易;摩擦
經濟多樣化是當前世界經濟的特點,其中石油作為不可再生能源,占據重要經濟地位,它與國家發展緊密聯系,例如:軍事、政治、外交等方面,中國進入發展的快車道,而石油資源卻極度缺乏,因而成為了石油進口大國。結合當前實際情況,為了研究國際石油貿易摩擦及我國石油貿易,本文對此做出了分析。
一、近年來國際原油貿易特點
1.1國際原油貿易流向特點。
石油具有不可再生的特點,因此它是極其珍貴的資源,而它在世界范圍內分布極不均衡,主要分布于中東、美洲、非洲、俄羅斯及亞太地區,因此石油多半是由這些區域外流,而歐洲、北美洲、亞洲地區極度缺乏石油資源,因此需要進口大量石油,形成雙方的供給關系,其中中國、日本、美國是世界石油進口量最多的三個國家。有關專家對此進行分析認為,未來的石油供給關系鏈依舊保持現狀,不會發生根本性改變。
1.2國際石油貿易的主要特點價格
石油因其不可再生性質,導致供不應求,石油價格逐年上升,已經導致石油進口大國無力承擔,而石油價格沒有絲毫停滯的勢頭,若突破國家承受能力,石油資源豐富的國家則無法順利出口,則世界經濟將會受到嚴重影響。世界大國都在競爭石油資源,因它對于國家發展占據極其重要的作用,它涉及到軍事、政治等方面,加上它的資源分布過于分散,導致石油價格劇烈上漲,國際石油貿易矛盾也因此誕生。
1.3我國同其他國家矛盾加劇。
作為不可再生資源,任何國家都對其虎視眈眈,希望完成對石油資源的搶奪,世界強國之間明爭暗斗,其中中日俄三國之間均因石油資源發生過數次爭奪。日本雖然經濟發達,但是幾乎沒有石油儲備,大部分是從中東、北美地帶進口而來,甚至天然氣等資源都是從其他國家購買。一旦某個國家對石油資源過于重視,則這個國家就會踏入到能源競爭行業,中國作為其中之一,與日本擁有相同的石油進口來源以及石油利用方式,因此與日本之間時常產生摩擦,導致兩國關系愈發惡化。
二、我國石油貿易現狀分析
從金融危機過后,奢侈品行業受到劇烈沖擊,而石油作為奢侈品的主要組成部分,導致石油出口量也有所下降。但因我國并未占據過多的石油資源,因此對于石油資源的需求依舊逐年上升,保證國家經濟的穩定。其中尤其是汽車行業在我國的興起,石油作為汽車行業的主要資源,導致我國在近幾年對石油的依賴性加大,因技術水平有限,所以對外進口量逐年加大。對石油的依賴性過大容易導致我國經濟發展自主控制能力下降,一旦國外石油大國對我國采取石油資源嚴格管控,我國經濟發展將會進入停滯期。當前我國家石油進口來源過于單一,近年來中東地帶成為我國最大石油貿易地區,而中東地帶戰事頻發,其不穩定性對我國經濟造成很大影響。我國在世界范圍內,對石油價格無法產生較大影響,油價依舊持續攀升。
三、應對國際貿易摩擦
為應對石油貿易競爭加劇,我國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改善:第一,政府的力量是有限的,石油資源的控制需要國內各行各業共同合作,相互協調,加強石油開發以及石油利用技術方面的研發,貢獻出自己的力量,讓所有人參與石油資源的保護工作中;第二,建立關于石油的管理制度,運用法律手段限制石油的不合理利用,將石油資源最大程度開發,避免資源浪費。第三,石油資源與我國經濟發展密不可分,因此,為防止我國經濟受到石油資源的影響,以及突如其來的石油事故,我國應及時對經濟形勢作出評估,并做好預防工作。第四,貿易是我國獲取石油資源的重要手段,這是無可爭議的,擴充石油進口手段,從更多國家分開進口流道,減少未來經濟風險。第五,加強我國國際地位,讓中國在國際上具有話語權,在一定程度上做出決策。第六,運用國家法律政策,維護我國自身權益不受他人侵犯。第七,大力發展石油開采科學技術以及石油循環利用水平,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加強對石油相關技術研發,能夠幫助國家擺脫他國約束,創造新能源,讓國內行業采用其他可再生資源,減少石油使用率,降低國家石油進口,提升我國經濟儲備。
四、我國石油貿易對策
第一,吸取國外石油進出口貿易經驗,取長補短,結合我國當前實際需要,制定出相應的對外貿易政策,讓我國在貿易中處于有利地位,不受制于人。
堅持進口原油來源、貿易方式和運輸通道多元化。世界上各主要石油消費大國的經驗表明.石油多元化供應是化解進口石油風險的有效途徑。這包括:一是石油進口來源地多元化,為了減輕中國過度依賴中東石油的壓力,應繼續擴大從非洲、中亞、俄羅斯、歐洲和南美等地的進口比重。二是石油貿易方式多元化和進口石油品種多元化。中國進口石油的貿易方式,要逐步實現由現貨采購為主向長期合同貿易方式的轉變。同時,為了規避石油貿易風險,在石油國際化經營中獲得更大的經濟利益,還應實現進口原油品種的多元化。三是海外石油運輸通道的多元化。首先要實施多元化的運輸通道,在穩定海上運輸主導地位和加大鐵道運輸努力的同時.重點拓展新的運輸通道(包括新的海上通道),特別是管道運輸。其次是努力提高海外石油運輸的安全系數,努力爭取“國貨國運”,確保從海外進口原油的運輸安全。
第二,我國暫且無法在國際上做出經濟決策,因此,國內應當采取嚴格的石油資源管控以及價格制定,讓石油資源在市場中得到合理配置,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能夠將其最大化利用,科學化管理。建立法律法規,利用法律約束,加強企業對石油資源的重視,促進企業發展。
第三,除了監管石油資源在貿易市場中的利用方式,石油儲備也應得到法律管制,從源頭抓起,防止資源無節制外流,不合理分配,造成資源浪費。
第四,調整貿易手段,我國長久以來采取現場實物交易的形式,因此具有極大的風險性,應當及時改變貿易方式,以簽訂合約的形式保證貿易安全,有利于未來長期合作,不僅著眼于當下,同時促進國家未來發展。
建立中國的專門從事商品和石油交易的特大型銀行集團。尤其在國際大宗商品市場,它們對價格的發現能力、決定能力是不容忽視的。它們不僅為在石油這條產業鏈的上下游公司提供融資.同時也以上十億美元的投入。把自己打造成了全球最大的商品交易的平臺。相比之下,國內的特大銀行和投資銀行在能源交易方面投入明顯不足。在承接國內石油企業保值需求方面的能力也急需加強。
相關知識推薦:寫中美貿易摩擦的論文怎么發表
五、結語
石油作為不可再生資源,其價值不言而喻,世界各國都因此而相互競爭,在軍事、外交、政治等方面出現頻繁摩擦,我國深入其中,伴隨經濟發展,對石油資源也逐漸加大需求,本文就國際石油貿易摩擦及我國石油貿易做出一系列對策,以便參考。——論文作者:王吉祿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