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06-12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供應鏈金融橫跨產業供應鏈和金融活動,是推動金融服務實體,尤其是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重要戰略途徑,在未來發展中將呈現六大發展趨勢。產業供應鏈的場景把握是供應鏈金融發展的基礎,供應鏈金融的核心在于加速供應鏈資金流,幫助上下
摘要:供應鏈金融橫跨產業供應鏈和金融活動,是推動金融服務實體,尤其是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重要戰略途徑,在未來發展中將呈現六大發展趨勢。產業供應鏈的場景把握是供應鏈金融發展的基礎,供應鏈金融的核心在于加速供應鏈資金流,幫助上下游有競爭力的中小微企業發展,績效衡量標準應以戰略收益和產業交易成本下降為準則。綜合風險管控能力是供應鏈金融發展的關鍵,需要從供應鏈結構、流程和管理要素三個維度管控貿易背景的真實性。多主體專業分工基礎上的協同是供應鏈金融發展的模式,參與主體的專業化和平臺化是供應鏈金融的發展方向。與信息通信技術等的高度融合,使供應鏈金融日益高效、智慧化,顯示了金融科技賦能供應鏈金融的強大作用。供應鏈金融的持續發展要求供應鏈金融承擔可持續的社會責任,要求供應鏈金融的合規性和中小微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助力農業供應鏈和再循環產業鏈發展。對供應鏈金融的金融端進行系統化變革,形成協同合作網絡,構建良好的合作生態,滿足產業供應鏈差別化的價值訴求,促進產業供應鏈的持續發展要求。
關鍵詞:供應鏈金融;場景把握;風險管理;金融科技;可持續發展;協同合作
一、導言
近些年來,供應鏈金融作為產融結合的重要方式得到實業界和學術界的高度關注,這一橫跨產業供應鏈和金融活動的創新日益成為推動金融服務實體,尤其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重要戰略途徑。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已成為全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障礙,特別是隨著競爭的加劇,中小企業還面臨著因應收賬款而產生的運營資金壓力。科法斯(Coface)對中國中小企業支付狀況的最新研究報告表明,2016年中國中小企業賒銷比率依然高達78%,平均賬期從2014年的57天上升至68天,增幅達19%;68%的受訪企業遭遇客戶拖欠賬款,其中有26.3%的企業平均拖欠期限超過90天,而15.9%的企業平均拖欠期限超過150天[1]。
對于中小企業來說,由于自身規模較小,其生產運營比大企業更容易出現現金流緊張甚至斷裂的情況,如何盤活資金成為廣大中小企業最為關注的問題。然而,在中小企業面臨資金壓力的同時,全社會需要盤活的資產卻非常龐大,中國的GDP約為86萬億元,資產總量為GDP的5~7倍,其中動產占75%,動產總量應在350萬億~500萬億元之間,人民幣和外幣貸款余額約138萬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約190萬億元。上述矛盾的現象表明,必須通過創新性的手段激活龐大的產業資產,在盤活產業資金的同時,有效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正是在這一背景下,供應鏈金融作為將供應鏈商流、物流、信息流與資金流緊密結合的一種全新產融創新模式得到了迅猛發展。根據麥肯錫的報告,全球范圍內供應鏈金融業務收入自2010年至2014年實現了年均20%的增長,在可預見的2019年仍能維持15%以上的增速。在市場規模方面,麥肯錫的報告顯示,全球可供融資的、安全度較高的應付賬款規模高達2萬億美元[2];國外研究機構GlobalBusinessIntelligence指出,全球反向保理這一供應鏈金融產品的規模達4000億美元。并且,從實踐和理論的角度看,供應鏈金融不僅規模龐大,而且在管理和運營模式上也不斷創新。
具體講,供應鏈金融發展至今,呈現出如下幾個特征:第一,金融活動的開展針對的是產業供應鏈的特定業務,不同業務的特點以及不同的參與者都會對金融服務產生差別化的價值訴求。第二,供應鏈金融的宗旨在于優化整個產業的現金流,讓利益各方都能以較低資金成本實現較高的經營績效。因此,供應鏈金融不僅僅是融資借貸,它包括更為廣義的金融服務活動,通過各類金融機構和產品共同為產業供應鏈服務。第三,供應鏈金融具有優化和發展供應鏈的能動作用,不僅能解決資金問題,甚至能幫助產業打造更具競爭力的供應鏈體系。第四,供應鏈金融的發展一定是金融科技助推的產物,即通過行之有效的互聯網技術,使金融服務實體的效率大為提高。顯然,所有這些特征的實現都有賴于從事供應鏈金融創新的推動者如何深刻理解產業場景以及場景中各利益主體的價值訴求,并在此基礎上實現這一價值的體系。正是基于上述特征,供應鏈金融在下一步的發展過程中將呈現如下六大發展趨勢。
二、產業供應鏈的場景把握是供應鏈金融發展的基礎
供應鏈金融是立足在產業供應鏈基礎上的金融行為,只有在充分理解產業場景和產業供應鏈各參與主體價值痛點和價值訴求點的基礎上,才能有效開展金融活動,并實現“金融服務實體”的目標。盡管目前各類組織紛紛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但如何切實結合各產業特點,針對性地開展供應鏈金融服務以及有效管控風險,仍是目前眾多探索者面臨的挑戰。
也正是上述供應鏈組織形態的發展,使得對產業場景的解構能力和建構能力成為供應鏈金融發展的基礎。供應鏈金融不是純粹的金融活動,其產生的績效也不可能完全以金融收益來衡量,相反,由于供應鏈金融的復雜性、建設實施的長期性,導致金融回報與資源投入無法在短期內實現良好匹配。因此,需要從供應鏈全局來看待供應鏈金融活動的本質。供應鏈金融的核心在于加速供應鏈資金流動,幫助上下游有競爭力的中小微企業發展,績效衡量的標準更多是以戰略收益以及產業交易成本下降為準則[3]。
立足于這一評斷原則,企業或各類組織在推動供應鏈金融過程中,需要從端對端的視角來探索。一是從供應鏈金融發生的時間維度看,端對端供應鏈金融業務可以劃分為尋源融資(SourcingFinance)、裝運前融資(Pre-shipmentFinance)、在途融資(In-transitFinance)以及裝運后融資(PostshipmentFinance)四個階段。尋源融資是一種較為特殊的金融活動,其時間點買賣雙方并沒有實際交易發生,但是為穩定或培育戰略性供應商,或者優化供應鏈運營,而對供應商或者其上游實施的融資行為。
顯然,尋源融資完全基于供需雙方之間長期交易所形成的信任和伙伴關系,相對而言風險最大,一旦這種信任關系喪失或者伙伴關系受到挑戰,資金流就有可能中斷,爆發風險。裝運前融資能夠使供應商基于買方的采購訂單從金融機構獲得資金,從而在產品發運前滿足其運營資金的需求。裝運前融資依賴的基礎是采購訂單而非票據,是基于供需雙方形成的信賴關系,其信用風險較高。在途融資的基礎是運輸過程中或者其他物流服務過程中的產品或庫存,風險控制的依據是物流活動中的產品,其信用風險弱于轉運前融資,利率通常較低。裝運后融資使得資金需求方能夠基于應收賬款從金融機構獲得運營資金,其保障是票據、裝運單、提單等,風險相對于前兩類低。
二是從擔保物可獲得性看,供應鏈金融業務可劃分為市場型融資(Arm’s-lengthFinance)以及關系型融資(RelationshipFinance)。市場型融資工具是建立在可證實的信息或者有形擔保物的基礎上,如票據、交易訂單、存貨等。其規制機制是法律,一旦沒有履行上述行為,可以通過法規來追索相應的利益,所蘊藏的信用風險更容易為金融機構評估。與此相反,關系型融資依賴于買賣雙方建立的信任關系,而非具有約束性的契約關系,沒有任何有形的擔保物作為風險控制的保障。通常這類供應鏈金融服務提供者是供應鏈運營中的成員或者平臺服務商,他們充分了解借方的信用狀況、交易歷史和供應鏈運營的能力,能夠較為精確地評估借方的信用,從而做出融資決策。
三、綜合風險管控能力是供應鏈金融健康發展的關鍵
供應鏈金融盡管是立足在產業基礎上的金融服務,但是并不意味著它天然地就能規避風險。相反,當眾多企業和金融機構大量涌入供應鏈金融領域,一旦供應鏈業務不能有效組織,出現信息不對稱狀況,違約和“爆雷”事件會層出不窮。從目前供應鏈金融出現的問題看,主要表現為5類風險,包括三套行為(即通過虛構交易行為和物流行為實施套利、套匯和套稅,或者虛增營業收入和利潤)、重復和虛假倉單(即開具虛假倉單或者重復質押倉單)、自保自融(即通過關聯方進行擔保或者實施動產監管)、一女多嫁(憑借供應鏈業務或資產多渠道套取資金)、移花接木(開展一段時間的供應鏈金融業務后,為了擴大業績或者實現上市等目標,轉做小貸、P2P或者高利貸業務。
因此,打造供應鏈金融的風控能力成為供應鏈金融健康持續發展的關鍵。建立供應鏈金融風險控制體系,必須采用有效的手段和措施保證貿易背景的真實性,一旦貿易行為、單證、交易對象等出現問題,必然產生巨大危機。因此,對交易主體的判別、交易行為的核實、交易過程的把握以及交易要素的確保就成為供應鏈金融發展必須苦練的內功。
具體講,保證貿易背景真實性需要在供應鏈結構、流程和管理要素三個維度上進行有效的分析和把控。供應鏈結構是多主體協同形成供應鏈的組織方式,包括網絡結構和業務結構兩個方面。網絡結構是各方參與者在供應鏈網絡中的位置,如果焦點企業在供應鏈群體中處于關鍵的協調和管理地位,其特征就決定了供應鏈整體的特征。這些可以通過與核心企業的業務狀態表現(如與前幾位供應商和客戶的交易比例以及持續程度等)進行辨別。
業務結構是參與者各方業務往來形成的債權債務關系。有效控制供應鏈金融風險,必須合理設計業務結構,采用各種手段或組合化解可能存在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包括業務閉合性、業務的成長性(程度)、盈利結構、資產結構。供應鏈流程是供應鏈運營過程中行為發生的先后順序以及產生的結果。實現有效的流程管理,一方面要保證整體交易流程的收入自償導向,即形成完整的自償邏輯,將供應鏈金融活動根植于每一條流程之中,包括交易的歷史盈利率、品類覆蓋程度、利息保障倍數、進項出項的狀況等財務數據。
另一方面供應鏈以及鏈上企業尤其是核心企業的管理流程是對供應鏈金融進行風險控制的有效手段,即保證管理的垂直化,使責任明確和流程可控,包括總資產周轉、庫存周轉、風險控制手段、公司治理狀態等。供應鏈管理要素主要指的是供應鏈運營信息的獲取和運用,包括信息的評價、創建、搜集、分析、傳遞、存儲、運用和控制等,以解答“我們需要什么信息,如何運用這些信息,誰來為信息負責”等問題。此外,對融資者及其關聯方信息數據的管理也是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的核心,包括融資者的第三方信用(如銀行信用、行業資質)以及供應鏈運營中的交易信用(如是否存在經營違規等行為)。只有在全面把握供應鏈結構、流程和管理要素后,才能使貿易背景的真實性得以反映,供應鏈金融才具備穩妥開展的基礎。
四、建立多主體專業分工基礎上的協同是供應鏈金融發展的模式
以往供應鏈金融多是由單一金融機構或者組織推動的業務,如以某一銀行為核心企業提供保理、反向保理、倉單質押等業務,然而隨著供應鏈業務的復雜化和多主體化,依靠單一金融機構來服務企業變得捉襟見肘。一方面單一金融機構很難全面滿足各類主體的金融服務需求;另一方面,由于能力的局限性,單一金融機構很難對全局供應鏈實施有效的監督和管理。同理,未來的供應鏈金融也不會是僅由某一壟斷性核心企業自身推動的供應鏈金融,因為壟斷性核心企業盡管在供應鏈中具有強大的談判力,但不完全熟悉金融的運作和管理,特別是如何通過金融工具來管理和控制風險。
此外,供應鏈金融發展成熟之后,需要專業化的信息、通信、技術能力和多主體的連接能力,單一的壟斷性核心企業較難完全具備這些能力。更為重要的是,封閉的壟斷性核心企業搭建的供應鏈金融體系較容易出現欺凌式流氓形態的供應鏈金融,即肆意拖延供應商賬期,然后向供應商提供所謂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因此,專業化和平臺化將成為未來供應鏈金融發展的方向。具體講,供應鏈金融的發展將催生幾種不同類型的參與主體:一是供應鏈中的業務參與主體,它們是供應鏈金融模式的基礎主體,直接參與到供應鏈中的經營貿易活動。
隨著產業服務化的發展,這部分主體的范圍由以往供應鏈運營中的上下游企業拓展為供應鏈上核心企業、上下游的中小企業以及直接為鏈上經營活動提供服務的第三方企業或機構。二是流動性提供者,指供應鏈金融生態中提供資金的主體,包括銀行、保理、基金、擔保、小貸和信托等持牌經營的金融機構,負責提供資金和控制過程中的風險,此外,還有一些非銀行機構的參與,包括提供金融保障服務的保險公司、提供資產證券化(Asset-backedSecurities)業務的證券公司和融資租賃公司等。隨著新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這類主體在資金端上不斷創新融資模式和引入新主體,扮演著直接提供金融資源的主體角色,是資金的擁有方和貸款方,也是最終的風險承擔者。
三是交易平臺服務提供商,是為各參與主體提供必要應用或基礎設施的服務型主體,包括一些互聯網平臺企業和產業服務平臺機構。四是綜合風險管理者,這類主體能根據交易雙方、金融機構以及平臺服務商呈現出的結構化和非結構化信息,監控并管理生態中潛在風險,現階段以金融科技公司為典型代表。基于上述四類主體,如今供應鏈金融出現了五類組織模式。
第一類形態集四種主體為一身,既是供應鏈運營的參與者,同時也搭建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并且根據供應鏈運營數據,挖掘分析上下游的信用狀況,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資金來源于自己的金融公司。通常這種形態的供應鏈金融組織方式只有大型企業才能實施。第二類形態是集前三種角色為一體,即本身是供應鏈運營參與者,同時也搭建服務平臺,發揮綜合風險管理者的作用,但流動性提供者是獨立的銀行等金融機構,他們相互協同配合開展供應鏈金融服務。以上兩類組織模式大多是大型核心企業推動的供應鏈金融,他們擁有足夠的資源和能力,能夠搭建供應鏈服務平臺,并且挖掘和分析數據。
第三類形態是供應鏈參與企業搭建供應鏈服務平臺,他們將數據傳遞給金融機構,后者發揮綜合風險管理者的作用,同時資金來自金融機構。第四類形態是供應鏈金融專業服務商,他們發揮著平臺服務商和綜合風險管理者的作用,與產業供應鏈企業合作,同時從外部引入金融機構,為產業供應鏈企業提供融資服務。
第三類和第四類均為專業化的供應鏈服務或金融科技公司,他們在組織服務的基礎上,一端為產業賦能,一端為金融賦能,實現供應鏈金融的順暢運行。第五類形態是一種特殊狀況的組織形式,他們自身是流動性提供者,或者說是金融機構,但也承擔著綜合風險管理的職能,甚至有些還搭建了供應鏈服務平臺,試圖對產業的供應鏈業務數據進行抓取,為征信提供數據基礎。這一類則大多是金融機構主導的供應鏈金融模式。
參考文獻:
[1]COFACE.Chinacorporatepaymentsurvey:thedevilisinthedetail[EB/OL].(2017-01-30)[2018-12-28].http://www.coface.com.cn/News-Publications-Events/Publications/Chi⁃na-corporate-payment-survey-the-devil-is-inthe-detail.
[2]MCKINSEY,COMPANY.Supply-chainfinance:theemer⁃genceofanewcompetitivelandscape.2015[EB/OL].(2016-02-26)[2018-12-28].https://www.mckinsey.com/indus⁃tries/financial-services/our-insights/supply-chain-financethe-emergence-of-a-new-competitive-landscape.
[3]WUL,YUEX,JINA,YENDC.Smartsupplychainman⁃agement:areviewandimplicationsforfutureresearch[J].Theinternationaljournaloflogisticsmanagement,2016(2):395-417.
[4]宋華.互聯網供應鏈金融[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7:26-100.
金融類期刊推薦:《區域金融研究》本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立足金融,面向社會,致力于宣傳黨和國家的經濟、金融方針政策。為提高金融工作者的理論水平和業務水平服務,為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和金融體制改革服務。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