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06-11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隨著大數據信息化社會的進一步深入發展及技術普及,互聯網云平臺、網銀支付手段以及大量涌現的純線上營銷模式已經成功影響并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習慣、消費方式。歷來商場如戰場,企業若要在市場競爭如此激烈的當下生存并發展,就必須跟上時代的腳步及時
摘要:隨著大數據信息化社會的進一步深入發展及技術普及,互聯網云平臺、網銀支付手段以及大量涌現的純線上營銷模式已經成功影響并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習慣、消費方式。歷來商場如戰場,企業若要在市場競爭如此激烈的當下生存并發展,就必須跟上時代的腳步及時調整競爭手段、營銷策略。大數據分析可以讓企業更加準確的判斷客戶群體的消費習慣,“互聯網+”能夠快速并有效的向意向客戶推送產品和調整營銷策略,既可以有效地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又拓寬了企業的營銷路徑。誠如管理學家彼得·德魯克所言:“當今企業之間的競爭,不是產品之間的競爭,而是商業模式之間的競爭。”
關鍵詞:互聯網+;商業模式;發展趨勢
引言
伴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普及應用、我國基礎設施建設的日趨完善,使得信息交流越來越便捷、交通的改善使城市與城市之間的距離日漸縮短,這都為“互聯網+”的成熟應用夯實了基礎。互聯網商業平臺的出現,改變了過去傳統的商業角逐環境和商業規則。在“互聯網+”新常態下,新生商業模式日新月異并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互聯網工具與市場營銷相結合,利用電子商務平臺的長尾效應,在體驗經濟時代的當下,盡可能的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并創造出規模經濟效應。在大數據時代科技手段快速迭代更新的今朝,通過商業模式不斷的進化演變,新的商業模式可以為企業營銷的增長注入新鮮血液。
1、數據信息時代
“互聯網+”的界說“互聯網+”產業這一經濟發展新形態,也代表著數據信息時代互聯網工具應用及推廣的新階段。“互聯網+”產業是互聯網商業應用思維與實踐相結合的成果,即充分施展互聯網平臺在商業生態供給鏈中資源配置的優化和推廣作用,將互聯網商用創新思維與社會經濟各領域深度融合,拓展營銷路徑結合互聯網各社交軟件,直接向各社交軟件如微博、QQ、微信、淘寶等海量受眾群體進行營銷公關,提高企業運營效率及生產力,形成普遍的以互聯網平臺為基礎的“互聯網+”產業鏈,最后實現整體社會財富的增長。
2、什么是商業模式
商業模式是供給方滿足需求方需求的體系,是輸出變量與輸入變量流動性的過程,是交易雙方對各自擁有的資源進行利益分配的機制。從狹義角度泛泛來講,商業模式就是各個企業盈利的措施與對策。相匹配、先進的商業模式可以使企業價值最大化,能把企業運行的內外各種條件集合起來,使企業利潤最大化得以實現,通過時時調整戰略手段滿足客戶的需求和價值,達到使企業持續賺錢目的的商業計劃書。
對于一位商人來說,商業模式就是“生意”、“買賣”,其內涵就是做什么買賣,又如何賺錢,好的商業模式就近乎于好的營銷手段。而商業模式又與企業的長期戰略計劃存在差別,企業當下選擇的商業模式更可能映射出的是短期內企業將如何運營。一個企業的商業模式并不是率由舊章、一成不變的,他是隨著企業不同的發展階段、內外環境的變化而更迭的。商業模式,其本質就是利益相關者的交易機制。
3、中國傳統零售業商業模式及其現時局限性
3.1 供銷合作社
自1985年中國統購統銷制度取消后,供銷合作社就在逐步的退出歷史舞臺。供銷社在當今規模經濟的當下,作為微型商業組織結構已經完全與數據信息時代相脫節。首先,不能準確的把握市場風向,由于其獲得市場信息的延后性,不能合理的進行資源配置,準確的進行采購銷售,往往造成資源的浪費。其次,當今中國已由小農經濟為主轉變為以城市規模經濟為主,供銷合作社并不能滿足中國龐大內需市場的供給鏈。最后,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由過去的計劃經濟變革為具有社會主義特色的市場經濟,供銷合作社作為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普遍存在運行機制僵化等問題,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經濟中,其競爭力并不強。
3.2 百貨大樓
在百貨時代,一般是供給小于需求,商店在交易方占主導地位及優勢話語權。在店內柜面使用方面,由于其在供應方的絕對話語權,導致入場費、賣場費、平時扣點高于業態水平,致使商品價格居高不下造成商品流通不順暢,阻礙市場經濟的繁榮發展。百貨大樓由于其體量小且因其經營模式、場內設計,致使其無法達到全業態,往往造成場地使用率不高造成資源浪費。因為傳統百貨的種種缺陷,當下的百貨公司在向購物中心方向發展,加強體驗和賣場氛圍,百貨購物中心化是未來趨勢。
3.3 綜合性商超
起源于上世紀50年代的美國,屬于超大型購物中心,是一種新型復合型的零售商業模式,比如萬達廣場、寶龍城市廣場等。在一個大型的建筑物內由公司統一組織、協調和規劃,把各種類別的零售商鋪、餐飲服務、服務體驗等組織在一起,提供購物、休閑、飲食、娛樂等多種消費形式一站式的服務中心。具有規模龐雜、一應俱全等特點。購物中心一般注重消費者的體驗感受,其空間利用率一般在36%-51%之間,通行流暢、消費者休息區較多;其功能類商鋪占有較大比例,一般在56%以上,能夠使消費者有良好的購物休閑體驗。
但是,由于人們生活物質水平的提高,普遍都擁有私家車導致交通擁堵出行不便,高峰期想要在購物中心附近找到停車位可謂難于上青天。其次,出門購物免不了要梳洗打扮一番,這種必要出門流程往往會抵消消費者的購物欲望,相對于直接從電商平臺購物較不方便。最后,因其面積太大,休息設施不足而店鋪又分類較模糊,很容易讓消費者產生疲倦感。
4、互聯網時代零售業新型商業模式
4.1 工具+社群+商業模式
工具,指的是互聯網電子商務、社交媒體軟件,巨量數據云端分析等互聯網信息工具;社群,是指生存在數據信息時代下受益于互聯網信息系統工具的海量受眾群體;商業,就是將上述兩者聯系在一起的紐帶,為供給雙方提供交易模式,買方受益賣方賺錢的獨有資源流通過程。這種商業模式的典型代表有淘寶、微商、網紅經濟等,是目前互聯網線上交易非常盛行的市場營銷模式。
互聯網的深入發展及應用正在潛濡默化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和消費方式,同時企業跟著客戶群體的變化也在改變著自己傳統的營銷方式和經營理念。電商/微商因其便捷的購物與支付方式,迅速在市場交易總量上占據相當的份額,為企業開辟了新的銷售渠道,為個人提供了新的創業方式,更大的刺激了市場流量的流動性,促進市場的繁榮。
但就目前來看,時下的微商多數都還是粉絲經濟,沒有系統的營銷管理模式,往往是個人在社交媒介朋友圈上透支自己的信用與社交資源,是一種不可持續性發展的營銷方式。但是不可否認,這一模式增加了客戶與供應方的聯系,節省降低了運營成本,提供了交互式的營銷渠道進而增強了企業/個體的市場核心競爭力。
4.2 長尾型商業模式
長尾理論最早是在2004年由美國媒體人克里斯·安德森提出的,是數據互聯網經濟時代下的產品,這一商業模式的內在核心是“多樣少量”。生產工具的大眾化、營銷渠道的多樣化“零距離”化都致使鏈接供需雙方的成本驟降,長尾型商業模式順勢而生。長尾理論闡述的是企業由向大量客戶群體銷售少量拳頭旗艦產品,到銷售數量龐雜的利基產品轉變。簡要來談,實行長尾型商業模式的企業更著眼于市場上數量最龐大、個體利潤較薄的各類中低檔客戶,非常適用零售業和中間商等。
長尾理論是一種十分具有人性化的商業模式,與當下體驗經濟時代潮流緊密契合,通過互聯網電子商務等多種營銷渠道可以充分發揮其個性化優勢。如果企業是以在互聯網平臺銷售虛擬產品為主,那么支付和配送成本幾近于零,非常適合長尾理論的發揮應用。一個典型的長尾型商業模式公司“亞馬遜”,通過有效的商業運作可以把過去冷門的小眾商品運作成滿足大眾需求的緊俏產品,可以獲得利潤更多又可以去庫存化,提高企業的運行效率。
4.3 多邊平臺商業模式
平臺商業模式實質上是商業生態鏈由單邊向多邊轉型,一級市場批發與零售相結合,利用互聯網電子商務平臺巨量的受眾客戶群體建立起無盡增值的可能性。互聯網電子商務平臺如淘寶、阿里巴巴、京東等,可以理解為線上市場,供需雙方在這里交易自己獨有的資源,是多方交易模式。從狹義角度泛泛來講,馬云作為阿里巴巴、淘寶的掌舵人,就是在電子商務平臺上整合資源,聯合供需雙方為其提供交易平臺,制定規則并維持市場秩序,賺取場地使用費、廣告費用等。
平臺通過促成供需交易雙方不同群體之間的互動而創造價值,也由此產生自己的巨大流量受眾群體,在數據信息化時代,擁有海量數據及受眾群體就有創造價值的無限可能性,一個多邊平臺的品牌價值及發展的可持續性就在于它所能夠吸引而來的用戶數量。互聯網電子商務平臺與傳統商業模式相比具有以下特征:“運營成本低;參與方多邊互動;網絡化—支付零距離、消除不對稱感;開放性—線下購物中心遠沒有線上電子商務平臺的商品種類繁多;依附性—互聯網平臺作為線上場地的提供者和中間商,可以使平臺獲得巨量數據及廣泛的受眾群體。
5、“互聯網+”商業模式發展趨勢
互聯網科技信息工具日新月異,通過時間的沉淀,更加深入重塑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消費習慣,面對龐大的需求市場,過去的B2B、C2C、B2C等互聯網商業模式已滿足不了消費者的體驗需求,畢竟我們已經步入了體驗經濟和買方市場時代。自2015年以來,中國電子商務進入平穩發展期,電商風口紅利正在逐步減少,線上交易總額增長率正在逐年下降,而“新零售”這一新型零售商業模式的出現,正是解決目前零售業發展瓶頸的突破口。
“新零售”依然是以互聯網為基礎,但通過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手段,對商品生產、銷售及流通過程進行了技術性變革,更加注重消費者體驗,更好的服務消費者并及時滿足消費者需求,是對線上服務、線下體驗、以及新型物流方式的深度融合,重塑了零售行業的業態結構和生態圈。構成“新零售”有三大要素:線上、線下、物流,其內核是大數據分析。
“新零售”并不等同于O2O,O2O通俗來講就是線上銷售與線下實體店結合,看似結合實則是近乎于兩條“平行線”,一般只是把線下銷售轉為線上銷售線下體驗這一單向模式,這種商業模式當下僅局限于類似家具行業還比較適用,相對于零售行業來說就稍顯落后了。目前,“新零售”初期做得比較好的是京東,京東自營擁有大量分布于全國各地的自有倉庫,具有快速的物流周轉能力,為其未來京東便利店的鋪設夯實了基礎。但“新零售”的核心是其數據分析能力,這是一個大數據信息流量為王的時代,具有精準的客戶數據分析能力才能洞察先機,為消費者量身打造更好的體驗服務,搶奪更多的市場份額。
結語
跟隨時代潮流,及時洞悉市場新風向,能夠與時俱進、引領時代前沿的商業模式才能夠讓企業可持續發展。商業模式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尤其是在大數據互聯網時代,新風口的更迭速度非常快,企業戰略決策制定者應該根據市場風向時時調整營銷策略及拓展新路徑,而不應簡單僵化的依靠過去的模式。在體驗經濟時代,哪種商業模式能夠更加的深度融合線上、線下、物流配送三者功能為客戶服務,能夠更及時的滿足消費者需求,并通過互聯網大數據分析為客戶量身打造體驗場景,那么這種商業模式就是當下企業所需要的。
參考文獻:
[1] 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大數據時代[M].盛楊燕譯.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1,p45-54.
[2] 楊洪.傳統零售企業O2O模式可行性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5(01)
[3] 董岳,王翔,周冰蓮,張冬.互聯網+時代商業模式創新的演變過程研究[J].中國科技論壇,2017(02)
[4] 杜睿云,蔣侃.新零售:內涵、發展動因與關鍵問題[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7(02)
[5] 郭燕,陳國華,陳之昶.“互聯網+”背景下傳統零售業轉型的思考[J].經濟問題,2016(11)
相關經濟刊物推薦:《商業經濟研究》專業理論刊物。研究社會主義商業經濟理論,介紹企業改革和營銷經驗。主要讀者對象為商業、供銷系統管理和工作人員、經濟理論工作者及經濟院校師生等。《商業經濟研究》主管單位:中國商業聯合會,主辦單位: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國內統一刊號:11-4105/F,國際標準刊號:1002-5863。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