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8-17所屬分類:管理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21世紀以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促進了我國各個城市的經濟發展速度不斷增加,但同時各個城市地區也出現了顯著的生態環境污染情況,其中以城市河道的生態問題最為突出。對于各個城市地區來說,必須要重視城市河道生態環境問題,并提出針對性的解決對策
摘要:21世紀以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促進了我國各個城市的經濟發展速度不斷增加,但同時各個城市地區也出現了顯著的生態環境污染情況,其中以城市河道的生態問題最為突出。對于各個城市地區來說,必須要重視城市河道生態環境問題,并提出針對性的解決對策。本文也在充分闡述城市河道生態環境存在問題的基礎上,從構建人工濕地、靈活使用人工增氧、開發生態性護岸機制、貫徹綜合治理體系四個方面,綜合全面的探討了城市河道生態治理與環境修復措施,給我國各個城市的河道生態治理帶了一定的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城市河道;生態治理;環境修復;生態環境
引言
城市河道的生態環境治理有利于確保河道的防洪排澇、引水交通、生態調節等功能的基本完善,以及滿足人們對河流的生態景觀功能和文化功能的需求。進行城市河道進行生態環境的治理和修護最主要的目的是構建完善的河道生態系統。當前我國城市河道的治理過程中存在較多問題,需要采取措施進行改善,促進城市經濟、文化的發展,生態環境的改善,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1城市河道生態治理環境修復的基本原則
1.1綜合性原則
對城市河道生態環境的治理應當建立在不影響河道正常的防洪、排澇、引水、交通等基本功能的基礎上,采用科學合理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進行河道的治理和修復,促進河流的生態修復、水質的提高、生態景觀的構建。同時,也要重視城市河流文化建設和市民親水活動的需求。
1.2因地制宜原則
提高城市河道治理的有效性,必須從城市河道實際情況出發,只有充分尊重地理環境條件,才能提高城市河道治理的有效性,解決城市河道建設投入與產出比問題。具體需要按照城市文化、歷史生活習慣,給出有效治理城市河道的措施,達到全面改進與優化城市河道的目標。在改進城市河道時,還要從當地的氣溫、濕度、地理環境和工業生產情況出發,在綜合光照等條件情況下,圍繞地方特有的植物體系,形成全面科學的治理方案,從而達到有效降低成本與提高治理效率目標。
1.3修復維護原則
提高城市河道治理的有效性,達到綜合治理城市河道目標,還要在合理配置生態資源的基礎上,保障達到特定的排澇、防洪與通航作用。在塑造河流良好生態服務與環境保護戰略功能的基礎上,達到全面綜合治理目標。而且在設計城市河道水、陸空間時,還要從河道現有生態資源體系入手,在尊重河道歷史的基礎上,通過階段性的維護,達營造生態群落,不斷優化城市河道環境。
1.4自然性原則
城市河道治理和修復的自然性原則要重視對水體自凈能力修復、對水體污染源進行治理;重視生物多樣性的修復,提升城市河道的服務價值和生態穩定性,更好地發揮調節城市生態環境、局部小氣候、改善空氣質量等作用。
2城市河道生態環境存在的問題
就當前我國各個城市的河道生態環境實際情況來看,多數城市地區在這方面都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其主要集中體現在三個方面。
2.1城市河道的防洪能力變弱。這主要是因為城市在擴張建設過程中,河道的過流面積遭到壓縮。再加上城市居民的不斷增多,使得城市水文效應也出現了較大的變化,最終降低了河道的防洪能力。
2.2河道水體的自凈能力不高,并且出現了較為顯著的水質污染問題。在當前城市河道體系中,地表徑流會攜帶城市污染物直接流入河道中,同時一些沒有達到排放標準的生活污水也會流入到河道中,使得河道水體的自凈能力顯著下滑,并帶來顯著的河道水體污染情況。
2.3水質下降、污染嚴重
城市規模增大、人口增多,產生大量的生產生活污水排放到河流、特別是工業廢水的排放、固體廢棄物滲流液等污染嚴重超標的廢水排放,加劇了城市河流水質的下降和污染。當前我國對城市污水處理的法律制度、行政措施、技術手段等方面問題嚴峻,沒有建立起完善的污水處理體系,對環境保護、污水處理的意識較為淡薄,加劇了城市河流水質下降和污染的現象。
3城市河道生態治理與環境修復措施
3.1實施生物修復措施
為了改善城市河道的水質,可以采取生物措施進行改善,在河道放生魚蝦、貝類等水生生物,通過動物的進食等作用對河水污染物進行富集和凈化,也能加快河道污染物的分解。同時,也可以在河岸、河心島等位置種植水草、樹木,可以實現對河道富營養物質、污染物的吸收和截留沉降,促進城市河道水質的凈化和改善,促進城市河道生態系統的平衡。此外,在采取生物措施進行修復時,動植物種類的選取要最好選擇本地的種植物,避免造成生物入侵的現象,對城市河流的生態環境帶來新的、更加嚴重的問題。
3.2構建人工濕地
想要充分發揮城市河道的生態功能,就應該立足于河道來構建水文生態系統,并充分構建人工濕地體系。人工濕地的建立不僅能夠顯著提高河道的水資源調節能力和利用效率,同時也可以改善區域氣候,提高水體中的生物多樣性。特別是當前我國各個城市地區的現代化建設速度不斷加快,城市濕地面積也顯著降低,因此更有必要構建人工濕地項目。在具體建設中,城市地方部門可以通過人工河道治理的整體方式,并通過水陸過渡帶等途徑來隔離污染水,并修建各個濕地項目。
3.3實施人工增氧
當前影響城市水質的主要原因在于工業生產而導致的工業廢水排放帶來的污染。雖然國家環保要求日益提高,經濟發展轉型工作初見成效,但是對受損水體進行治理,仍是城市河道及生態環境治理的重頭戲。加強對工業廢水污染的治理,需要從控制水體含氧量入手。水中溶氧問題是工業生產排放廢水造成的主要問題之一,采用人工措施進行人工增氧,可以達到修復水生態環境和深層次治理河道的目標。具體可以利用人工增氧措施,在河道周邊修建大型筑水車、跌車、噴泉等設施,從而通過人工促進水流動的方式,提高河流水體循環能力,增加河道水體容氧量,消除水污染危害的目標。
相關期刊推薦:《環境與發展》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雙月刊)反映內蒙古自治區及北方地區環境科學、研究動向、成果與經濟、傳播信息、交流學術,促進環境科學成果產品化和產業化,推動環境科學事業發展。
例如,為了達到河道增氧的目標,某峽市水務局相關部門采用PQS大型河道清淤泵對河道進行清淤工作,在澗河1期工程中栽植青綠苔草、百慕大、金葉女貞、紅瑞木等地被植物93000m2,約36個品種;種植海棠、白皮松、華山松、白蠟、柳樹等喬灌木5000株,約34個品種;栽植荷花、千屈菜、黃菖莆等水生植物9000m2。
3.4開發生態性護岸機制
生態性護岸機制也是城市河道生態治理與環境修復的重要舉措,并且在當前我國各個城市地區也開始得到廣泛深入的應用。這種方法在具體使用過程中的成本非常低,同時也能夠顯著改善河道生態環境。需要注意的是,在選擇護岸植物的時候,各個城市地區不要一味套用國內其他城市地區的成功案例,而應該結合自身區域情況,選擇那些最適合本地氣候以及河道護岸植物選擇原則的植物,能夠充分發揮這些護岸植物的生態效應,避免使用外來植物而帶來不必要的生態問題。
結語
城市河道生態環境修復與治理對城市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當前我國城市河道中存在的問題表現為泄洪能力下降、水質下降、污染嚴重、河流生態系統破壞嚴重等方面,為了實現對河道生態環境的治理和修復,可以采用修復河道濕地、生物修復措施、水量補充等措施,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論文作者:王群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