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9-08所屬分類:醫學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 要】目的 探究放射技術在診斷肺部腫瘤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2018年1月- 2019年6月期間,于我科室就診的疑似肺部腫瘤患者200例作為研究樣本,對患者實施X線片檢測聯合CT掃描(放射技術)進行診斷,并采用實驗室痰脫落細胞檢測結合纖維支氣管鏡做檢查(金
【摘 要】目的 探究放射技術在診斷肺部腫瘤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2018年1月- 2019年6月期間,于我科室就診的疑似肺部腫瘤患者200例作為研究樣本,對患者實施X線片檢測聯合CT掃描(放射技術)進行診斷,并采用實驗室痰脫落細胞檢測結合纖維支氣管鏡做檢查(金標準),來對放射技術的臨床診斷結果準確性進行判斷。結果 患者肺部良性腫瘤的診斷準確率達到100.0%,在分型診斷方面,有3例轉移型肺癌患者被誤診為中央型肺癌,誤診率為1.5%,整體分型診斷準確率達到98.5%。經實驗室痰脫落細胞檢查結合纖維支氣管鏡檢查證實,200例患者均患有肺部腫瘤疾病,(P<0.05)。結論 在肺部腫瘤疾病的診斷中,診斷準確率和分型診斷準確率都比較高,且具有無創性、快速性及可重復性等顯著優勢,技術成熟、操作簡單,可將其作為肺部腫瘤診斷與鑒別診斷的首選方式。
【關鍵詞】肺部腫瘤;放射技術;應用價值
肺部腫瘤是臨床上的常見惡性腫瘤,惡性程度高,早發現、早治療,可有效促進患者的預后。但早期肺部腫瘤患者的臨床癥狀不明顯,患者自身也常為有特別不適感,極易影響病情的早期發現,也十分容易發生誤診、漏診現象,從而延誤患者的治療。不少肺癌患者到醫院看病時,疾病已發展到晚期[1]。隨著現代醫學技術的發展進步,肺癌診斷技術也得到了大幅提升。放射技術是一種常見的無創檢測技術,目前在臨床的應用日益廣泛。為了進一步評估放射技術在診斷肺部腫瘤中的應用價值,本文選擇200例疑似肺部腫瘤患者進行回顧性研究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納入研究樣本的200例疑似肺部腫瘤患者,男127例,女73例;年齡35-84歲,平均年齡(56.8±12.6)歲;病程5個月-4年,平均病程(1.9±0.7)年。患者的主要臨床癥狀為不同程度的咳嗽、胸部疼痛、咳痰、咳血、氣短、突然性發熱等。少部分患者出現眼球凹陷、瞳孔縮小、上淋巴結腫大、頸部動脈曲張等癥狀;颊呔懦尾科渌麌乐丶膊,意識清楚,精神正常,所有患者均知情并自愿參與本次研究。本次研究已獲得審批。
1.2 方法
200例患者均行X線照射聯合CT掃描檢查進行診斷,在完成診斷后,再應用實驗室痰脫落細胞檢測結合纖維支氣管鏡做驗證檢查(金標準)。X線照射檢查方法如下:照射參數為28-32毫安、電壓60-70千伏。患者取仰臥位,準確放置儀器后,指導患者呼吸,中心線對準第六胸椎,焦片距取150cm左右,將成像板保持垂直,如果有必要,則要加拍雙斜位。CT掃描方法具體如下:患者平臥舉起上臂,保持平靜,叮囑患者吸氣后屏氣后進行掃描。掃描范圍為肺尖至肺底部,層厚、層距均為10毫米,電壓150千伏,螺距為2毫米,電流90毫安~95毫安。在進行平掃后,再行胸腔增強掃描。使用專用高壓注射器,將流速3.5-4.5毫升/秒的泛影葡胺70-85毫升注入到患者的肘靜脈,采用智能追蹤掃描方式,獲取動脈期、靜脈期及延遲期圖像,最后再進行薄層后處理三維重建觀察。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處理文中數據,t檢驗計量資料檢驗計數資料,以P<0.05表示有統計學價值。
2 結果
患者肺部良性腫瘤的診斷準確率達到100.0%,與金標準數據相比,P<0.05。其中,65例為良性腫瘤,占比為32.5%,全部都為肺錯構瘤;135例為惡性腫瘤,占比為67.5%,在這其中,57例為中央型肺癌,46例為周圍型肺癌,32例為轉移型肺癌。在分型診斷方面,有3例轉移型肺癌患者被誤診為中央型肺癌,誤診率為1.5%,整體分型診斷準確率達到98.5%。經實驗室痰脫落細胞檢查結合纖維支氣管鏡檢查證實,200例患者均患有肺部腫瘤疾病,(P<0.05)。
3 討論
肺部腫瘤是臨床上的常見腫瘤類型,也是我國發病人數最多、死亡人數最多的癌種,發病率、致死率都居高不下,嚴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臨床醫學研究顯示,早期肺部腫瘤患者治療后的預后理想,如果患者能做到肺部腫瘤早診斷、早治療,可以顯著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咳嗽、咯血、胸部疼痛等是肺癌患者的主要臨床癥狀,這主要是由于肺腫瘤在生長過程中,壓迫、刺激周圍局部組織導致,患者還可能會出現體質量下降、高熱等,不過,大部分患者早期無明顯癥狀,加之肺泡中沒有神經,早期肺癌患者對自身疾病感知不強,常常忽視咳嗽、胸痛等癥狀,使得肺癌疾病診斷不及時、不準確,經常會被誤診為支氣管等疾病。臨床上診斷肺部腫瘤的方法有很多中,如X線照射檢查、CT檢查、實驗室檢查、MRI檢測等。在各種診斷方法中,放射技術具有理想的應用價值。放射技術主要包括X線照射和CT掃描檢查,這兩種方法操作簡便,可重復性高、無創等,可清晰顯示患者病灶形態與周圍組織受侵情況,準確率也非常高[2]。在臨床具體應用中,首先是對患者進行胸部X線照射,找到主要病變區域,確定病灶位置,然后,再應用CT掃描來對患者的主要病變區域進行詳細掃描。通過CT掃描獲取相應的圖像,通過重建平面、矢狀面等方法,結合腫塊邊緣的短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等影像學特征來對肺部腫瘤進行分型,從而判斷肺部腫瘤的良惡性[3]。
相關期刊推薦:《醫學影像學雜志》(月刊)創刊于1990年,是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全國性學術期刊,設有論著,研究生園地,實驗研究,綜述,論著摘要,經驗介紹,病例報告等欄目,主要刊登傳統X線,CT ,MRI,介入放射學,超聲,核醫學等影像診斷與技術、設備維修方面的文章。
在本文研究中,200例患者行行X線照射聯合CT掃描檢查進行診斷,并將診斷結果與實驗室痰脫落細胞檢測結合纖維支氣管鏡做驗證檢查(金標準)進行比較。結果顯示,患者肺部良性腫瘤的診斷準確率達到100.0%,在分型診斷方面,有3例轉移型肺癌患者被誤診為中央型肺癌,誤診率為1.5%,整體分型診斷準確率達到98.5%。經實驗室痰脫落細胞檢查結合纖維支氣管鏡檢查證實,200例患者均患有肺部腫瘤疾病,(P<0.05)。研究結果符合既有的文獻研究結果,提示放射技術在診斷肺部腫瘤中的應用效果理想,診斷準確率比較高。不過,放射技術在肺部腫瘤疾病診斷中,也因種種因素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在診斷周圍型肺癌時,因其影像學特征與結核類型疾病比較相似,容易發生誤診。而且,在中央型肺癌較小的時候,應用X 線檢查也將無法檢出。不過,整體來看,放射技術在肺部腫瘤疾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還是很高的,能提高肺部腫瘤診斷準確度,肺部腫瘤的檢出率較高,尤其是對肺部腫瘤良惡性進行定性時,結果更加精準,臨床可將其作為肺部腫瘤的初篩手段和診斷與鑒別診斷的首選方式。——論文作者:王艷艷 茍俊靜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