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9-08所屬分類:醫學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目的:分析呼吸內科抗菌藥物的臨床選擇以及合理的應用情況。方法:選取2019年1月-2019年8月的呼吸內科患者200例作為研究對象,分析患者的抗菌藥物的臨床選擇和合理應用情況。結果:200例患者中,抗菌藥物在臨床上的選擇依次為頭孢他啶(29%)、頭孢哌酮(25
摘要:目的:分析呼吸內科抗菌藥物的臨床選擇以及合理的應用情況。方法:選取2019年1月-2019年8月的呼吸內科患者200例作為研究對象,分析患者的抗菌藥物的臨床選擇和合理應用情況。結果:200例患者中,抗菌藥物在臨床上的選擇依次為頭孢他啶(29%)、頭孢哌酮(25.5%)、阿奇霉素(16%)、阿莫西林(12.5%)、頭孢呋辛(7.5%)、環丙沙星(5.5%)、青霉素鈉(2.5%),上述幾種是呼吸內科抗菌藥物中臨床選擇率相對較高的的藥物,而呼吸內科的抗菌藥物多達三十種。而呼吸內科患者的抗菌藥物使用方式則分別是一聯用藥、二聯用藥、三聯用藥以及四聯用藥。結論:在呼吸內科中,對于患者在臨床上選擇和應用抗菌藥物方面具有著較高的要求,醫生需要基于菌藥物的效果、特點等合理的選擇抗菌藥物,以此來促使患者能夠減輕耐藥性,從而保障患者今后的生活質量。但是在提高患者治療效果、降低患者耐藥性、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的同時,對于患者進行臨床治療的過程中,必須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對于藥物類別與使用方法等展開藥物的選擇。
關鍵詞:呼吸內科;抗菌藥物;臨床選擇;合理應用
醫學不斷進步造就臨床醫學技術快速發展,藥學發展中對藥物種類及應用上做出更新,但往往院內對抗菌藥物應用劑量、頻率及種類與后續耐藥率發生率緊密聯系。加之醫院內呼吸內科住院患者抗菌藥物應用廣泛,對患者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影響?咕幬飸蒙希饔脼橹委熂胺乐尾≡腥荆壳皣鴥葘咕幬锉O管力度不足,形成濫用現象。當藥物濫用會增加抗菌藥物耐藥性,不利于患者后續治療及預后,甚至還對人類健康造成威脅。濫用及過量使用抗菌藥物,不僅會造成資源浪費及患者就醫成本增加,甚至會影響生態環境。相關研究表明,嚴格控制抗菌藥物應用對改善院內整體耐藥性起著促進作用,因此,需規范院內抗菌藥物使用。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2019年1月-2019年8月的200例呼吸內科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呼吸內科的相應診斷標準,并且經過院倫理委員會批準,而患者對研究知情,簽署同意書。其中,男性患者110例,女性患者為90例,年齡在21歲~76歲,平均年齡為(46.7±4.6)歲,所有患者均使用抗菌藥物進行治療。
1.2方法
對于200例呼吸內科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主要統計患者的年齡、性別、診斷以及治療效果、藥物使用情況等信息,然后對于藥物的使用數量、適用類型、是否聯合用藥、是否存在不合理的藥物使用情況等進行分析,然后分析200例患者的治療效果,最終還需要統計抗菌藥物的使用類型與臨床方式。
1.3統計學處理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呼吸內科患者的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情況
200例呼吸內科的患者共應用的抗菌藥物種類大約在30種以上,其中抗菌藥物應用比例相對較高的有頭孢他啶58例(29%)、頭孢哌酮51例(25.5%)、阿奇霉素32例(16%)、阿莫西林25例(12.5%)、頭孢呋辛15例(7.5%)、環丙沙星11例(5.5%)、青霉素鈉5例(2.5%)等。
2.2呼吸內科患者應用抗菌藥物的使用方式
所有患者在臨床中應用抗菌藥物的情況主要為一聯用藥、二聯用藥、三聯用藥、四聯用藥。
3討論
臨床常用藥物之一為抗菌藥物,臨床合理應用對患者及社會起著積極影響,但濫用抗菌藥物對患者經濟負擔會造成影響,甚至會威脅患者生命安全。目前臨床常用抗菌藥物可有效避免對病原菌感染,預防用藥占抗菌藥物使用總量30%~40%。同時,若上述過程中合并用藥不當往往會引起病原菌高度耐藥,對部分嚴重者甚至會繼發感染,因此,合理應用需引起臨床高度重視。如何鑒別患者感染類型合理選擇抗菌藥物,對單純病毒性感染、合并細菌感染及繼發感染患者,如何選擇抗菌藥物以及藥物劑量、使用頻率及時間均為醫師關注重點。對不明原因發熱者,此時治療上不建議采取抗菌藥物,應及時查明發熱原因,依據患者耐受情況選擇應對藥物治療。醫師應結合典型癥狀及病原體檢查,及時做出診斷及早開展治療。且用藥干預時期,避免局部采取抗菌藥物應用,避免細菌耐藥、變態反應。要合理選擇藥物劑量、療程,過小劑量達不到治療目的形成耐藥,劑量過大造成不良反應,且療程時間過短疾病復發,后續轉為慢性感染。對老年患者來說,自身機體逐步下降,用藥期間需科學控制劑量及合理性。
相關知識推薦:呼吸內科有哪些期刊收肺炎論文
抗菌藥物應用不合理,會促使細菌和致病菌出現高耐藥性,導致無法有效抑制耐藥性細菌的生長與繁殖,嚴重影響治療效果。同時可致使患者體內細菌群落種類和數量失調,易增加患者二度感染的風險和概率,導致病情加重。臨床上為及時有效地控制感染,普遍存在廣泛應用廣譜或超廣譜抗菌藥物的現象,由于患者病情無需采用廣譜或超廣譜類藥物治療,此類藥品價格均較昂貴,無形中既造成藥物資源浪費,又加重了患者的經濟負擔。臨床藥師干預用藥是指其在按常規分發藥物之外,充分運用自身藥學專業知識,指導醫生合理用藥。臨床藥師通過直接參與查房和會診,直接掌握患者的病情等第一手資料,能有效為醫師用藥方案提供合理化建議,利于提高患者用藥的治療效果及安全性。通過對醫護人員合理用藥專業知識的培訓,能有效提高醫護人員對抗菌藥物應用知識的知曉率,促使醫師在用藥治療過程中自覺規范自身行為,為抗菌藥物在臨床的合理應用奠定堅實基礎。通過實施處方點評等措施,對臨床醫師合理使用抗菌藥物起到監督與促進作用,臨床醫師的抗菌藥物合理應用水平顯著提高。
通常情況下,對于呼吸內科疾病的細菌感染來說,只需對患者使用一種抗菌藥物治療就可以得到顯著療效,但是如果對患者進行病原菌檢測之后,存在著結果不明確的問題,并且患者的病情相對嚴重,那么則需要采取聯合用藥的方式。但在對患者進行聯合用藥時,需要根據患者的情況,對于抗菌藥物進行篩選,并合理配伍。例如,繁殖期殺菌劑與抑菌劑之間不適合聯合使用、磺胺類抗菌藥物與p一內酞胺類藥物聯合使用,有可能會產生耐藥菌。所以,在實施聯合用藥時,需要注意此類問題。
結論
綜上所述,呼吸內科住院患者作為院內高危人群,且用藥耐藥性偏高,要求臨床醫師依據藥敏結果合理用藥,降低耐藥性。——論文作者:張碩頻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