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4-29所屬分類:醫學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共享經濟模式是社區發展的新主題。為了解決社區在資源、空間、人力等方面的整合和利用問題,從多角度積極探索社區的發展模式。從共享理念入手,分析我國社區中存在的問題,剖析了共享社區的可行性和發展模式,探討了共享社區的實踐意義。 關鍵詞:共享
摘要:共享經濟模式是社區發展的新主題。為了解決社區在資源、空間、人力等方面的整合和利用問題,從多角度積極探索社區的發展模式。從共享理念入手,分析我國社區中存在的問題,剖析了共享社區的可行性和發展模式,探討了共享社區的實踐意義。
關鍵詞:共享經濟;共享社區;閑置物品;閑置勞動力
共享經濟是指擁有閑置資源的個體或組織有償讓渡資源使用權給他人,從而使資源讓渡者獲取回報、使用者通過使用閑置資源滿足需求的一種新型經濟模式。其本質是整合線下的閑散物品、勞動力、教育醫療資源。
期刊推薦:《科技風》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河北省科學技術協會主管,河北省科技咨詢服務中心主辦的國內公開發行的大型綜合類科技期刊。主要欄目涵蓋:行業高新技術、工程和建筑科學、IT和信息技術等各類應用科技理論及教育教學、黨建政工、文化藝術等方面的內容。本刊向全國廣大教育工作者、財務人員、工程、農業技術人員、醫務工作者、科技管理人員、經濟管理人員社會科學工作者等人士征集符合以上內容等各方面的創新工作經驗及學術論文。在本刊發表的論文均符合中、高級職稱的評審要求。
共享社區,是指從閑置物共享、知識服務共享等方面對社區管理內容進行創新,從不同層面表明社區共享方向與理念,借此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其主要目的是建設共享各類資源的和諧人文社區。
1我國社區發展中面臨的主要問題
社區建設的宗旨是共建、服務、發展。隨著現代生活的日益多樣化,居民對社區功能的需求也發生了變化,單一功能的老式社區已經不能滿足大部分居民生活的需要。其面臨的具體問題如下:
1.1社區的閑置物處理方法不當
通過走訪調查發現,超過一半的人曾經把閑置物堆放在家里,而絕大部分的人是愿意將閑置物再次利用或者捐贈給他人的。一些年輕受訪者表示,由于產品更新換代較快,自己的消費頻率也高,不具備最新流行功能的物品往往就被替換了。出于勤儉節約的考慮,這部分物品往往被存放在家中。還有一些受訪者表示,家中部分閑置物品質較好,但出售價值不高且運送方面較麻煩,最后只能選擇將其丟棄。更有一些住戶有意愿將閑置物品捐贈,但由于沒有渠道或者等待時間過長,物品超過了保質期。
1.2社區的文化活動匱乏
根據調查,近一半以上住戶是愿意參加社區活動的,其中反應最熱烈的是中老年人群體。但是大部分社區的文化活動基本沒有,偶爾有社區會在空曠地方露天播放一些老電影,但是觀看的人也寥寥無幾。主要原因有三個,其一,社區人口不斷增加,但是活動設施已經老化甚至是廢棄,公共的空地被雜物占用,居民想組織活動但是很難有足夠的公共場所。其二,社區活動缺少領頭人和經費。大部分的社區工作人員缺乏專業的文藝經驗,加之社區經費有限,難以形成穩定的、各具特色的、有質量的社區群藝隊伍。其三,社區的文化活動還停留在老式階段,譬如露天老電影已經跟不上社區的文化需求了。
1.3社區住戶之間認識程度不高
傳統社區居民之間知根知底。但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和人口流動性的加強,社區已經成為一個近似陌生人的社會,個人隱私得到尊重的同時,人與人的界限也越來越分明,居民對面不相識,缺乏最基本的互信和互助。
1.4社區的配套服務中心匱乏
絕大部分受訪者希望小區能夠提供便民設備與場所,如24小時銀行、幼兒托管中心、游泳館、圖書館、咨詢中心等等。但現有的小區大部分都不能提供此類功能,即使部分小區有早教中心、圖書閱覽室等等,也是屬于商業性質,收費過高致使大部分居民消費減少。
1.5社區的簡單勞動力閑置
社區內部分勞動力素質偏低,限制了就業選擇,加之很多人需要兼顧家里的老人和小孩,無法去較遠的地方工作,這就造成了社區內大量的簡單勞動力閑置。
2共享社區實施的可行性
共享是指將一件物品或者信息的使用權或知情權與他人共同擁有,有時也包括知識產權。據調查,在有償使用的前提下,居民是愿意與人共享自己的閑置物、知識能力或使用他人閑置物和知識能力的。
2.1共享社區實施的基礎
根據調查得知大部分居民家中都存在閑置物,往往東家當中的閑置物可能是西家需要的,這就為共享提供了可用的物質基礎。社區的原有規劃是存在足夠的公共用地的,由于大部分社區中存在私搭亂建占用的空間以及破舊衰敗、閑置廢棄等未積極利用的空間,如果將這些空間整合重新設計為居民的文化娛樂場所或者便民服務中心場所,這就為共享提供了可用的空間基礎。另外,社區中儲存著豐富的人力資源,社區的居民有醫生、教師、各行業工人和一些自主創業者。你需要的知識技能可能就在你的周圍,這就為共享提供了可用的人資基礎。
2.2共享社區的實施需要社會各個層面的支持
(1)政府層面。共享社區建設是大數據時代下的新生事物。為解決部分居民不易接納、不愿參與的問題,共享社區在建設過程中,政府應當更多地承擔服務、引導和監督功能。1)完善共享社區的政策支持,如:人才、技術、費用和平臺等等。2)協調社區與環保、規劃、市政、綠化等多個部門的關系。3)幫助整合廢舊、占用的場地,梳理可用的空間,在土地或空間的性質、功能變更方面提供參考和配合。
(2)居民層面。居民是社區的主體,居民在共享社區的建設當中也應承擔相應的責任和義務,從物資、空間到人力等方面,居民都應當積極參與社區的建設與管理。
(3)技術層面。互聯網+是共享社區重要的交流手段,可以有效解決距離和時間的問題,弱化信息不對稱帶來的影響。互聯網的相關技術,能夠快速整合社區的空間、物資、人力,促進社區資源共享。
3共享社區的幾種共享模式
3.1物資共享模式
每家每戶都有大量的閑置品,這些閑置品既占用地方又一時難以產生收益。社區的物資共享就是鼓勵居民將手中的閑置品捐贈出來,這是一種有償捐贈。如:只要向社區捐贈圖書,就可以免費借閱其它的書籍;只要向社區捐贈機械或電子工具,就可以免費使用其它的工具;只要向社區捐贈茶葉、干菜等等,就可免費兌換其它的食品;只要向社區捐贈玩具,就可以享用其他家庭的不同玩具。這種做法可以成功地調集居民手中的閑置物資再利用,一方面避免不舍得丟棄的閑置物資占用地方,另一方面又可幫助需要這些物資的居民,降低生活成本。
3.2空間共享模式
可以將社區內私搭亂建、破舊衰敗、閑置廢棄的空地或者房間整改再利用。大部分的社區都有配套的商業圈,如:棋牌室、咖啡館、游樂場等等,但是純商業的收費增加了居民的負擔。社區空間共享的理念,就是將被占用、廢棄的空地或者房間重新利用起來,劃分成小空間,居民只要支付一些水電費和基本維護費就可以使用了。如棋牌室,可供老年人日常消遣娛樂;如茶水室,可供居民閑聊或者租用來舉辦各類活動(生日排隊、朋友聚會、節日慶典等);如玩具室,可供社區的小朋友相互認識玩耍;如培訓室,可供社區或者其他機構來為居民舉辦防火防盜或者再就業的培訓;如閱覽室,可供所有居民借閱書籍。這些空間的必備物資完全是不需要購買的,只要居民從家中分享一些閑置物品(各類棋牌、書籍、茶具、飲品、玩具、白板、紙筆等),社區的分享小空間就可以順利運營。
3.3技能共享模式
居民在生活當中,一般都會遇見水管修理、燈具更換、幼兒無人看管、老人孩子生病等問題,在你通過中介、平臺尋找有技能的工作者來幫忙時,往往忽略了你所居住的社區里,就存在著大量的具有各類技能的工作者。社區的工作人員可以了解收集社區居民的專業技能和聯系方式,將技能的需求和供給通過互聯網平臺匹配,一方面,技能需求者節約了等待的時間,另一方面,技能供給者減少了奔波在路上的成本。比如:社區內有若干全職母親,因為照顧幼兒不能外出工作,可以租用社區的共享小空間,托管每天下午四點放學回家并且沒有家長照看的兒童看書寫作業。由于是同一社區的居民,場地租用便宜,故而價格低廉,這樣不僅解決了社區兒童的托管問題,還解決了全職母親的生活收入。又比如:家中衣物需要縫補或者修改,但是工作時間又無法去裁縫店。社區內的裁縫可以預約統一上門取件,待縫補完成再按約定時間送還。這樣既協調了上班族的作息時間,也增加了業務量。
3.4文化活動共享模式
文化活動可以豐富社區生活,加強居民精神文明建設,促進社區和諧發展,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和氛圍。文化活動共享可以使有相同興趣愛好的人聚集在一起,這種興趣愛好不僅僅包括歌舞,也可以有影視、歌曲、書畫、光影、縫補、烹飪、編制、戲劇等等。活動的類型和大小可以多樣化,每個居民可以選擇性參加多種活動。這樣在豐富社區生活的同時還促進了居民之間的相互交流和了解,更拓展了文化的傳承范圍。
3.5設施共享模式
在某些特殊時刻,居民會需要一些特殊設施,如輪椅、電子鞭炮、家用樓梯等,這些設施一般價值不菲且一般家庭用過以后就會束之高閣,社區的共享設施就可以解決這一問題。譬如:社區可以提供若干個輪椅,為一些殘疾人、老人或是行動不便的居民提供方便,有需要的居民可持身份證到社區借用輪椅,借用時只需要填寫登記表并支付押金,待輪椅無損傷歸還后,退還押金。又譬如:現在全面禁燃鞭炮,而中國的民俗傳統是在開業、喬遷、婚喪嫁娶中少不了煙花炮竹的熱鬧。如果社區提供共享電子鞭炮,居民需要的時候,支付押金,登記信息,就可以租用了。這樣能夠保留傳統的習俗,既環保又不失喜慶。
4共享社區模式的實踐意義
(1)升華了對社區空間和資源的利用率。將社區的廢棄空間有效利用,不僅改變了原來臟亂差的面貌,還能為居民交流提供有效的設施和場所,既可以為小孩增添好的去處,又能夠使居民們聚在一起,相互交流,溝通感情,改變社區原有單元樓帶來的陌生與隔閡,營造社區溫馨感。鼓勵居民共享閑置物品,可以減少居民的經濟負擔,也可以減少不必要的經濟資源的浪費。
(2)加強了對社區人力資源的利用率。通過互聯網平臺整合社區人力資源,匹配技能需求者和技能供給者,實現社區居民服務社區居民。通過開展社區兒童(老人)托管或者興趣班,解決了部分不能外出工作居民的就業問題,增加他們的家庭收入。
(3)改善了社區居民之間的關系。通過互聯網平臺整合閑置資源,可以讓居民之間建立聯系。通過社區共享空間帶動社區活動,使居民鄰里之間建立信任感,互相幫助。通過共享的社區活動,增加鄰里之間相互合作和相互學習的機會,發展共同語言,使街坊關系健康積極向上。無論是資源共享、空間共享還是技能共享,都能夠豐富居民的物質生活、娛樂生活,提高生活品質,打造健康的生活氛圍。
(4)關懷了特殊人群。社區的共享玩具室,不僅減少了玩具資源的浪費,還給孩子們營造了一個共同玩耍成長的好去處。社區共享輪椅等設施的設置,進一步方便了老年人的日常要求。社區共享棋牌室、茶室、社團活動,豐富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減少了老年人的孤獨和寂寞。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