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3-17所屬分類:醫學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互聯網+上升為國家戰略后,互聯網+醫療得到迅速發展,社會各方都希望通過互聯網+促進醫改成功進行,解決傳統醫療帶來的弊端。文章在查閱大量相關文獻的基礎上,將我國互聯網+醫療現有模式分為移動醫療、基于區域衛生信息平臺的互聯網醫療、應用互聯網+
[摘要]“互聯網+”上升為國家戰略后,“互聯網+醫療”得到迅速發展,社會各方都希望通過“互聯網+”促進醫改成功進行,解決傳統醫療帶來的弊端。文章在查閱大量相關文獻的基礎上,將我國“互聯網+醫療”現有模式分為移動醫療、基于區域衛生信息平臺的互聯網醫療、應用“互聯網+”技術的遠程醫療、應用物聯網的互聯網醫療、醫療大數據應用下的互聯網醫療五大類。
[關鍵詞]互聯網+ ;互聯網+醫療;模式
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國家要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互聯網+”指的是以互聯網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術(包括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技術等)在經濟、社會生活各部門的擴散、應用過程1“。“互聯網+”應用在醫療領域即為“互聯網+醫療”。“互聯網+醫療”是互聯網與醫療行業融合的產物,包括以互聯網為載體和信息技術手段 (移動技術、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的健康教育、醫療信息查詢、電子健康檔案、疾病風險評估、在線疾病咨詢、電子處方、 遠程會診,遠程治療和康復等多種形式的健康醫療服務⑵。
本文在對大量“互聯網+醫療”相關文獻研究的基礎上,將我國“互聯網+醫療”模式分為移動醫療、基于區域衛生信息平臺的互聯網醫療、應用“互聯網+”技術的遠程醫療、應用物聯網的互聯網醫療和醫療大數據應用下的互聯網醫療五大類,并對這五大類“互聯網+醫療”模式進行分析。
1應用移動技術的移動醫療
國際醫療衛生會員組織指出:“移動醫療是通過使用移動通訊技術如移動電話、掌上電腦和衛星通信等來提供醫療服務和信息。具體到移動互聯網領域,則以基于安卓和iOS等移動終端系統的醫療健康類應用為主⑶。移動醫療大致可分為如下幾類型。
(1)院內全流程服務類:這類型的特征是通過APP提供 “一站式”移動醫療便捷服務,目前文獻顯示國內很多醫院主要是利用微信平臺開展醫療信息服務,這些服務涵蓋醫院信息、 就醫服務、健康咨詢、個人管理等⑷。如預約掛號、智能導診、 候診提醒、在線取號、診間繳費、查看檢查檢驗結果、預繳住院押金、查看住院清單、辦理住院結算、健康教育、康復與計劃生育指導、隨訪管理、就醫滿意度反饋等服務,實現從門診到住院的全程無紙化醫療健康服務,有效改善患者就醫服務體驗,提升醫院服務和管理效能t5-"]o
(2) 健康監測指導類:通過收集和分析患者(人群)某一段時間的健康數據,提供相關的干預建議。如患者首先下載APP 或關注相應的微信公眾號,通過藍牙將血壓計、血糖儀等設備與手機相連,此后患者每次用該設備測量,其數據自動上傳到管理平臺,管理平臺智能分析這些體征數據,醫生實時獲取這些數據,對異常數據以告警形式通知患者,同時通知家庭醫生、 患者親友。家庭醫生對所測數據進行專業判斷,做出相應處理,并通過電話、短信、手機APP追蹤患者健康干預效果,動態實時監測[,2-,3]o
(3) 互動醫療保健咨詢服務類:主要用于搭建醫患溝通平臺,如春雨醫生、好大夫在線、丁香醫生等。春雨醫生是中國乃至是全世界最大的移動醫患交流平臺,具備幫助用戶掌握自身健康狀況、自我診斷和醫生個人網絡診所三大功能,以醫生個人網絡診所為主。用戶以圖片或者語音方式咨詢病情,由醫生在3分鐘內為用戶進行專業解答。同時推出“私人醫生”服務, 春雨私人醫生服務是醫院就診和網上診療的全過程醫療服務服務,包括專屬家庭醫生服務,專家預約就診和電子健康記錄 (EMR)o用戶與其網絡私人醫生溝通,線上醫生建議用戶線下就診時,用戶通過線上預約的方式與診所醫生約定時間前往診所就診M。
(4) 非互動醫療保健健康信息化服務類:是人與機器或數據庫之間的互動,以對象分類,可分為針對醫務專業人員和普通人群兩類。針對醫務專業人員的移動醫療款式多樣,如丁香園的用藥助手、丁香醫生、杏樹林網站、移動醫生。如手機移動醫生站查房系統通過醫院無線網絡整合了電子病歷、醫囑、護理、檢驗、檢查等系統,實現了患者基本信息、醫囑、電子病歷、 體征、檢驗結果、檢查結果等的實時調閱,還能進行錄音、拍照和筆跡書寫等,進一步提高了醫生查房的效率。該系統還支持移動數據3G/4G網絡,醫務人員在任何地方都能使用手機移動醫生站,隨時隨地掌握患者完整的診療信息〔切。針對普通人群的移動醫療種類繁多,如39健康網。39健康網以互聯網為平臺,整合優質的健康資訊,傳播全新的健康理念,在健康新聞、名醫專欄、就醫用藥信息查詢、醫生在線咨詢等方面持續領先,引領在線健康信息,月度覆蓋用戶數已過億人。
(5) 醫保支付類:此類型通過APP進行醫保結算實現醫保脫卡支付。醫院AP玖含微信)將結算與醫保對接,患者身份認定后綁定醫?ê,即可直接通過手機只需支付扣除醫保報銷后的自付繳費金額,還可實時收到就診過程中個人賬戶變動情況,個人賬號余額可轉賬到醫?,還可實現診間結算,提升了患者就診體驗i,7',81o
(6) 醫藥電子商務服務類:醫藥電商是指醫療機構、醫藥公司、銀行、醫藥生產商、醫藥信息服務提供商、第三方機構等以贏利為目的的市場經濟主體,憑借計算機和網絡技術(主要是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進行醫藥產品交換及提供相關服務的行為I冏。如天貓醫藥館、掌上藥店、叮當快藥等。
2基于區域衛生信息平臺的互聯網醫療
區域衛生信息平臺是支撐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八柱”之一, 是區域內醫療衛生機構、行政管理部門及相關衛生機構的基本業務信息系統的數據交換和共享平臺(切o
區域衛生信息平臺的建設可實現數據資源交換與共享、綜合查詢、統計報表、綜合分析等功能。
(1) 實現數據交換與資源共享。區域衛生信息資源主要包括公共衛生、醫療服務、醫療保障、藥品管理、綜合管理等業務信息資源a」o在區域衛生信息平臺中,數據交換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功能0〕。
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在醫療各醫療衛生機構信息系統的基礎上,整合醫療、衛生、疾控、血液、藥品及其他行業等信息資源,可實現居民健康檔案信息、影像和檢驗結果和電子病歷等醫療數據共享,對外提供統一的信息查詢服務,為公眾提供預約服務、自助醫療智能服務、信息查詢、在線咨詢、政策法規及健康資訊等“一站式”公眾健康服務。醫療衛生數據還可以與醫保、人口、民政等部門,實現數據共享,形成醫療一賬通,實現了醫療服務全流程暢通、線上線下全流程支付a 一切O
(2) 實現數據自動推送,統計報表自動生成。通過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可實現數據自動推送和統計報表自動生成等功能, 如利用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在醫院HIS系統錄入慢性病疾病名稱,如醫生接診未記錄在糖尿病管理信息系統中的初診患者, 系統將自動調取平臺的慢病管理卡工作界面,當醫生將慢性病患者信息記錄提交后,平臺自動根據患者屬地,將數據自動推送至所屬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站進行管理,服務站依托信息庫, 獲取病人的最新診療和用藥記錄,對患者實行個性化管理。若將傳染病報告系統嵌入醫院HIS系統,門診和住院醫生工作站如接診診斷為法定傳染病的病例,系統后臺將虛擬產生傳染病報告卡,接診醫生填報報告項后提交,防?苽魅静」芾韺B毴藛T審核信息無誤后,進入傳染病報告信息管理系統,上報至衛《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從而正確、及時、無誤上報法定傳染病1如。
(3)實現信息綜合分析,提供決策支持。區域衛生信息平臺跨部門跨系統整合后,有利于綜合分析數據,提供決策支持。如區域衛生信息平臺中的公共衛生管理系統,可基于GIS進行綜合分析,動態分析與表現全市社區健康狀況、疾病流行態勢、 健康危險因素等方面的時空演變規律和影響范圍,輔助決策
相關期刊推薦:《醫學理論與實踐》雜志于1988年創刊,是由河北省衛生廳預防醫學會、河北省醫藥管理局河北省藥學會共同主辦的囊括醫、藥、護、管、衛于一體國內外發行的大型綜合性專業期刊內容豐富,適合科研人員,醫護人員和管理人員,各級醫科院校廣大師生閱讀。
3應用“互聯網+”技術的遠程醫療
1995年Seannell將遠程醫療定義為:遠程醫療是利用電信進行醫療診斷和病人護理。它將電信技術作為提供醫療服務的媒介,為遠距離的患者提供醫療服務。這個概念包括一切從使用標準電話服務,通過高速、寬帶數字化傳輸信號與計算機、 光纖、衛星和他復雜的外圍設備和軟件的連接皿)。我國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在《關于推進醫療機構遠程醫療服務的意見》文件中將遠程醫療定義為:遠程醫療是指醫療機構運用通訊、計算機及網絡技術,為本醫療機構外患者提供技術支持的醫療活動。
傳統的遠程醫療利用其資源共享特性,跨空間調配優質醫療資源,充分發揮大醫院或?漆t院醫療中心技術和醫療設備優勢,對醫療條件較差地區患者進行診斷和治療,降低醫療成本,存在的遠程醫療形式有遠程病理診斷、遠程醫學影像診斷、 遠程監護、遠程會診、遠程問診和遠程病例討論等,醫院合作形式有三級醫院為主導方,橫向接連其他醫院,縱向連接二級醫院基層醫療機構,以及西部省份所有醫療機構與東部某綜合大醫院連接等126 - 29 1 0
目前應用“互聯網+ ”技術的“云醫院”、“互聯網醫院”和 “網絡醫院”實質上也屬于遠程醫療服務范疇。它們必須在醫療機構支撐的前提下開展醫療服務,實現互聯網技術與醫療的高度融合;颊咴谄浣⒌“云診室”、“空中診室”或者“視頻接診點",與在線醫生進行視頻問診或者線上問診完成就醫過程,醫生根據患者病情開處方、體檢、檢查、檢驗等診療意見,數字簽名后提交系統處理,患者通過移動支付系統等進行費用支付,患者體檢、影像檢查或檢驗可在線下實體檢驗檢查中心完成,藥品可在藥店取藥或郵寄到患者家里130 - 331 O
4應用物聯網的互聯網醫療
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概念最早是1999年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提出,早期物聯網指的是依托射頻識別技術和設備,按約定的通信協議與互聯網相結合,使物品信息智能化識別和管理,實現物品信息互聯而形成的網絡。現代意義的物聯網通過射頻識別、紅外感應器、定位系統等傳感設備,最終實現對物體的感知識別控制、網絡化互聯和智能處理有機統一,從而形成高智能決策[M-351o肖海峰等認為,物聯網是將物體信息和網絡結合在一起形成的一類網絡,通過網絡能力來智能識別物體信息,并對其進行統一管理皿)。物聯網在遠程醫療、智慧醫療、醫療監護系統、醫療設備及器械管理等中具有較為廣泛的應用W
物聯網在醫療行業可實現提高護理務人員工作效率、提高醫院后勤管理水平、實時監測健康狀態及慢性病情況等功能。
(1)應用物聯網技術,提高護理人員工作效率。應用物聯網技術,可減輕醫護人員工作量,提高醫護人員效率。如以條形碼腕帶為載體.建立PDA移動護理系統,PDA系統可顯示護理單、輸液單、治療單以及注射單,還可査詢未執行的治療,避免遺漏執行醫囑。護理人員發放口服液和輸液等護理操作執行過程中,掃描患者腕帶上的條形碼,對患者身份進行快速識別,一旦出現錯誤,PDA系統紅色報警,從而減少護理差錯的出現°”。在新生兒手腕上佩戴雙頻腕帶標簽,將新生兒腕帶與母親腕帶配對,匹配母親和新生兒身份,在產科和新生兒病區部署RFID信號接收器,獲取新生兒外帶發出的信號,可自動獲取新生兒所處位置和脈率,防止新生兒被盜,護士無需再到病房清點嬰兒數量,無需監測產婦和嬰兒脈搏,還可核對用藥,提高了護理人員工作效率3)。
(2) 應用物聯網技術,實時監測健康狀態及慢性病情況。 物聯網技術實時監測健康狀態及慢性病情況,多數是通過可穿戴設備實現,將實時監測佩戴者的生命體征數據傳送到平臺, 醫生實時調閱數據,有些還具有全球定位系統(GPS)功能,便于診療指導和救助。如患者通過佩戴可穿戴設備實時監測其健康數據(如心電、血壓、脈搏心率、體溫、呼吸、血氧飽和度等),設置閾值用于預警,通過藍牙技術、3G和(或)4G移動數據通信將數據發送到云數據平臺共享。物聯網的醫生終端,具有遠程健康咨詢、健康信息采集、異常信息報警及應急處理、分級轉診、?茣\等健康服務功能,家庭醫師根據平臺顯示的各項指標監測結果,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的、專業的健康教育或用藥指導[40-4,]o
(3) 應用物聯網技術,可提高醫院后勤管理水平。醫院運用物聯網技術,對醫院設備進行標識、管理、監控以及定位,徹底改變了醫院設備手工管理的方式,完成醫院對設備日常業務的增加、調撥、借岀、歸還、維修等各項管理工作,可以反映設備增加、減少及相關變動情況,實現全生命周期跟蹤管理單品,提髙了醫院管理人員工作效率,降低醫院經營成本,提高醫院運營效率闔。
5基于云計算等技術的醫療大數據應用下的互聯網醫療
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將云計算定義為是一種利用互聯網實現隨時隨地、按需、便捷地訪問共享資源池(如計算設施、存儲設備、應用程序等)的計算模式⑷1。云計算是進行大數據處理的有力工具。
健康醫療大數據尚無公認定義,俞國培等認為,醫療健康大數據泛指所有與醫療和生命健康相關的數字化的極大量數據W常朝娣等認為,醫療健康大數據除具有大數據5V (volume ‘variety svelocity、value、veracity )特征外,還具階段性、時效性和冗余性o王靈芝等認為,醫療大數據具有數據集成的廣泛性、數據潛在的價值性、數據分析的相關性和數據解釋的不確定性這四個特征“)。
臨床醫療大數據可應用于醫藥研究、個性化診療、風險預測、過程挖掘等方面o將大數據應用在個體化醫療中,主要的好處包括節省時間、提高治療疾病整體質量和療效,到達“正確的目標、正確的藥物、正確的患者”的“金三角治療"[48]0大數據其中一個應用是實現精準醫療,精準醫療服務主要提供精準診斷、精準治療和精準藥物⑷)。
“互聯網+醫療”的開展對簡化就診流程、改善患者就診體驗、優化醫療資源配置、推進分級診療、提高醫務人員工作效率等起到巨大推動作用。“互聯網+ ”上升到國家戰略后,“互聯網+醫療”近幾年快速發展,在我國“互聯網+醫療”還屬于新生事物,不可避免存在不少問題,但在國家大力推行創新創業的大環境下,我國正積極打造健康中國、數字中國,新醫改也緊鑼密鼓推進中,“互聯網+ ”很有可能成為我國醫療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幫助創建一個更現代化、人性化、方便快捷、高效安全、智能智慧的醫療健康新時代。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