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9-10所屬分類:醫學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如何對潰瘍出血的護理呢?消化性的潰瘍管理措施有哪些呢?我們應該怎樣預防潰瘍的產生呢?同時現在潰瘍的新治療措施又有哪些呢?本文選自:《護理學報》,《護理學報》(半月刊)創刊于1994年,由廣東省教育廳主管、南方醫科大學主辦,是目前國內唯一的一份護理學報
如何對潰瘍出血的護理呢?消化性的潰瘍管理措施有哪些呢?我們應該怎樣預防潰瘍的產生呢?同時現在潰瘍的新治療措施又有哪些呢?本文選自:《護理學報》,《護理學報》(半月刊)創刊于1994年,由廣東省教育廳主管、南方醫科大學主辦,是目前國內唯一的一份護理學報。2001年被國家級火炬計劃項目——《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2002年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收錄;2003年被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編輯委員會評為《CAJ-CD規范》執行優秀期刊,同年被國家科技部收錄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2004年被評為“全軍優秀醫學期刊”。
摘要:飲食護理:根據患者病情給出個性化的飲食原則,其中大出血患者應禁食。有些患者出血難以控制的主要原因是飲食不當。發病后不聽眾醫護人員的勸告,徹底改變平時飲食口味偏重等嗜好,私下食用干、硬、刺激性食物,導致病灶處的血凝塊脫落,出血癥狀出現反復。護理人員一定要仔細患者和家屬控制飲食的溫度,以及可能導致后果。如果飲食溫度過高將使胃和十二指腸的黏膜擴張,誘發或加重出血,反之則有利于病情恢復。
關鍵詞:護理,潰瘍,醫學論文
1 臨床資料 本組75例,男50例,女25例,年齡23~70歲。原發病分別為胃潰瘍33例,十二指腸潰瘍42例;臨床癥狀為單純黑便者28例,黑便伴嘔血者47例;入院時血壓高于90/12 mm Hg(1 mm Hg=0.1333 kPa)者70例,低于90/12 mm Hg者5例。除1例高齡患者搶救無效死亡,其余74例均得到了全面有效治療和護理并治愈出院,治愈率為98.7%。
2 護理體會
2.1 病情觀察
2.1.1 生命體征觀察:密切監測觀察血壓和脈搏,準確評價血液動力學現狀,初步判斷失血量和失血速度,以及心血管的代償程度。詳細記錄每天的出入量,以為補液量提供參考。消化道出血是消化性潰瘍患者嚴重并發癥之一,如30 min內出血量大于1 500 ml將會發生休克,死亡率極高。臨床搶救時對消化性潰瘍出血給予精心護理是降低病死率和改善預后的重要環節。現將2010年~2011年蘇州吳江市黎里中心衛生院收治的75例消化性潰瘍出血患者護理體會總結報告如下。
2.1.2 出血觀察:通常情況下,患者的血壓脈搏正常并穩定,無黑便,即可認為出血已經停止。患者出現以下征象時應認定為出血尚未停止或再出血[1]:①反復多次嘔血,或者黑便且質稀次數多,伴有腸鳴音亢進;②周圍循環征象者雖經補液但仍未見改善,或好轉后又再度惡化;③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測定及紅細胞壓積下降;④補液量和尿量均充足的情況下血尿素氮再次持續性升高。
2.1.3 并發癥觀察:患者休克和酸中毒的表現是血壓下降,脈搏細弱,呼吸深快。有的老年患者急性出血后因血液的黏滯性升高,又伴有動脈硬化,很容易發生腦血栓和心肌梗塞,必須立即采取搶救措施。
2.2 一般護理
2.2.1 心理護理:消化性潰瘍出血病情重、來勢兇猛,大多數患者入院時存有緊張、恐懼、煩躁等不良心理。護理人員應熱情接待患者,做好細致耐心的安慰解釋工作,取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能夠更好的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
2.2.2周圍循環衰竭的護理:對于周圍循環衰竭患者一定要注意保暖,如有必要應給予吸氧。
2.3 補充血溶量的護理:快速建立靜脈通道(如患者出現周圍循環衰竭可建立兩條靜脈通道),輸液速度可調至快速,待血壓逐漸回升且基本正常穩定后再適當調慢。輸液種類依次為生理鹽水、低分子右旋糖酐等血漿代用品或全血,患者血壓趨于穩定再使用其他治療所需要液體種類。由于輸液過量過大且速度過快易引起肺水腫,因此必須視患者失血量確定合理的補液量,特別是合并有心肺疾病的老年患者輸液時應加強觀察[2]。
2.4 止血的護理:口服室溫下配置的去甲腎上腺素配生理鹽水,溫度應適中,并按時按量服用。部分患者抗拒服用時應做好解釋工作,得到患者的認同。采用硫糖鋁咀嚼片和H2-受體阻滯劑藥物治療胃和十二指腸潰瘍時,必須嚼碎后再吞咽,否則將會造成出血點的機械性損傷,加重病情。由于當胃內的pH值大于6時血小板可以更好的發揮作用,而pH值小于5時血凝快越快溶解[3]。因此,為了治療需要可以定時對胃內的pH值進行監測,使pH值穩定在6~7之間。主要的藥物有西米替丁、法莫替丁及奧美拉唑。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