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9-19所屬分類:醫學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在當前有關降壓治療的措施有哪些呢?我們應該怎樣通過重要來降壓呢?不同的醫學治療措施有何意義呢?目前有關中醫藥的新制度應用模式有何影響呢?本文選自:《中國中藥雜志》,《中國中藥雜志》系中國科協主管,中國藥學會主辦,中國中醫研究院中藥研究所承辦的綜
在當前有關降壓治療的措施有哪些呢?我們應該怎樣通過重要來降壓呢?不同的醫學治療措施有何意義呢?目前有關中醫藥的新制度應用模式有何影響呢?本文選自:《中國中藥雜志》,《中國中藥雜志》系中國科協主管,中國藥學會主辦,中國中醫研究院中藥研究所承辦的綜合性中藥學術期刊,為中國創刊最早、發行量最大的中藥學術刊物,全面反映我國中醫藥科研最高學術水平。始終保持發行量居本專業領域首位。全面反映我國中藥學進展與研究動態,是中藥科研最高學術水平的交流平臺之一。
摘要:想要拒絕高血壓上身,除了飲食要低油、低鹽、高纖維,生活作息正常規律,擁有好心情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患有高血壓的人,應該避免動怒生氣、抑郁寡歡,情緒低落時更容易讓病情加重。有些茶不僅對高血壓有防治作用,還可以舒爽身心,改善情緒,真可謂一舉兩得。
關鍵詞:降壓治療,中藥論文,藥劑師論文
高血壓是世界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也是最大的流行病之一,常引起心、腦、腎等臟器的并發癥,嚴重危害著人類的健康。我國曾對高血壓病進行3次抽樣調查,結果表明:我國高血壓患病率每10年上升約25%,目前全國高血壓患者估計人數已超過1億,每年死于中風與高血壓合并癥者在150萬以上,致殘者達數百萬,因此,加強對高血壓疾病防治的宣傳,有利于控制不斷上升的高血壓患病率、預防和控制高血壓并發癥,降低致死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目前臨床上治療高血壓疾病的藥物主要包括:鈣離子拮抗劑(CCB)、血管緊張素轉移酶抑制劑(ACEI)、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ARB)、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α受體阻滯劑等,這些西藥雖然降壓效果快,但卻有一定甚至較明顯的不良反應,而且停藥后血壓回升快,難以達到長期治療和預防目的,其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而中藥的抗高血壓作用具有多途徑、多環節、多靶點作用,尤其是在改善高血壓并發癥時有一定療效。現淺談幾種中藥的降壓作用及機理如下,供借鑒。
1、羅布麻葉
羅布麻葉性寒,味甘、苦,平肝安神,清熱利水。主要成分蕓香苷、兒茶素、異槲皮素、谷氨酸、丙氨酸、纈氨酸、氯化鉀等,其中降壓成分是槲皮素、總黃酮,具有降血壓、增強毛細血管抵抗力、減少毛細血管脆性、降血指、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作用,并通過對血管平滑肌細胞電壓依賴性Ca2+通道和受體操縱性Ca2+通道雙重抑制作用,降低細胞內游離Ca2+水平,這可能是舒血管降壓機制之一。
2、鉤藤
鉤藤味甘、性微寒。歸肝、心包經。具有清熱平肝、息風定驚功效。主治頭痛眩暈、驚癇抽搐、妊娠子癇、高血壓等。鉤藤含有多種吲哚類生物堿,其中降壓成分為異鉤藤堿和鉤藤堿。
自發性高血壓大鼠(SHR)連續每天灌胃給予鉤藤煎劑10g/kg,第5周始見顯著降壓作用。鉤藤的降壓作用溫和而緩慢,降壓機制是抑制血管運動中樞、擴張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并能阻滯交感神經和神經節,抑制神經末梢遞質的釋放。鉤藤堿松弛動脈作用還與鈣拮抗有關。[1]
3、黃芪
黃芪味甘、性微溫。歸肺、脾經。具有補氣固表、利尿、托毒生肌等功效。主要成分黃芪多糖、多種黃酮類化合物和三萜類。黃芪的降壓成分為r-氨基丁酸和黃芪皂苷甲,具有擴張血管、抗缺氧、降低大鼠肺動脈中肢原纖維含量及強心利尿作用。當動物血壓降至休克水平時,黃芪又可使血壓稍上升且保持穩定,對血壓具有一定的雙向調節作用,其降壓機制主要為直接擴張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的結果。
4、葛根
葛根味甘、辛、性涼。歸脾、腎經。具有解肌退熱、生津、透疹等作用。主要成分為黃酮類化合物、大豆苷、葛根素等,異黃酮是葛根的主要有效成分。葛根素能增強心肌收縮力,保護心肌細胞,擴張血管,增加腦血流量,改善大腦氧供的作用,對高血壓患者有一定的降壓作用。目前認為葛根降壓機制可能在于:β受體阻斷效應;抑制腎素-血管緊張系系統;影響血漿兒茶酚胺代謝,改善血管的反應性。葛根降壓作用不強,可能因其含有降壓與升壓不同的物質所致。[2] 5、三七
三七味甘、微苦、性溫。歸肝、胃經。具有散瘀止血、消腫定痛的作用。主要成分有三七皂苷、黃酮苷等,三七及PNS對犬、貓、家兔自發性高血壓大鼠等多種動物具有降血壓作用,尤以降低舒張壓作用明顯。三七擴血管、降血壓作用主要與阻Ca2+內流有關。PNS能特異性地阻斷血管平滑肌上受體依賴性鈣通道,減少Ca2+的內流,也能明顯減少去甲腎上腺素引起的Ca2+內流。
6、杜仲
杜仲性溫、味甘、微辛。具有補肝腎、強筋骨、安胎、降血壓之功。主要成分為杜仲膠、β-谷甾醇、白樺脂醇、樹脂、鞣質等,其中松酯醇=-β-D葡萄糖苷是其降壓成分,其降壓機制是通過直接擴張血管和抑制血管運動中樞而使血壓下降。杜仲在降血壓的同時,還能調整血脂,改善動脈粥性硬化,減少心肌血管的發病率。杜仲降壓平穩、無毒、無不良反應。
7、桑寄生
桑寄生性平,味苦。具有祛風濕、補肝腎、強筋骨、安胎及降壓作用。主要成分齊墩果酸、β-乙酸香樹脂素酯、中肌醇及黃酮類化合物。其中廣寄生苷及槲皮素,是常用作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的有效成分。其降壓機制是通過調節血清激素水平,血管活性物質的釋放及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的含量,達到保護中小動脈內皮細胞,逆轉平滑肌細胞增殖,對抗動脈粥樣硬化有顯著的效果。[3]
總之,中藥降壓作用雖沒有西藥速度快、作用強,但其作用是多耙點的,在降壓的同時,還能兼顧高血壓的其他病理環節,具有改善微循環、降脂抗氧化,保護內皮,調節血管活性物質等作用。因此,中藥能明顯改善高血壓的臨床癥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隨著科學技術手段的進一步發展,相信中藥降壓作用前景非常廣闊。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