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4-25所屬分類:建筑師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在博物館熱的推動之下,博物館的文創產品市場迎來了蓬勃發展。本文以互聯網+為背景,對博物館數字文化創意產品設計進行分析與研究,為當下文創產品設計提供必的思路及建議。首先分析博物館文創發展現狀,其次論述博物館文創設計在互聯網+背景下的發展
摘要:在博物館熱的推動之下,博物館的文創產品市場迎來了蓬勃發展。本文以“互聯網+”為背景,對博物館數字文化創意產品設計進行分析與研究,為當下文創產品設計提供必的思路及建議。首先分析博物館文創發展現狀,其次論述博物館文創設計在“互聯網+”背景下的發展趨勢,并結合大量實例對文創設計進行分析研究。從而得出博物館文創設計要充分發揮 “互聯網+”思維,通過利用新媒介、融入新科技、引進新人才進行創新突破。設計出互動體驗感俱佳的文創產品,擴大博物館文化傳播覆蓋面,使大眾在互動中感受博物館所傳遞的文化內涵。
關鍵詞:互聯網+;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設計
中華民族擁有5000年燦爛歷史和悠久文化,博物館則是濃縮人類歷史文化的殿堂。作為公共文化機構,博物館以其獨有的文化資源和文化方式服務于社會,構成了獨特的博物館文化。如何將博物館文化傳播給普羅大眾,是當今博物館發展的首要使命。在此背景下,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應運而生,隨著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傳統文創已不能滿足多元化的消費群體,文創產品設計需搭乘“互聯網+”這輛快車,將文創與現代科技完美契合,以創新互動體驗的方式連接大眾和文化,進而為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提供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一、 博物館文創發展現狀
在2019年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來臨之前,阿里大數據公布了《2018年天貓博物館文創數據》。據報告顯示,隨著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國內博物館的參觀人次逐年遞增。在博物館熱的推動之下,博物館文創產品市場也迎來了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設計者們投身于文創產品的開發與設計中。文創作為文化、科技和經濟高度融合的產物,是集智能化與知識化為一體的高附加值產品。已日漸成為博物館與大眾之間輸送文化知識的橋梁,在滿足消費的同時,承擔著教育與文化傳播的作用。
期刊推薦:《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雜志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準公開發行的優秀期刊。本刊注重反映國內外中國古代史研究、考古研究和文物研究的最新成果,及時報道國內外重大考古發現,促進國內外文博界的友好交往,努力辦成高學術水準的刊物。
如今,越來越多的博物館開始推出文創產品,以故宮博物院為首的文創產品在近幾年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強烈追捧。但問題也隨之凸顯,大部分的博物館只注重文創產品的歷史性和藝術性,忽略了其創新性和互動性。使得很多博物館的文創產品大同小異,缺乏新鮮感與吸引力,也就難以迎合大眾的消費心理。因此,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需同“互聯網+”相融合,借助網絡、信息和媒體等多方力量優化整合文創產品設計,從而為博物館文創產品的設計開辟新道路。
二、“互聯網+”背景下博物館文創設計趨勢
自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以來,“互聯網+”以其迅猛發展的態勢廣泛滲透到了各行各業。對博物館來說,“互聯網 +”與文創設計的融合,可以更好的推動文創產品的創新設計與開發。而對于大眾來說,借助新媒介可以更加快速便捷的了解博物館信息,通過文創產品互動體驗能更直觀的感受博物館的珍貴歷史文化。因此,博物館文創產品的設計呈現以下趨勢。
1.互動分享
2019年初,騰訊視頻攜手三星堆博物館和金沙遺址博物館推出了主題為“修復文明遇見文明”的H5,在微博、微信等移動端媒介上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分享。此H5以線上互動方式再現了文物修復過程,通過3D建模等技術逼真的還原了三星堆金面罩青銅人頭像、陶三足炊器和金沙遺址太陽神鳥金飾這三件文物。整個交互形式是讓用戶選擇需要修復的文物,通過指引滑動屏幕,配合3D動畫模擬文物修復的全過程。值得注意的是,用戶在體驗過程中會有當前修復用時與實際修復用時的對比,通過這個時間對比,可以直觀的感受到文物修復者們的艱辛,從而喚起人們對文物修復的關注,增強對文物保護的認知。在互動完成后還可獲得限量博物館門票,讓人們真切感受文物跨越千年的歷史文化底蘊。而此文創產品能夠如此大范圍的傳播,受眾面如此之廣的首要因素,便是得益于數字媒介與文創產品的創新融合。
2.平臺聯合
近幾年故宮文創發展迅猛。其中以故宮出版社聯合奧秘之家推出的《謎宮如意琳瑯圖籍》(以下簡稱《謎宮》)最為引人關注,《謎宮》是故宮推出的首本創意解密互動類書籍,通過摩點文創眾籌平臺進行獨家發售。《謎宮》是將實體書、解鎖道具和APP三者相結合,從而打造全方位的互動閱讀體驗方式。通過此書,人們不僅可以享受解密的樂趣,還可以從中獲得故宮的歷史知識,雖然書中的故事是虛構的,但是所有涉及到的人物、建筑、文物等都是真實存在的,傳遞給讀者們的歷史文化知識都是有據可循的。在完成線上任務后讀者們可親身來到故宮,實地探訪解鎖線下隱藏任務,從虛構世界轉換到現實生活中,讓讀者們身臨其境觸摸歷史。故宮此次的創新嘗試,開辟了文創產品的新方向。
3.品牌助力
如今跨界聯名成為品牌推廣及銷售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各大博物館可謂是在跨界聯名上下足了功夫。其中在2018年春節,國家博物館聯合肯德基在全國18個城市推出了不同主題的 “線下博物館”活動。將十七件國寶級藏品融入到各個主題餐廳的設計中,從視覺到內容,無不體現國寶背后深刻的文化底蘊,并通過新型科技手段讓消費者與國寶在線互動,零距離對話國寶。而在2019年天貓超級品牌日,故宮聯合奧利奧,推出了融匯中西的“宮廷御點中華六味”限定禮盒。所有海報乃至包裝插畫,都遵循故宮建筑特色以及著名的館藏文物。中國風的插畫配以皇帝口吻的文案,再到充滿古典韻味的品名介紹都展現出了濃濃的宮廷風。這些合作跨界,充分說明當前文創正從傳統走向創新,通過生動有趣的創意表現形式,讓更多人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從而向世界傳播中華文化。
三、“互聯網+”背景下博物館文創設計創新突破
1.利用新媒介,進行資源整合
互聯網+的到來拓寬了博物館文創產品的發展道路,為文創產品的設計提供了更多的機遇和挑戰。如何利用好互聯網+為文創產業增添賦能,是當前文創產品設計所面臨的問題。單靠博物館的一己之力很難滿足多樣化的消費需求,為了打破文創產品設計的局限性,博物館需廣泛謀求合作,利用新媒介,開拓新視野,從而促進文創產業跨界合作和深度融合,形成適應互聯網發展要求的開發合力。如今移動互聯網已滲透到各個領域,手機移動端以其方便、快捷、高效性,成為傳播博物館文化信息最有效的途徑之一。無論是APP還是H5都以其多樣的互動形式深受用戶青睞,更因其傳播性強、普及度高而受眾之廣。將文化資源同移動媒介相結合,對資源進行優化配置,使其發揮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讓用戶在接收與分享中,主動參與互動交流促進博物館文化知識的傳播,從而區別于傳統文創以新的情感體驗。
2.融入新科技,豐富產品內容
在數字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傳統文創產品雖具備了美觀性和文化性,但其內容的表現上缺乏創新性。絕大部分文創產品還是以其商業性為目的,實用性對于產品固然重要,但內容也是文創產品至關重要的一部分,是最能體現文化附加值的重要一環。因此,要想改變現狀就需將文物的人文色彩和故事內涵,通過新科技新技術以全新的方式注入到文創產品中,在具備形式美感的條件下對其功用設計進行再創造再開發。可以利用3D或VR等技術,配合移動端設備,實現文創產品從二維向三維的轉化。例如平面類的文創產品,可以通過移動端結合虛擬圖像技術,豐富其設計形式和產品內容,使其擺脫單一樣式的束縛,讓文創產品“活”起來,不僅增添了趣味互動性而且也提高了產品的利用率,賦予文創產品以新的生命力。
3.引進新人才,凝聚多方創意
如今在日益增長的多元化消費需求下,文創設計者們的壓力陡然劇增。面對千篇一律的文創產品,公眾已產生了審美疲勞。而實用性差、趣味感弱和缺乏互動,這些瓶頸的存在都阻礙著文創設計的發展。因此需轉變觀念,廣泛引進新人才凝聚多方力量,特別是激發社會大眾的創意思維,讓大家共同參與到博物館文創的產品設計中。可以利用互聯網這一平臺,進行文創設計甄選活動,借助社交平臺微博、微信或官方網站發布征集消息,通過大眾間的分享和互動,促進信息的交流與傳播,不僅能征集優秀創意還能了解大眾的消費需求,從而拓寬文創產品的創新設計之路。
四、結語
在“互聯網+”背景下,文創產品設計擺脫了傳統設計的束縛,開辟了新的設計形式。不僅拓寬了傳播方式,還極大的豐富了產品內容,并且通過多種跨界融合全方位的滿足了當下的消費市場。在新的發展時期,博物館文創設計要充分利用“互聯網+”優勢,有效的實現大眾與博物館的互聯互通,開發更具歷史文化知識和寓教于樂的互動文創產品,從而推動博物館文創事業創新發展。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