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4-25所屬分類:教育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德育是中等職業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的德育教學工作是緊密聯系學生、以班級為單位而開展的,教師應充分了解和關注每一個學生,讓他們感受到關愛,在和諧中整體進步,注重把德育貫徹在教學始終,是提升教育者全面素質,培養思想素質過硬,業務素質精良
摘要:德育是中等職業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的德育教學工作是緊密聯系學生、以班級為單位而開展的,教師應充分了解和關注每一個學生,讓他們感受到關愛,在和諧中整體進步,注重把德育貫徹在教學始終,是提升教育者全面素質,培養思想素質過硬,業務素質精良,具有創新能力技能型高素質人才的主渠道。
關鍵詞:中職,德育,教學方法,中小學校長投稿
中職德育是對中職學生進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中職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智育、體育、美育相互聯系,彼此滲透,密切協調,對中職學生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導向和保證作用。如何構建中職德育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做人為本、德育為先這一根本教育指導思想,深化課程改革,實施素質教育,創新教育機制,全面提高中職學校的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這是需要繼續思考的大問題。中小學校長投稿《中學時代》創刊于1980年,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由中國共產黨濟南市委員會宣傳部主管,濟南出版社主辦的學術類期刊。本刊以面向全國中學生,內容包括“開卷有益”、“成長歲月”、“校園故事”、“世相百態”等板塊,雜志內容積極向上,語言輕松幽默,貼近中學生生活,抒發中學生的真情實感,突顯中學生的個性。適用于以高三為主的所有高中學生及學科教師,雜志精確的把握了高考動態,解讀與評析高考試題,同時雜志將兼顧內容的思想性、藝術性和欣賞性,帶動學生素養的全面提高。本刊特點是貼近中學生生活、抒發中學生的真情實感,以真切的紀實故事和熾熱的內心情愫,使讀者陶醉其中。視讀者為“親人”。不僅以中學生為讀者,而且還以中學生為作者。中學生寫、中學生讀,親切、自然的感覺融匯于雜志和讀者之間。
一、中職德育的教學方法
(一)積極的心理暗示引導學生
言語或非言語的心理暗示手段,如語言、手勢、表情、體態、動作以及某種情境等,都可以間接地對學生的心理和行為施加影響,起到強化或抑制學生行為的作用。如贊賞的語言、親切的微笑、肯定的眼神、微微的點頭等,這些都是心理暗示最常用、最基礎的方法,可以感染學生,讓學生受到鼓勵,找到自信的力量,消除對老師戒備和對抗的心理,拉近學生與老師的距離,形成支持老師的積極的情緒效應,從而強化教師所期待的課堂行為;而語氣的轉換、話語的停頓、眼神的凝視、表情的嚴肅可以暗示和提醒學生自律,抑制課堂上學生的某些不良行為,從而避免直接的批評。
(二)通過師生互動教學
師生互動教學就是以教師的指導為主導,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體,師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學任務的教學模式,包括采用問答、專題討論形式。教師主要做學生的組織者、支持者、合作者和評價者,學生的學習是主動的。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小組中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小組意見統一后,選一人代表小組向全班匯報,其他人補充,人人都有參與的機會。實施師生互動,可以教師提問、學生回答,也可以學生提問、教師回答,師生相互切磋與補充,互相傾聽與溝通,互相激勵與促動。這樣,教師啟發學生,學生觸動教師,不斷循環往復,達到雙向交流、教學相長。
(三)學生自我管理相結合的方式
在教育中要特別突出學生自我教自我管自我服務意識的培養。
職校教育要堅信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高度尊重學生,引導學生參與班級管理,充分發揮班級干部的骨干作用,讓學生干部參與每周的值周檢查,使學生在充當管理者的角色中得到教育。鼓勵學生創辦集體的活動,比如演講、朗誦、辯論、文體比賽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幫助學生成立各式各樣的興趣小組,使學生在活動中找到自己心靈的閃光點,受到鼓舞和激勵,學會自我認識,自我體驗,自我管理,規范行為,進而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最終通過學生自我管理實現自我教育。
(四)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是通過將社會生活中和學生身邊的典型事例引入課堂教學環節,以實例的形式向學生提供若干特定的情境,引導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去分析解決實際問題。首先,選擇案例,案例的選取從內容上要注意具有針對性、時效性,貼近實際生活;案例的選取從教學效果上要體現真實性,選擇的案例應當是現實生活中確實發生過的真實事例,只有真實才會具有生動性和說服力,才會具有教育性。其次,引導學生思考和討論。教師在學生討論過程中起啟發、點撥、引導作用,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后,教師通過總結把握好教學活動的方向,通過分析點評導出案例的教學目的,學生對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也能得到進一步的深化。
(五) 實踐教學法
人的思想品德是在實踐活動與交往中形成發展的,中職院校必須創新教育機制,通過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育人。比如通過參觀、社會調查、開展志愿者服務、榮譽激勵等相關的實踐活動,在教室引導下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活動成為學生自我參與、自我教育的途徑。每參加完一次活動,都要求學生完成一份社會調查報告,學生的調查報告都是有感而發,實現了德育課知識、能力、覺悟三個培養目標的統一,提高了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中職德育的展望
21世紀的中職生,思想意識更加復雜多變,中職學校德育面臨著更更新的挑戰。造就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技能人才,是國家現代化建設對人才的客觀要求,是中職生成長發展的內在需要,也是職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作為德育工作者,要充分發揮德育在學生健康成長中的動力、導向和保證作用,把這些處于少年轉入青年的過渡期,思想、心理未成熟而不穩定,可塑性大的受教育群體,培養成為社會需要的素質全面的技能型人才。
SCISSCIAHCI